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5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12篇
医药卫生   228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35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加强对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的诊治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乙肝病毒e抗原(HBeAg)阴性的慢性乙型肝炎(CHB)在全世界都有发生,过去认为HBeAg阴性的CHB较少见,并主要分布于地中海地区,现在发现它是全球性分布且发病率逐年上升,其中亚太地区占30%~50%.  相似文献   
22.
目的 :构建丙型肝炎病毒 (HCV)重组真核表达载体 ,为HCV感染基因免疫和基因治疗的研究奠定基础。方法 :构建含HCV 5′非编码区 (NCR)及编码核心蛋白C区基因片段的重组真核表达质粒pBBS2 12 HCV ,通过脂质体介导转染入人肝癌细胞株HepG2中 ,应用RT PCR及免疫组织化学方法鉴定HCV核心蛋白的表达及其在细胞内的定位。结果 :重组真核表达质粒在HepG2细胞中有稳定表达 ,HCV核心蛋白以胞浆内表达为主。结论 :成功构建了含HCV 5′NCR和核心C区基因片段的真核表达载体 ,明确核心抗原的细胞内定位主要在细胞胞浆内。  相似文献   
23.
目的 :探讨慢性重型病毒性肝炎患者低钠血症的治疗。方法 :对 4 6例慢性重型病毒性肝炎并低钠血症及腹水患者给予补钠治疗 ,观察血钠、尿钠、腹水钠、2 4h尿量的变化。结果 :随着血钠水平的提高 ,尿钠浓度、2 4h尿量随之提高 ,腹水钠浓度较稳定。结论 :对慢性重型病毒性肝炎低钠血症患者及时足量补钠是重要的辅助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24.
SARS流行期间武汉地区一线医护人员心理调查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对严重急性呼吸道综合征 (SARS)流行期间武汉地区战斗在SARS一线的医护人员心理状况进行调查 ,以便能给予更有效的心理及社会干预。方法 随机抽取武汉地区 486名工作在SARS一线的医护人员 ,采用标准的焦虑自评量表 (SAS)、抑郁自评量表 (SDS)、以及社会支持评定量表 (SSRS)进行自评问卷调查 ,数据结果采用SPSS10 .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武汉地区SARS一线的医护人员SAS及SDS评分与中国常模比较 ,差别无显著性 (P >0 .0 5 )。但医护人员不同性别之间的SAS、SDS、及SSPS评分的统计学分析却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并且SAS及SDS的评分与SSPS的评分有高度的负相关性 (P <0 .0 1)。结论 SARS流行期间 ,武汉地区SARS一线的医护人员总体上无明显的焦虑及抑郁心理情绪 ,但女性医护人员较男性在心理变化上可能更易产生焦虑及抑郁情绪的倾向 ,而且与其社会支持程度有一定的相关性 ,因此应当重点给予女性医护人员适当的心理干预及社会干预。  相似文献   
25.
人类APOBEC3G(A3G)是一种胞苷脱氨酶,是机体固有免疫反应的新成员,具有非特异性的细胞内抗逆转录病毒的保护作用。本实验通过检测各型慢性乙型肝炎、重型肝炎患者病毒载量、肝功能水平以及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A3G mRNA含量,探讨A3G与HBV感染的关系。  相似文献   
26.
目的:观察乙酰半胱氨酸(NAC)注射液治疗慢性重型乙型肝炎的疗效.方法:将48例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慢加急性肝衰竭8例,慢加亚急性肝衰竭30例,慢性肝衰竭1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24例,治疗组24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综合治疗措施,治疗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NAC注射液8g/d,静脉滴注,疗程45天.在治疗0、15、30、45天时观察患者临床症状、肝功能、凝血酶原活动度(PTA)的变化,以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对照组脱落5例,治疗组脱落6例.两组患者在治疗后血清总胆红素(TBil)水平及PTA均得到明显改善;治疗组患者治疗后血清TBil的下降及PTA的提升较对照组好,治疗组患者TBil下降率及PTA提升率在45天时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NAC不良反应主要为恶心、呕吐、皮疹等,无严重不良反应.结论:NAC能明显降低肝衰竭患者血清TBil水平,改善PTA,治疗过程中患者耐受性较好,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7.
