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68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1.
陈玄之  孙康 《国际眼科杂志》2018,18(12):2169-2172

对有晶状体眼植入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是矫正屈光不正的有效方法,植入的后房型人工晶状体目前主要有可植入式接触镜(implantable contact lens,ICL)和有晶状体眼屈光性晶状体(phakic refractive lens,PRL)。对术后患者主观视觉质量(视力、对比敏感度)、客观视觉质量(波前像差、点扩散函数、斯特尔比率及光学传递函数)的研究显示,主观视力的提高也伴随着客观视觉质量的改善,但部分患者术后出现光晕及眩光症状。本文主要对ICL和PRL植入术后主观及客观视觉质量的临床研究做一综述,对可影响视觉质量的术后并发症如晶状体前囊膜下混浊、青光眼及角膜内皮功能异常等需进一步远期随访。  相似文献   

12.
背景:骨疏康对骨质疏松症的具体分子作用机制和治疗靶点研究不足,需进一步研究探讨.目的:为进一步探索骨疏康治疗骨质疏松症的具体机制及作用靶点,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级杆-飞行时间串联质谱技术的非靶向代谢组学方法,分析鉴定去卵巢大鼠腰椎的代谢物变化,探讨骨疏康对去卵巢大鼠骨质疏松症的治疗作用和潜在机制.方法:选择雌性SD大...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Raji-MG63细胞共培养体系中,心肌营养蛋白样细胞因子1(cardiotrophin-like cytokine factor 1,CLCF1)基因对骨保护素(osteoprotegerin,OPG)、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eceptor activator of NF-κB ligand,RAN...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从ERK/mTOR信号通路观察六味地黄丸对氧化应激状态下MC3T3-E1细胞自噬的影响,探讨其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作用机制。方法 用过氧化氢(H2O2)模拟氧化应激状态,六味地黄丸(LWDH)含药血清干预MC3T3-E1细胞,将细胞分为Model组(H2O2干预)、Blank组(空白血清)、LWDH组(LWDH含药血清)、Rap组(mTOR通路抑制剂)、U0126组(ERK通路抑制剂)、Rap+LWDH组(mTOR通路抑制剂、LWDH含药血清)、U0126+LWDH组(ERK通路抑制剂、LWDH含药血清);以不做干预的Control组作为对照。通过细胞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检测细胞ROS水平;检测自噬蛋白LC3B及ERK/mTOR信号通路相关蛋白mTOR、p-mTOR、ERK1/2和p-ERK1/2的表达。结果 ROS结果显示,与Model组相比,LWDH组、Rap组、U0126等各组细胞的ROS水平皆降低(P<0.05)。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与Model组相比,LWDH组、Rap组、LWDH+Rap组蛋白LC3Ⅱ/Ⅰ增高(P<0.05);与Model组相比,LWDH组、Rap组与Rap+LWDH组的p-mTOR蛋白表达下调(P<0.05),LWDH组、U0126组的p-ERK1/2蛋白表达下调(P<0.05)。结论 六味地黄丸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机制可能与抑制ERK/mTOR信号通路诱导氧化应激状态下成骨细胞自噬相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近20年来针刺治疗帕金森病(PD)的临床研究状况并提出发展建议。方法:对1989年1月至2009年4月针刺治疗PD的中英临床研究文献中的概况、研究方法、研究结果进行归纳和分析。结果:共检出文献45篇,约半数研究基本符合随机对照临床设计,但完全符合临床研究原则的论文为数极少。初步显示,针刺结合西药治疗PD的疗效好于单纯西药治疗。结论:针刺治疗PD的临床研究意义大,但研究量偏少,质量不理想,需要在研究方面加以规范。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续苓健骨方联合阿仑膦酸钠对去卵巢快速骨丢失模型大鼠骨密度、结构、骨代谢和EphB4/EphrinB2信号通路的影响,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50只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5组:假手术组、模型组、续苓健骨方组、阿仑膦酸钠组和联合用药组,行双侧卵巢切除术制备模型;药物分别干预12周后取材,DXA检测股骨骨密度,HE染色观察胫骨组织显微结构,ELISA检测血清Ⅰ型胶原交联C末端肽(S-CTX)和Ⅰ型原胶原N端前肽(PINP)水平,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检测腰椎EphB4、EphrinB2 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 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骨密度显著降低(P<0.001),骨小梁稀疏并且排列紊乱,S-CTX和PINP含量均增高(P<0.01),骨组织EphB4、EphrinB2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降低(P<0.001)。与模型组相比,3个药物组骨密度均增高,其中以联合用药组最佳(P<0.001),骨小梁较密并且排列规则,S-CTX含量不同程度降低,PINP含量不同程度增高,EphB4、EphrinB2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增高。结论 续苓健骨方联合阿仑膦酸钠起协同作用,可能通过激活EphB4/EphrinB2信号通路改善骨组织显微结构和血清骨代谢指标,从而提高大鼠骨密度起抗骨质疏松作用。  相似文献   
17.
