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2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9篇
医药卫生   11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1.
头孢吡肟对肺炎克雷伯氏菌和大肠埃希氏菌的体外敏感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第四代头孢菌素头孢吡肟对 4 2 6株肺炎克雷伯氏菌和大肠埃希氏菌的体外敏感性。方法 收集 2 0 0 1年 3~ 10月福州地区 4家医院分离的肺炎克雷伯氏菌和大肠埃希氏菌 4 2 6株 ,用 Kirby-Bauer琼脂扩散法作药敏试验 :用表型确认试验检测 ESBL s。结果  4 2 6株肺炎克雷伯氏菌和大肠埃希氏菌中 ,头孢吡肟的敏感性为 94 .37% ,仅次于亚胺培南 (10 0 % )、头孢哌酮 /舒巴坦 (10 0 % )和哌拉西林 /三唑巴坦(99.5 3% ) ,明显高于青霉素类抗生素哌拉西林 (48.83% )和第二代头孢菌素头孢呋辛 (6 0 .0 9% ) ,也高于第三代头孢菌素头孢曲松 (6 2 .91% )、头孢噻肟 (6 4 .79% )、头孢哌酮 (6 5 .73% )和头孢他啶 (88.2 6 % )。经表型确认试验证实 14 2株 (33.33% )为产超广谱 β-内酰胺酶 (ESBL s)菌 ;头孢吡肟对产 ESBL s菌和非产 ESBL s菌体外敏感性分别为 84 .5 1%、99.30 %。结论 头孢吡肟对肺炎克雷伯氏菌和大肠埃希氏菌的体外抗菌活性高于第三代头孢菌素 ,低于亚胺培南、头孢哌酮 /舒巴坦和哌拉西林 /三唑巴坦 ,头孢吡肟可考虑作为医院内感染的经验性一线用药。  相似文献   
82.
目的:应用扩增阻滞突变系统(ARMS)排除ABCD1假基因的干扰.对肾上腺脑白质营养不良(ALD)家系进行基因突变分析。方法:按ARMS引物设计原则设计上游引物(正常引物、突变引物)和下游公共引物,对家系成员的基因组DNA分别进行PCR扩增。结果:R617C突变患者及其母亲的突变引物均扩增出特异性条带(107bp),患者父亲和对照则未见条带.在基因组DNA水平证实了R617C突变的存在。结论:“DARMS”方法可以快速、有效地排除假基因干扰。  相似文献   
83.
3个肾上腺脑白质营养不良家系的基因突变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目的 对 3个肾上腺脑白质营养不良 ( adrenoleukodystrophy,AL D) ( MIM# 30 0 10 0 )家系进行基因突变分析。方法 从 3个 AL D患儿及其主要家系成员的外周血白细胞 ,提取总 RNA和基因组 DNA。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技术 ,对 3个家系的 ABCD1基因编码区 ,分 4个片段进行 PCR扩增并对 PCR产物直接测序。同时应用 PCR-限制性酶切或扩增阻滞突变系统分析相应的基因组 DNA,进一步确证ABCD1基因的突变位点。结果  3名患儿的 ABCD1基因上均存在错义突变 ,其中患儿 1的 ABCD1基因第 5 34位密码子发生 CCC→ CGC改变 ,使脯氨酸被精氨酸取代 ( P5 34R) ;患儿 2的 ABCD1基因第 2 6 6位密码子发生 GGG→AGG改变 ,使甘氨酸被精氨酸取代 ( G2 6 6 R) ;患儿 3母亲的 ABCD1上一个等位基因第 6 17位密码子发生 CGC→ GGC改变 ,使精氨酸被甘氨酸取代 ( R6 17G) ,另一个等位基因未发生突变。结论 在中国人 AL D患者中发现 1个新的 ABCD1基因突变 ( P5 34R) ,并首次在中国人 AL D患者中检测到G2 6 6 R、R6 17G突变  相似文献   
84.
