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1篇
医药卫生   12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8年   10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1 毫秒
51.
类胰岛素生长因子—1及其受体mRNA在培养肌腱细胞内的表达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为了进一步探讨类胰岛素生长因子-1(IGF-1)受体系统在培养肌腱细胞群体生命活动中的变化,采用地高辛标记的IGF-1及其受体基因的寡核苷酸探针,对原代、第6代及第13代肌腱细胞RNA进行杂交,探测IGF-1及其受体在上述细胞中的mRNA表达。结果发现,上述三种细胞均表达IGF-1受体mRNA;只有原代和第6代细胞表达IGF-1mRNA,而第13代细胞不表达IGF-1mRNA。提示,IGF-1mRNA不表达可能是导致第13代肌腱细胞增殖能力下降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52.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在肌腱组织工程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综述近年来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FGF)在组织工程肌腱相关研究中的进展。方法广泛杏阅同内外相关文献,进行整理、综合与分析。结果bFGF在促进组织工程肌腱标准细胞系的建立,诱导支架材料的合成与降解,增强细胞与支架材料之间的相互作用,加速组织工程材料的再血管化等方面均有明显作用。结论促进内源性bFGF合成、控释外源性bFGF及提高bFGF的生物利用度等方面取得的进展,为bFGF在组织工程中的应用开辟厂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3.
目的通过体外实验探讨载负BMP-7的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oly(lactide-co-glycolide),PLGA]缓释微球对兔BMSCs增殖和成软骨分化的影响。方法采用复乳化-液中干燥法制备BMP-7/PLGA缓释微球,并将BMP-7/PLGA缓释微球与软骨分化培养基混合后,在第1、3、7、14、21天收集其上清液作为体外释放液。取3~5日龄新西兰乳兔双侧股骨及胫骨分离培养BMSCs,取第3代BMSCs分为微球组和对照组,微球组在每2~3天换液过程中更换为200μL不同时间点的BMP-7/PLGA缓释微球体外释放液,对照组使用等体积软骨诱导培养液。采用MTT法测定两组培养1、3、7、14、21 d的吸光度(A)值,检测细胞增殖情况;培养21 d行番红O染色、甲苯胺蓝染色和Ⅱ型胶原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并于1、3、7、14、21 d采用阿利新蓝染色法测定糖胺聚糖(glycosaminoglycan,GAG)含量,检测成软骨细胞分化能力。结果 MTT检测示,培养1、3、7 d两组细胞均迅速增殖;7 d后对照组增殖速度变缓,微球组仍呈持续快速增殖。培养1、3、7 d两组A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4、21 d微球组A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培养21 d与对照组比较,微球组番红O染色可见几乎所有细胞核被染成鲜红色,甲苯胺蓝染色可见几乎所有细胞核出现异染性紫红色,Ⅱ型胶原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可见多数细胞核呈黄色或棕黄色,Ⅱ型胶原表达为强阳性。阿利新蓝染色法测定示,培养各时间点两组细胞GAG含量呈持续增高趋势,7 d后对照组增高趋势减缓,微球组仍呈持续高分泌状态。培养1、3、7 d两组GAG含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4、21 d微球组GAG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复乳化-液中干燥法制备的BMP-7/PLGA缓释微球在体外具有促进兔BMSCs增殖和向软骨细胞分化的能力。  相似文献   
54.
目的从外周血中分离获取外周血来源间充质干细胞(peripheral blood mesenchymal stem cells,PBMSC)和外周血内皮祖细胞(peripheral blood 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PBEPC),构建复合细胞膜片并初步研究其生物学特性。方法抽取健康成年新西兰大白兔外周血,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获取PBMSC和PBEPC,分别行形态学观察及鉴定。取第3代PBMSC和PBEPC以1∶1比例进行成膜诱导形成复合细胞膜片,取单纯第3代PBMSC同法制备单一细胞膜片。取两种细胞膜片行HE染色,观察细胞膜片内细胞分布情况;分别对两种细胞膜片行成骨诱导,收集诱导1、5、10 d的上清液,利用ELISA法检测两种细胞膜片上清液内ALP、骨钙素(osteocalcin,OCN)和VEGF的表达情况。结果PBMSC细胞形态单一,呈纺锤形或多角形,具备良好的成骨、成脂分化能力;PBEPC细胞形态单一,呈铺路石样,成管试验阳性。两种细胞膜片均呈白色半透明膜状物。HE染色示,与单一细胞膜片组相比,复合细胞膜片组膜片更厚,具备更多细胞层数及更高的细胞密度。ELISA法检测示,随诱导时间延长,两组细胞膜片上清液中ALP、OCN和VEGF表达量均有所增加。复合细胞膜片组诱导培养5、10 d OCN表达量显著高于单一细胞膜片组,10 d ALP表达量显著高于单一细胞膜片组,1、5、10 d VEGF表达量均显著高于单一细胞膜片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时间点两组间各蛋白表达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BMSC具备稳定的MSCs分化能力,因其取材微创具备良好的应用前景。通过与PBEPC共培养、成膜诱导等手段构建复合细胞膜片,为组织缺损的修复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与探索。  相似文献   
55.
