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1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46篇
医药卫生   22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30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目的:研究血管活性肠肽(vasoactive intestinal peptide,VIP)在人膝骨关节炎滑膜中的表达特点,并探讨其与患者膝关节疼痛程度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采集18例骨关节炎患者膝关节滑膜,根据术前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分为轻中度疼痛组(M组)和重度疼痛组(S组),7例外伤病人滑膜作为对照组(C组)。检测患者和正常人滑膜内VIP的含量和位置。结果:正常膝关节和骨关节炎膝关节滑膜均表达VIP,滑膜衬里层和衬里下层的表达无显著性差异(P>0.05)。轻中度疼痛组(M组)滑膜VIP表达高于对照组(C组)和重度疼痛组(S组)(P<0.05)。VIP与疼痛无线性相关。结论:VIP可能在人膝骨关节炎中参与轻度致痛作用,而在重度疼痛中不起主要作用。  相似文献   
82.
背景:内侧胫骨平台倾斜角作为前交叉韧带损伤的一项解剖学相关危险因素,一直受到研究者的重视,但其相关性的存在与否,各项研究的结果不尽相同。目的:分析内侧胫骨平台倾斜角与前交叉韧带损伤的相关性,并探讨其是否存在性别特异性。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图书馆、MEDLINE数据库、Elsevier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万方数据库以及手工检索相关文献的参考文献。所有检索截止至2011-11-01。收集国内外公开发表的有关内侧胫骨平台倾斜角与前交叉韧带损伤相关性的病例对照研究和横断面研究文献,采用STATA 11.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与结论:纳入Meta分析的文献共12篇,累计研究对象1823例,损伤组888例,对照组925例。纳入研究表明,损伤组与对照组内侧胫骨平台倾斜角的合并加权均值差为1.06,95%CI(0.36,1.76),P〈0.05;亚组分析结果表明,男性病例中损伤组与对照组内侧胫骨平台倾斜角的合并加权均值差为0.84,95%CI(-0.03,1.70),P〉0.05,女性病例中损伤组与对照组内侧胫骨平台倾斜角的合并加权均值差(WMD)为1.62,95%CI(0.72,2.52),P〈0.05。提示增大的内侧胫骨平台倾斜角与前交叉韧带损伤在女性患者中存在相关性,但目前尚未发现这一结论在男性中也成立。  相似文献   
83.
背景:踝关节内侧三角韧带损伤的重建方法很多,但是目前还没有研究对这些方法进行对比。目的:三维有限元法对比Wiltberger、Deland、Kitaoka和Hintermann4种修复方法重建踝关节内侧韧带损伤肌腱后的效果。方法:建立踝关节三维有限元模型,模型中包括踝周的6块骨性结构、软骨和主要韧带。对模型进行验证试验后,在其基础上建立三角韧带损伤、Wiltberger、Deland、Kitaoka和Hintermann重建模型。在踝关节不同屈曲角度上对模型施加外翻及外旋应力,比较重建后的踝关节生物力学。结果与结论:4种重建方法均不能使踝关节生物力学完全恢复正常,其中Kitaoka法在恢复踝关节外旋稳定性上最有效,Deland法在恢复踝关节外翻稳定性上最有效。提示4种内侧韧带肌腱重建术式中,Kitaoka和Deland法较其他方法能够相对有效的恢复踝关节旋转稳定性。  相似文献   
84.
背景:在骨关节炎病程中,透明质酸水平的改变可以使一系列细胞因子和酶表达水平改变,但是滑膜组织中骨桥蛋白、CD44的高表达是否与透明质酸水平改变相关目前尚不清楚。目的:通过透明质酸干预体外培养的人膝骨关节炎滑膜成纤维样细胞,观察透明质酸对骨关节炎滑膜成纤维样细胞骨桥蛋白和CD44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接受膝关节镜手术和膝关节置换的原发性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滑膜标本10例,进行体外培养获取纯化的滑膜成纤维细胞,取第4~6代滑膜成纤维细胞,分为3组:空白对照组不进行任何干预;透明质酸组用100mg/L透明质酸干预24h;透明质酸酶组用300mg/L透明质酸酶干预24h。结果与结论:与空白对照组相比,透明质酸组滑膜成纤维细胞骨桥蛋白mRNA表达水平上升(P〈0.05),透明质酸酶组滑膜成纤维细胞骨桥蛋白mRNA表达水平下降(P〈0.05)。透明质酸组和透明质酸酶组之间膜成纤维细胞骨桥蛋白mRNA表达水平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空白对照组、透明质酸组和透明质酸酶组滑膜成纤维细胞CD44mRNA表达水平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提示透明质酸可以使骨关节炎滑膜成纤维细胞骨桥蛋白mRNA表达增高,对CD44mRNA表达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85.