Objective To compare the long-term outcome of ligating the middle colic artery in radical surgical treatment of right hemicolon cancer. Methods The operation safety, complications and short-term outcome between two groups of patients undergone either ligating the middle colic artery from its root (A group) or ligating the middle colic artery from its right branch (B group) in right bemicolectomy for colon cancer. Results Between January 1981 and December 2004, 308 patients underwent radical right hemicolectomy in which 103 patients were treated by ligating the middle colic artery from its roots (Jan. 1996 to Dec. 2004, A group), and 205 patients via ligating the middle colic artery from the roots of its right branch (Jan. 1981 to Dec. 1995, B group). The complications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P>0.05). The mean follow-up time of A and B group were (50.1±7.2) months and (49.1±7.2) months respectively. Local recurrences of 1-year, 3-year and cumulative survival probability at the 60th month in group A were 1.9%, 13.6% and (78.3±3.4)% respectively, which were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19.0%, 24.9% and (64.8±2.8)% in group B (P<0.05). Conclusion Ligating the middle colic artery from its root in right hemicolectomy can be performed safely and effectively, which is to be highly recommended in curative resection of right colon.  相似文献   
85.
目的 进一步了解肿瘤标志物与基因检测在判断结直肠肿瘤患者预后中的价值。方法 对54 例结直肠癌患者,术前取血检测结直肠相关抗原血清癌胚抗原(CEA) 、CA199 水平,同时取手术切除标本,应用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像多肽性法(PCRSSCP) 检测P53 基因第5 - 8 外显子。结果 P53 基因突变率为44-4 %(24/54) ,在P53 基因突变患者中,CEA阳性率明显高于P53 基因未突变者( P< 0-05),而术前CEA( +) 及肿瘤标本P53 基因突变者多发生复发或远处转移( P<0-05)。结论 术前CEA(+ )及肿瘤标本中P53 基因突变者临床预后差,这不但说明了术前测定肿瘤标志物同样存在临床实用价值,而且对于术后如何制订合理的、优化的治疗方案、如何进一步有效地加强临床随访工作均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6.
目的:监测老年下呼吸道感染患者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菌的耐药性。为临床合理应用抗生素提供依据。方法:对我院下呼吸道感染患者中分离出的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菌240株,以Kirby-Bauer(K-B)琼脂扩散法作药敏试验;以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委员会(NCCLS)1999年推荐的表型确认试验检测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结果:老年组和非老年组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菌对14例抗生素的耐药率分别为阿莫西林93.2%和87.3%,哌拉西林57.1%和42.9%、头孢呋新51.4%和33.3%、头孢噻肟40.1%和17.5%、头孢他啶13.6%和3.2%、头孢曲松39.0%和17.5%、头孢哌酮37.3%和15.9%,头孢吡肟10.2%和3.2%、阿米卡星47.5%和34.9%,环丙沙星54.2%和38.1%、亚胺培南15.9%、头孢吡肟10.2%和3.2%、阿米卡星47.5%和34.9%、环丙沙星54.2%和38.1%,亚胺培南0和0、头孢哌酮/舒巴坦0和0、哌拉西林/三唑巴坦1.1%和0、头孢美唑9.6%和4.8%。78株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菌被证实为产ESBLs菌,ESBLs检测出率为32.5%(78/240),其中老年组ESBLs检出率为38.4%(68/177),非老年组ESBLs检出率为15.9%(10/63)。亚胺培南,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三唑巴坦和头孢美唑对产ESBLs菌的耐药率最低,分别为0、0、2.6%和12.8%。结论:老年下呼吸道感染患者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菌的耐药率和ESBLs检出率均显著高于非老年患者;亚胺培南,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三唑巴坦和头孢美唑是治疗由产ESBLs菌引起感染的有效抗生素。  相似文献   
87.
