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5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医药卫生   79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髋臼内陷症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伴有疼痛的髋臼内陷症(Otto’s disease)的疗效。[方法]15例患者接受了THA,其中男性7例,女性8例;平均年龄65岁(56~70岁)。5例(33.3%)为Ⅰ度内陷,10例(66.7%)为Ⅱ度内陷。所有患者的髋臼侧均接受了自体或异体颗粒骨移植,并应用多孔生物型髋臼假体。手术前后记录髋关节Harris评分,拍摄标准X线片。[结果]平均随访时间为3年(1~4年)。Harris术前平均为45分(39~60分),术后平均为85分(70~100分)。放射学表现,术前平均股骨头内陷8.8 mm(6~18 mm),术后人工股骨头平均距Kohler’s线外移10 mm(6~13 mm)。所有患者髋臼假体没有失败及髋臼侧移植骨吸收现象。术后1年经拍片证实自体或异体移植骨均与宿主髋臼骨愈合在一起。[结论]应用自体股骨头骨或异体颗粒骨移植填充髋臼结合多孔生物型髋臼假体,治疗Otto’s病,可获得较好的疗效,移植骨可与宿主骨很好地结合在一起。  相似文献   
42.
目的探讨Tile—B型骨盆骨折经髂前下棘单根钉外固定支架治疗的可行性、特点及手术方法。方法应用经髂前下棘单根钉外固定支架复位和固定23例Tile—B型骨盆骨折,并分析其临床结果。结果23例全部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7.3个月。本组优17例、良5例、可1例,优良率为95.65%。结论经骼前下棘单根钉外固定支架治疗Tile—B型骨盆骨折具有创伤小,操作简单,固定可靠,患者可以迅速获得早期活动,减少并发症,是治疗B型骨盆骨折的一种较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43.
可膨胀自锁髓内钉在下肢骨折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Fixion~(TM)膨胀自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下肢骨折的初步临床疗效。方法2004年11月~2005年11月采用Fixion~(TM)系统的膨胀髓内钉内固定治疗下肢骨折21例,其中股骨转子间骨折5例,股骨干骨折9例,胫骨骨折7例。开放性骨折1例,骨不连1例;其中使用髓内钉系统12例,交锁髓内钉系统4例,股骨近端髓内钉系统5例。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4.0~12.5个月,平均7.0个月。全部患者骨折均愈合,愈合时间3~7个月,平均4.5个月。无术后感染、肢体短缩、旋转移位、骨不连或脂肪栓塞等并发症发生。结论使用膨胀髓内钉治疗下肢骨折手术操作简便、创伤小,大多不需交锁螺钉且并发症少,作为一种新的微创手术方法,疗效满意。由于其抗折弯强度和扭转力不高,对于大范围粉碎性骨折患者不宜使用。  相似文献   
44.
目的:对23例胸椎管狭窄患者进行分析,探讨影响手术预后的因素。方法:手术治疗23例,随访21例。以脊髓功能量表对脊髓功能术前、术后评分,并得出脊髓功能改善率。结果:脊髓功能改善率与年龄、性别及受压病程均无相关性。与受压节段有相关性。结论:高龄患者应手术治疗,早期手术,可改善预后。通过计算压迫指数,可对手术预后有较准确的估计。  相似文献   
45.
可吸收螺钉应用中的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可吸收螺钉PDLLA应用的特点和注意事项。方法2002~2004年共收治各类骨折57例,均应用可吸收螺钉治疗,术后随访5~20月。结果所有骨折均达到愈合。没有感染发生。各关节功能恢复满意。结论注意可吸收螺钉应用中的一些特殊问题,选择合适的病人,可以取得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46.
<正>1引言微创人工髋关节置换是近几年才出现的新技术,是在传统人工髋关节置换的基础上通过对手术入路、操作方法和手术工具的改进,在一个较小的切口内完成全髋关节假体的置换。与传统全髋关节置换相比它具有损伤小、恢复快、关节功能保存好等优点。其中2004年由SMITH-PET-  相似文献   
47.
目的 观察通过髌骨近端骨折块与胫骨结节的钢丝固定治疗髌骨骨折的疗效。方法 经髌骨近端或股四头肌止点钻孔与胫骨结节钻孔穿钢丝“8”字形固定治疗髌骨粉碎性骨折19例。结果 经平均12个月随访,治疗效果良好。结论 此种手术操作简单,暴露清晰,复位效果好,固定牢固,不需外固定。  相似文献   
48.
目的:探讨C2非骨水泥型股骨柄在人工髋关节置换中应用,并随访观察随时间变化假体固定情况和患者髋关节功能。方法:对2002年-2005年87例应用C2型非骨水泥股骨柄的病例进行随访分析,测量股骨近端的骨量。结果:随访1~4年。平均35.2个月,髋关节功能按Harris评分平均1年93分,3年90分,股骨近端没有发生松动和下沉。结论:C2非骨水泥柄具有良好的即刻稳定作用和骨长入,短期随访疗效满意,远期疗效仍需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49.
膝骨关节炎(OA),是由多种因素引起关节软骨纤维化、破损、降解、脱失而导致的关节退行性疾病。目前,有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骨关节炎的发生、进展有toll样受体(TLR)介导的天然免疫系统的参与,其中TLR/NF-κB信号通路扮演了重要角色。一般认为,遗传、代谢或机械因素造成关节软骨的初始伤害,导致软骨释放特定的自身抗原触发自身免疫反应。包括T细胞、B细胞和巨噬细胞在内的免疫细胞渗透到关节组织,释放各种细胞因子和趋化因子,例如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和前列腺素 E2(PGE2)释放,补体系统被激活,导致软骨降解,关节软骨进一步被破坏。本文回顾在 OA 发病机制中的天然免疫系统和TLR/NF-κB信号通路的作用。  相似文献   
50.
目的 研究后交叉韧带保留(PCR)型和后稳定(PS)型全膝关节置换(TKA)的临床疗效,探讨两种不同假体置换术的临床相关问题.方法 回顾自2000年2月~2009年8月收治的36例(39膝)初次行TKA的资料,比较PCR和PS型假体的临床疗效,结合文献分析两者的优缺点及相关技术问题.结果 术后平均随访5年6个月,PCR型组和PS型组术后膝关节评分、疼痛评分、功能评分、髌骨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都明显改善了患膝的症状和功能.膝关节活动度PCR型组平均为106.6°,PS型组平均为107.6°,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后交叉韧带结构完整者可采用PCR型假体,但应松解PCL,原则上宁松勿紧;对于PS型假体,手术技术要求相对较低,容易掌握,临床适用范围更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