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327篇
  免费   278篇
  国内免费   268篇
医药卫生   7873篇
  2024年   25篇
  2023年   108篇
  2022年   106篇
  2021年   102篇
  2020年   107篇
  2019年   114篇
  2018年   134篇
  2017年   84篇
  2016年   139篇
  2015年   101篇
  2014年   277篇
  2013年   285篇
  2012年   369篇
  2011年   329篇
  2010年   326篇
  2009年   318篇
  2008年   356篇
  2007年   349篇
  2006年   350篇
  2005年   326篇
  2004年   367篇
  2003年   344篇
  2002年   255篇
  2001年   275篇
  2000年   256篇
  1999年   207篇
  1998年   139篇
  1997年   165篇
  1996年   186篇
  1995年   179篇
  1994年   200篇
  1993年   157篇
  1992年   155篇
  1991年   131篇
  1990年   104篇
  1989年   82篇
  1988年   64篇
  1987年   58篇
  1986年   53篇
  1985年   36篇
  1984年   29篇
  1983年   26篇
  1982年   30篇
  1981年   24篇
  1980年   11篇
  1979年   7篇
  1978年   6篇
  1965年   4篇
  1964年   3篇
  1959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78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nm23-H1、p53、PCNA表达与大肠癌浸润转移的关系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目的:研究大肠癌中nm23-H1、p53、PCNA的表达与浸润转移的关系。方法:应用LSAB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74例大肠癌中nm23-H1、p53、PCNA和Ⅳ型原的表达。结果:大肠癌中nm23-H1、p53和PCNA的阳性率分别为71.6%、52.7%和81.1%。大肠癌中nm23-H1低表达与淋巴结转移有关(P<0.025),nm23-H1的表达在Ⅳ型胶原表达不同的肠癌中无明显差异(P>0.05);p53和PCNA过表达与浸润程度和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p53和PCNA的表达在Ⅳ型胶原表达不同的肠癌中有非常显著的差异(P<0.005);大肠癌中p53过表达与nm23-H1低表达有关(P<0.01)。结论:实验结果揭示p53基因突变对于nm23-H1基因的失活有一定影响,其作用机制有待深入研究。nm23-H1低表达可能仅在大肠癌转移过程中发挥作用,p53过表达可在大肠癌浸润转移过程及细胞增殖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2.
目的 分析珠海市金湾区已婚非绝经期女性妇科疾病患病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为疾病早期诊断、预防和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以珠海市金湾区户籍已婚的非孕期非哺乳期非绝经期女性为研究对象进行经阴道妇科超声筛查并收集其人口学信息及生育情况,采用描述流行病学分析方法进行分析,并采用单、多因素分析方法对妇科疾病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本研究纳入珠海市金湾区已婚非孕期非哺乳期非绝经期女性3 720人,年龄25~55岁,平均年龄(43.2±7.7)岁。三灶社区女性占28.25%,年龄以36~46岁为主,占41.05%,学历以高中或中专为主,占43.98%。共检出妇科疾病者1 554例,检出率为41.77%。其中子宫肌瘤827例,检出率为22.23%。居住地在三灶社区(OR=1.696)、鱼月村(OR=1.610)、海澄村(OR=1.377)的已婚非绝经期女性检出妇科疾病的风险更高,年龄越大(OR=5.398)、有妇科疾病史(OR=2.838)、生育胎儿数越多(OR=4.276)、人工流产次数越多(OR=3.873)的已婚非绝经期女性检出妇科疾病的风险更高,学历越高(OR=0.579)女性妇科疾病检出风险越低。结论 该人群妇科疾病检出率较高,应加强高风险人群的健康状况的监测,密切追踪随访,同时加强对女性人群健康知识的宣教,促进女性人群生殖健康水平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3.
目的探讨上肢运动操联合思维导图功能锻炼对乳腺癌术后患肢肩关节活动度的影响。方法按照简单随机化法将肇庆市第一人民医院2019年3月-2020年3月收治的60例乳腺癌术后患者分组,对照组30例给予常规功能锻炼干预,观察组30例给予上肢运动操联合思维导图功能锻炼干预,两组均干预1个月。对比两组患者干预前后患肢功能恢复效果、肩关节活动度及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总优良率较对照组高(P<0.05);与干预前相比,干预后两组患者的肩关节各项活动度均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总满意度较对照组高(P<0.05)。结论乳腺癌患者术后应用上肢运动操联合思维导图功能锻炼,可促进患肢功能恢复,改善患肢肩关节活动度,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04.
