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4篇
医药卫生   7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61.
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的诊断和外科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 (Hashimoto disease)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 ,常合并其他甲状腺疾病 ,因此误诊率高。如何进行正确的诊断和恰当的处理是临床常见的难题之一。本科 1995~ 2 0 0 2年共收治该病患者 139例 ,现将临床诊治经验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139例中 ,男性 9例 ,女性 130例 ,男女比例为 1∶ 14 .4 ;年龄 4 3.5± 17.3岁 (2 0~ 74岁 )。临床表现 :均发现甲状腺肿大或结节 ,突眼 2例 ,颈部压迫感 3例 ,声嘶 1例 ,颈前疼痛 1例。病程 1.4± 1.1年 (3d~ 18年 )。体检 :甲状腺弥漫肿大 84例 ,伴单个结节 2 6…  相似文献   
62.
目的:通过评价实施二次供水卫生管理效果,探讨提高水质的措施。方法:现场调查水箱卫生设施、卫生状况和检测水质。结果:实施二次供水卫生管理后,水质合格率提高了40.4%,减少了二次供水污染事故的发生。结论:规范二次供水卫生管理是提高二次供水合格率的关键,清洗周期水厂供水合格、管理规范,每年清洗1次即可。  相似文献   
63.
目的 探讨经典原位肝移植术中逆灌注法对移植肝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方法 35例经典原位肝移植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17例,采用经下腔静脉逆灌注法,在吻合门静脉前先开放下腔静脉,然后再吻合门静脉、肝静脉;对照组18例,采用常规经门静脉正向灌注法,先开放门静脉,再开放下腔静脉,然后吻合肝动脉.分别测定两组的以下指标:复温缺血时间(RWIT);移植术后1h及术后1、2、3、5、7天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谷氨酰转肽酶(GGT)、总胆红素(TB)、凝血酶原时间(PT);无肝期结束后2h下腔静脉血中的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1(IL-1)的浓度;无肝期结束后3h取肝组织活检行光镜检查,高倍镜下计算肝细胞水变性及坏死细胞百分比.结果 试验组的RWIT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术后1小时,术后1、2天试验组TB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3、5、7天两组无差异(P>0.05);术后1、2天试验组ALT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1h、术后3、5、7天两组无差异(P>0.05);术后1h,术后1、3天试验组GGT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2、5、7天两组无差异(P>0.05);两组PT术后无差异(P>0.05);无肝期结束后2h,试验组下腔静脉血中TNF-α,IL-l的浓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病理组织学检查显示试验组肝细胞缺血再灌注损伤较对照组轻;无肝期结束后3h,试验组肝细胞水变性及坏死细胞百分比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经典原位肝移植术中逆灌注法可减轻移植肝缺血再灌注损伤,改善移植肝早期肝功能.  相似文献   
64.
目的 总结原发性胆囊癌的诊断和外科治疗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 1993年 1月至 2 0 0 3年 12月手术治疗并经病理检查确诊的 5 6例原发性胆囊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5 6例患者中 ,男 2 2例 ,女34例。术前 B超诊断符合率 6 4 .3% (36 / 5 6 ) ;术前 CT检查 38例 ,诊断符合率 84 .2 % (32 / 38)。手术切除胆囊 38例 ,切除率为 6 7.9% (38/ 5 6 )。其中根治性切除 18例 ,占 32 .1% (18/ 5 6 )。根治性切除者 1、3、5年生存率分别为 72 .2 %、4 6 .5 %、17.6 % ;姑息性切除者 1、3、5年生存率分别为 2 5 %、8.3%、0 ;两组术后 1、3年生存率比较 ,P<0 .0 5 ;活检引流者 ,生存期均小于 10个月。结论  B超、CT是诊断原发性胆囊癌主要影像学检查 ,提高警惕有利于早期发现胆囊癌 ;根治术或扩大根治术是提高原发性胆囊癌存活率的关键 ,对晚期胆囊癌应尽可能行扩大根治术。  相似文献   
65.
目的 评价术中超声引导下肝切除治疗复杂性肝内胆管结石的临床价值.方法 运用术中超声于手术过程中对89例复杂性肝内胆管结石的患者行结石定位,引导器械取石,指导确定手术切除范围及术式选择.结果 术中引导行器械取石及行肝叶和肝段切除术,其中切除肝左外叶46例,左半肝11例,右半肝8例,肝Ⅴ、Ⅵ段9例,肝后叶3例,肝左外叶加肝Ⅴ、Ⅵ段7例,肝左外叶加尾状叶5例,未发生术中误损伤、大出血等情况,术后行术中超声及T型管造影示6例结石残留,残留率约6.74%.结论 术中超声引导下肝切除治疗复杂性肝内胆管结石术有利于术者确定手术切除范围及术式选择以达到最佳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66.
