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1篇
医药卫生   90篇
  2015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71.
抗人RANTES分子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特性鉴定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目的:制备抗人RANTES分子单克隆抗体(mAb)并进行初步鉴定,为研究RANTES分子的组织分布和功能提供实验手段。方法:应用淋巴细胞杂交瘤技术,制备小鼠源性抗人RANTESmAb。用ELISA法鉴定腹水mAb的效价。用Q FastFlow阴离子交换柱纯化mAb。用Westernblot鉴定mAb的抗原结合活性。用免疫组化染色法,对RANTES分子在进行小肠移植术的大鼠移植肠组织中的分布进行鉴定。结果:获得4株分泌抗RANTESmAb的杂交瘤细胞株。间接ELISA法测定腹水mAb的效价均达1×10-6,3株mAb为IgG1亚类(κ),1株为IgG2b(κ)。Westernblot的结果显示,3株mAb与人RANTES均有良好的结合活性。用3株mAb进行免疫组化染色的结果显示,RANTES分子在进行小肠移植术的大鼠小肠腺上皮细胞胞质中呈高表达。结论:获得4株能特异性识别天然RANTES分子的mAb。大鼠小肠移植后其肠上皮细胞中可高水平地表达RANTES。  相似文献   
72.
随着微创技术设备的改进,腹腔镜技术已涉及许多外科领域,特别是在腹腔镜结肠直肠癌的治疗方面取得了显著的进展。我院于2001~2004年行35例腹腔镜结肠直肠癌根治术,结果满意,现总结分析如下。资料与方法一、一般资料本组35例,男22例,女13例;年龄31~71岁,平均56岁。其中直肠癌2  相似文献   
73.
全胃切除病人术后免疫增强型肠内营养的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全胃切除病人术后早期免疫增强型肠内营养支持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进展期胃癌根治性全胃切除病人52例,随机分为免疫增强型肠内营养组(试验组)和常规肠内营养组(EN组).两组病人均从术后第1天起自营养管给予等热量、等氮量的肠内营养制剂.试验组使用免疫增强型肠内营养制剂Stresson,EN组使用常规的肠内营养制剂能全力,共7d.于术前及术后第1、8天分别抽取外周血,测定IgG、IgA、IgM及 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比值).结果:术后第1天,两组病人的各项免疫指标均有所下降,而术后第8天两组的IgG、IgM、IgA、CD3、CD4和CD4/CD8均明显回升,并高于术前水平,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胃癌根治性全胃切除病人术后早期免疫增强型肠内营养支持,可有效地改善病人的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74.
目的探讨经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基因修饰的未成熟树突状细胞(imDC)预处理大鼠小肠移植受体后的外周血及移植肠浸润T细胞的变化及意义。方法选用近交系F344/N和BN大鼠建立全小肠异位移植模型,实验分4组(每组24只):同基因移植组(BN-BN组)、异基因移植组(F344/N-BN组)、异基因移植+TGF-β1基因转染imDC组(F344/N-BN+TGF-β1组)和异基因移植+TGF-β1基因转染imDC+FK506组(F344/N-BN+TGF-β1+FK506组)。各组大鼠分别于术后3、5、7d各处死6只,获取大鼠静脉血和移植肠。应用免疫组化SABC法检测受体鼠外周血及移植肠CD4^+、CD8^+、CD25^+细胞和IL-4的表达。同时行移植肠组织病理学检查并观察大鼠生存情况。结果TGF-β1修饰的DC细胞能显著抑制外周血及移植肠浸润淋巴细胞CD4^+、CD8^+及CD25^+的表达,并提高IL-4的表达;显著延长受体大鼠的生存时间,但移植肠仍有排斥反应的病理组织学征象。结论TGF-β1修饰的DC通过影响受体外周血及移植肠浸润T细胞对大鼠小肠移植发挥免疫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75.
支链氨基酸的代谢及在术后肠外营养液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蛋白质是生物体最重要的基本成分之一,由20多种氨基酸组成,其中8种为必需氨基酸。在必需氨基酸中,亮氨酸(Leu)、异亮氨酸(Ile)和缬氨酸(Val)都有分支侧链,通称为支链氨基酸(BCAA)。随着对氨基酸代谢的深入研究,BCAA的独特作用已日益显示。早在1978年,Freund在动物模型中就已证明了:BCAA的节氮效应,并逐渐开始应用于临床,首先应用于肝病,以后又陆续用于创  相似文献   
76.
