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3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1篇
医药卫生   27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7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急性主动脉夹层的诊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急性主动脉夹层的临床特征和诊治方法。方法回顾分析28例急性主动脉夹层患者的临床表现、诊疗经过。结果28例急性主动夹层患者中,DeBakey分型Ⅰ型9例(32.1%),Ⅱ型7例(25%),Ⅲ型12例(42.89%)。临床误诊率64.3%,急性期死亡率35.7%。结论及早诊断、及时处理,尤其是控制好血压,是抢救成功、降低死亡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62.
中药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建明 《当代医学》2010,16(4):155-155
目的观察中药六皮饮治疗慢性荨麻疹的疗效。方法将120例慢性荨麻疹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72例、对照组48例。治疗组给予口服中药六皮饮,对照组给予口服左西替利嗪,服药4周之后观察疗效。结果服药4周后,中药六皮饮和左西替利嗪对慢性荨麻疹患者的疗效无明显统计学差异。结论中药六皮饮对慢性荨麻疹的治疗效果明显,有进一步推广的价值。  相似文献   
63.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feasibility and safety of modified quadruple stapling technique in radical proximal gastrectomy for gastric carcinoma.Methods Medical records of 55 consecutive patients who underwent radical proximal gastrectomy for gastric cancer were analyzed retrospectively.Twenty-eight patients (modified group) undergoing modified quadruple stapling technique were compared to 27 patients (traditional group) who underwent traditional approach during the same period.Results There was no perioperative mortality.All the patients had negative pathological resection margin.The mean operative time in the modified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shorter than that in the traditional group [(158±31) min vs.(195±42) min,P<0.05].There were no immediate complications such as stricture,bleeding or leakage at the anastomosis,gastroparesis,and wound infection.Postoperative recovery did not differ between the two groups (P>0.05).During the followup(range:3 months-2 years),2(7.1%) patients in the modified group and 2(7.4%) in the traditional group developed reflux esophagitis (P>0.05) and anastomotic inflammation occurred in 2 cases (7.1%)for the modified group and 8(29.6%) for the traditional group(P<0.05).Conclusion Modified quadruple stapling technique is a feasible and safe method in radical proximal gastrectomy.  相似文献   
64.
屈指肌腱损伤,修复效果如何?一直是每个骨科医师探索的课题,很多学者和同道都在为之而努力。我院从1993~1998年采用显微外科技术结合早期保护性功能锻炼治疗72例共164条肌腱,取得较满意疗效。临床资料1993~1998年本科共收治此类病人72例164条屈指肌腱,其中男54例,女18例。年龄10~60岁,平均年龄2725岁。右手48例,左手24例,其中双手6例。致伤原因有玻璃割伤、刀割伤、电锯伤、机器轧伤和车祸砸伤,其中前臂、腕部以玻璃割伤为主,掌及手指以刀割伤为主。  损伤部位及范围:Ⅰ区6…  相似文献   
65.
目的:探讨如何提高腹股沟区多发疝的诊断治疗水平.方法:回顾分析1997年12月至2009年12月28例患者的资料,根据腹股沟区多发疝的具体情况采用个体化的修补方法进行治疗.结果:12年收治病例28例,开始由于对腹股沟区多发疝认识不足,术前诊断遗漏5例,手术后复发7例,其中包括因诊断遗漏导致复发的5例.结论:腹股沟区多发疝具有很高的遗漏、复发率,本组案例达到25%,因此治疗时需高度重视,术前对高危人群采用B超、CT等检查手段以尽可能达到诊断无遗漏,治疗根据诊断结果采用无张力修补、腹腔镜修补等个体化的手术方法是减少腹股沟区多发疝遗漏、复发率的重要前提.  相似文献   
66.