近年来,许多研究证实,组蛋白乙酰化与DNA甲基化的交互调控在肝脏炎症反应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较系统地介绍了组蛋白乙酰化与DNA甲基化在肝脏炎症反应中的研究现状、存在的问题及相应的解决方案,为肝脏炎症反应的控制寻找新的潜在干预策略.  相似文献   
28.
目的探讨谷氨酰胺对小鼠NCM460细胞线粒体凋亡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对数生长期NCM460细胞分为正常组、脂多糖组、谷氨酰胺组,脂多糖组予以加5μg/ml的脂多糖,谷氨酰胺组予以加5μg/ml的脂多糖和12 mmol/L的谷氨酰胺。CO_2培养箱培养24 h后,收集各组细胞,采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各组细胞Bcl2、Bax及Cyt-c蛋白的表达量,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细胞的凋亡情况。结果 Western blotting检测脂多糖组细胞中Bax、Cyt-c蛋白的表达均明显升高(P均0.05),Bcl-2蛋白的表达较正常组低,Bcl-2/Bax值较正常组下降;而谷氨酰胺组肠组织中Bax、Cyt-c蛋白的表达均弱于脂多糖组(P均0.05),Bcl-2蛋白的表达较脂多糖组高(P0.05),Bcl-2/Bax值较脂多糖组升高。流式细胞仪检测三组细胞的凋亡率,显示脂多糖组细胞出现大量凋亡,其早期凋亡率及晚期凋亡率均明显高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谷氨酰胺组细胞的凋亡较脂多糖组减轻,其早期凋亡率及晚期凋亡率均低于脂多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谷氨酰胺能体外抑制脂多糖诱导的NCM460细胞凋亡,可能是通过抑制NCM460细胞线粒体凋亡途径来实现其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9.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是一类包含了脂肪肝、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等疾病的临床病理综合征,现已成为慢性肝病最主要的病因,其与肝脏脂质代谢紊乱和炎症密切相关,并可进展为肝硬化、肝衰竭和肝细胞癌,严重威胁人类的健康。在未来数十年,NAFLD将取代病毒性肝炎成为肝脏移植的最常见适应证。目前针对NAFLD的治疗药物仍在动物或临床研究阶段,尚无已批准上市的特异性治疗药物,其治疗主要是改善生活方式和运动治疗。本文主要就NAFLD的发病机制及治疗,特别是NAFLD的药物治疗进展进行综述,为NAFLD的临床治疗提供相关的参考。  相似文献   
30.
目的系统评价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在接受核苷(酸)类药物(NAs)治疗过程中HBsAg的动态变化对血清学转换的预测价值。方法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Central Register数据库中关于HBsAg水平与HBeAg阳性的CHB患者在接受NAs治疗过程中发生血清学转换关系的临床研究。应用RevMan5.2软件。结果研究共纳入10篇文献,包括467例CHB患者。HBeAg阳性患者发生HBsAg应答组HBeAg血清学转换率为64.3%,显著高于未发生HBsAg应答组的19.8%(P0.0001);HBsAg应答组HBsAg消失率为30.5%,显著高于未发生HBsAg应答组的0.4%(P0.05);发生HBeAg血清学转换患者HBsAg基线水平为(3.4±0.6)lg IU/mL,与未发生HBeAg血清学转换患者的(3.7±0.4)lg IU/mL比,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HBeAg阳性患者在NAs抗病毒治疗过程中,HBsAg早期快速下降是患者发生HBeAg血清学转换的有效预测因素,甚至对HBsAg的消失也有一定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