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6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7篇
医药卫生   216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25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32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61.
目的:分析不同病程脑动静脉畸形(AVM)血管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其受体的基因表达差异。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测定出血组11例(术前有出血表现)、无出血组12例(术前无出血表现)手术切除的AVM与正常对照组8例(正常颞浅动脉)标本的VEGF及其受体Fit-1、Flk-1/KDR基因表达水平。结果:出血组和无出血组VEGF基因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但该基因表达水平在出血组与无出血组之间无差异。FIk-1/KDR基因表达水平由高至低依次为出血组、无出血组和正常对照组,并且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然而,Fit-1基因在3组血管中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VEGF基因在人脑AVM血管中高表达,可能是脑AVM适应血流动力学状态而具有的血管重塑的特征性表现;AVM破裂出血可能与内皮细胞中VEGF和其受体Flk-1/KDR的高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62.
鞍结节脑膜瘤手术入路探讨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比较单侧额底入路与双额纵裂入路切除鞍结节脑膜瘤的疗效差异。方法将67例鞍结节脑膜瘤随机分为2组,分别采用单侧额底入路和双额纵裂入路进行手术切除。结果二组的肿瘤全切除率、视力改善率、术后死亡率等均相似,但单侧额底入路组的双侧嗅神经损伤率、双侧额叶损伤率均较双额纵裂入路组显著减少。结论采用单侧额底入路可对各种大小的鞍结节脑膜瘤进行手术切除,并可减少手术创伤。  相似文献   
63.
研究尿激酶(uPA)、尿激酶受体(uPAR)在人脑胶质瘤中的表达特征,评估其在胶质瘤恶性生长方式中的作用。选取57例不同恶性程度的星形细胞瘤、13例良性脑膜瘤和10例正常脑组织,分别以抗uPA单克隆抗体和抗uPAR多克隆抗体用ABC法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半定量分析。结果表明:uPA、uPAR的表达程度与胶质瘤的恶性程度有关,胶质瘤恶性程度越高,表达程度越高。良性脑膜瘤的表达程度较低。正常脑组织则未见uPA、uPAR的表达。uPA染色除见于肿瘤细胞、血管内皮细胞外,还见于少数胶质增生带中的正常胶质细胞和神经元。在肿瘤细胞增殖密集区域,uPA阳性的肿瘤细胞比例较低,而在肿瘤细胞生长较稀疏、肿瘤血管增殖旺盛的区域阳性细胞比例较高。uPAR的染色定位于肿瘤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uPA和uPAR的共同表达是浸润性生长的胶质瘤的特征之一。其表达程度可作为判断星形细胞瘤浸润性的重要参考指标。在人体内,表达uPA的细胞种类是较多的。uPA、uPAR的表达对胶质瘤的浸润和血管发生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4.
目的:探讨年龄对大鼠自发性脑出血后神经功能缺损、脑水肿、热休克蛋白-32(HSP32)水平变化的影响.方法:3月、10月和18月龄组(每组34只)SD大鼠制作脑出血模型,分别检测脑水含量、HSP32表达及行为学评价.结果:18月龄组脑水肿和神经功能缺损较3月和10月龄组大鼠更加严重(P均<0.05),HSP32水平也显著上调.结论:年龄是影响大鼠脑出血后早期脑损害的重要因素,同时也关系到神经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65.
新型液态栓塞剂Onyx治疗颅内动脉瘤的初步经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液态栓塞剂Onyx栓塞颅内动脉瘤的临床效果。方法16例颅内动脉瘤患者中小型动脉瘤5例(2例为窄颈,3例为宽颈动脉瘤),大型和巨大型动脉瘤11例(均为宽颈动脉瘤)。对15例仅用Onyx栓塞治疗,对1例弹簧圈栓塞后复发的大型动脉瘤患者再行Onyx栓塞。术后采用信访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进行随访,时间6个月至2年。结果5例小型动脉瘤均获得100%栓塞。11例大型和巨大型动脉瘤中7例获得100%栓塞,4例获得95%左右栓塞。载瘤动脉均保持通畅。3例患者出现术后并发症,其中1例术后即发现同侧脑内血肿,1例颈内动脉海绵窦段动脉瘤患者动眼神经麻痹症状加重;1例后交通段动脉瘤患者术后出现对侧肢体轻瘫。与手术相关的致残率和致死率分别为12%和6%。对6例患者通过DSA进行了随访,其中小型动脉瘤2例、大型1例未复发,巨大型3例复发;其余9例患者均通过信访进行随访,其中8例无新发症状,1例不明原因死亡。结论单纯Onyx栓塞对小型宽颈动脉瘤近期和远期疗效均好,大型、巨大型宽颈动脉瘤近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66.