本文总结1992年4月~1996年6月应用紧急心电律抢救严重快速异位心律失常27例。体会:心搏骤停中室颤/室扑是紧急电复律的绝对适应症,且是最有效的紧急治疗措施。应用越早,成功越大。电功率选择与电极板放置恰当、与心肺复苏并用、合理应用有关药物等均可提高电复律成功率。如药物和其他疗法无效而有严重血流动力学障碍的室速、室上速也应行紧急电复律。笔者还谈及电复律并发症的防治体会。  相似文献   
67.
目的观察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PPAR)γ基因干扰体外对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成脂基因的影响。方法通过对兔骨髓培养分离出BMSCs,并用流式细胞术分析BMSCs细胞表面分子。实验分为5组,对照组:BMSCs未经任何处理;模型组:BMSCs给予0. 09 mol/L乙醇处理;空si RNA组:BMSCs给予0. 09 mol/L乙醇+空si RNA; PPARγ组:BMSCs给予0. 09 mol/L乙醇+PPARγsi RNA; T0070907组:BMSCs给予0. 09 mol/L乙醇+T0070907。并用RT-PCR和Western印迹方法检测PPARγ、PETALA2(AP2)、脂蛋白脂肪酶(LPL)、脂肪酸转运蛋白(FATP) 1和脂肪酸转运酶(FAT)基因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BMSCs表面抗原CD90(89. 03%)、CD105(90. 90%)、CD73(95. 03%)均呈阳性表达; CD13(0. 83%)、CD34(1. 09%)、CD45(1. 29%)基本无表达。模型组和空si RNA组脂肪细胞计数和三酰甘油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 01),PPARγ或T0070907干扰后PPARγ组和T0070907组脂肪细胞计数和三酰甘油含量明显降低(P0. 01),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模型组和空si RNA组PPARγ基因和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 01),用PPARγ干扰后或加入T0070907后,PPARγ组和T0070907组PPARγ基因或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 01),而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模型组和空si RNA组Ap2、LPL、FATP1和FAT基因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 01),用PPARγ干扰后或加入T0070907后,PPARγ组和T0070907组成脂基因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 01),与对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 PPARγ基因干扰对BMSCs向脂肪细胞转化具有明显抑制作用,其机理可能与抑制PPARγ基因和成脂基因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68.
洁净手术部动态微生物学监测与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3种微量注射泵应用过程中泵体垂直移动前后短时间内流出量的变化。方法分别用电子天平定量测定国产、日本产、德国产3种微量泵在停机STOP状态下垂直移动泵体后和10ml/h的工作状态下垂直移动泵体前及移动后1min的流出量,重复测定10次。结果 3种注射泵在STOP状态下移动后1min的流出量分别为(0.7411±0.0667)ml、(0.2909±0.0417)ml、(0.6021±0.0147)ml,经两两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均P〈O.01)。3个注射泵在10ml/h的工作状态下,移动前1min泵体实际流出量分别为(0.1657±0.0049)ml、(0.1803±0.0037)ml、(0.1743±0.0009)ml,移动后1min的流出量分别为(0.9423±0.0285)ml、(0.4565±0.0204)ml、(0.7789±0.0179)ml,与移动前1min的流出量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均P〈0.01)。结论 连接延长管的注射泵在STOP及运行状态下垂直移动泵体后短时间内有一定量的液体流出,应用微量注射泵过程中应尽量避免移动或关闭延长管后移动,以避免意外输入液体造成的危害。  相似文献   
69.
床旁紧急临时心脏起搏为非永久性置入起搏电极的一种方法,其起搏电极放置时间一般在1~2w内,最长不超过1个月。脉冲发生器放置于体外,达到治疗目的后即撤除起搏电极。因此容易造成电极脱位,导管断裂,感染并发症。笔者在临床护理工作中,运用护理程序,对病人进行认真细致的评估,有计划地落实好各项护理措施,避免了不必要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70.
千金藤属植物化学分类学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千金藤属植物中所含各种化学结构类型生物碱的分布,结合植物形态学,探讨了属内各类群之间的异同和亲缘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