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9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3篇
医药卫生   34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3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4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3篇
  197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目的:研究脑星形胶质细胞在用一定量胶原、微载体基质制备的细胞培养环境中微载体上的贴壁分布,探讨胶原、微载体基质及其浓度与细胞生长的关系,并筛选出最佳技术参数。 方法:以乳化的微小球形颗粒载体为基质,用一定浓度胶原、微载体基质制备细胞培养微载体环境,对大鼠脑星形胶质细胞进行囊化高密度长期培养。结果:细胞贴壁率与胶原、微载体培养环境中胶原浓度有关,不同浓度胶原包埋微载体培养环境条件对细胞生长影响不同。在胶原、微载体基质培养环境下培养7 d后,脑星形胶质细胞密度由2×105/15 mm平皿达到18×105/15 mm平皿,培养6个月后达到40×105/15 mm平皿,在该培养条件下所能达到的细胞最大密度明显高于常规培养,并以很高的细胞存活率维持更长时间。此时微载体量为4 g•L-1,胶原溶液与微载体的比例为1∶3。 结论:在合适的培养条件下,细胞能维持在有限体积培养液中高密度长期生长。  相似文献   
102.
103.
目的探讨髋臼骨折术后并发创伤性关节炎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设计,分析2005年2月至2015年1月行手术治疗的152例髋臼骨折患者术后并发创伤性关节炎的情况。其中男93例,女59例;年龄18~67岁,平均40.9岁;平均随访时间为82.3个月。术后按照创伤性关节炎的诊断标准将患者分为非创伤性关节炎组和创伤性关节炎组,将两组患者相关因素(年龄、性别、体重)、骨折相关因素(受伤机制、骨折类型、是否合并髋关节脱位、手术时机、手术入路、术中是否发现有股骨头软骨缺损、复位质量)、术后相关因素(开始负重时间、术后劳动强度)对是否发生创伤性关节炎的影响进行分析。结果非创伤性关节炎组111例,男67例,女44例,年龄大于40岁55例,≤4 0岁5 6例;创伤性关节炎组4 1例,男2 6例,女1 5例,年龄4 0岁2 3例,≤4 0岁1 8例。两组患者在年龄(P=0.473)、性别(P=0.732)、体重(P=0.072)、受伤机制(P=0.441)、是否合并髋关节脱位(P=0.089)、手术入路(P=0.113)、负重时间(P=0.518)等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在骨折类型(P0.001)、手术时机(P=0.016)、是否有股骨头软骨缺损(P=0.007)及复位质量(P0.001)及手术后劳动强度(P=0.034)等方面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非创伤性关节炎组患者在复杂骨折、晚期手术、合并股骨头软骨缺损、复位质量差、术后劳动强度高方面的比例均低于创伤性关节炎组,两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上述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各变量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发现骨折复位质量(P0.001)和术后劳动强度(P=0.039)是影响创伤性关节炎是否发生的独立影响因素。将手术后残留移位分解为台阶移位和裂隙移位两个因素进行分析,发现台阶移位与创伤性关节炎的强相关(r=0.699),裂隙移位与创伤性关节炎中等强度相关(r=0.432)。结论骨折复位质量和术后劳动强度是创伤性关节炎发生的独立影响因素,减轻台阶移位是提高复位质量的重点。手术中提高骨折复位质量,尽量减轻台阶移位,手术后减轻体力劳动强度是降低创伤性关节炎发生率或延缓其发生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04.
105.
目的:检测经冠脉造影确定冠脉狭窄程度患者的Tei指数,并进行统计学分析,探讨其用于估测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组织多普勒显像技术测量30例正常对照组、30例冠状动脉造影阴性组(狭窄程度<50%)、30例轻度冠状动脉狭窄组(狭窄程度50%~74%)和30例中度冠状动脉病变组(狭窄程度75%~94%)的左心室Tei指数。运用统计学方法,分析Tei值与冠脉狭窄程度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冠状动脉造影阴性组Tei指数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轻度、中度冠状动脉狭窄组Tei指数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Tei指数与冠脉病变程度呈正相关(r=0.944)。结论:Tei值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存在明显的相关性,可用于初步估测冠状动脉狭窄的程度。  相似文献   
106.
目的 观察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基因修饰脂肪间充质干细胞(ADSCs)治疗大鼠急性脊髓损伤效果.方法 获取大鼠ADSCs细胞,观察其生物学特征,行溴脱氧尿嘧啶核苷(BrdU)标记及腺病毒BDNF基因转染.将36只SD大鼠随机分为3组:脊髓损伤对照组(A)、ADSCs治疗组(B)及BDNF转染的ADSCs治疗组(C).在脊髓损伤部位行相应处理:A组植入明胶海绵;B组植入含3.0μl(3×1010/L) ADSCs的明胶海绵;C组植入含3.0μl(3×1010/L)转染ADSCs的明胶海绵.行为学评分及观察免疫荧光染色.结果 成功分离并培养ADSCs,可于体外稳定增殖.术后7、14、28 d,C组运动功能评分为(10.55±0.80、14.39 ±0.25、19.71 ±2.14)分,明显高于A组(5.35 ±0.68、7.93±0.45、10.78 ±1.18)分、B组(7.01 ±0.39、10.33±0.27、14.87 ±0.37)分.免疫荧光染色显示移植ADSCs脊髓组织内,均可见不同程度的分布有BrdU阳性标记细胞;荧光染色结果提示部分BrdU阳性的移植细胞同时呈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阳性.结论 ADSCs在移植后能在宿主体内存活、迁移并分化.移植ADSCs之后,运动功能可见改善,证实ADSCs移植能改善中枢神经系统功能.  相似文献   
107.
陈森镇  陈诺琦  陈锦凤 《新医学》2022,53(6):423-430
目的 测定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Sirt1)、信号转导与转录激活因子3(Stat3) 、纤维连接蛋白1(FN1)和E-钙黏蛋白(E-cadherin)在甲状腺乳头状癌(PTC)和良性甲状腺病变中的表达,分析其对PTC的诊断价值,为PTC诊断和鉴别诊断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甲状腺疾病病理标本142例,其中PTC组83例,甲状...  相似文献   
108.
109.
目的:研究老年非杓型高血压患者与ACE I/D基因多态性的相关性。方法选取96例老年高血压患者应用聚合酶链反应( PCR)方法检测其ACE I/D基因多态性,然后对其全部进行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 ABPM),根据ABPM结果分为杓型和非杓型高血压组。结果 DD型在非杓型组比例显著升高,II型在杓型组比例显著升高,有统计学意义, ID型在非杓型组比例高于杓型组,但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老年非杓型高血压与ACE基因DD型相关。  相似文献   
110.
近年来人们越来越注意到反复发作的难治性呼吸道感染的原因之一是由于某些致病菌由原型的细菌变为L型所致。自1994年10月~1996年12月我们对比观察了新型大环内酯类抗菌素克拉仙(CAM)与另一类大环内酯类抗菌素乙酰螺旋霉素(SRM)治疗L型菌感染所致反复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