组织工程骨植骨临床应用七年随访结果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 总结生物衍生组织工程骨植骨临床应用的中期效果.方法 2000年12月-2001年6月,采用同种异体骨膜来源的成骨细胞1×106/mL与生物衍生骨支架材料构建组织工程骨,经体外培养3~7d后,植入修复10例骨缺损.男6例,女4例年龄14~70岁,中位年龄42.其中骨囊性病变2例,陈旧性骨折不愈合1例,新鲜粉碎性骨折伴骨缺损6例,慢性化脓性骨髓炎1例.每例患者植入生物衍生组织工程骨量3~15g,平均7.3 g.结果 10例患者术后伤口均Ⅰ期愈合.术后获随访7年,除1例于术后1年发生植骨松动外露取出,以及1例并发创伤后肱骨头坏死取出外,其余植骨均在术后3.0~4.5个月达骨性愈合.X线片检查除1例患者已行肱骨头切除术外,其余均达到骨愈合,骨皮质连续,重塑良好.患肢功能能满足日常生活及工作需要.结论 生物衍生组织工程骨具有良好的成骨能力,临床应用中期效果良好,未见明显排斥反应及并发症.  相似文献   
56.
背景:羊膜有预防肌腱修复后粘连的作用,但存在一定的免疫排斥反应。 目的:探讨脱细胞羊膜对生物衍生肌腱修复鸡屈趾深肌腱Ⅱ区缺损修复后肌腱粘连的预防作用。 方法:分别以罗曼鸡右爪的第2,3,4趾将实验分成生物衍生肌腱组,生物衍生肌腱+脱细胞羊膜组以及自体肌腱组,建立屈趾深肌腱Ⅱ区1 cm缺损模型。以生物衍生肌腱桥接第2,3趾缺损,以自体肌腱桥接第4趾的肌腱缺损,在第3趾的生物衍生肌腱和上下吻合口周围包裹完整的脱细胞羊膜。 结果与结论:生物衍生肌腱组与自体肌腱组移植物为外源性愈合,生物衍生肌腱+脱细胞羊膜组羊膜有效地防止了成纤维细胞向修复区域内浸润,形成内源性愈合。肌腱粘连程度生物衍生肌腱+脱细胞羊膜组优于生物衍生肌腱组和自体肌腱组,生物衍生肌腱组和自体肌腱组相似,移植物周围的炎症反应生物衍生肌腱+脱细胞羊膜组>生物衍生肌腱组>自体肌腱组。证实脱细胞羊膜能通过机械性阻挡周围肉芽组织向修复区域内生长而防止外源性愈合造成的肌腱粘连。  相似文献   
57.
摘要 背景:许旺细胞复合小肠黏膜下层是构建人工神经的可行方法,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有促进许旺细胞增殖的作用。 目的:验证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对许旺细胞在小肠黏膜下层支架材料表面的细胞增殖及黏附状态的影响。 方法:将体外分离培养的2代SD乳鼠许旺细胞接种于小肠黏膜下层支架材料上并加入50 μg/L的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复合培养为实验组,以单纯的许旺细胞复合小肠黏膜下层作为对照组,分别用MTT法测定细胞增殖能力,细胞黏附率检测细胞在支架上的黏附情况,用流式细胞仪测定细胞分裂周期,并用苏木精-伊红染色及描电镜观察细胞形态及与材料的贴附情况。 结果与结论:MTT显示实验组的细胞增殖吸光度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 < 0.05),实验组的细胞黏附率为(69.47±3.17)%,对照组为(44.58±1.76)%(P < 0. 05),细胞周期显示实验组比对照组的G2/M+S期细胞百分含量高(P < 0.05),培养7 d后的苏木精-伊红染色及扫描电镜显示实验组比对照组材料上聚集的细胞数量多,细胞形态伸展更明显,细胞贴附力更好。因此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可明显地改善许旺细胞在小肠黏膜下层上的增殖及黏附能力,能促进许旺细胞与小肠黏膜下层支架的复合而构建人工神经导管。 关键词: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许旺细胞;小肠黏膜下层;增殖;黏附 doi:10.3969/j.issn.1673-8225.2010.21.007  相似文献   
58.
