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篇
  免费   6篇
医药卫生   32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篇
  2004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目的:研究低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 inducible factor-1α,HIF-1α)和葡萄糖转运蛋白-1(glucosetransporter-1,GLUT-1)在人体退变腰椎间盘髓核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对照组为取自青壮年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的正常椎间盘髓核组织;实验组取自临床患者退变椎间盘髓核组织,依据术前MRI影像表现分为2组。术中所取标本分别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RT-PCR检测,比较3组椎间盘髓核组织中HIF-1α和GLUT-1的表达,并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在正常人类腰椎间盘组织中HIF-1α和GLUT-1的表达呈弱阳性,中度退变组中HIF-1α和GLUT-1的表达为阳性,重度退变组中HIF-1α和GLUT-1的表达为强阳性,且随着腰椎间盘组织退变的程度加重其表达也进行性加强(P〈0.01)。 RT-PCR结果显示,HIF-1α和GLUT-1基因存在于人体椎间盘髓核组织中,3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HIF-1α和GLUT-1均可能参与了人类腰椎间盘组织的退变过程,二者在人体退变腰椎间盘组织中有相同的增高趋势。可以考虑通过检测HIF-1α和GLUT-1在椎间盘组织中表达来检测腰椎间盘组织退变情况,从而为预防和治疗腰椎间盘退变的提供新思路和切入点。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与股骨近端锁定钢板(PFLCP)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笔者自2008-10—2015-09诊治60例股骨粗隆间骨折,分别采用PFNA(PFNA组)和PFLCP(PFLCP组)内固定治疗。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术后总引流量,输血量、骨折愈合时间、术后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的差异。结果60例均获得6~36个月随访,平均30个月。PFNA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术后引流袋总引流量、输血量均优于PFLC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FNA组骨折愈合时间明显优于PFLC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FNA采用髓内中轴性固定,操作方法简单,固定牢靠,更利于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固定,对于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在身体条件允许情况下,PFNA可作为优选的内固定方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全关节镜下手术与传统手术方法治疗腘窝囊肿临床疗效。方法 :2014年8月至2017年7月采用全关节镜和传统手术方法治疗腘窝囊肿各30例,关节镜组男7例,女23例;年龄(55.81±8.53)岁,病程(3.52±1.12)年;Rauschning Lingdgren分级:Ⅰ级7例,Ⅱ级19例,Ⅲ级4例。传统手术组男5例,女25例;年龄(57.93±9.84)岁,病程(3.48±1.34)年;Rauschning Lingdgren分级:Ⅰ级5例,Ⅱ级21例,Ⅲ级4例。术前患者有膝关节后方酸胀、活动受限等不适症状。MRI证实为腘窝囊肿。观察比较两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住院总费用、Lysholm评分。结果:关节镜组神经损伤1例,切口处均愈合良好。传统手术组切口感染1例,愈合不良2例,神经损伤1例,复发1例。60例患者均得了随访,时间6~30(13.3±6.5)个月。术后两组患者膝关节酸胀、活动不适等症状明显改善,术后两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住院总费用、术后6个月Lysholm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关节镜下行腘窝囊肿切除术,在前路行膝关节腔探查处理病变半月板、滑囊的同时,后内侧入路行囊肿切除术,手术微创,痛苦少,术后恢复快,复发率低,并发症少,疗效明显优于传统开放手术,患者易于接受,临床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经三角肌胸大肌间隙与经三角肌入路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近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8年5月至2013年5月收集的53例肱骨近端骨折患者,其中经三角肌胸大肌间隙入路结合普通解剖钢板(经三角肌胸大肌间隙入路组)24例,经三角肌入路结合锁定钢板(经三角肌入路组)29例。对切口长度、术后疼痛评分、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关节功能评价等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所有患者均获随访,时间6~24个月,平均16.3个月,骨折均骨性愈合。两组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72 h 平均疼痛评分、骨折愈合时间及术后1个月肩关节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两组肩关节功能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三角肌胸大肌间隙入路组出现切口延迟愈合2例,螺钉松动3例,肱骨头内翻4例,肱骨头坏死2例,并发症发生率45.8%;经三角肌入路组出现螺钉切割2例,肱骨头内翻2例,并发症发生率13.8%;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三角肌入路结合锁定钢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创伤小,疼痛轻,术后并发症少,近期临床疗效好于经三角肌胸大肌间隙入路结合普通解剖钢板。  相似文献   
15.
