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6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7篇
医药卫生   224篇
  2024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目的 观察姜黄素对实验性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家兔血浆内皮素(ET)、血浆一氧化氮(NO)水平和结构型一氧化氮合酶(constitutive NOS.cNOS)活性的影响.探讨其影响动脉粥样硬化的机制.方法 将28只雄性日本大耳白兔随机分为3组.即对照组(喂食普通饲料)、模型组(喂食高脂饲料)和姜黄素组(喂食高脂饲料 100mg·kg-1·d-1姜黄素).喂食12周后,取耳缘动脉血测定血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NO和ET水平;处死家兔取主动脉,测cNOS活力及主动脉内膜脂质斑块面积;取主动脉弓作病理切片.结果 姜黄素组和模型组TC、LDL-C及ET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血浆NO及cNOS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或<0.05),姜黄素组TC、LDL-C、ET水平均显著低于模型组(均P<0.01),而血浆NO及cNOS活力均显著高于模型组(均P<0.01);姜黄素组主动脉内膜脂质斑块相对面积[(33.23%±10.59)%]明显小于模型组[(52.69%±12.20)%](P<0.05).结论 姜黄素可以降低血脂和血浆ET水平,并能提高血浆NO及动脉壁组织cNOS活性,减少内膜斑块形成,具有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  相似文献   
12.
超声心动图在妊娠合并心脏病诊断中的应用赵红琴黄伟剑(温州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孕产妇死于心脏病居非产科原因的首位[1],常见为风湿性心脏病及先天性心脏病。超声心动图检查可鉴别先天性缺损类型、部位、程度、瓣膜病变类型及程度,心脏大小、收缩和舒张状态,肺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总结感染性心内膜炎(IE)并发瓣膜穿孔(VP)的临床特点,探讨超声心动图(UCG)对诊断该病的价值。方法:分析经UCG诊断为IE并发VP11例住院病人的临床和UCG资料,并与人工瓣膜置换术或瓣膜成形术中所见及病理结果进行对照。结果:本病患者主要以发热为首发症状,表现为贫血、左心功能不全;基础心脏病以主动脉瓣二叶畸形多见;UCG主要表现为瓣体回声缺失、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示穿瓣血流、  相似文献   
14.
二维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诊断冠状动脉畸形5例报告温州医学院附一院心内科卢中秋,徐湘挺,黄伟剑本组5例经2DE-CDFI诊断的冠状动脉畸形,其中2例手术证实,本文旨在探讨其超声诊断价值。4例为冠状动脉瘘,病变的冠状动脉扩张(0.7-1.8cm),CDF...  相似文献   
15.
经皮腔内室间隔心肌化学消融术(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septal myocardium ablation,PTSMA)是近几年来通过化学消融减轻肥厚型心肌病(hypertrophicobstructive eardiomyopathy,HOCM)室间隔不对称性肥厚,达到缓解左室流出道梗阻,从而改善病人症状的介入方法.我科自2004年3月-2006年3月对12例HOCM病人实施了PTSMA治疗,现将术后并发症的护理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射血分数降低和射血分数保留的急性心力衰竭患者远期预后。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6年12月在某院接受治疗的急性心力衰竭患者105例,按照射血分数降低及射血分数保留将患者分成两组,即AHFrEF组(55例)及AHFpEF组(50例),收集并分析患者从入院至出院后随访24个月之间的临床资料,以该患者死亡或再次住院为截至时间。结果:AHFrEF组患者及AHFpEF组患者高血压患病率、COPD患病率、ACS患病率以及BNP水平等指标比较组间差异均比较明显(P0.05);AHFrEF组及AHFpEF组再次住院原因是脑卒中、ACS以及恶性心律失常,发生几率差异均比较明显(P0.05);高血压、BNP均是造成ANF的危险因素;AHFrEF组患者中由于心力衰竭引发的再次住院率以及总再次住院率均高于AHFpEF组患者(P0.05);AHFrEF组患者12个月、24个月生存率分别为98.18%(54/55)、94.55%(52/55),AHFpEF组患者12个月、24个月生存率分别为98.00%(49/50)、94.00%(47/50),两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高血压及过高的BNP可能与AHF患者再次住院有关,因此应加强对AHF患者随访工作,特别是合并高血压的患者,需提高对血压的控制。