应用两层法保存和运输成人胰腺的实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提高胰岛的分离纯化率是胰岛移植成功的关键,其中胰腺的冷缺血时间是主要影响因素之一。探讨并建立供体胰腺长时间(>8h)保存和运送方法。方法:实验于2006-06/2007-02在解放军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全军器官移植中心完成,得到医院伦理道德委员会批准。①实验方法:应用两层保存法(University of Wisconsin液/全氟化碳),将25例成人胰腺置于广口瓶中,充氧并盖紧,放入冰筒中送达实验室,按冷缺血时间的长短,分为>8h组(n=17)和≤8h组(n=8)。参照改良后Ricordi方法分离胰岛,将胰腺切片置入消化罐中循环消化。应用连续密度梯度离心法在COBE2991离心机中纯化胰岛组织,并用双硫腙、吖啶橙、碘化丙啶染色。②实验评估:分别进行纯化后胰岛计数、纯度和活率检测,同时检测胰岛对高、低糖的反应性。结果:①冷缺血时间>8h组胰腺的冷缺血时间显著长于≤8h组(P<0.01)。②经双硫腙染色后,两组分离纯化的总胰岛当量、胰岛收获量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胰岛纯度和活率差异也无显著性意义(P>0.05)。③经低糖、高糖分别刺激后,两组胰岛素释放量及其刺激指数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应用两层保存法保存和运送供体胰腺,可明显延长保存时间,但对胰岛的分离纯化数量和功能没有明显影响,为胰岛移植远距离保存和运送腺体提供了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88.
背景:间充质干细胞具有肿瘤靶向的特性,能很容易分离并扩增至需要的数量,间充质干细胞能利用病毒载体进行修饰,提示间充质干细胞在临床肿瘤基因治疗方面的潜力。目的:回顾间充质干细胞的特性、肿瘤趋向性、未修饰的间充质干细胞与肿瘤的关系以及基因修饰的间充质干细胞肿瘤治疗作用。方法:由第一作者通过PubMed数据库检索2002年1月至2012年3月有关间充质干细胞与肿瘤的相关文献。检索词为“Mesenchymalstemcells,tropism,Geneticallymodified,tumor,therapy”。排除重复性研究及无关研究,共保留50篇文章进行综述。结果与结论:间充质干细胞能特异地向多种肿瘤以及它们的转移灶迁移,有研究显示问充质干细胞能促进肿瘤的生长,同时也有研究显示间充质干细胞能抑制肿瘤生长。对间充质干细胞进行修饰进行肿瘤基因治疗的方式主要是携带:自杀基因、凋亡基因、抗血管发生基因、免疫刺激基因或者溶瘤病毒载体,体内外实验证实了这种方法对肿瘤的治疗有效。  相似文献   
89.
目的 探讨局部复发性直肠癌再手术的适应证及影响再手术的因素。方法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瑞金医院外科 1993年 10月至 2003年 10月收治的 78例复发性直肠癌再手术前均行放疗,对其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78例中,根治性切除 32例,姑息性切除 46例,根治切除率为 41 .03%。手术死亡 2例,手术死亡率为 2 .56%。根治性手术组和姑息性手术组中位生存期分别为 35 .8个月和 12. 4个月。结论 再手术结合术前放疗是局部复发性直肠癌的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0.
经肛门局部切除低位直肠肿瘤8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估经肛门局部切除低位直肠良恶性肿瘤治疗效果和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普外科2003年1月至2006年7月间经肛门局部切除的86例低位直肠肿瘤临床资料。结果86例中,,良性55例,恶性31例。腺癌26例(30.2%),腺瘤39例(45.3%),类癌3例(3.5%),间质瘤1例(1.2%)及其他肿瘤17例(19.8%)。肿瘤距齿状线距离1~12cm。肿瘤直径〈3cm68例(79.1%),直径≥3cm18例(21.9%)。腺癌病例中,19例为T1期和7例T2期。在获得随访的69例中,肿瘤直径〈3cm57例,有6例复发;肿瘤直径≥3cm12例,有5例复发,两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16例T1期直肠腺癌的中,2例局部复发,7例T2期直肠腺癌的中,4例局部复发,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经肛门低位直肠肿瘤局切手术具有低并发症和保持良好的术后功能的优点;能应用于治疗良性和经选择的早期较小恶性肿瘤的治疗;也能应用于治疗不能耐受大手术的病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