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1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18篇
医药卫生   307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26篇
  2012年   26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28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5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戴国钢  刘剑伟  蔚浩  黄雷  王丰  王一  周睿 《四川医学》2014,(11):1423-1426
目的回顾性分析椎间盘源性脊柱侧凸的临床特征和治疗策略。方法 2007至2012年,共收治椎体倾斜角>10°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5例,其中男8例,女7例,年龄12~64岁。发病时间4d~1年。腰椎间盘突出部位为L3、41例,L4、57例,L5S15例,多发性腰椎间盘突出2例,脊柱椎体倾斜角15.3°(11°~28°)。本组患者均进行正规的非手术治疗。结果 14例患者的腰椎间盘突出位于腰弯凸侧,1例患者的腰椎间盘突出位于腰弯凹侧。本组患者经治疗后,腰痛及下肢疼痛麻木等症状均基本消失,脊柱侧凸除1例外,其余基本纠正。14例患者得到随访(0.5~6年),患者均恢复正常生活、学习及工作,除3名患者遗留有少许劳累后腰痛,其余无腰痛及下肢症状。复查X片脊柱椎体倾斜角2.9°(0°~6°),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伴椎间盘源性脊柱侧凸的腰椎间盘突出症应及时、合理治疗,有效缓解症状,纠正侧凸,避免进展为结构性变形。  相似文献   
32.
肖敏  徐洪来  黄雷  利华  邓桂艳 《广西医学》2013,35(2):135-137
目的 观察博来霉素在体外对人皮肤恶性黑素瘤A875细胞增殖的影响,为临床化疗提供参考.方法 体外培养A875细胞,分别给予不同浓度的博来霉素(0.5~32 μg/ml)、不同时间(24 h或48 h)作用于细胞,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CCK-8法检测不同浓度的博来霉素作用不同时间对A875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 博来霉素使贴壁细胞密度下降,变圆、变形的漂浮细胞增多;博来霉素对A875细胞的生长增殖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呈剂量和时间依赖性.结论 博来霉素能有效抑制人皮肤恶性黑素瘤A875细胞的增殖.  相似文献   
33.
心肌细胞复极化延长与普通人群中心血管疾病发病率与死亡率的增高密切相关[1].长QT综合征易感基因突变能显著增加患者心源性猝死(sudden cardiac death,SCD)的风险:[2].SCD是发达国家最常见死因之一[3].体表心电图心率校正的QT间期(corrected QT interval,QTc间期)是心律失常发生与SCD研究中最常用的指标之一[1].QTc 间期延长是SCD的危险因素之一[4].大约35%的QT间期变异具有遗传性[5].  相似文献   
34.
目的观察使用单边铰链式跨关节外固定架结合有限切开复位内固定技术治疗胫骨Plafond骨折的早期临床疗效,总结其使用经验. 方法我院从2001年9月至2003年9月,使用单边铰链式跨关节外固定架对38例胫骨Plafond骨折患者进行复位固定.通过韧带牵拉整复作用协助恢复下肢长度、力线及一定程度的关节面复位,结合经皮间接复位或有限切开复位内固定的方法进行关节面重建,对干骺端骨缺损进行植骨填充.术后早期松开外固定架的铰链锻炼踝关节功能,并通过外固定架的轴向动力作用促进骨折愈合. 结果骨折复位质量采用Burwell和Charnley标准评价,34例优,4例一般.平均随访时间32.9周(8~96周).术后平均22.8 d(2 d~16周)松开铰链开始活动踝关节.骨折愈合时间平均18.8周(8~54周),延迟愈合3例,胫、腓骨不愈合各1例,畸形愈合1例.患侧踝关节背伸5°~35°,平均18.2°;跖屈5°~30°,平均14.7°.伤口裂开1例,无伤口感染、皮肤坏死.针道感染12例,松动9例.21例出现踝关节活动后疼痛.10例出现患侧下肢短缩. 结论使用单边铰链式跨关节外固定架结合有限切开复位内固定技术治疗胫骨Plafond骨折提高了骨折愈合率,获得了良好的踝关节活动范围,有效降低了并发症发生率,近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35.
我院从1994年来采用浙江慈溪仲嘉医疗器械厂生产的单侧多功能外固定支架治疗胫骨双段骨折18例,临床疗效显著。一、一般资料18例中,男性14例、女性4例,年龄25~42岁。致伤原因;车祸13例,砸伤2例,起网机绞轧伤2例,摔伤1例。闭合伤5例,开放伤13例;上段合并中段骨折3例,中段合并下段骨折15例。对伴有皮肤大面积缺损者,采用胖肠肌内侧头肌皮瓣转移覆盖创面2例,用游离背阔肌覆盖创面7例。平均愈合时间72个月。均在作固定的同时作皮瓣转移,全部成活。二、治疗方法常规彻底清创后,对于闭合性骨折即可在透视下复位,亦可在骨折平面作一…  相似文献   
36.
股骨近端髓内钉治疗不稳定性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对应用股骨近端髓内钉内固定治疗不稳定性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进行分析。方法:2006年9月至2009年9月收治90例不稳定性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其中女50例,男40例,平均年龄73.2岁(64~95岁);右髋骨折50例,左髋骨折40例。根据AO分型进行分类,A2.1型11例,A2.2型21例,A2.3型25例,A3.1型9例,A3.2型6例,A3.3型18例。受伤至手术时间平均3.2d(2~20d),平均住院时间12.8d(7~24d)。均采用闭合牵引复位,股骨近端髓内钉内固定,术后采用Harris髋部评分标准进行疗效分析。结果:平均手术时间36.8min(23~110min),平均出血量150ml(100~500ml)。90例获随访,时间6~24个月,平均12个月,全部获得骨性愈合,复位优69例,良14例,差7例,平均颈干角135.6°(126°~147°)。术后并发症:髋内翻2例,大转子顶点骨化性肌炎5例,螺钉切出1例,股骨近端疼痛7例,患肢短缩10例,平均短缩9.3mm(8~14mm)。术后Harris髋部评分平均(80.5±9.8)分,优26例,良37例,中18例,差9例。结论:股骨近端髓内钉内固定治疗不稳定性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手术创伤小,操作简单,固定可靠,功能锻炼时间早,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37.