黎云燕 《医学综述》2001,7(6):357-358
糖尿病是危害人群的一种多发病 ,高血压是引起糖尿病患者心、脑、肾及眼等器官并发症的重要因素 ,它常是糖尿病患者致残、致死的主要原因。因此 ,研究糖尿病并发症高血压的发病机制有其重要价值。近年来大量的研究结果显示糖尿病患者高血压患病率明显高于非糖尿病患者[1 ] ;据WHO报道糖尿病患者中高血压的患病率 2 0 %~ 4 0 % ,美国糖尿病患者约 10 0 0万人 ,其中并发高血压 30 0万人 ,即 30 %的糖尿病患者合并高血压 ;国内资料显示 ,在新发现的糖尿病 36 3中 ,其中患高血压者 10 6人 (占 2 9.6 % ) ,而非糖尿病组患高血压为9.6 %。由此…  相似文献   
105.
目的:探讨和胃安神方对失眠模型大鼠下丘脑5-羟色胺(5-HT)、多巴胺(DA)和去甲肾上腺素(NE)水平的影响。方法:将60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6组,即正常对照组、失眠模型组、地西泮组、和胃安神方低剂量组、和胃安神方中剂量组、和胃安神方高剂量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各组大鼠下丘脑组织5-HT、DA、NE的水平。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失眠模型组大鼠5-HT水平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A、NE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失眠模型组比较,地西泮组、和胃安神方低剂量组5-HT、DA、NE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和胃安神方中剂量组、和胃安神方高剂量组5-HT水平均较失眠模型组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A、NE水平较失眠模型组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和胃安神方治疗失眠症的疗效机制可能与调节脑内5-HT、DA、NE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06.
随着社会老龄化及环境、工作模式等外部因素的改变,外科治疗病种发生了巨大变化,需要外科治疗的复杂免疫疾病、肿瘤及器官移植等病种数量显著增加。为适应这一新形势,围手术期处理理念取得显著进步,学术界正在探索并建立以多学科团队为基础、多级医疗机构相互配合甚至整合全社会医疗资源共同参与的围手术期病人之家运行模式,实现以病人为中心、以优化外科疾病治疗全流程为目的的综合治疗体系,促进病人的术后康复。  相似文献   
107.
由于长期的肠道摄入不足,肠衰竭患者不得不依赖肠外营养(PN)来维持能量和正常的生理需求。然而PN在提供能量及营养物质的同时,也会引起肝脏损害。此外,由于肠道结构和内环境发生改变,IF患者往往伴随着肠道菌群失调及小肠细菌过度生长,过度生长的细菌代谢产生的毒性介质可诱导肠道炎性反应和胆汁酸代谢紊乱,最终导致肠黏膜屏障功能受损及肠衰竭相关性肝损害(IFALD)。自1998年Marshall首次提出肠-肝轴的概念以来,肠-肝轴紊乱在IFALD发生发展中的作用也备受关注。肠道-肝脏之间的"对话"是维持肝脏代谢和肠道内稳态平衡的关键,二者相互作用,互为因果。然而,作为一个"被遗忘的器官",肠道菌群在IFALD发病过程中的作用并没有得到很好的体现。因此,笔者首次提出肠-菌-肝轴这样一个全新的概念,试图强调肠道菌群是肠-肝轴中的重要一环,三者之间的相互作用在IF患者肠道和肝脏损害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对肠-菌-肝轴这一概念的理解和深入研究,将对理解IFALD的发病机制和改进防治措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8.
目的探讨“微信+全程慢病管理”模式对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3~4期的疗效。方法回顾性研究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分院肾病科于2018年1月至2019年3月收治的CKD患者72例,根据患者健康管理模式的不同分为常规组36例,微信组36例。常规组给予常规管理模式干预,微信组给予微信+全程慢病管理模式干预。所有病例随访时间1年。观察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血清白蛋白、血钾、血磷、血红蛋白、24 h尿蛋白定量、肾小球滤过率以及干预后有效率、生活质量、疾病认识、用药依从性、饮食依从性、满意度情况。结果(1)两组患者在干预后,血液及尿液指标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同时微信组血液及尿液指标明显优于常规组(P<0.05)。(2)微信组有效率(94.44%)明显高于常规组有效率(77.7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干预后,两组患者在生活质量方面比较,微信组患者的心理障碍、生活状况及自理能力3项评分均显著高于常规组(P<0.05)。(4)微信组患者疾病认识率、用药依从率及饮食依从率均明显高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5)微信组患者对微信+全程慢病管理模式满意度(94.44%)显著高于常规组满意度(80.5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信+全程慢病管理模式针对患者的不同疾病程度,进行早期干预,能够达到更好的宣教结果、更有效的预防肾脏疾病,延缓肾脏病的进展。  相似文献   
109.