86.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不同手术方式治疗膝关节盘状半月板损伤的临床效果,为临床选择术式提供参考.方法对93例平均随访33个月资料完整的膝关节盘状半月板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48例完全型盘状半月板患者分为( A、B )2组,A 组26例患者行完全切除术,B 组22例患者行部分切除成形术.45例不完全型盘状半月板患者分为( C、D )2组,C 组21例患者行完全切除术,D 组24例患者行部分切除成形术.通过 Ikeuchi 氏膝关节评价和 Lysholm 膝关节评分标准分析手术效果.结果临床结果按 Ikeuchi 氏膝关节评价方法,优46例,良35例,可8例,差4例,优良率为87.1%.48例完全型盘状半月板中,26例完全切除术患者的优良率为92.3%,22部分切除成形术优良率为72.7%,依据 Lysholm 膝关节评分标准进行统计分析,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45例不完全型盘状半月板中,21例完全切除术患者的优良率为90.5%,24例部分切除成形术优良率为91.7%,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1)关节镜下盘状半月板完全切除术和部分切除成形术均可获得满意的疗效;(2)不完全型盘状半月板中完全切除术与部分切除成形术取得相近疗效,而完全型盘状半月板中完全切除术优于部分切除成形术.  相似文献   
87.
背景:目前研究显示骨桥蛋白与骨性关节炎关节软骨退变密切相关,但骨桥蛋白与骨性关节炎滑膜病变是否相关,仍少见报道。 目的:研究骨桥蛋白在原发性骨性关节炎发生与发展过程中的作用。 方法:选取膝骨性关节炎患者关节滑膜标本与下肢外伤患者作对照,根据综合评分法进行分组,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关节滑膜中骨桥蛋白水平,比较不同程度骨性关节炎组膝关节滑膜中骨桥蛋白的差异,同时比较标本滑膜衬里层和衬里下层骨桥蛋白的水平。 结果与结论:骨性关节炎组织中骨桥蛋白阳性呈黄色、棕黄色、棕褐色表达,病变程度越重,颜色表达越深。骨性关节炎组滑膜中骨桥蛋白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 0.05),且随着骨性关节炎病情加重,骨桥蛋白的表达逐渐增多,呈正相关(ρ=0.663,P < 0.01)。但滑膜衬里层和衬里下层骨桥蛋白的水平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说明骨桥蛋白可能与骨性关节炎的发病有关。  相似文献   
88.
背景:踝关节内侧三角韧带损伤的重建方法很多,但是目前还没有研究对这些方法进行对比。 目的:三维有限元法对比Wiltberger、Deland、Kitaoka和Hintermann 4种修复方法重建踝关节内侧韧带损伤肌腱后的效果。 方法:建立踝关节三维有限元模型,模型中包括踝周的6块骨性结构、软骨和主要韧带。对模型进行验证试验后,在其基础上建立三角韧带损伤、Wiltberger、Deland、Kitaoka和Hintermann重建模型。在踝关节不同屈曲角度上对模型施加外翻及外旋应力,比较重建后的踝关节生物力学。 结果与结论:4种重建方法均不能使踝关节生物力学完全恢复正常,其中Kitaoka法在恢复踝关节外旋稳定性上最有效,Deland法在恢复踝关节外翻稳定性上最有效。提示4种内侧韧带肌腱重建术式中,Kitaoka和Deland法较其他方法能够相对有效的恢复踝关节旋转稳定性。  相似文献   
89.
BACKGROUND: Osteopontin mRNA and protein expressions are highly correlated with the severity of osteoarthritis.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osteopontin on the gene expression of aggrecan and type II collagen in  the human knee osteoarthritic chondrocytes in vitro. METHODS: Chondrocytes were harvested from human osteoarthritic knees and cultured in vitro. The chondrocytes were cultured with 0 (blank control group), 0.1, 1 mg/L osteopontin, respectively, for 48 hours. Real-time PCR was employed to detect the mRNA expression of aggrecan and type II collagen. RESULTS AND CONCLUSION: After 0.1 and 1 mg/L osteopontin intervention, the mRNA expression of aggrecan and type II collagen in osteoarthritic chondrocytes was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P < 0.05), and the mRNA expression of aggrecan and type II collagen was higher in the 1 mg/L osteopontin group than the 0.1 mg/L osteopontin group (P < 0.05). In addition, the mRNA expression of aggrecan and type II collagen was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the concentration of osteopontin (r=0.751, P < 0.01; r=0.676, P < 0.01). These findings indicate that osteopontin up-regulates the mRNA expression of aggrecan and type II collagen in osteoarthritic chondrocytes of human knee in vitro in a dose-dependent manner.    相似文献   
90.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近期临床效果.[方法]自2007年3月至2009年4月应用PVP治疗骨质疏松所致椎体压缩性骨折36例,共45个椎体,术前术后应用国际通用疼痛目测分级评分法(VAS)评价其疼痛程度.[结果]36例患者45个手术穿刺部位均成功,术后疼痛全部得到缓解,无一例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PV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创伤小,能有效缓解疼痛,维持椎体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