目的:探讨缺血预处理(IPC)对大鼠移植胰缺血再灌注(I/R)损伤的影响,并分析其中可能的机制。方法:糖尿病大鼠随机分为缺血再灌注组(I/R组,/n=6)和缺血预处理组(IPC组,n=18),IPC组又根据不同方法分为3个亚组:IPC3、IPC2和IPC3(n均=6)组,检测各组再灌注前及再灌注后血糖;再灌注后2h血清中TNF-α和NO的含量、胰腺组织中SOD、MPO和MDA含量。结果:①再灌注后IPC组相对于I/R组血糖低;②再灌注后IPC组较I/R组血清中TNF-α含量高、NO含量低;③再灌注后IPC组较I/R组胰腺组织中SOD含量高,MDA和MPO含量低。结论:①IPC对大鼠移植胰的VR损伤具有保护作用,机制可能是提高SOD的活性、增加内源性NO的合成、减少TNF-α的生成和减轻PMNs的粘附与聚集;②缺血5min再灌注5min2次是最佳的移植胰IPC诱导办法。  相似文献   
77.
生长激素在高龄患者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重组人生长激素(rhGH)对高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的治疗作用。方法:患者46例,分为rhGH治疗组(n=17)和对照组(n=29)两组,术后均给予肠外营养。治疗组应用rhGH,8u皮下注射1次/天,共7d,于术后观察患者白蛋白、前白蛋白、转铁蛋白及免疫球蛋白等指标的变化,同时观察患者术后疲劳综合征的发生情况和平均住院时间。结果:术后rhGH治疗组患者的白蛋白、前白蛋白、转铁蛋白及免疫球蛋白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且患者疲劳综合征也明显轻于对照组,住院时间明显缩短。结论:rhGH在高龄患者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的早期应用,可改善氮平衡,增加机体免疫功能,减少感染并发症的发生率,促进术后康复,缩短平均住院日,降低死亡率,提高手术安全性,可改善高龄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8.
目的了解异基因骨髓注射在大鼠小肠移植中的免疫耐受作用和意义.方法选用近交系大鼠F344/N和Wistar/A进行全小肠异位移植,试验组在行异基因移植前7 d取供体骨髓细胞(BMC)行受体胸腺内注入,对照单纯同基因及异基因大鼠移植模型了解异基因供体骨髓在受体胸腺内注射能否减少移植后急性排斥反应的发生.结果异基因大鼠异位全小肠移植术后第3、5、7天可出现典型的轻、中、重度排斥反应,而同基因组和试验组未出现排斥反应.异基因移植组术后3 d血清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明显高于其他组(P<0.01),且随排斥反应的加重,进一步增高.而异基因骨髓胸腺内注射组血清sIL-2R及TNF-α水平仅在第3、5天轻度升高,并呈下降趋势,与同基因移植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移植术前7 d异基因供体骨髓在受体胸腺内注射能明显减少小肠移植后急性排斥反应的发生;血清sIL-2R和TNF-α检测有可能作为早期诊断小肠移植急性排斥反应的敏感免疫指标.  相似文献   
79.
脂肪乳剂Intralipid对全胃切除后病人脂肪酸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评价手术创伤和手术后静脉输入脂肪乳剂后对手术创伤病人脂肪酸代谢的影响.采用气相色谱法分析6例贲门、胃底癌全胃切除病例术前、术后6h,用含Intralipid全胃肠外营养支持后1、3、5、7天及术后8天开始管饲要素饮食至术后14天血浆脂肪酸浓度变化.结果显示术后6h血浆软脂酸、硬脂酸、油酸、亚油酸浓度显著低于术前(P<0.05,P<0.01).全胃肠外营养支持3、5、7天后,血浆硬脂酸、油酸、亚油酸浓度比术后6h显著升高(P<0.05或P<0.01).术后14天血浆油酸、亚油酸浓度仍比术后6h显著升高(P<0.05)但较全胃肠外营养支持3、5、7天有下降趋势.研究证明,手术创伤后,血浆脂肪酸利用致血浆脂肪酸浓度降低,推荐手术后立即应用含Intralipid全胃肠外营养支持.  相似文献   
80.
目的:研究全胃切除患者术后早期免疫增强型肠内营养支持对机体营养、免疫功能及炎症反应的影响. 方法:选择进展期胃癌根治性全胃切除患者52例,随机分为两组:免疫增强型肠内营养组(实验组)和常规肠内营养组(EN组). 两组患者均从术后第1日起从营养管给予等热量、等氮量的肠内营养制剂. 实验组使用免疫增强型肠内营养制剂Stresson,EN组使用常规的肠内营养制剂能全力,共7 d. 于术前及术后第1日、第8日分别抽取外周血测定血清总蛋白,白蛋白,前白蛋白,IgG, IgA, IgM, T淋巴细胞亚群,IL-2及TNF-α. 结果:研究期间两组总蛋白、白蛋白、前白蛋白及氮平衡均无显著差异. 术后第8日实验组的IgG, IgM, IgA, CD3, CD4和CD4/CD8均明显高于EN组 (P<0.05),而TNF-α明显低于EN组(P<0.05). 结论:胃癌根治性全胃切除患者术后早期免疫增强型肠内营养支持可有效改善患者的免疫功能,并减轻机体的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