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0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84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联合化疗治疗晚期胰腺癌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吉西他滨和5-氟尿嘧啶联合治疗晚期胰腺癌的疗效和可能的影响机制。方法实验组22例接受吉西他滨、5-氟尿嘧啶和四氢叶酸联合化疗,对照组21例接受5-氟尿嘧啶 四氢叶酸联合化疗,比较他们的近期疗效、疾病相关症状改善状况和不良反应。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技术检测第1、5天时2组病人5-氟尿嘧啶的血浆浓度和半衰期。结果实验组病人的近期疗效、疾病相关症状改善均好于对照组,但不良反应也增加。实验组病人血浆中5-氟尿嘧啶的血药浓度增高,半衰期延长,上述变化贯穿于5-氟尿嘧啶的整个治疗过程。结论吉西他滨可改善5-氟尿嘧啶治疗晚期胰腺癌的疗效,其机制与它能长时间的提高5-氟尿嘧啶在体内的有效浓度有关。  相似文献   
62.
 目的探讨肝细胞癌(Hepatocelluar carcinoma,HCC)和癌旁肝组织强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nm23-H1蛋白的表达及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的变化.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对45例HCC和癌旁肝组织进行TGF-β1多克隆抗体、nm23-H1单克隆抗体和第Ⅷ因子相关抗原单克隆抗体染色.结果TGF-β1及nm23-H1蛋白表达在HCC和癌旁肝组织两者之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HCC组织中TGF-β1表达强度与肿瘤间质MVD之间存在正相关(P<0.05);三者与HCC有无转移呈显著性相关(P<0.05),但与肿瘤大小无关(P>0.05).结论TGF-β1及nm23-H1蛋白表达强度和肿瘤MVD的变化与HCC转移有关,上述3项指标对评估HCC的转移及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3.
脾包膜下钝性分离致密脾膈粘连12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汉涛  于冠照 《武警医学》1997,8(3):138-138
脾包膜下钝性分离致密脾膈粘连12例武警湖北总队医院二外科黄汉涛于冠照(武汉430061)关键词脾包膜膈粘连致密脾膈粘连是脾切除术中的难题之一,也是术后出血和膈下感染的重要原因。我院自1985年~1995年共行脾切除术183例,其中致密脾膈粘连12例,...  相似文献   
64.
全身性热化疗诱导肝癌细胞凋亡及其机制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通过体外实验,了解热化疗对肝癌BEL -740 2细胞杀伤和诱导凋亡的作用,为临床热化疗的开展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体外培养的BEL -740 2细胞分别经单纯热疗,5 -氟尿嘧啶、丝裂霉素单纯化疗,或二者合并热处理,利用MTT、荧光显微镜和流式细胞仪,研究热化疗对细胞毒性,诱导凋亡能力和细胞周期的影响。结果 热化疗对BEL 740 2细胞的杀伤、诱导凋亡、阻滞细胞周期的能力明显优于单纯热疗和单纯化疗。结论 全身性热化疗治疗中晚期肝癌是可行的,其机制与增强药物的细胞毒作用和诱导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65.
目的:研究新发现的核激素受体辅调节因子(coregulator) NRIF3 的受体特异性的分子机理。方法:酵母双杂合体转化分析,选择典型菌株作β 半乳糖苷酶定量分析。结果:我们的结果提示一个双区结合模型,即单个NRIF3分子同时利用C端的LXXIL(受体结合功能区,即 RID1)和 N端的 LXXLL(RID2)与 TR或 RXR作用,RID1和RID2之间的距离对受体和NRIF3相互作用的亲和力有重要影响。结论:辅调节因子 NRIF3 受体特异性与其结构有关。  相似文献   
66.
胆总管探查后一期缝合术中置鼻胆管引流术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探讨胆总管切开取石术后既能一期缝合胆总管又能有效引流的新方法.方法 连续收治的76例胆石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36例胆总管探查患者术中放置鼻胆管引流.胆总管一期缝合(简称鼻胆管组),40例行常规胆总管探查T型管引流术(简称T型管组).在两组手术时间、拔引流管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并发症等方面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36例患者成功完成胆总管探查后一期缝合术中置鼻胆管引流术,鼻胆管组拔引流管时间(7.5±1.5)d、术后住院时间(9.3±1.3)d较T型管组(分别为17.6±6.3 d、19.4±5.6 d)短,差异有显著性(P<0.01),手术时间及并发症等方面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胆总管探查后鼻胆管引流术既能避免一期缝合后胆管压力增高引起的胆漏,又能彻底消除拔T型管引起的胆汁性腹膜炎等并发症,是一种安全实用的在胆总管探查术后引流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67.
目的 探讨缺氧标记物碳酸酐酶Ⅸ(carbonic anhydrases-Ⅸ,CA-Ⅸ)作为直肠癌肿瘤标记物和转移相关蛋白的意义.方法 应用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blot)方法检测CA-Ⅸ在正常直肠组织,直肠腺瘤,原发直肠癌灶、系膜组织、肝转移组织中的差异性表达,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比较,判断CA-Ⅸ作...  相似文献   
68.
目的分析甲状腺手术患者术后发生咽喉痛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于武警湖北省总队医院行甲状腺手术的患者95例,依据术后是否合并咽喉痛分为两组,无疼痛者52例为对照组,有疼痛者43例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及麻醉相关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甲状腺术后并发咽喉痛的危险因素。结果两组患者在年龄、手术次数、手术方式、是否行颈部淋巴结清扫、麻醉持续时间、气管插管尝试次数及套囊压力等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0岁、二次手术、双侧颈部淋巴结清扫、多次尝试气管插管、套囊压力>26 mmHg为甲状腺手术后并发咽喉痛的危险因素。结论甲状腺手术可使患者并发咽喉痛,术中麻醉及手术手法应轻柔,术后加强监测并及时对症处理。  相似文献   
69.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不同气腹压对术后肩痛的影响。方法于全身麻醉下为100例患者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术中气腹压分两组,A组(低气腹压组,50例)气腹压8~9 mmHg,B组(常规气腹压组,50例)气腹压13~14 mmHg,分别记录术后8 h、24 h、48 h肩背部疼痛的人数,并让患者术后8 h、24 h、48 h用疼痛分级(VAS评分法)评分。结果术后A组不同时间段出现肩痛的人数比率明显低于B组,在术后8 h、24 h、48 h,A组患者肩痛的评分均低于B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低气腹压出现肩痛的人数明显较常规气腹压少,且术中低气腹压出现肩痛的程度明显较常规气腹压轻。  相似文献   
70.
冠状动脉搭桥术后出现结石性胆囊炎伴胆总管结石的病例在临床上偶有发生,由于炎性反应或结石频繁发作通过胆心反射而影响心脏功能,因此此类患者仍需及时行手术治疗,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术(LCTD)是目前较为理想的一种术式.但由于LCTD难度高、耗时长,对患者心脏功能可能影响较大,围手术期的安全性需要事先有足够的考虑.现将我院2002年1月至2007年6月收治的3例冠状动脉搭桥术后行LCTD患者的围手术期处理总结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