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3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6篇
医药卫生   17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腹腔镜全直肠系膜切除术中输尿管保护的临床解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与腹腔镜全直肠系膜切除术(LTME)有关的左输尿管解剖学特点和保护方法。方法:利用腹腔镜对2004年10月~2005年5月接受LTME的24例直肠癌患者进行解剖学观察。结果:左输尿管腹段偏向中线侧走行,与左半乙状结肠系膜关系密切;输尿管盆段靠外侧走行,与直肠系膜和直肠侧韧带距离较远;输尿管位于肾前筋膜/骶前筋膜后外侧,而乙状结肠直肠系膜位于肾前筋膜前面,两者处于不同的解剖间隙。结论:左输尿管腹段损伤的几率较大,盆段较安全。LTME中保护输尿管的方法是:保持正确的外科平面,紧贴结直肠系膜,避免突破肾前筋膜/骶前筋膜,与输尿管保持安全距离;充分暴露,直视下锐性解剖;避免在盆侧壁盲目电凝止血等。  相似文献   
32.
目的:探讨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中肠系膜下血管的局部解剖学特征及定位标志。方法:对接受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的105例直肠癌患者进行活体解剖学观察。结果:切开中线侧Toldt’s线,在主动脉分权头侧的Toldt’s间隙内可顺利定位肠系膜下动脉(inferior mesenteric artery,IMA)起点。牵引乙状结肠系膜使IMA与主动脉保持垂直状态,可形成系膜后操作窗,顺利暴露IMA根部。肠系膜下静脉(inferior mesenteric vein, IMV)在乙状结肠结肠系膜后位可清晰暴露和游离,结合系膜前位游离,可高位离断。结论:Toldt’s间隙是定位IMA的正确外科平面,主动脉分权可作为定位标志。结肠系膜后位和前位解剖法相结合,是识别和定位IMV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33.
十二指肠损伤的诊治体会(附42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提高十二指肠损伤的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1990年1月至2001年12月收治的42例十二指肠损伤的患诊治体会。结果:十二指肠损伤42例中,行剖腹探查36例,死亡5例;行保守治疗6例,死亡2例。结论:十二指肠损伤救治工作中应遵循抢救诊断和治疗并重的原则。伤口探查、腹腔穿刺、超声检查、腹部平片对诊断有重要参考价值。有手术指征应立即急诊手术,无手术指征的病人应留院或住院观察,以防有迟发临床表现而耽误诊治。  相似文献   
34.
小肠间质瘤20例诊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总结小肠间质瘤诊断和治疗经验。方法 对1993—2 0 0 4年收治的2 0例小肠间质瘤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临床表现为黑便、果酱样血便14例、头晕9例、贫血3例,伴腹部疼痛11例,发病时间2个月至7年。确诊方式:剖腹探查12例,腹腔镜探查6例,小肠镜检查2例;手术方式:小肠间质瘤切除18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1例,肿瘤无法切除行保守治疗1例。随访6个月至9年,除1例死于脑干出血、2例长期服用甲磺酸伊马替尼(Gleevec)症状部分缓解外,其余17例均健在,间质瘤无复发。结论 小肠间质瘤预后较好,但对不明原因的消化道出血应及早探查,以避免误诊;Gleevec对晚期小肠间质瘤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35.
目的 探讨空回肠间质瘤的诊断和治疗经验。方法 对我院 1993年 10月~ 2 0 0 4年 1月收治的有完整资料的 13例空回肠间质瘤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 ,本组患者均经术后病理和免疫组化证实。结果 本组患者主要临床表现为消化道出血、腹痛。发病至确诊时间 2个月至 7年。剖腹探查确诊 7例 ,腹腔镜腹腔探查确诊 4例 ,术前确诊的仅 2例。随访 2个月至 9年 ,除 1例死于其它疾患外 ,余 12例均健在 ,无空回肠间质瘤复发病例发现。结论 小肠间质瘤预后甚好 ,但本病缺乏特征性的临床表现及有效的诊断手段 ,易致长期延误诊治 ;对长期不明原因的消化道出血患者 ,及早行剖腹探查或腹腔镜腹腔探查是避免小肠间质瘤长期延误诊治 ,改善患者预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36.
小肠出血诊断分析(附30例报告)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探讨小肠出血的诊断方法。方法 对30例病理证实的小肠出血术前行小肠气钡造影,核素显像,血管造影,剖腹探查和术中肠镜检查。结果 阳性率为:气钡造影46.2%(6/13),核素显像87.5%(14/16),血管造影66.7%(10/15),定位符合率为:气钡造影66.7%(4/6),核素显像42.9%(6/14),血管造影90.0%(9/10),出血术前检查阳性率90.0%,(18/20),间歇  相似文献   
37.
目的;观察低血容量性休克早期患者血浆IL-1活性的变化及其与β-内啡肽(β-EP)、内毒素的关系。方法:患者从受伤至入院后平均50分钟采血样,血浆IL-1、β-EP和内毒素分别采用改良LAF法、放射免疫法和显色基质偶氮法测定。结果:休克患者血浆IL-1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其中死亡患者又显著高于存活患者;休克患者血浆β-EP含量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增加,且与IL一1活性密切相关,但存活与死亡患者之间无明显差异;存活患者血中内毒素水平无明显变化,而死亡患者则显著升高,与IL-1活性也呈显著正相关。结论:低血容量性休克患者早期血浆IL-1活性升高,其机制可能与β-EP升高有关;死亡患者外周血内毒素水平上升,可能是造成其血浆IL-1活性更为增加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38.
三袖套血管吻合法行大鼠异位小肠移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改进大鼠小肠移植血管吻合术式,以缩短移植肠缺血时间,简化手术操作,提高手术成功率。方法动脉吻合采用供者带肠系膜上动脉的腹主动脉段两端与受者的腹主动脉袖套吻合,静脉吻合采用供者的门静脉与受者的左肾静脉袖套吻合,即三袖套吻合法。结果共进行70次手术,成功65次,手术成功率92.9%;整个手术用时2~3h,其中动脉吻合用时(5±2)min,静脉吻合用时(2±1)min,动静脉吻合用时(8±2)min。结论三袖套血管吻合法可简化大鼠小肠移植手术,缩短手术时间。  相似文献   
39.
李国新  黄祥成 《人民军医》1998,41(10):571-572
结肠梗阻是结肠癌的常见并发症,其处理方法目前仍不完全一致。1985~1995年,我院收治梗阻性结肠癌60例,就手术治疗体会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情况 本组男41例,女19例;年龄21~85岁,平均56.3岁,其中40岁以上48例(80%)。完全性肠梗阻38例,不完全性肠梗阻22例。肿瘤部位:回盲部7例,升结肠3例,肝曲、横结肠和脾曲各5例,降结肠10例,乙状结肠25例。左半结肠40例,右半结肠15例。Dukes分期:B期21例,C期32例,D期7例。1.2 治疗 不完全性肠梗阻22例均先行非手术治疗,15例无改善或加重而急诊手术,7例梗阻缓解后限期手术。完全性肠梗阻38例…  相似文献   
40.
恶性淋巴瘤一般首发于淋巴结,首发于淋巴结以外器官称为结外型恶性淋巴瘤。在淋巴结以外,原发于大肠者称原发性大肠恶性淋巴瘤(NHL),在临床上非常少见,起病隐匿,缺乏特异性,容易造成误诊,发现时往往已处于晚期,疗效较差。我院外科于1975~1999年间共收治7例,均经手术及病理切片证实,符合Dawson诊断标准,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