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9篇
  免费   34篇
  国内免费   20篇
医药卫生   603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26篇
  2022年   23篇
  2021年   23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27篇
  2012年   36篇
  2011年   28篇
  2010年   67篇
  2009年   32篇
  2008年   38篇
  2007年   38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29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1997年9月,扬州市发生一起就餐引起的非职业性紫外线意外损伤事故。现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1997年9月19日12:00~14:00,韩××等7人在扬州市运河北路沪扬酒家就餐。19:00开始,因眼部不适,7人先后到医院就诊,主要症状为畏光、流泪、眼部剧烈疼痛、视觉模糊。经检查患者均结膜充血,诊断为疑似甲醇中毒。次日,韩××携带当餐剩余酒样到扬州市卫生防疫站投诉。卫生防疫站迅速按照食物中毒调查程序进行调查,对韩××提供的剩余白酒,沪扬酒家库存同批白酒和烹调佐料酒进行检验。检验结果甲醇、杂醇油含量均符合国家蒸馏酒卫生标准。由于未能查明中…  相似文献   
92.
目的:以坏死性凋亡为切入点,探讨肝纤维化抵抗D-氨基半乳糖/脂多糖(D-GalN/LPS)诱导致死性损伤的新机制。方法:建立四氯化碳(CCl 4)诱导的肝纤维化小鼠模型,于纤维化6周时以致死剂量的D-GalN/LPS进行攻击,以同样处理的正常小鼠作为对照。即实验共分为4组:对照组(Control)、急性损伤...  相似文献   
93.
2022年1月美国胃肠病学会首次发布了慢加急性肝衰竭临床指南,该指南综合了最新的慢加急性肝衰竭相关研究,总结了目前3个慢加急性肝衰竭定义的特点,结合临床实际,提出了具有临床实践价值的推荐意见及核心观点,对指导慢加急性肝衰竭临床诊疗管理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现对该指南进行解读,总结了指南的亮点,并提出争议问题,以及未来研究...  相似文献   
94.
慢加急性肝衰竭逐渐成为慢性肝病和肝硬化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该指南指出了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的首选治疗方法,代表了美国胃肠病学会的官方临床建议。使用推荐分级、评估、制定与评价(GRADE)对指南提到的的科学证据进行了评估。对于不适合GRADE分级,但又具有重要临床价值的证据,由专家共识制定核心观点。该指南由Bajaj ...  相似文献   
95.
乙肝病毒血清学指标与肝组织病毒存在状况的关系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6  
研究乙肝病毒血清学指标与肝组织病毒存在状况的关系。用聚合酶联反应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分别检测了不同就诊者肝组织HBVDNA和乙肝病毒核心抗原的存在状况,同时分析了肝组织病理学变化。在部分血清HBsAg阴性而仅检测出病毒抗体的就诊者肝组织内检惭肝病毒DNA和核心抗原。其中一部分就诊者肝组织病理学表现为慢活肝和早期肝硬化。不少患者仅检测出血清中乙肝病毒抗体,但体内仍有乙肝病毒的存在,肝组织有不同程度的慢  相似文献   
96.
肌肉减少症作为肝硬化的一种常见并发症, 其发病率高达40%~70%, 且与肝硬化患者的生存期缩短、生活质量下降、住院时间延长、并发症发生率上升及死亡率上升等不良事件密切相关, 有时还会影响肝移植的预后结局。近年来, 有关肌肉减少症治疗方面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但目前尚无明确的治疗方案, 仍需要研究学者及临床医生加强研发。现将对肝硬化患者肌肉减少症的相关治疗方法进行简要阐述。  相似文献   
97.
目的 比较双重血浆分子吸附系统(DPMAS)治疗肝衰竭患者应用甲磺酸萘莫司他(NM)与肝素(HP)抗凝的效果和安全性差异。方法 2022年4月~2023年3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诊治的肝衰竭患者49例,在接受DPMAS治疗过程中,均分别交叉接受一次NM或HP抗凝,监测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和凝血酶原时间(PT),计算凝血酶原时间活动度(PTA)。结果 在98例次DPMAS治疗过程中,97例次顺利完成治疗,1次HP组因抗凝不足发生严重堵管导致治疗中断;NM组抗凝良好率为75.5%,显著高于HP组的28.6%,抗凝过量率为2.0%,显著低于HP组的67.3%(P<0.05);治疗后,NM组PTA和APTT分别为20.5(13.8,38.0)%和83.3(55.9,138.8)s,与HP组【分别为19.5(14.6,31.5)%和400.0(303.3,400.0)s】比,差异显著(P<0.05);NM组血清TBIL、ALB和血小板计数分别为(279.7±99.5)μmol/L、(24.4±4.2)g/L和59.5(42.5, 119.0)×109  相似文献   
98.
目的研究脑外伤患者单侧去骨瓣减压术后发生创伤后脑积水的潜在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泗洪县分金亭医院2010年1月—2018年1月165例脑外伤行单侧去骨瓣减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术后是否发生脑积水分为脑积水组(46例)和无脑积水组(119例);分别对患者的基本资料、影像学特征及手术参数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通过统计学分析发现,外伤后脑积水与患者的年龄(P=0.008)、骨窗大小(P 0.001)、脑室积血(P=0.025)和术后感染(P=0.001)相关。进一步通过受试者特征曲线分析发现,4种因素综合后的曲线下面积为0.857(95%CI:0.79-0.924)。结论患者的年龄、骨窗面积、脑室积血及术后感染是创伤后脑积水的独立危险因素,并且当4种因素同时存在时应密切观察随访。  相似文献   
99.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并发脑梗死的危险因素,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符合标准的172例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检验危险因素。结果 172例中,44例并发脑梗死,128例无脑梗死。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脑疝、弥漫性脑肿胀、失血性休克是重型颅脑损伤并发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对于伴有脑疝、弥漫性脑肿胀、失血性休克的成人重型颅脑损伤,临床应注意防止脑梗死。  相似文献   
100.
目的 探讨主动脉夹层(AD)患者的临床特征以及预后分析.方法 收集本院2006年1月至2010年9月间确诊为AD患者52例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易患因素,同时观察住院期间与死亡预后有关的危险因素.结果 52例AD患者中男女性别之比2.0:1,平均年龄(53.5±10.6)岁,急性期院内病死率15.4%;急性AD患者收缩压、低密度脂蛋白、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以及高血压病患病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其死亡相关因素如性别(男性)、舒张压、马凡综合征、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DeBakey并发意识障碍或心包填塞症状,死亡与存活患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支架治疗病死率低(13%vs75%).结论 主动脉夹层患者临床特征有不同程度的差异;其舒张压、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DeBakey并发意识障碍、心包填塞是导致患者急性期院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手术或支架治疗是较为安全和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