背景:许旺细胞复合小肠黏膜下层是构建人工神经的可行方法,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有促进许旺细胞增殖的作用.目的:验证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对许旺细胞在小肠黏膜下层支架材料表面的细胞增殖及黏附状态的影响.方法:将体外分离培养的2代SD乳鼠许旺细胞接种于小肠黏膜下层支架材料上并加入50μg/L的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复合培养为实验组,以单纯的许旺细胞复合小肠黏膜下层作为对照组,分别用MTT法测定细胞增殖能力,细胞黏附率检测细胞在支架上的黏附情况,用流式细胞仪测定细胞分裂周期,并用苏木精-伊红染色及描电镜观察细胞形态及与材料的贴附情况.结果与结论:MTT显示实验组的细胞增殖吸光度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的细胞黏附率为(69.47±3.17)%,对照组为(44.58±1,76)%(P<0.05),细胞周期显示实验组比对照组的G2/M+S期细胞百分含量高(P<0.05),培养7 d后的苏木精伊红染色及扫描电镜显示实验组比对照组材料上聚集的细胞数量多,细胞形态伸展更明显,细胞贴附力更好.因此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可明显地改善许旺细胞在小肠黏膜下层上的增殖及黏附能力,能促进许旺细胞与小肠黏膜下层支架的复合而构建人工神经导管.  相似文献   
59.
导航下经皮微创螺钉内固定治疗骨盆骨折   总被引:8,自引:7,他引:1  
目的:探讨计算机辅助导航技术在骨盆骨折治疗中的应用及相关术前术中注意事项。方法:2010年5月至12月,采用导航下经皮微创螺钉内固定方法治疗骨盆骨折16例,男12例,女4例;年龄20~54岁,平均37岁;车祸伤5例,重物压伤5例,高坠伤6例。单纯前环骨折1例,前后环均骨折15例,其中骶髂关节脱位6例,骶骨骨折9例(均未累及骶管)。根据Tile分型:C型15例,B型1例。观察内容包括螺钉置入时间,螺钉置入准确率,术中失血量,神经、血管、脏器损伤情况,术后骨折复位情况等。导航下经皮微创螺钉固定方法包括骶髂螺钉固定、耻骨支空心钉固定、耻骨联合分离空心钉固定。16例患者中单纯骶髂螺钉固定4例;骶髂螺钉固定、耻骨支空心钉固定、耻骨联合分离空心钉固定2例;骶髂螺钉固定及耻骨支空心钉固定8例;单纯行耻骨支空心钉固定2例。结果:置入螺钉36枚,平均每枚螺钉置入时间约20min,术中出血10~20ml。术后骨盆X线片及三维CT显示,所有骨折良好复位,螺钉无错误置入。伤口均Ⅰ期愈合,无伤口感染及固定失败;术后均未出现神经、血管及其他脏器损伤。结论:导航下经皮微创螺钉内固定治疗骨盆骨折具有创伤小、术中失血少、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低、固定可靠、无须输血等优点,能很好地重建骨盆环的稳定性,但是对术者的技术要求较高,应注意充分的术前准备。  相似文献   
60.
背景:软骨细胞肥大分化是软骨内骨化启动的标志,也是软骨内骨化必不可少的步骤,它是一种级联反应,一旦启动就很难阻断,最终结果是形成骨骼结构。RNA干扰技术是一种转录后水平的基因沉默,相关研究显示采用RNA干扰技术阻断核心结合因子α1表达能够有效地抑制异位骨化形成。目的:利用RNA干扰技术抑制核心结合因子α1表达,从而阻断大鼠软骨细胞肥大分化。方法:构建沉默SD大鼠核心结合因子基因的腺病毒Ad-Cbfa1-si RNA。利用维甲酸及白细胞介素1α促进软骨细胞肥大分化,观察Ad-Cbfa1-si RNA对核心结合因子α1表达的抑制作用。利用核心结合因子α1免疫组化方法比较各组核心结合因子α1的表达从而分析软骨细胞的肥大分化情况。结果与结论:经维甲酸和白细胞介素1α诱导后,阴性对照病毒组软骨细胞出现肥大分化,核心结合因子α1的表达呈阳性反应;Ad-Cbfa1-si RNA组软骨细胞中未见核心结合因子α1明显表达。提示利用RNA干扰技术能够明显抑制核心结合因子α1的表达,从而阻断软骨细胞的肥大分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