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260篇
  免费   761篇
  国内免费   404篇
医药卫生   9425篇
  2024年   16篇
  2023年   110篇
  2022年   260篇
  2021年   366篇
  2020年   245篇
  2019年   276篇
  2018年   316篇
  2017年   262篇
  2016年   263篇
  2015年   358篇
  2014年   401篇
  2013年   448篇
  2012年   550篇
  2011年   614篇
  2010年   369篇
  2009年   275篇
  2008年   432篇
  2007年   451篇
  2006年   484篇
  2005年   436篇
  2004年   278篇
  2003年   294篇
  2002年   212篇
  2001年   181篇
  2000年   175篇
  1999年   195篇
  1998年   134篇
  1997年   118篇
  1996年   87篇
  1995年   80篇
  1994年   68篇
  1993年   39篇
  1992年   100篇
  1991年   59篇
  1990年   68篇
  1989年   34篇
  1988年   53篇
  1987年   49篇
  1986年   39篇
  1985年   35篇
  1984年   20篇
  1983年   17篇
  1982年   13篇
  1981年   20篇
  1980年   11篇
  1979年   21篇
  1976年   15篇
  1973年   9篇
  1969年   7篇
  1965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94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1.
ARC-G(牛蒡子苷元)为中药牛蒡子中常见的主要活性物质,通过众多学者的潜心钻研,使得ARC-G在药用方面的作用逐渐凸显出来。目前对其药理作用的研究比较深入,有抗炎及增强免疫力、抵御病毒、抗白血病、抑制肿瘤细胞活性和调节血糖等作用。已进行初步研究的药理活性包括抗菌、抵御血小板活化因子(PAF)受体、调节血压稳定以及对于心脏病的调节。本文综述了近几年关于牛蒡子苷元药理作用的文献,以期为更深入地研究ARC-G药理作用以及扩大其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2.
荔枝核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26,自引:2,他引:26  
屠鹏飞  罗青  郑俊华 《中草药》2002,33(4):300-303
目的 研究荔枝核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70%乙醇提取荔枝核,经不同极性的溶剂萃取后,再用硅胶柱色谱和制备薄层色谱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分析鉴定化合物的结构;采用GC-MS分析油脂类成分。结果 从中分离、鉴定了13个化合物,分别为硬脂酸(I)、β-谷甾醇(Ⅱ)、豆甾醇(Ⅲ)、(24R)-5α-豆甾烷-3,6-二酮(Ⅳ)、豆甾烷-22-烯-3,6-二酮(Ⅴ)、3-羰基甘遂烷-7,24-二烯-21-酸(Ⅵ)、胡萝卜苷(Ⅶ)、豆甾醇-β-D-葡萄糖苷(Ⅷ)、1H-imidazole-4-carboxylic acid,2,3-dihydro-2-oxo,methyl ester(Ⅸ)、乔松素-7-新橙皮糖苷(Ⅹ)、D-1-O-甲基-肌-肌醇(Ⅺ)、半乳糖醇(Ⅻ)、肌-肌醇(ⅩⅢ);从油脂类成分中复写了12个化合物。结论 13个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93.
HBsAg阴性和阳性肺结核患者化疗中肝损害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比HBsAg阴性和阳性肺结核患者应用抗结核药物治疗后肝损害的情况。方法:对1056例用短程化疗方案2H3R3Z3E3/4H3R3治疗的肺结核患者采集静脉血进行肝功能监测。结果:ALT升高发生率HBsAg(-)组为10.6%,HBsAg(+)组为33.0%,两组比较呈极显著性差异(P<0.01)。肝损害在1个月内出现者HBsAg(-)组为59.3%,HBsAg(+)组为82.8%,两组比较呈极显著性差异(P<0.01)。肝功能在2个月内恢复正常者HBsAg(-)组为93.4%,HBsAg(+)组为67.2%,两组比较呈极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肺结核患者化疗中HBsAg(+)者比HBsAg(-)者更易发生肝损害,且HBsAg(+)者肝损害出现快而肝功能恢复慢。肺结核患者化疗中应加强肝功能监测,尤其对于HBsAg(+)患者应加强护肝。  相似文献   
94.
程世翔  涂悦  张赛 《中国医药》2014,(5):645-649
目的 研究亚低温治疗(MHT)联合促红细胞生成素(EPO)治疗对重型颅脑创伤(sTBI)患者脑脊液中β-淀粉样蛋白的影响.方法 将120例sTBI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常规治疗)组、MHT组、EPO组和MHT+ EPO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MHT组、EPO组、MHT +EPO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分别给予MHT(32 ~ 35℃并维持1~7d)、EPO(静脉注射75 ~ 100 IU/kg,每周3次)以及MHT+ EPO进行相同疗程的治疗,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各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第1、3、7天脑脊液中β-淀粉样蛋白水平变化,观察治疗前后颅内压、3个月后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6个月后格拉斯哥预后量表(GOS)评分以及远期生活质量评估量表(KPS)评分的变化.结果 治疗7d内各组患者均无丢失病例.治疗第1、3、7天后,MHT组、EPO组和MHT+ EPO组颅内压值及其脑脊液β-淀粉样蛋白水平均明显降低,而MHT+ EPO组患者颅内压和β-淀粉样蛋白水平较其他3组明显下降(P<0.01).3个月后,MHT+ EPO组GCS评分明显高于其他3组[(11.1±1.4)分比(7.6±1.1)、(9.5±1.4)、(9.5±0.9)分](P<0.01).6个月后,MHT+ EPO组GOS评分[(4.3±0.7)分比(3.1 ±1.0)、(3.8±1.0)、(3.8±0.8)分]和KPS评分[(76±14)分比(54±11)、(63±16)、(64±13)分]也明显高于对照组、MHT组和EPO组(P<0.01).结论 亚低温联合EPO治疗能明显降低sTBI患者脑脊液β-淀粉样蛋白水平,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及预后.  相似文献   
95.