目的:探讨成人髓鞘少突胶质细胞糖蛋白(MOG)抗体病和抗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NMDAR)脑炎叠加综合征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及愈后。方法:报导1例成人MOG抗体病和抗NMDAR脑炎叠加综合征病例,并以“MOG、NMDAR”为关键词在CNKI、Sinomed数据库及PubMed(建库至2021年4月)检索中英文文献,结合既往文献报道病例总结分析。结果:共收集到15例成人病例,男性9例,平均始发年龄34.7岁,13例呈复发缓解病程,平均复发间隔时间14.4月;首发症状以头痛、抽搐、发热多见。15例患者共有39次发作事件,急性发作临床症状以头痛、视力下降、精神行为异常最常见。根据抗NMDAR脑炎及MOG抗体病的诊断标准,39次发作临床分型为:MOG抗体病1例次,抗NMDAR脑炎4例次,未定型10例次,重叠型24例次。共收集到急性发作期头颅MRI影像33次,异常32例次。皮质受累32例次、脑干12例次、放射冠8例次、视神经7例次。所有患者对一线免疫治疗均敏感,5例患者在激素减量过程中出现复发,8例患者加用二线免疫抑制剂。15例患者中有2例中断治疗,1例遗留双眼视物模糊及被害妄想,1例遗留右眼视力下降,其余13例中,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0~1分11例,2分2例。结论:成人MOG抗体病和抗NMDAR脑炎叠加综合征并不少,多见于男性,大多呈复发缓解病程,发作期症状以头痛、视力下降、精神行为异常多见,头颅MRI阳性率高,主要累及皮质、脑干、放射冠、视神经,所有患者对一线免疫治疗敏感但大多需要2种以上的免疫治疗且易反复,可能需要更强或更长时间的免疫治疗。建议抗NMDA受体脑炎或MOG抗体病患者同时进行自身免疫性脑炎相关抗体及MOG抗体的检测,以制定最佳的治疗方案,减少复发。  相似文献   
110.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and pat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pauci-immune crescent glomerulo~nephritis (PICGN) in Chinese patients. Methods During 13 years (1985-1998), 6400 patients underwent non-transplanting renal biopsy. Twenty-four patients were diagnosed as PICGN. All clinical and laboratory data of these patients were collected from the patients’ records and used for detailed analysis. The diagnosis is based on clinico-pathologic findings. Results Of the 24 patients, 16 were females and 8 were males, with median age of 33 years (ranged 10-76 years). Microscopic polyarteritis (MPA) (33.3%) and systemic vasculitis (8.3%) were the secondary diseases. The incidence of PICGN was 0.38% in renal biopsies and 22.9% in crescentic glomerulonephritis. Clinically, most patients (75.0%) showed rapidly progressive nephritis with enlarged kidneys. At onset, gross hematuria was noted in 58.3% of patients, hypertension in 45.8%, nephrotic syndrome in 41.7%, and oliguria in 25.0%. However, systemic symptoms were rare except for anemia. Pathologically, necrosis of glomerular capillaries (62.5%), infiltration of monocytes and neutrophil cells in glomeruli (66.7%), and vasculitis in the interstitium (53.3%) were observed. In addition, glomerulosclerosis was noted in 45.8%, severe tubular atrophy in 83.3% and interstitial fibrosis in 75.0%. Anti-neutrophil cytoplasmic antibodies (ANCAs) were positive in 52.2%. All patients except two received intensively immunosuppressive therapy. Sixteen patients were available for long-term follow up (median 29.8 months, range 8-92 months). Twelve of them had life-sustaining renal function, four had normal serum creatinine (&lt;124?μmol/L) and only 4 patients were dialysis-dependent. Conclusion PICGN is not rare in China. Early diagnosis and administration of immunosuppressive therapy, particularly in patients with rapidly progressive glomerulonephritis (RPGN), are important for good prognosi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