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1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242篇
  2023年   7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7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慈丹胶囊在肝癌化疗放疗中的协同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中成药慈丹胶囊在肝癌化疗、放疗中的作用。方法:将54例经剖腹探查判定不可手术切除Ⅱ期的原发性肝癌分为两组,其中动脉化疗+放疗+慈 丹胶囊组29例(治疗A组),仅动脉化疗+放疗组25例(对照B组)。结果:治疗组肝区疼痛减轻率、腹胀减轻率、近期有效率、1年生存率分别为92%、89.3%、72.4%、93.1%,分别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慈丹胶囊与放疗、化疗并用,可望提高其疗效。  相似文献   
102.
背景:建立规范化的肝癌肝移植临床样本库可为开展相关领域研究提供资源平台,是进行科学研究的先决条件。目的:初步建立科研型肝癌肝移植临床标本库,研究并制定规范化的肝癌肝移植标本采集、处理、保存操作流程,建立完善、全面的肝癌肝癌肝移植标本信息化管理系统。方法:鉴国内外标本库建立的标准化程序,制定肝癌肝移植标本库操作流程及质量控制体系,规范化收集、处理及保存肝癌肝移植受者的肿瘤组织及血液标本,同时收集良性肝病肝移植受者及健康供者的肝组织及血液标本作为研究对照。对所收集的标本及相关临床资料信息进行系统化管理。结果与结论:自2009年8月肝癌肝移植标本库收集有完整临床资料的501例肝移植供、受者组织及血液标本,其中肝癌标本203例,良性肝病标本214例,健康供肝标本84例。肝癌标本包括肿瘤组织、癌旁组织及远端非癌组织标本,共计1773份;随机抽取45例标本进行质量监测,显示所收集的标本质量较好,开发了规范化的标本信息资料计算机管理系统。实验初步建立了具有一定规模的科研型肝癌肝移植标本库,有利于提高标本的质量,可操作性较好。  相似文献   
103.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技术在监测肝移植术后发生血管并发症时间分布的意义.方法 对792例肝移植患者在术后不同时间进行CDFI检查,并对CDFI诊断血管并发症的患者进行血管造影、螺旋CT检查或手术确诊.结果 在792例肝移植患者中,发生血管并发症共54例,发生时间在术后1~360d,其中在1~30d,31~60d、61~90d,91~180d和181~360 d发生血管并发症的构成比分别为46.3%(25/54)、22.2%(12/54)、14.8%(8/54)、9.3%(5/54)和7.4%(4/54).其中肝动脉并发症、门静脉并发症及流出道梗阻的构成比分别为61.1%(33/54)、35.2%(19/54)和3.7%(2/54).结论 大多数血管并发症发生在术后6个月,肝移植术后连续密切CDFI监测有利于早期发现血管并发症.  相似文献   
104.
目前治疗小儿先天性巨结肠 ( HD)的跨越性进步是非开腹在腹腔镜辅助下经肛门结肠拖出或直接经肛门结肠拖出治疗先天性巨结肠 [1~ 3 ]。 1 999年 1 0月~ 2 0 0 2年 3月 ,我们采用经肛门结肠拖出术治疗先天性巨结肠 1 9例 ,手术后 1周、3个月、1年分别行钡灌肠造影 ,以观察结肠形态及排便功能。1 资料与方法1 .1 临床资料 本组 1 9例中 ,男 1 5例、女 4例 ;年龄为 1 8天~ 2岁 ,其中 6个月以内者 6例、6月以上者 1 3例。本组患者均根据病史体征、钡灌肠、肛门直肠测压诊断。短段型 2例 ,常见型 1 7例。在腹腔镜辅助下经肛门结肠拖出 3例…  相似文献   
105.