16.
动力髋螺钉切割效应的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动力髋螺钉切割效应的影响因素。方法:将我院收治的股骨粗隆间骨折的39例患者随机进行切开复位、动力髋螺钉内固定治疗。有3例因没有足够的X线片供对比观察而被排除,36例纳入研究。观察手术前后X线片,研究骨折分型、颈干角的复位以及髋螺钉位置对股骨头发生切割的影响。结果:随访期为术后3~12个月,平均7.5个月,36例均得到随访。8例为稳定型骨折,28例不稳定型骨折,发生螺钉切割的3例均为不稳定型骨折,骨折类型与手术后的切割效应无显著相关性(P〉0.05)。26例为颈干角理想复位,10例为颈干角非理想复位,失败率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中有3枚螺钉因切割股骨头而失效,B组没有螺钉切割,两组之间的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干角的恢复和髋螺钉的植入位置影响了股骨头切割的发生率。不同类型的粗隆间骨折采用动力髋螺钉内固定治疗时,髋螺钉切割的发生率没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探讨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spondylitis,AS)髋关节屈曲畸形行直接前入路(directanteriorapproach,DAA)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hiparthroplasty,THA)的短期临床疗效,评估DAA入路在AS患者THR中的运用价值。方法:2014年9月至2017年6月对15例AS髋关节屈曲畸形患者采用DAA入路行THR,男12例(17髋),女3例(4髋);年龄21~57岁,平均34.4岁。手术前后采用髋关节Harris评分系统(Harrishipscoring,HHS)评估髋关节功能,以髋关节总活动度及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价临床效果。结果:15例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8~32个月,平均26.2个月。术中1例大粗隆撕脱给予钢丝捆扎,1例股骨距线性劈开给予钢丝捆扎。患者切口均Ⅰ期愈合,无血肿、神经损伤及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发生。术后随访X线片未见假体松动、下沉等现象发生。术后无异位骨化,术后髋关节疼痛完全缓解18髋,存在髋关节行走时疼痛3髋,均满足日常生活自理要求。术后1个月时Harris评分、髋关节总活动度及VAS疼痛评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6个月的HHS评分、髋关节总活动度及VAS疼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AA入路THR治疗AS髋关节非功能位强直效果良好,创伤小,恢复快,可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短期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Allgower-Donati缝合在跟骨骨折手术切口缝合时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50例跟骨骨折病人,行跟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按入院顺序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26例采用垂直褥式缝合切口,观察组24例采用Allgower-Donati缝合切口,观察术后3个月临床疗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临床疗效优良率为91.67%,高于对照组的65.38%(P<0.05)。观察组手术切口并发症发生率为4.17%,低于对照组的30.77%(P<0.05)。结论:Allgower-Donati缝合法应用于跟骨骨折切口缝合时,操作简单,可有效地保护皮瓣血供,减少手术切口坏死、感染等并发症,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总结带线锚钉重建韧带治疗陈旧性拇指腕掌关节半脱位的疗效。方法 2015年10月—2017年6月,采用带线锚钉重建韧带治疗8例陈旧性拇指腕掌关节半脱位患者。男7例,女1例;年龄19~63岁,平均44岁。致伤原因:机器撞击损伤4例,运动损伤3例,交通事故伤1例。受伤至入院时间为4~12周,平均8周。拇、示指捏持无力,影像学检查示拇指腕掌关节对合不全。结果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8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9~24个月,平均18个月。末次随访时,拇、示指捏持有力,X线片复查示第1腕掌关节对合良好,无再脱位发生。根据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分会手指关节总活动度系统评定方法评价疗效,获优5例、良3例,优良率100%。结论带线锚钉重建韧带治疗陈旧性拇指腕掌关节半脱位,手术操作简便,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