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1篇
医药卫生   12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8年   10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目的探讨应用改良Hueter入路治疗PipkinⅠ、Ⅱ型骨折的疗效。方法 2014年9月—2016年5月采用改良Hueter入路治疗PipkinⅠ、Ⅱ型骨折12例。其中男8例,女4例;年龄32~60岁,平均40.2岁。致伤原因:交通事故伤9例,高处坠落伤3例。骨折按照Pipkin分型:Ⅰ型8例,Ⅱ型4例。受伤至入院时间2~28 h,平均7.2 h;入院后急诊(6 h)行髋关节复位,复位成功后3~7 d,平均4.3 d进行手术,采用改良Hueter入路,从髋关节前方暴露股骨头骨折并予以Herbert螺钉加压固定。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末次随访时按照Thompson-Epstein评分法评定疗效。结果手术时间80~130 min,平均97.5 min;术中出血量100~200 mL,平均130.2 mL。术中复位及固定顺利,骨折达到解剖复位。12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32个月,平均24.3个月。术后骨折均愈合,愈合时间15~20周,平均16.3周。无切口感染、股外侧皮神经损伤、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异位骨化等并发症发生。3例患者发生创伤性骨关节炎。末次随访时按照Thompson-Epstein评分法评定疗效:优5例,良5例,可2例,优良率83.3%。结论应用改良Hueter入路治疗PipkinⅠ、Ⅱ型骨折,可充分暴露并固定股骨头骨折,具有解剖层次清晰、创伤小、手术时间短的优点。  相似文献   
82.
类胰岛素生长因子1促腱细胞生长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5,自引:2,他引:23  
探索促进肌腱细胞增殖的方法。方法:将原代人死胎肌腱细胞和第6代,第13代冻存后复苏的人胎儿肌腱细胞进行体外培养,并在培养基中加入不同浓度的类胰岛素生长因子1。通过绘制生长曲线%3H-TdR渗入等方法,观察IGF-1对肌腱细胞的作用。结果:IGF-1能使培养的肌腱细胞增殖加快,提前进入平顶期。  相似文献   
83.
肌腱细胞类胰岛素生长因子-1受体密度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为了了解类胰岛素生长因子1(IGF1)受体在不同代次体外培养的肌腱细胞的分布,同时观察同一肌腱细胞周期中不同亚时相的IGF1受体数目的差别,采用免疫组化和流式细胞仪分析法,对体外培养的原代、第6代和第13代肌腱细胞的IGF1受体密度进行了分析,并以第6代肌腱细胞为对象,进行了同一细胞周期不同亚时相的IGF1受体数目差别分析。结果表明,IGF1受体在体外培养的原代、第6代和第13代肌腱细胞的密度大体相同,而在同一细胞周期中分裂前期及分裂期(G2M期)的受体数目比DNA合成前期(G1期)的受体数目多(P<0.01)。提示,在肌腱细胞培养的传代过程中和在同一细胞周期的不同亚时相,肌腱细胞均维持一个相对稳定的IGF1受体密度。为组织工程人工肌腱的构建和肌腱细胞生长的调控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84.
背景:羊膜有预防肌腱修复后粘连的作用,但存在一定的免疫排斥反应。目的:探讨脱细胞羊膜对生物衍生肌腱修复鸡屈趾深肌腱Ⅱ区缺损修复后肌腱粘连的预防作用。方法:分别以罗曼鸡右爪的第2,3,4趾将实验分成生物衍生肌腱组,生物衍生肌腱+脱细胞羊膜组以及自体肌腱组,建立屈趾深肌腱Ⅱ区1cm缺损模型。以生物衍生肌腱桥接第2,3趾缺损,以自体肌腱桥接第4趾的肌腱缺损,在第3趾的生物衍生肌腱和上下吻合口周围包裹完整的脱细胞羊膜。结果与结论:生物衍生肌腱组与自体肌腱组移植物为外源性愈合,生物衍生肌腱+脱细胞羊膜组羊膜有效地防止了成纤维细胞向修复区域内浸润,形成内源性愈合。肌腱粘连程度生物衍生肌腱+脱细胞羊膜组优于生物衍生肌腱组和自体肌腱组,生物衍生肌腱组和自体肌腱组相似,移植物周围的炎症反应生物衍生肌腱+脱细胞羊膜组〉生物衍生肌腱组〉自体肌腱组。证实脱细胞羊膜能通过机械性阻挡周围肉芽组织向修复区域内生长而防止外源性愈合造成的肌腱粘连。  相似文献   
85.
应用新鲜成年人上肢截肢标本15只,经墨汁、10%弗尔马林液灌注后解剖,透明。将透明标本浸入冬青油中,在手术显微镜下观察不同平面屈指肌腱的血管构筑。发现屈指肌腱的血供有明显规律性:腱表面血管多于腱内;鞘管区内肌腱血管呈偏心性分布;腱内血管均位于腱束之间结缔组织内;腱内纵行血管并不贯穿肌腱的全长,呈节段性分布。  相似文献   
86.