主动脉夹层覆膜支架腔内修复术围术期并发症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主动脉夹层覆膜支架腔内修复术并发症的特点及预防处理措施。方法2001年6月至2005年5月,在我院行覆膜支架腔内修复治疗主动脉夹层78例。男性71例,女性7例,平均年龄52.7±12.3岁(31~80岁),DeBakeyⅢ型76例,DeBakeyⅠ型2例。分析术中及术后30 d内并发症的特点。结果78例患者共发生并发症15例,包括升主动脉夹层3例,发生率3.8%(3/78),分别在术中、术后第1天、第7天时发生,其中2例死于夹层破裂,心包填塞;急性肾衰2例,发生率2.6%(2/78),其中死亡1例;支架近端内漏5例,发生率6.4%(5/78);术中脑梗塞1例,发生率1.3%(1/78);术后脑出血1例,发生率1.3%(1/78),死亡;股动脉损伤1例,发生率1.3%(1/78);肱动脉假性动脉瘤、左上肢一过性缺血各1例。其中术后死亡4例,死亡率为5.1%(4/78)。结论主动脉夹层腔内修复术严重并发症发生率较高,应予以充分的重视。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择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肌钙蛋白升高的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17年1月至2017年4月在北京安贞医院住院行冠脉造影确诊冠心病并行药物洗脱支架置入术的患者共177例。术前和术后24 h和48 h分别抽取每个患者的外周静脉血用于检测肌钙蛋白水平,根据术前后肌钙蛋白水平分为肌钙蛋白正常组和肌钙蛋白升高组,同时收集患者的基础资料、各项实验室指标及冠脉介入手术记录,分析其影响因数。结果两组患者临床资料无明显统计学上差异(P0.05)。进一步发现,相对于肌钙蛋白升高组(1.02±0.27 mmol/L),肌钙蛋白正常组有更高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1.10±0.24 mmol/L,P=0.04);肌钙蛋白升高组合并多支架植入的比例明显高于肌钙蛋白正常组(51.5%:35.8%,P=0.04),之后的单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也发现这与PCI术后肌钙蛋白升高相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并校正年龄、性别后显示,多支架植入的比例(O R=1.85,9 5%C I 0.99-3.45;P=0.05),可能与这个研究中PCI术后肌钙蛋白升高有关联。在年纪的亚组分析中(非老年组),也发现多支架植入的比例与术后肌钙蛋白升高相关(OR=2.11,95%CI 1.02-4.38;P=0.04)。结论 PCI术后肌钙蛋白升高,可能与支架植入数量有关,对于这类患者的预后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全雄  陈玄之  苗晓睛 《当代医学》2013,(10):110-111
目的分析LASIK术后角膜瓣移位发生原因、临床特征及处理方法。方法对15例15只眼Lasik术后发生角膜瓣移位导致角膜瓣皱褶的患者行裂隙灯观察、验光、角膜地形图检查,同时观察复位术后的变化。结果本资料角膜瓣移位,发生于术后24h内发生的有8例8只眼,均于术后次日复诊发现,术中过度操作、薄瓣、窄蒂、术后揉搓眼球、眼睑痉挛等是高危因素;7例7只眼发生在LASIK后2~26月,均与外伤有关。角膜瓣移位后24h主要表现为角膜刺激症状,以视力下降、重影、视物变形、眩光、最佳矫正视力下降为主,角膜瓣重新复位后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结论 LASIK术后角膜瓣移位发生原因众多,会导致不同程度的视觉质量下降,及时正确处理是改善预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靶向调控绝经后骨质疏松症肾阴虚证关联基因CLCF1的microRNAs。方法通过生物信息学预测可能与CLCF1基因3'非编码区(3'Non encoding area,3'UTR)作用的miRNAs;将人工合成的野生型和突变型CLCF1基因3'UTR区序列克隆至荧光素酶报告质粒;将重组荧光素酶报告载体和miRNAs表达载体共转染293T细胞,用双荧光素酶检测试剂盒测定荧光素酶活性,验证miRNA对CLCF1基因翻译水平的抑制作用。结果生物信息学预测结果显示,CLCF1基因3'UTR与hsa-miR-655、hsa-miR-300、hsa-miR-381、hsa-miR-374c、hsa-miR-515等5个miRNAs存在互补结合位点;双荧光素酶实验结果表明,与对照组比较,hsa-miR-655组荧光活性下调至33.09%,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01),当使用突变型CLCF1基因3'UTR,荧光活性上调至67.22%,说明hsa-miR-655对CLCF1 3'UTR的基因表达水平有显著抑制作用;与对照组比较,hsa-miR-374c和hsa-miR-515组荧光活性分别下调27.27%(P=0.000)和27.74%(P=0.006),二者对CLCF1 3'UTR的基因表达水平有一定抑制作用;hsa-miR-300和hsa-miR-381组与对照组相比,荧光活性分别下调6.35%(P=0.213)和9.89%(P=0.127),二者对CLCF1 3'UTR的基因表达无明显抑制作用。结论 hsa-miR-655通过靶向结合CLCF1 mRNA的3'UTR区,在转录后水平负性调控绝经后骨质疏松症肾阴虚证关联基因CLCF1的表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