目的探讨肝移植术后门静脉供血障碍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2002年4月至2005年8月实施肝移植504例,肝移植术后7d内,每天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技术检测门静脉血流1次,无异常发现者改为每周1次,1个月后改为每月1次,半年后改为每3个月1次。对于CDFI有异常发现者,予严密监视,并行CT门静脉成像证实。对诊断明确的门静脉狭窄患者早期进行介入治疗。结果504例肝移植中,共发生门静脉供血障碍性并发症12例(2.38%),其中单纯吻合口狭窄9例(1.78%)、吻合口狭窄并局部血栓形成2例(0.40%)、门静脉系统广泛血栓形成1例(0.20%),均经积极治疗后痊愈出院。结论肝移植术后采用CDFI技术的跟踪检查对于早期发现门静脉供血障碍性并发症具有重要意义,CT血管成像具有确诊价值。门静脉狭窄的早期介入治疗是安全、有效的;广泛血栓形成者应尽早行2次肝移植治疗。  相似文献   
106.
目的研究肝移植术中和术后早期经不同方式给予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对血清HBsAg水平和HBsAb水平的影响。方法入选病例随机分为三组,在联合使用拉米夫定的情况下于术中和术后6d内经不同方式给予HBIG,于术后7d内动态检测血清HBsAg和HBsAb水平的变化情况。结果术后3d内静脉组和序贯组血清HBsAg水平的日均下降速度显著快于肌注组(P〈0.05);术后4d内静脉组和序贯组血清HBsAb水平的日均上升速度显著快于肌注组(P〈0.05),术后6d内静脉组和序贯组每个时间点的血清HBsAb水平都显著高于肌注组(P〈0.05)。结论静脉给予HBIG者血清HBsAg水平的下降速度和HBsAb水平的上升速度都显著快于肌注给药者,序贯给药简单易行且能获得与静脉给药类似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7.
目的探讨肝移植术后发生胆管损伤并发症行再次肝移植治疗的临床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4月至2004年8月实施的250例次肝移植,其中5例患者因术后出现严重胆管损伤并发症而再次行肝移植。结果5例再次肝移植患者中,3例治愈,已经分别存活5个月、6个月和8个月;2例分别于手术后8d和43d死亡,1例死于肝移植术后肝脏功能丧失,并发肺部感染和心力衰竭,另外1例死于肾功能衰竭。再次肝移植术后并发症有腹腔积液、肝脓肿、胆系感染和肺部感染。结论肝移植术后发生严重胆管损伤并发症行再次肝移植是有效的治疗方法。正确把握适应证和手术时机,手术中精细操作,围手术期严密监测和正确处理,是提高再次肝移植患者存活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8.
先天性纤维肉瘤是相对少见的仅发生于婴幼儿的一类软组织肿瘤,又称为婴儿型纤维肉瘤,肿瘤大多位于皮下组织,一般多在患儿1岁内诊断,约1/3~1/2为先天性,较易复发,但5岁以内转移率小于10%,大于5岁则转移率升高 [1].  相似文献   
109.
先天性纤维肉瘤是相对少见的仅发生于婴幼儿的一类软组织肿瘤,又称为婴儿型纤维肉瘤,肿瘤大多位于皮下组织,一般多在患儿1岁内诊断,约1/3~1/2为先天性,较易复发,但5岁以内转移率小于10%,大于5岁则转移率升高 [1].  相似文献   
110.
带骨膜及软骨的髂骨移植髋臼成形术治疗先天性髋关节脱位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目的:应用带骨膜及软骨的髂骨移植髋臼成形术,治疗先天性髋关节脱位(CDH),对移植骨块的生存、转归及疗效作评价。方法:在真臼上缘缺损处,向内上方凿一深骨槽。切取带有髂骨内板骨膜和软骨的全层骨块,嵌入骨槽中,形成杯口状,骨膜伸展贴附在髂骨外板上。结果:本组68例(90髋)CDH,69髋(76.7%)移植骨膜处有板状骨形成,连接骨块与髂骨。随访2年以上36髋,优24髋(66.7%),良10髋(27.8%),差2髋(5.6%),总优良率为94.5%。结论:该术式显示移植的全层骨块成活迅速,恢复期短而完全,并保持了不同期的生物强度;游离的骨膜有较强的成骨活性;骨块的应力、固定牢固等因素对移植骨的生存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