目的:探索重建前臂旋后功能的动力肌,并在临床应用中验证其功能效果。方法:采用50例尸体上肢,经灌注后进行解剖、测量,观察尺侧腕屈肌和桡侧腕屈肌大体形态、血液供应及神经支配规律性,并设计临床手术方法,修复8例由于臂丛神经损伤后遗前臂旋后功能障碍,其中使用尺侧腕屈肌3例,桡侧腕屈肌5例。结果:8例平均随访3.6年,前臂总旋转活动度为125°~165°.旋后肌力为Ⅲ~ ~Ⅵ级。均能完成日常生活及工作,对屈腕功能无明显影响。结论:尺侧或桡侧腕屈肌移位重建前臂旋后功能。均能达到良好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87.
背景:前期实验已初步证实许旺细胞复合小肠黏膜下层及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构建的人工神经具有体外神经活性、趋化性。 目的:观察许旺细胞及小肠黏膜下层复合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缓释微球修复周围神经缺损后神经传导的再通情况。 方法:制作SD大鼠坐骨神经缺损模型,随机分组:实验组以许旺细胞及小肠黏膜下层复合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缓释微球修复,阳性对照组以许旺细胞及小肠黏膜下层复合游离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修复,阴性对照组以许旺细胞及小肠黏膜下层修复,空白对照组以自体神经修复。 结果与结论:术后16周实验组再生神经纤维数目,DiI示踪标记的阳性神经元数量、S-100及神经细丝蛋白的阳性表达率、髓鞘及再生轴突的超微结构恢复、神经传导速度及复合动作电位的改善均优于阳性对照组与阴性对照组(P < 0.05)。表明许旺细胞复合小肠黏膜下层及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缓释微球构建的人工神经可重建坐骨神经缺损后的神经传导通路。  相似文献   
88.
目的 探讨封闭式负压引流(vacuum sealing drainage,VSD)技术在"5·12"汶川大地震伤员创而修复中的使用方法及早期疗效.方法 2008年5月12日-6月12日,治疗52例伤员83处创面.男27例,女25例;年龄11~83岁,平均42岁.压榨伤22例,挫裂伤9例,挤压伤后行筋膜室切开减压17例,开放性截肢4例.创面部何:小腿37处,人腿13处,前臂17处,上臂11处,躯干5处.创面范围3 cm×2 cm~30 cm×15 cm.受伤虿接受VSD技术治疗时间12 h~18 d.创面彻底清创后,VSD治疗覆盖创面,根据药物敏感实验结果选择抗生素治疗.创面感染控制、肉芽生长良好后行直接缝合、植皮或皮瓣移位修复创面.结果 21例(40.4%)伤员创面分泌物涂片阳性,以混合细菌为主:包括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变形杆菌等.首次治疗7例(20处)转外省医院治疗,33例(45处)、6例(10处)、2例(3处)及1例(1处)分别行1次、2次、3次及4次VSD治疗后,创面感染控制、肉芽生长良好,分别经直接缝合、植皮或皮瓣移位顺利修复创面.3例(4处)经10次VSD治疗后感染控制,病情稳定.结论 VSD治疗能快速覆盖创面,减少污染,防止继发感染,利于后期创面修复;治疗期间无需频繁更换敷料,减少伤员痛苦及医务人员工作量,为地震伤员的救治提供了方便.  相似文献   
89.
[目的]探讨地震上肢伤员的伤情及救治情况.[方法]收集地震期间本院收治 236例上肢患者的基本情况,分析上肢患者的受伤机制、临床表现及处理和预后等情况.[结果]236例上肢患者中骨折208例378例次,其中锁骨骨折35例次,肩胛骨骨折31例次,肱骨骨折113例次,尺骨骨折46例次,桡骨骨折87例次,腕掌指骨骨折66例次.开放性骨折64例次.行清创缝合(含扩创)50例次,骨折复位内固定60例次,外固定支架7例次,截肢(含残端修整)19例次,神经血管修复术8例次,保守治疗(石膏托或卧床等)113例次,仅1例病人因高血钾合并颅脑腹部脏器损伤死亡.[结论]分析本次地震中上肢伤的受伤机制、部位等以及伤后救援、治疗、预后等情况,为以后地震及类似情况上肢伤的救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0.
张洋铭  陈家磊  项舟 《华西医学》2021,36(4):559-560
病例介绍 患者,男,38岁,于工地做工时被巨石高空坠落直接砸伤腰骶部致大面积皮肤缺损,在当地医院予以头部清创缝合、腰部纱布填塞加压止血、输血及抗感染治疗处理后急诊来我院,以"重物砸伤致腰部疼痛、流血9 h"于2018年7月22日收入我科.体格检查(查体):腰骶部可见一约5 cm×30 cm的横行较大不规则皮肤缺损,骶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