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7篇
  免费   6篇
医药卫生   31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6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5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41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29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目的 探讨肝细胞抗原(hepatoeyte antigen,Hep)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EnVision法检测88例胃癌组织中Hep的表达。结果 胃癌组织中Hep的阳性表达率为54.5%(48/88)。Hep的阳性表达在肠型胃癌中明显高于弥漫型胃癌(P〈0.05);随着临床分期的增高,Hep的阳性表达率呈下降趋势,差异有显著性(P〈0.05);胃癌组织中Hep的表达与患者的年龄有关(P〈0.05),与性别、肿瘤大小、部位、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和血管侵犯均无相关性(P〉0.05)。结论 检测胃癌组织中Hep的表达可一定程度地反映胃癌的组织学分型和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82.
642例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病理诊断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经皮肺穿刺活检技术对肺部病变病理诊断的价值.方法 收集642例住院患者肺部病变在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组织的临床病理检查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结合文献进行总结.结果 在642例中,经病理组织学检查明确诊断者533例(83.0%),描述性病理诊断98例(15.3%),无临床意义的病理诊断11例(1.7%).诊断原发于肺的肿瘤及瘤样病变共280例(52.5%),其中恶性上皮性肿瘤239例(85.4%),诊断肺腺癌者129例(54.0%);肺间叶源性肿瘤11例(3.9%),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3例(27.3%);淋巴瘤14例(5.0%).胸腺瘤4例(1.4%);转移性肿瘤18例(3.4%).非肿瘤性病变者共235例(44.1%),其中肉芽肿性炎性病变61例(26.0%)(含肺结核29例),真菌感染7例(肺隐球菌病2例),Wegner肉芽肿2例;非特异性炎性病变者共174例(74.0%).结论 经皮肺穿刺活检技术是诊断肺部病变尤其是确定外周性肿瘤和肺弥漫性病变性质的有效手段,免疫组织化学技术的运用对于明确肺部病变的性质,提高病理诊断准确率,减少不必要的重复检查项目,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3.
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的临床病理学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PA)的临床表现、病理特征、诊断、鉴别诊断及预后.方法 应用光镜、电镜及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法染色对68例PA进行观察分析,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抗体包括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Ki-67和上皮细胞膜抗原(EMA).获得51例随访资料.结果 患者年龄3-66岁,平均年龄20.1岁,男35例,女33例.术前病程3 d至14年,平均371 d.影像学检查有囊性变者41例,增强后有强化者43例.发病部位以小脑最多见,为33例(48.5%).肿瘤全切除者35例,部分切除者31例,不详者2例.随访51例,其中生存44例,复发7例,死亡7例.生存者中,生存2个月至10年4个月,平均生存48.1个月.5年及10年生存率均为89%.组织学特征为:组织呈双相结构,由致密区梭形细胞伴Rosenthal纤维和疏松区多极细胞伴微囊及嗜酸性颗粒小体组成.部分病例出现细胞核异型性及偶见核分裂象,17例有肿瘤沿蛛网膜下腔侵犯.1例间变型PA.GFAP全部病例瘤细胞呈弥漫阳性表达,Ki-67除1例间变型PA为10%外,均表达较低.蛛网膜下腔侵犯处网状纤维染色多为阳性,EMA阴性.结论 PA属WHO I级星形细胞瘤,肿瘤全切除后无需放疗,一般预后良好.肿瘤沿蛛网膜下腔侵犯是PA的主要特点,加上部分病例瘤细胞核异形深染,常因此误诊为较高级别的星形细胞瘤.肿瘤部分切除者复发率较高.肿瘤位于脑干部位者及间变型PA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84.