目的探讨囊状动脉瘤行血管内支架治疗前后血流动力学、病理学变化与动脉瘤生长、血栓形成或破裂之间的相互关系.方法采用静脉移植法建立9只犬颈总动脉动脉瘤模型,1周后行彩色多普勒超声及DSA检查.5只犬于动脉瘤口成功置入支架,1个月后再行彩色多普勒超声、DSA及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 DSA、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能显示动脉瘤位置、形态,并能检阅支架置入前后瘤体内及载瘤动脉内血液循环状态.置入支架组1个月后瘤腔完全闭塞,新生纤维样组织环绕支架金属丝表面.结论支架置入后改变了动脉瘤附近血流动力学,可促进瘤腔内血栓形成.  相似文献   
67.
本文报道手术中应用两种不同型号的多普勒超声仪经脑皮层检测脑动静畸形(AVM)17例,仅1例住于皮层下3.5cm的AVM以10MHz多普勒超声检测未显示病灶信号。AVM供血动脉通端流速比近端快,脉动指数(PI)更降低,畸形血管因血流更紊乱,其流速低于邻近供血动脉、其PI比供血动脉远近端均低。多普勒超声应用于AVM术中能提供AVM精确定位资料,区分AVM供血动脉和脑营养动脉,AVM引流静脉和脑正常静脉,并检验AVM切除是否彻底。  相似文献   
68.
目的 观察重组链激酶 (r SK)经侧脑室给药 ,预防蛛网膜下腔出血 (SAH)后迟发性脑血管痉挛 (DCV)的作用。方法 选取家猪 12头 ,随机均分成SAH对照组和r SK治疗组 ,经腰穿枕大池置管 2次注血法制作SAH动物模型 ;第 2次注备后 2 4h ,治疗组经侧脑室在 2 4h内 ,连续 3次注入r SK ,5mg/次 ,对照组注入生理盐水 ;两组均经腰穿留置管行脑脊液 (CSF)引流 ,并测定CSF中氧合血红蛋白 (OxyHb)含量 ;以实验前后脑血管造影和基底动脉 (BA)组织学改变作为脑血管痉挛的判定指标。结果 对照组双侧颈内动脉 (ICA)和BA明显痉挛(P <0 .0 1) ;BA电镜和组织切片检查有内膜增生、内褶、弹力层断裂等病理改变 ;OxyHb随时间逐渐升高。治疗组总体血管直径变化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BA均正常 ;OxyHb随时间逐渐降低。结论 经侧脑室短期重复给予r SK并CSF引流 ,有较好的预防SAH后DCV的作用。  相似文献   
69.
高血压脑出血手术适应证的探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规范高血压脑出血 (ICH)手术适应证。方法  1998年 1月 - 2 0 0 0年 12月 ,本课题组组织上海市 17家 2级和 3级医院开展ICH内外科规范化治疗的多中心临床试验 ,遵循大样本、前瞻性、随机对照的原则 ,应用累积logistic模型进行多因素逐步回归分析 ,确定预后独立相关因素 ,并就主要相关因素分层比较内、外科组疗效。结果 “临床分级”、“血肿量”、“意识状态”和“GCS评分”等指标是影响ICH预后的独立因素。临床分级为“重型”和“中型”以及血肿量 >30mL的ICH ,手术治疗效果优于内科保守治疗。临床分级为“轻型”和幕上血肿量 2 0~ 30mL的ICH内外科组疗效无差别。幕上ICH不同部位手术疗效无差别。结论 GCS为 7~ 12分的中、重型ICH及血肿量 >30mL则应首选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70.
脑动静脉畸形的3D-CTA形态学评价   总被引:13,自引:4,他引:9  
目的 评价3D-CTA对脑动静脉畸形(AVM)的影像学诊断价值。方法23例AVM病例同时行3D-CTA与DSA检查,两者对照研究。结果 23例脑AVM术前3D-CTA检查阳性诊断率100%,无假阳性和假阴性。与DSA比较:(1)供血动脉的来源、数目和形态判断完全吻合;(2)引流静脉判断完全吻合19例(83%),部分吻合者4例(17%);(3)病灶部位判断完全吻合。无并发症发生。结论 脑AVM的3D-CTA二维影像与DSA基本吻合,立体空间三维形态描述好,可弥补后者不足,对手术有指导价值。本技术无创、低风险、价廉、其技术进一步成熟后可取代DS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