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9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3篇
医药卫生   178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9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目的 分析完全腹腔镜下肾、输尿管及膀胱袖状切除术治疗上尿路肿瘤的临床效果.方法 入组上尿路肿瘤患者20例,均采用完全腹腔镜下肾、输尿管及膀胱袖状切除术治疗.结果 20例患者手术全部顺利完成,均未出现淋巴结肿大,术中均未见感染以及并发症的发生,患者手术时间(3.0±0.5)h;患者失血量(85.6 +20.5) mL,均未进行输血;患者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为(1.0±1.2)d;引流管拔除时间(3.5±0.6)d;肠胃恢复时间(1.5±0.9)d;患者住院时间(4.5±1.2)d.患者经过术后病理诊断后确诊全部为上尿路肿瘤,其中肾盂癌患者16例,右输尿管癌患者4例,对这20例患者随访6个月,肿瘤均未见转移.结论 完全腹腔镜下肾、输尿管及膀胱袖状切除术治疗上尿路肿瘤的治疗效果良好,手术切口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2.
目的观察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PCNL)术中灌注1‰浓度的次氯酸(HClO)对预防术后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的临床疗效。 方法基础实验:采用MTT法和流式细胞术检测≤2.8‰浓度下的HClO对人肾小管上皮细胞和正常膀胱尿路上皮细胞增殖抑制和诱导凋亡的影响。临床试验:前瞻选取2016年6月到2017年12月于我院就诊适应于一期PCNL术的132例肾或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字法随机将患者分为两组,其中术中用1‰HClO生理盐水灌注的63例患者作为观察组,术中用生理盐水常规灌注的69例患者作为对照组。观察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术后SIRS发生情况。 结果≤2.8‰的HClO对人肾小管上皮细胞和正常膀胱尿路上皮细胞未产生明显增殖抑制和诱导凋亡的影响(P>0.05)。在临床试验方面观察组术后SIRS的发生率9.52%,低于对照组的28.9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PCNL术中灌注1‰浓度的HClO生理盐水对降低PCNL术后发生SIRS风险和提高患者预后疗效显著,值得在临床中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23.
在泌尿系统疾病中膀胱疾病非常多见,如感染、肿瘤等,这些疾病主要发生在膀胱移行上皮。长期以来,寻找移行上皮特异的标志物在膀胱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中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简单介绍了膀胱移行上皮细胞分化的标志物uroplakins的生物学特征,并阐述了其在膀胱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24.
目的探讨排石颗粒联合坦索罗辛治疗体外冲击波碎石(extrocorporeal shock wave lithotripsy,ESWL)后输尿管下段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输尿管下段结石ESWL术后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60例,两组患者均饮水2L/d,常规给予抗感染、止血等处理,实验组给予排石颗粒联合坦索罗辛治疗;对照组仅给予排石颗粒治疗。观察结石排出率、碎石后肉眼血尿时间、典型肾绞痛再次发生率及复发率。结果两组的排石率分别为96.67%和85.0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碎石后肉眼血尿时间、典型肾绞痛的再次发生率及复发率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排石颗粒联合坦索罗辛能显著提高输尿管下段结石ESWL后的结石排出率,减少碎石后肉眼血尿的时间和再次发生肾绞痛的几率,降低复发率,且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5.
26.
目的:探讨后腹腔镜肾上腺切除术治疗巨大肾上腺肿瘤的可行性.方法:对21例巨大肾上腺肿瘤患者进行后腹腔镜切除手术,男8例,女13例,年龄20~70岁,左侧9例,右侧12例,肿瘤大小6.0 cm×3.5 cm×3.3 cm~9.5 cm×8.5 cm×8.5 cm.结果:19例手术经后腹腔镜完成,2例术中转开放手术.所有患者均顺利恢复,无并发症.病理报告嗜铬细胞瘤12例,肾上腺囊肿3例,节细胞神经瘤1例,神经纤维瘤1例,髓性脂肪瘤3例,无功能腺瘤1例.随访3~72个月,未见肿瘤复发和转移.结论:对于腹腔镜操作熟练者,后腹腔镜肾上腺切除术治疗巨大肾上腺肿瘤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27.
为探讨甲基强的松龙 (MP)抗排斥作用机制 ,使用MP诱导人外周血淋巴细胞凋亡 ,经电镜、DNA电泳证实细胞发生典型凋亡。流式细胞仪TUNEL凋亡定量检测证实MP处理组凋亡发生率 5 8 2 % ,显著高于对照组 10 2 % (P <0 0 1)。流式细胞双标记检测发现CD3+ 细胞凋亡率 87 6 %、CD3 细胞凋亡率 2 3 0 % ,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 0 1)。CD3+ 细胞及CD4+ /CD8+ 比值亦显著减少。淋巴细胞CD95表达无显著变化。表明非CD95途径诱导淋巴细胞凋亡 ,特别是CD3+ CD4+ 细胞凋亡 ,是MP抗排斥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28.
<正>1病例资料患者男,53岁。因肉眼血尿2月余入院。既往无家族遗传病史,无肝炎、结核病、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史。体检:下腹部可触及大小约5cm×5cm包块,质硬,无活动度,双肾区有压痛。辅助检查:尿常规示血尿,癌胚抗原85.62μg/L,前列腺特异抗原(prostate-specific antigen,PSA)0.9μg/L。B超示:盆腔内探及15cm×7cm×9cm非均质低回声肿块,突向膀胱内,边界不清,回声不均,肿块外侧向腹壁突起,分界不  相似文献   
29.
目的 克隆抗人膀胱癌单克隆抗体重链可变区基因(VH),并构建其原核表达载体.方法 从能分泌抗人膀胱癌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BDI-1中提取总RNA,通过RT-PCR扩增出VH cDNA,用HindⅢ和XhoⅠ酶切纯化的RT-PCR产物和原核表达载体pET28a( ),在T4 DNA连接酶作用下室温连接.重组质粒经酶切鉴定,阳性克隆测序并进行序列分析.结果 扩增出VH cDNA片段,大小约为370bp,重组质粒的酶切鉴定结果与预期一致.VH基因序列长度为366bp,编码122个氨基酸.VH基因属于鼠免疫球蛋白重链Ⅱ亚类.结论 成功克隆出抗人膀胱癌单克隆抗体重链可变区基因,并成功构建其原核表达载体.  相似文献   
30.
Ki67反义核酸对裸鼠人肾癌细胞移植瘤生长及凋亡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观察Ki67基因反义寡核苷酸(ASODNs)对裸鼠人肾癌细胞移植瘤生长及凋亡的影响。方法 BALB/C-nu裸鼠接种入肾癌786-0细胞,治疗组瘤体注射ASODNs(10 mmol/g),连续4 d。对照组注射RPMI 1640培养基。药物处理后第3、6、12天每次处死小鼠4只,取瘤组织检测肿瘤体积;免疫组织化学、Western blot检测Ki67表达;脱氧核苷酸末端转移酶介导的缺口末端标记(TUNEL)法检测凋亡。结果ASODNs处理组小鼠肿瘤体积缩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肿瘤Ki-67抗原表达率、Ki-67蛋白定量均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肿瘤细胞凋亡率增加,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结论Ki67 ASODNs能有效抑制裸鼠入肾癌细胞移植瘤生长并促进其凋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