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5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医药卫生   79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不稳定型骨盆骨折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17,自引:4,他引:13  
目的探讨旋转与垂直不稳定型骨盐骨折分类与手术复位固定的关系,为手术方式的选择提供依据。方法对22例不稳定型骨盐骨折行手术治疗,其中骨盘前环5例行外固定支架.17例行切开复位内固定;骨盘后环12例行田开复位重建钢板固定,5倒行挫厦骨螺栓固定骶髂关节,5例后环未做固定。结果22例全部骨性愈合.恢复行走功能.无下肢短缩,1例出现腰背痛.2例步态异常,治愈率达86%。结论旋转与垂直不稳定型骨盐骨折首选手术治疗。其中骨盘前环复位固定较重要.后环应重视对骶髂关节损伤的处理。  相似文献   
22.
影响髋臼假体稳定性因素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病人日趋增加,也因为手术越来越多的被用于更为年轻,活动量更大的患者,人们对人工髋关节的稳定性和使用寿命提出了更高的期望。本文就影响THA术后髋臼假体稳定性的一些因素的最新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23.
24.
神经生长因子及远侧神经残端诱导神经侧枝生长的研究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目的:研究神经生长因子(NGF)及远侧神经残端诱导神经干侧枝的生长。方法:10只大白兔,于两侧胫神经、腓总神经分叉处切断腓总神经,分叉上1cm坐骨神经外膜“开窗”,硅胶管桥接“开窗”处和腓总神经远侧断端,中间留6mm间隙。右侧管内注入NGF,左侧注入生理盐水(NS)为对照侧。结果:大体观察NGF侧比NS侧神经侧枝再生快,直径粗。超微结构显示NGF侧比NS侧神经轴突数目多、髓鞘厚、组织排列整齐。电生理检测,NGF侧的诱发动作电位峰值(AMP)(2.5900±0.8568mV)、神经传导速度(CV)(76.0000±2.3457m/s)均优于NS侧的AMP(0.7089±0.1231mV)、CV(20.0000±1.5811m/s),t检验P均<0.01。结论:神经生长因子和远侧神经残端可诱导神经干侧枝的生长  相似文献   
25.
马金忠  F.Benazzo 《上海医学》2004,27(2):75-77,F003
目的探讨带柄McMinn髋臼假体在伴有严重髋臼骨缺损髋臼翻修术中的应用。方法1997年3月~2003年3月,应用带柄McMinn髋臼假体治疗15例16髋髋臼骨缺损的翻修病例,按美国矫形外科医师学会(AAOS)分型标准,IA型(节段型缺损周围型)3例3髋、Ⅲ型(混合型缺损)12例13髋。女11例12髋,男4例4髋;年龄62~78岁,平均为69岁。首次翻修8例9髋,第2次翻修7例7髋。距上次全髋置换时间平均为8年。带柄杯McMinn髋臼假体为柄杯一体,由钛合金材料制成,表面多孔,杯的表面喷涂羟基磷灰石,内衬为超高分子聚乙烯。在杯的周围植入适量异体冻干颗粒骨。结果随访3个月~6年,平均随访1.4年,共随访12例13髋。11髋McMinn柄杯与髂骨结合良好,无松动及移位,X线摄片显示假体与骨床间无透亮带,杯的周围有新骨形成且覆盖假体;1髋术后3年McMinn柄下沉向盆腔内移位,取出McMinn假体,植入异体颗粒骨结合骨水泥带翼髋臼杯再次翻修;1髋McMinn假体与髂骨结合牢固,但翻修术后1年因发生关节不稳而反复脱位,需进一步返修。本组翻修成功率为84.6%。翻修前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为39.0分,术后随访平均为87.1分。并发症发生率为12.5%。结论此技术可重建接近正常的髋臼中心,McMinn假体可与骨质牢固结合,增强了髋臼的稳定性。同时减小髋臼翻修的手术难度,手术具有可重复性,可提高髋臼翻修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26.
1998年3月-2005年8月期间,对41例肱骨干骨折的患者,采用顺行或逆行髓内钉置人术,并对两种置钉方法的术中并发症、治愈率以及术后功能恢复情况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27.
影响膝关节置换并发症的因素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以往对髋关节置换术并发症的报道较多,而对于膝关节置换术并发症则相对较少。研究旨在评价膝关节置换术并发症的影响因素。对237膝非骨水泥全膝关节置换术(203  相似文献   
28.
膝关节盘状半月板的MRI诊断   总被引:38,自引:1,他引:37  
目的 探讨膝关节盘状半月板的MRI表现以及MRI诊断盘状半月板的标准。材料与方法 对 2 6例经手术或关节镜证实的盘状半月板和 3 0例健康志愿者的膝关节进行MRI检查 ,对正常及盘状半月板的形态、大小及信号改变进行对照观察 ,包括半月板宽度和厚度的测量。结果  2 6例盘状半月板中 ,2 5例为外侧盘状半月板 ,只有 1例为内侧盘状半月板 ,18例为厚板型 ,8例为楔型。冠状面上 ,盘状半月板体部平均宽度及厚度明显大于正常半月板 ,分别为 2 3 .4mm、11.5mm (P <0 .0 5 )和 3 .2mm、0mm(P <0 .0 1)。但盘状半月板边缘厚度与对侧半月板厚度差超过 2mm者只有 6例。矢状面上 ,连续 3层或 3层以上显示盘状半月板的前后角相连形成“领结”样改变 ,而正常半月板只有 2层有此表现。 2 6例盘状半月板中 ,2 4例并发半月板变性或撕裂。结论 盘状半月板多见于外侧半月板。盘状半月板特征性的MR表现是盘状半月板明显较正常半月板厚、大 ,MRI检查易于诊断。盘状半月板常并发半月板变性或撕裂。  相似文献   
29.
骨关节炎 ( osteoarthritis,OA ) 是一种涉及软骨、软骨下骨、滑膜等多个关节组织病理的关节病变 [1],其特征是关节软骨的退化,包括软骨下骨改变、骨赘形成、关节间隙狭窄和滑膜炎症.OA 是全世界最常见的关节炎疾病,也是造成残疾的主要原因之一 [2-3].据统计,60 岁以上的男性中约有 10% 患有此...  相似文献   
30.
Ganz等[1]首次提出了髋臼撞击综合征(FAI),认为FAI是由髋关节形态异常引起,根据其解剖异常分为凸轮型和钳夹型。但很多情况下是两种类型同时存在,即混合型[2]。FAI常由于髋关节局部解剖学异常而引起运动时髋臼边缘与股骨近端的反复摩擦撞击,进而导致髋关节软骨损伤,发生软骨剥离,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