完全型大动脉转位的形态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有关完全性大动脉转位的定义,经复习文献和统一于Van Praagh的意见下,指两个大动脉外在关系有所改变,同时它们必须互相越过室间隔,并与不一致的心室腔相连接。本文研究基于对10例的形态观察,其房室连接均一致和心室动脉连接均不一致。7例属心房正位,2例属心房反位和1例为左侧型心耳并列。主要伴随畸形有:4例膜部间隔完全未发育,1例部分未发育,7例合并室间隔缺损,3例有房室瓣骑跨和1例肺动脉根部闭锁,5例有较重的冠状动脉畸形,其中4例为单个冠状动脉。  相似文献   
85.
患者女,28岁。因停经40(6)/7周,不规则腹痛3小时,于1989年9月23日入院。患者孕40~+天时曾有食不熟羊肉史,孕2个月时“上感”发热达40℃,用“抗生素”后好转,孕4~+个月感胎动,产前检查示羊水过多,B超最大羊水平段为10cm。过去史、家族史无特殊。休检:一般情况好,感羊水较多,胎位不清,胎心音遥远,于9月23日13:00产钳助娩一女婴,重2600g,身长47cm,1分钟Apgar氏评分为9分,即见新生儿唇腭裂,右手六指,羊  相似文献   
86.
目前国内封固切片多采用人工封片技术,国内虽有个别单位使用了自动封片机,但是介绍大容量高效率全自动密闭式封片机的报道尚未见到.  相似文献   
87.
结外鼻型NK/T细胞淋巴瘤是一种较少见的非霍奇金恶性淋巴瘤,其发病通常和EB病毒感染有关.该病早期临床表现不典型,以坏死性病变为主,具有高度侵袭性,预后较差.我们报道2例罕见的、原发于食管的鼻型NK/T细胞淋巴瘤,并探讨其临床病理特征.  相似文献   
88.
脑脊膜黑色素细胞瘤为中枢神经系统 (CNS)非常罕见的相对良性的肿瘤 ,其发病率是CNS肿瘤的 0 .0 6 %~1% [1] 。以往大多数病例作为恶性黑色素瘤、黑色素性脑膜瘤及黑色素性神经鞘瘤被报道[2 ,3 ] 。CNS不同的黑色素性肿瘤的生物学行为和治疗是不相同的 ,因此作出正确的病理诊断尤为重要。作者报道 2例椎管内软脊膜黑色素细胞瘤 ,占我院同期CNS肿瘤的 0 .0 5 %。一、病例资料例 1 女 ,14岁。因四肢乏力 ,行走不稳 ,双手持物困难5个月 ,进行性加重于 1999年 7月 14日入院。体检 :感觉平面障碍位于T1平面 ,双侧上下肢肌力Ⅳ级。…  相似文献   
89.
目的 探讨儿童NK/T细胞淋巴瘤的临床和病理学特点.方法 收集3例发生在儿童的NK/T细胞淋巴瘤,进行临床和病理组织学观察以及免疫组化、原位杂交和T细胞受体基因重排检测,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3例儿童NK/T细胞淋巴瘤中男女之比2∶1,分别累及咽部、鼻翼和鼻腔.其中1例发病前有蚊咬超敏反应,1例病程中伴发皮疹.肿瘤组织呈弥漫性分布,细胞小到中等大,小细胞胞质稀少,核略不规则,染色质致密;中等大细胞核染色质呈点状或颗粒状,有多个核仁,核分裂象易见.可见大量凝固性坏死灶,凋亡小体常见.肿瘤组织围绕血管生长并浸润血管壁,周围小血管常发生透明变性.瘤细胞间及坏死灶附近可见明显的炎细胞浸润.原位杂交EBV均(+);免疫组化CD56、perforin、GranB、CD45RO和CD43(+);T细胞受体基因重排(-).蚊咬超敏者皮损组织学上呈现炎性改变,原位杂交淋巴细胞约10% EBV(+),CD56(-).结论 儿童NK/T细胞淋巴瘤是高度恶性的淋巴造血组织肿瘤,在发病前或病程中可出现蚊咬超敏反应或皮肤非特异性炎性皮疹.  相似文献   
9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