目的评价近端脾肾静脉分流联合断流手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总结1998年2月至2008年12月我院采用脾肾静脉分流联合断流手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56例病例,统计术中门静脉压力改变、术后CDFI检测脾静脉及分流通道情况,并从术后并发症、肝功能、再出血三方面总结临床疗效。结果手术前后门静脉压由(37.55±5.37)cmH2O降至(25.03±4.66)cmH2O,平均下降(12.53±7.23)cmH2O(P<0.05)。术后1、3、12、24个月脾静脉及脾肾静脉分流通道血栓形成分别为0、1、2、3例;脾肾静脉分流口直径0.75~1.25cm,平均(0.98±0.37)cm;门静脉血流均为向肝血流,脾静脉血流均为逆肝血流。术后肝功能均恢复正常。术后并发症共4例,均经保守治疗后治愈或好转。2例于术后3年、5年出现上消化道大出血,经查为脾肾静脉分流通道血栓形成者。结论脾肾静脉分流联合断流手术既保留了分流术及断流术的优点,又克服了二者的缺点,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的一种理想术式。  相似文献   
67.
手助腹腔镜左肝大肿瘤切除:附31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手助腹腔镜左肝大肿瘤切除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 对31例病变位于左肝的大肿瘤患者(肝细胞癌19例,肝内胆管细胞癌2例,肝海绵状血管瘤7例,肝转移性鳞癌、肝囊腺瘤和肝梭形细胞瘤各1例)采用手助腹腔镜行规则性或不规则性肝切除术。结果 31例手助腹腔镜肝切除均获得成功,包括肝左外叶切除21例,左半肝切除5例,不规则性肝切除5例。瘤体直径平均8.3cm。术中16例行肝门阻断,平均阻断时间14.3min。平均手术时间为109min,平均出血量112mL,术后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平均住院日为7.8d。结论 只要病例选择得当,手助腹腔镜左肝大肿瘤切除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68.
背景:肝移植可完整切除病肝,远期疗效优于肝切除,其5年存活率可达70%H1.此外,肝移植还可避免在肝功能不良的情况下肝切除带来的术后肝功能不全的严重风险.目的:回顾性分析原发性肝癌原位肝移植治疗效果及意义.方法:对解放军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肝胆外科1980-03/2008-12因原发性肝癌行原位肝移植术患者75例术后生存及肿瘤复发情况进行总结分析.结果与结论:75例患者术后1,2,3年的总体生存率及无瘤生存率分别为:86.6%,66.70%.53.3%及65.2%,53.9%,34.1%,平均生存时间25个月.其中符合Milan标准的手术患者术后1,2,3年的总体生存率及无瘤生存率分别为:88.4%,72.5%,57.9%及77.6%,62.3%,51.8%,平均生存时间39个月.超出Milan标准的6例患者均在术后1年内出现肿瘤的复发,有2例患者在术后1年内死亡,术后1年生存率为66.7%.其余4例患者于术后2年内相继死亡.平均生存时间14个月.提示原位肝移植是原发性肝癌的有效治疗方法之一,选择符合Milan标准的原发性肝癌患者行肝移植手术治疗将会取得最佳疗效.  相似文献   
69.
目的 重型肝炎肝移植手术时机选择.方法 用原位肝移植联合人工肝技术治疗重型肝炎36例.结果 ①MELD评分<30组与≥30分2组患者1年存活率有明显差异(77.8%和33.3%,P=0.007).②MELD评分<30分组肝移植病人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30分组(P=0.012).③MELD评分<30组与≥30分2组病人人工肝使用次数、手术持续时间、出血量、输血量、住院费用进行t检验没有统计学差异.但MELD评分≥30组的日均住院费用明显高于<30组(P=0.008).结论 MELD评分<30分肝移植预后明显好于≥30分的重型肝炎患者.  相似文献   
70.
目的:探讨肝移植术后最佳胆道引流方式.方法:分析50例肝移植技术与不同胆道引流方式对术后胆道并发症的影响.结果:50例肝移植发生胆漏7例,发生率14.0%.采用小直径直管(硬膜外导管)作胆道引流管的患者术后胆漏发生率3.7%(1/27),低于"T"形管和小儿细吸痰管胆漏发生率45.5%(5/11)(P=0.005).7例中,6例治愈,1例死于胆漏腹腔感染.结论:小直径直管胆道引流可避免"T"管引流与不放引流管的缺点,硬膜外导管是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