将构建好的含抗菌肽天蚕素A(cecropin A,CA)截短肽CA19(36、210)1~5倍串连体的pET-31b(+)载体进行诱导表达,其表达量比单体表达明显提高.将融合蛋白用亲和层析法将其纯化,其纯度达到90%以上.纯化融合蛋白免疫BALB/c小鼠,制备了其特异的多克隆抗体.纯化串连融合蛋白用溴化氰切割成单体检测其活性,发现均具有抑菌活性.本研究为抗菌肽的基因工程制备提供了新途径.  相似文献   
96.
建立了北刘寄奴药材中木犀草素和毛蕊花糖苷的反相高效液相含量测定方法。采用Agilent Zorbax SB-Aq C18 column (250 mm×4.6 mm, 5 μm) 色谱柱; 0.05%磷酸 (A) 和甲醇 (B) 梯度洗脱; 流速1.0 mL/min; 检测波长310 nm和350 nm。木犀草素和毛蕊花糖苷分别在0.0341-0.8172 mg/mL (r2 = 0.9999)和0.0708-2.832 mg/mL (r2 = 0.9999)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102.7%和98.3%。15批北刘寄奴药材中木犀草素和毛蕊花糖苷的含量差异明显。本文首次报道了北刘寄奴药材中毛蕊花糖苷的含量测定方法。  相似文献   
97.
目的探讨脑钠肽联合胱抑素C检测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价值。方法随机抽取我院在2012年5月-2013年5月期间收治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63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本组患者按照检测方法的不同分为三组,A组、B组和C组,每组A组例行单纯的胱抑素C检测,B组例行单纯的脑钠肽检测,C组例行脑钠肽、胱抑素C联合检测,针对三组患者的检测结果以及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诊断中的应用效果进行系统评价。结果A组诊断正确率为71.4%,B组诊断正确率为66.7%,C组诊断正确率为95.2%,A组和B组的诊断结果差异不显著,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O.05);C组诊断正确率明显高于A组和B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脑钠肽,胱抑素c联合检测应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诊断,可以有效地提高诊断准确率,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正确诊断与治疗提供科学依据,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98.
目的 比较酶放大免疫法(EMIT)与荧光偏振免疫法(FPIA)监测全血中环孢素A(CsA)浓度的测定结果,并进行相关性分析.方法 收集126例/次临床使用环孢素A的患者稳态浓度血样,分别用EMIT法及FPIA法测定,并考察两种方法测定结果的相关程度.结果 2种不同方法测定CsA血药浓度平均值(x±s)分别为EMIT法:(205.77±117.65)ng/mL;FPIA法:(186.49±112.16)ng/mL,以SPSS 19.0对经对数转换后的两组浓度数据进行配对样本T佥验,其P=0.00,即两种测定方法有显著性差异.将患者分为肾移植组(63例/次),肝移植组(17例/次),干细胞移植组(31例/次),肾病综合征组(15例/次).以SPSS19.0对四组浓度数据分别进行组内的配对样本T检验,得到肾移植组与肝移植组P<0.05,差异具统计学意义.干细胞移植组与肾病综合征组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CsA进行治疗药物监测时应考虑不同分析方法的影响.  相似文献   
99.
AIM: To compare the safety and efficacy of conventional versus accelerated (9 mW/cm2) CXL in progressive keratoconus at the 2-year follow-up. METHODS: In this prospective study, consecutive progressive keratoconus patients were randomized to receive either conventional CXL (CCXL) or accelerated CXL (ACXL, using hydroxypropyl methylcellulose-assisted riboflavin imbibition for 10min) at 9 mW/cm2. Visual, refractive, keratometric, topographic, and aberrometric outcomes and stromal demarcation line depth (DLD) measurements were compared at the end of a 2-year follow-up. RESULTS: Thirty-two eyes from 32 patients in the CCXL and 27 eyes from 27 patients in the ACXL groups completed 2-year follow-ups. At 2 years post-CXL, both uncorrected and corrected visual acuities improved significantly in both groups. The improvements in keratometric readings, flattening rate (flattening of the Kmax more than 1D), 3 topographic indices, and vertical coma were significantly better in the CCXL group compared to the ACXL group (P<0.05). The DLD as measured by anterior segment 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or in vivo confocal microscopy was better detectable and significantly deeper in the CCXL group compared to the ACXL group. The deeper DLD was found to be significantly correlated with improvements in the mean keratometry measurements. Progression was noted in 11.1% of eyes in the ACXL group, whereas progression was not observed in any patient eye in the CCXL group. CONCLUSION: In this prospective randomized study, ACXL was less effective in halting the progression of keratoconus at a 2-year follow-up compared to CCXL.  相似文献   
100.
灯盏花素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血管活性物质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观察灯盏花素对大鼠急性脑缺血再灌注后血浆和脑组织ET、TXB2、6-keto-PGF1α含量的影响。方法选用Wistar大鼠制作Pulsinelli四血管阻断(4VO)脑缺血再灌注模型,以川芎嗪为对照,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灯盏花素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血浆和脑组织ET、TXB2、6-Keto-PGF1α含量的影响。结果灯盏花素能显著降低脑缺血再灌注后血浆和脑组织ET、TXB2含量及TXB2/6-Keto-PGF1α比值。结论灯盏花素通过改变血管活性物质的含量从而对急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