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594篇
  免费   2841篇
  国内免费   1942篇
医药卫生   31377篇
  2024年   102篇
  2023年   380篇
  2022年   829篇
  2021年   1345篇
  2020年   1106篇
  2019年   833篇
  2018年   805篇
  2017年   932篇
  2016年   715篇
  2015年   1222篇
  2014年   1526篇
  2013年   1641篇
  2012年   2256篇
  2011年   2303篇
  2010年   1878篇
  2009年   1449篇
  2008年   1622篇
  2007年   1623篇
  2006年   1405篇
  2005年   1227篇
  2004年   990篇
  2003年   1060篇
  2002年   1018篇
  2001年   829篇
  2000年   528篇
  1999年   437篇
  1998年   201篇
  1997年   201篇
  1996年   178篇
  1995年   152篇
  1994年   135篇
  1993年   62篇
  1992年   73篇
  1991年   71篇
  1990年   50篇
  1989年   38篇
  1988年   38篇
  1987年   29篇
  1986年   30篇
  1985年   19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2篇
  1959年   5篇
  1958年   2篇
  1956年   2篇
  1954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9 毫秒
81.
慢性盆腔痛的腹腔镜诊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腹腔镜在慢性盆腔痛(CPP)诊治中的应用。方法 对105例CPP患者行腹腔镜检查和治疗,术前均行B超检查。进行病例回顾性分析。结果 腹腔镜证实有病理改变者占95.24%。其中子宫内膜异位症56例,占53.33%,治疗有效率92.86%;慢性盆腔炎27例,占25.23%,治疗有效率88.89%:盆腔静脉瘀血症7例,占6.67%,治疗有效率57.14%;盆腔粘连10例,占9.52%,治疗有效率100.00%。术前B超发现病理改变并经腹腔镜证实者28例,占26.67%,准确率为28.00%。结论 腹腔镜能够明确CPP的病因,并能即时检测和治疗,可作为CPP诊治的常规和首选手段。  相似文献   
82.
[目的]探讨前后路联合减压植骨带锁钢板内固定治疗复杂颈椎损伤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自1998年3月~2005年9月采用颈椎前后路联合减压植骨带锁钢板内固定治疗复杂颈椎损伤32例,对脊髓术后功能情况进行评价。[结果]32例未发生术中重要组织器官损伤或神经症状加重及手术期死亡。植骨块术后3个月获得骨性愈合,无钢板松动、螺钉松动及不良异物反应等并发症。颈椎生理弯曲良好,无1例发生融合椎节塌陷。神经功能评价按Frankel分级,13例A级中7例恢复至B级,3例恢复至C级,3例无恢复;9例B级中,6例恢复至C级,3例恢复至D级;6例C级中,4例恢复至D级,2例恢复至E级;4例D级均恢复至E级。[结论]前后路联合减压植骨带锁钢板内固定治疗复杂颈椎损伤一次性减压,减压彻底,疗效提高,治疗周期缩短,颈椎稳定性好,植骨融合率高。  相似文献   
83.
中切口切开法重睑成形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介绍一种简便有效,恢复快的中切口重睑成形术.详细阐述该方法的手术要点,重睑成形术所遵循的原则等.方法术前灵活定位,局部麻醉下做长15 mm的小切口,去除切口内部分眼轮匝肌及睑板前脂肪,将上睑皮肤与睑板固定.结果采用中切口切开法重睑成形术180例,效果满意.结论中切口重睑成形术创伤小,恢复快,是一种简便有效的方法.术中应严格遵循无创操作,宁窄勿宽,对过度依赖额肌的患者,手术前后进行睁眼训练.  相似文献   
84.
目的探索乳房皮下切除与几种方法的乳房再造术,即腹直肌肌皮瓣或背阔肌肌皮瓣加乳房假体或局部皮瓣等即刻再造乳房的方法。方法选择乳腺导管内原位癌10例和巨大乳腺良性肿瘤5例,顺乳晕切口活检,病理检查确立诊断后,采用经乳腺切口行乳癌或巨大肿瘤的乳房皮下切除术,若乳癌或良性肿瘤体积较大,另于腋窝部加做顺腋下皱襞的附加切口,以便于取出切除的组织及切除乳腺的腋尾部,同时可以切取腋淋巴结行冰冻切片活检。然后,应用腹直肌肌皮瓣或背阔肌肌皮瓣加乳房假体或局部皮瓣即刻行再造乳房,充填乳房切除后的空间,仅以少量的肌皮瓣皮肤修复乳头、乳晕切除后的缺损,并在此转移皮瓣上再造乳头、乳晕。结果经过多专科协作共完成15例,随访结果良好,无肿瘤复发。此法再造的乳房易与健侧乳房对称,保留了原有乳房皮肤的良好感觉,外观形态自然,再造乳房瘢痕较少,且手术切口瘢痕隐蔽。结论在严格选择手术适应证防止乳腺癌复发的前提下,乳房皮下切除与即刻乳房再造法,对乳腺导管内原位癌和巨大乳腺良性肿瘤患者I期完成肿瘤切除和乳房再造术,具有积极有效的意义。  相似文献   
85.
对67例(81条患肢)慢性静脉功能不全患者在内镜下行小腿交通静脉断离术。结果手术顺利,术中失血极少。67例(81条患肢)手术创口均一期愈合,无感染发生。提出术前做好心理护理、器械准备;术中密切配合掌握各种仪器、器械的使用方法是手术成功的基础。  相似文献   
86.