Norwood分期手术是外科治疗左心发育不全综合征(Hypoplastic Left Heart Syndrome,HLHS)及相关单心室畸形的重要方法,其中一期手术风险最大.经典Norwood一期手术中采用的改良B-T分流(Modified Blalock-Taussig Shunting,MBTS)可能是术后短期死亡的主要原因,也与术后并发症及中、远期病死率有关.近年来右心室肺动脉分流(Right Ventricular-to-Pulmonary Artery Shunting,RVPAS)代替MBTS作为肺血流来源的改良方式重新得到重视,其消除了肺血管阻力改变对体循环的影响,在提高血流动力学稳定性、促进肺动脉发育及改善生存率方面存在优势.  相似文献   
38.
研究背景 创伤后严重骨缺损合并皮肤软组织缺损一直是外科治疗的难题。本研究旨在探讨应用局部皮瓣及Ilizarov成骨技术修复小腿创伤后胫骨及软组织缺损。方法 2006年3月-2008年2月收治16例患者,男14例,女2例,平均年龄31.5岁,创伤后至入住本院行第一次手术平均时间为14.4周,清创后平均软组织缺损和胫骨缺损分布为为92.9 cm2和8.7cm。所有患者均以局部皮瓣修复创面,二期应用压缩-牵引成骨技术修复胫骨缺损。结果 2个肌皮瓣、14个逆行岛状皮瓣用于修复创面,所有皮瓣均成活。15例患者愈合后双侧下肢等长,1例患者患肢差异1.5cm。1例应用Ilizarov环形外架患者针道感染、踝关节僵硬。所有患者均能自行行走。15例患者重返工作,1例失业。所有患者均按照Paley方法进行骨及功能评分,骨评分结果为14例优秀、2例良好;功能评分13例优秀、2例良好、1例较差。结论 结果提示,局部皮瓣 压缩-牵引成骨技术可用以修复小腿创伤后胫骨合并软组织缺损,局部皮瓣是一种安全、有效的修复小腿软组织缺损的方法。  相似文献   
39.
肖敏  徐洪来  周薇  利华  黄雷  邓桂艳 《河北医药》2013,35(16):2408-2410
目的观察青蒿琥酯对人皮肤恶性黑素瘤A875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并探讨相关机制。方法体外培养A875细胞,分别给予不同浓度的青蒿琥酯(10~80μg/ml)作用细胞48 h,MTT法检测抑制率,流式细胞术检测凋亡率,Western blot法检测Caspase-3、Caspase-8、Caspase-9的蛋白表达水平变化。结果青蒿琥酯对A875细胞有明显的生长抑制和诱导凋亡的作用(P<0.01),呈剂量依赖性;随药物浓度的增高,Caspase-3、Caspase-8、Caspase-9的蛋白表达量逐渐升高(P<0.05)。结论青蒿琥酯可以通过死亡受体途径和线粒体途径诱导A875细胞的凋亡,从而抑制细胞增殖。  相似文献   
40.
黄雷 《中医正骨》2014,(9):15-18
目的:观察核心稳定肌训练联合郑氏手法推拿治疗中国女子曲棍球运动员腰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患有腰痛的国家女子曲棍球队运动员的病例资料,其中10例采用核心稳定肌训练联合郑氏手法推拿治疗(治疗组)、10例单纯采用郑氏手法推拿治疗(对照组)。分别于治疗前后,比较2组患者的腰痛视觉模拟评分、Roland-Morris评分、指地距离及腰部肌耐力。结果:①腰痛视觉模拟评分。治疗前2组患者腰痛视觉模拟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06±2.31)分,(6.16±2.82)分,t=1.984,P=0.067];治疗后2组患者的腰痛视觉模拟评分均降低[(2.39±1.22)分,(3.41±1.69)分],治疗组的降低程度大于对照组[(3.67±1.58)分,(2.75±1.34)分,t=2.414,P=0.035]。②Roland-Morris评分。治疗前2组患者Roland-Morri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4.22±2.57)分,(14.89±2.82)分,t=1.538,P=0.179];治疗后2组患者的Roland-Morris评分均降低[(2.64±2.12)分,(3.51±2.84)分],2组患者治疗前后评分差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1.58±2.46)分,(11.38±2.68)分,t=0.342,P=0.856]。③指地距离。治疗前2组患者指地距离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65±1.34)cm,(9.72±1.45)cm,t=1.245,P=0.334];治疗后2组患者的指地距离均减小[(2.40±0.67)cm,(3.80±0.84)cm],治疗组的减小程度大于对照组[(7.25±1.28)cm,(5.92±1.32)cm,t=2.442,P=0.035]。④腰部肌耐力。治疗前2组患者的腹肌和背肌耐力比较,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55.34±2.00)s,(55.76±2.26)s,t=0.786,P=0.435;(50.53±2.06)s,(50.89±2.37)s,t=0.986,P=0.385];治疗后2组患者的腹肌和背肌耐力均增强[(8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