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颈动脉硬化和心血管危险因素与女性冠心病的相关性及其在女性冠心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分析因胸痛拟诊冠心病(CAD)入院的243例女性患者。记录高血压、糖尿病病史,行颈动脉彩超检查,冠脉造影,记录入院时收缩压、血脂、空腹血糖水平。分析颈动脉硬化积分及心血管危险因素与冠心病的相关性,及对冠心病的预测价值。结果对于女性胸痛患者来说,传统心血管危险因素中年龄、高血压病史或收缩压升高、糖尿病病史或空腹血糖升高、高密度脂蛋白降低与冠脉病变相关。颈动脉硬化积分、心血管危险因子数目均与冠脉病变相关且对冠脉病变有着相似的预测价值。颈动脉硬化积分的评定增加了心血管危险因子对患者冠脉是否有病变的预测价值。结论颈动脉硬化积分和心血管危险因子均与冠脉病变相关,同样可以用来评价女性胸痛患者冠脉是否有病变,综合心血管危险因子和颈动脉硬化积分,能提高心血管危险因子对冠脉病变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姜黄素对体外培养的人外周血内皮祖细胞(EPCs)数量及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贴壁选择法培养人外周EPCs,培养6d后,收集贴壁细胞并加入姜黄素(0、5、10、15μmol/L)培养一定时间(6、12、24和48h)。荧光显微镜鉴定EPCs,分别观察EPCs的体外增殖、黏附、迁移、体外血管生成能力。Griess法检测NO分泌量,并RT-PCR半定量测定eNOS基因表达。结果姜黄素增加外周血EPCs的数量,改善EPCs的体外增殖、黏附、迁移、体外血管生成能力(P〈0.01)。并上调eNOS基因表达,促进EPCs来源的NO的释放(P〈0.01)。结论姜黄素增加体外EPCs数量及改善其功能,上调eNOS基因表达并增加EPCs来源的NO分泌。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l)、延迟PCl和常规药物治疗对急性心肌梗死后窦性心率震荡的影响.方法 12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分为直接PCl组、延迟PCl组和药物治疗组3组各40例,均有单发室性期前收缩,观察发病后1~3周各种疗法对震荡起始(TO)、震荡斜率(TS)、心率变异性时域指标SDNN和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等指标的影响. 结果直接PCl组TO(-2.32%±3.17%)低于延迟PCl组(-1.47%±1.29%)和药物组(0.17%±2.68%),直接PCl组TS(10.36±7.16ms/R-R)高于后两组(8.87±3.54ms/R-R和4.87±2.91 ms/R-R),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延迟PCl组上述指标与药物组差异也有显著性意义(P<0.05).直接PCl组SDNN(120.26±30.21 ms)和LVEF(63.21%±10.62%)也均高于延迟PCl组(90.26±35.68ms、58.42%±14.13%)和药物治疗组(80.38±25.37ms、52.62%±12.45%).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或显著性意义(P<0.05). 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直接或延迟PCl窦性心率震荡各参数改善均优于药物治疗,直接PCl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20.
目的:确定心脏植入电子装置(cardiovascular implantable electronic device,CIED)感染的发生率,分析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统计分析2000年1月-2012年12月13年间,本心脏中心植入起搏器和除颤仪出现的CIED感染病例。分析研究这些病例的临床表现和基础疾病特征,评估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共植入CIED[永久起搏器,心脏再同步治疗(CRT)和埋藏式心脏转复除颤仪(ICD)]1817例(男:女=1.4:1),其中16例(男:女=3:1)发生CIED感染,发生率为0.9%。15例(占93.8%)确定为起搏器囊袋感染。68.8%检测到细菌,90.9%为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显著相关的危险因素是植入ICD/CRT—D(P=O.000)、合并糖尿病(P=O.009)和合并甲状腺功能低下(P=O.000),其发生CIED感染的相对危险度(OR)分别为9.12、4.18和37.55。而起搏器更换未增加发生CIED感染的风险(P〉0.05)。男性CIED感染者的体质量指数,尤其是非糖尿病男性CIED感染者,显著低于非CIED感染男性(Jp〈0.05)。结论:本中心CIED感染率为0.9%,绝大多数表现为囊袋感染,以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茵感染为主。植入ICD/CRT.D、合并糖尿病和合并甲状腺功能低下是CIED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低体质量指数男性容易发生CIED感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