陈晓洁  马振 《陕西中医》2007,28(6):707-708
目的:探讨“脾虚生风”理论的临床应用。方法:归纳总结历代相关文献资料,对命题进行论述。结论:脾虚可以生风,是由于脾胃虚弱,气血乏源,筋脉失养导致。其理论在临床亦立足于辨证,在脾虚引起的风气内动的证治中,其效亦彰。  相似文献   
87.
冲击波治疗骨折不愈合和延迟愈合23例报告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体外冲击波对骨折不愈合和延迟愈合的治疗作用及安全性。[方法]采用冲击波骨科治疗机治疗23例骨折不愈合或延迟愈合患者,冲击电压为7.0~12.0kV,冲击能量0.056~0.250mJ/mm^2,冲击1000~3600次,焦点压力10.2~37.2MPa。根据患者情况治疗5~8次,每次间隔3~7d。[结果]治疗后随访12~18个月,定期复查X线片,23例中,5例无效,18例有明显骨痂生长并最终骨折完全愈合,骨折愈合时间平均为14周,12个月后有效率78.1%,治疗后未观察到明显血管神经损伤、内固定断裂等并发症。用冲击波治疗骨折不愈合和延迟愈合简单有效、安全经济,可作为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88.
目的 探讨阻塞性黄疸时肾脏自分泌内皮素 (ET)的变化及其与肾功能损害的关系。方法 结扎胆总管(BDL)制备阻塞性黄疸大鼠模型 ,作为实验组 ,对照组鼠仅行假手术。分别于术后 5、1 0及 1 5d ,两组各取 1 0只大鼠检测其肾脏对氨基马尿酸清除率 (CPAH)、菊粉清除率 (CIN)和钠排泄分数 (FENa+) ,并用鲎试剂法测定血浆内毒素 (EX)水平 ,放射免疫法测定肾动、静脉血浆及肾组织中ET 1含量。结果 ①实验组术后 5d仅FENa+明显高于对照组 (P<0 .0 1 ) ,术后 1 0d起 ,CPAH、CIN及FENa+呈进行性下降 ,术后 1 5dFENa+已较对照组低 ,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0 .0 1 ) ;②实验组术后血浆EX水平呈进行性升高 ,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0 .0 1 ) ;③实验组术后肾动脉血浆ET 1水平呈持续性降低 ,而肾静脉血浆及肾组织中ET 1含量呈持续性升高 ,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0 .0 1 ) ;④血浆EX水平与肾组织ET 1含量呈正相关 (r =0 .762 4 ,P<0 .0 1 ) ,肾组织ET 1含量与CPAH和CIN呈负相关 (r=- 0 .883 2 ,P<0 .0 1 ;r =- 0 .945 2 ,P<0 .0 1 )、与FENa+呈正相关 (r=0 .873 4 ,P<0 .0 1 )。结论 内毒素血症及其诱导的肾内ET分泌增加在阻塞性黄疸所致大鼠肾损害中可能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9.
目的 观察联合应用反义 bcl- 2硫代磷酸寡脱氧核苷酸 (bcl- 2 AS- PS- ODN)和白细胞介素 6 (IL - 6 )AS- PS- ODN对小细胞肺癌细胞株 NCI- H4 4 6增殖和活力的影响。 方法 以 bcl- 2 AS- PS- ODN和 IL- 6 AS- PS-ODN单独及联合作用于 NCI- H4 4 6 ,经细胞克隆形成实验、细胞增殖实验观察其对细胞增殖和活力的影响 ,经细胞凋亡线粒体流式检测试剂盒检测细胞凋亡的变化 ,经半定量 RT- PCR检测 IL - 6 m RNA表达水平的变化。 结果 细胞增殖曲线、细胞克隆形成实验及细胞凋亡实验显示联合用药能更强地抑制细胞活力 ,促进细胞凋亡。 bcl- 2 AS-PS- ODN单独作用时 ,IL- 6 m RNA表达上升 74 .3% ,IL- 6 AS- PS- ODN单独作用以及与 bcl- 2 AS- PS- ODN联合作用时 ,IL- 6分别下调 6 7.7%和 5 2 .4 %。 结论 联合用药较单独用药对 NCI- H4 4 6细胞株显示出更好的抑制效果  相似文献   
90.
目的探讨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CNSL)的临床与影像学特点,治疗与预后。方法对40例病理证实的PCNSL的临床与影像学表现、治疗和预后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PCNSL好发于50~60岁男性,急性或亚急性起病。肿瘤单发者占75.0%,多发者占25.0%,多位于脑脊液循环通路附近,即深部结构近脑室(57.5%)或靠近皮质的浅表部位(32.5%)。病理均为B细胞型,有特征性的“血管周围淋巴套”和“星空现象”。临床不具有特异性。头颅MRI多为T1低信号,T2高信号,界限清晰,水肿明显,显著均匀强化占67.6%,厚壁环形强化占13.5%。采用大剂量甲氨蝶呤(HDMTX)化疗者,存活率(75.0%)较未采用者(48.1%)高。平均生存时间14.8个月,复发后69.2%的患者存活不足6个月。结论PCNSL临床表现无特异性,确诊需靠穿刺活体组织检查。治疗首选HDMTX为基础的综合化疗,预后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