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1篇
医药卫生   90篇
  2015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41.
探讨表皮生长因子对急性胰腺炎大鼠肠粘膜屏障功能的保护作用。取 SD大鼠 32只 ,采用 3.5 %牛磺胆酸钠逆行胰胆管注射建立急性胰腺炎模型后 ,随机分为对照组 (n=16 )及治疗组 (n=16 ) ,对照组给予全肠外营养支持 ,治疗组给予相同配方的全肠外营养支持 ,并予表皮生长因子皮下注射。于治疗后第 1及第 5天处死 ,检测大鼠肠道通透性、吸收功能、空肠粘膜蛋白、DNA含量及肠道细菌移位率。结果 :在术后第 5天 ,治疗组动物肠道通透性显著低于对照组 (P <0 .0 1) ;空肠粘膜蛋白及 DNA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 .0 1) ;肝及脾细菌培养阳性率显著…  相似文献   
42.
探讨抗肿瘤坏死因子 α单克隆抗体对急性胰腺炎全肠外营养大鼠肠道细菌移位的影响。取 SD大鼠 32只 ,采用 3.5 %牛磺胆酸钠逆行胰胆管注射建立急性胰腺炎模型 ,随机分为对照组 (n=16 )及治疗组 (n=16 ) ,对照组给予全肠外营养支持 ,治疗组除给予相同配方的全肠外营养支持外 ,并予肿瘤坏死因子 α单克隆抗体静脉内注射。于治疗后第 1及第5天处死 ,检测大鼠肠道通透性、吸收功能、空肠粘膜蛋白、DNA含量以及肠道细菌移位率。结果 :治疗后两组动物间肠道通透性、吸收功能、空肠粘膜蛋白、DNA含量以及肠道细菌移位率均无显著差别。结论 :抗…  相似文献   
43.
目的探讨小肠缺血再灌注后对肝组织的损伤。方法建立小肠缺血再灌注模型,分对照组,再灌注后O、30min、1h、2h、1d、3d、7d共8组,于各时点检测血中一氧化氮(N0)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浓度,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观察肝组织中Bax、Bcl-2、p53的表达情况。结果大鼠小肠缺血再灌注后N0浓度在再灌注Omin升高,但至再灌注2h时则明显降低,其后又持续升高,至再灌注7d时达高峰。SOD浓度在再灌注Omin明显下降,再灌注2h时升高,随后持续下降,至再灌注7d时达最低水平。再灌注Omin,肝组织中Bax、Bcl-2、p53阳性细胞率增高,再灌注30min时,Bax、Bcl-2、p53阳性细胞率升高更为明显,但Bcl-2表达明显高于Bax(P<O.01)。再灌注2h时,3种基因均有所降低,其后又开始升高,再灌注7d时阳性细胞率达高峰,Bax表达明显高于Bcl-2(P<O.01)。结论大鼠小肠缺血再灌注后引起血中N0和SOD的浓度变化及Bax、Bcl-2、p53阳性细胞在肝组织中的表达改变,并可能引起细胞调亡和损伤。  相似文献   
44.
目的 观察缺血预处理对大鼠移植胰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6只正常大鼠为对照组,18只糖尿病SD大鼠随机分为缺血再灌注组(I/R组,n=6)、供胰缺血预处理组(DIPC组,n=6)和受体双后肢缺血预处理组(RIPC组,n=6),均行单纯胰腺移植(18只正常SD大鼠为供体);检测各组大鼠再灌注前、后血糖;再灌注后2h移植胰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髓过氧化物酶(MPO)含量;用TUNEL法观察移植胰组织细胞凋亡情况。结果 与I/R组比较,DIPC组和RIPC组大鼠再灌注后的血糖、MPO活性和移植胰组织细胞调亡指数明显降低,移植胰组织中SOD活性明显增高(均为P〈0.01)。结论 供胰和受体大鼠双后肢缺血预处理能减轻大鼠移植胰细胞的凋亡现象。  相似文献   
45.
背景:银杏提取物具有抗氧化、清除自由基和抗血小板激活因子的药理作用,并且可以减轻多种器官的缺血再灌注损伤。目的:观察银杏叶提取物能否减轻2型糖尿病大鼠接受的移植胰的缺血再灌注损伤。设计:完全随机分组设计,对照实验。单位: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胃肠外科和麻醉科。材料:选用SD雄性大鼠128只,3~6月龄,体质量250~320g。银杏叶提取物(德国威玛舒培大药厂,5mL/支,含有银杏提取物17.5mg,其中银杏黄酮苷4.2mg,生产批号:1511102)。方法:实验于2001-09/2004-04在胃肠外科实验室完成。①取80只大鼠自阴茎静脉注射链脲佐菌素65mg/kg,其中60只空腹血糖持续2周超过17.4mmol/L者视为2型糖尿病大鼠。其余48只正常大鼠为供体。②将60只糖尿病大鼠随机分为2组:缺血再灌注组和银杏叶提取物组,每组30只。2组均行胰腺移植。缺血再灌注组于获取供胰前以4℃肝素冰平衡盐液(1.5×105U/L)灌洗20min;银杏叶提取物组于移植前1d及术前30min经静脉分别予受体注射银杏叶提取物1.5mL/kg,缺血再灌注组经静脉注射同等容积生理盐水。供胰均置入4℃肝素冰平衡盐液(1.5×105U/L)中保存,各组控制冷缺血时间为180min,热缺血时间为15min。③两组移植前2d,移植后3和7d随机各处死6只大鼠,取血查空腹血糖,并按由南京建成生物工程研究所提供的相应试剂盒说明检测血淀粉酶活性;同时取胰腺组织行苏木精-伊红染色;6只大鼠用于观测各种代谢指标。其余6只大鼠用来观察大鼠移植术后1个月内存活率。④计量资料差异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主要观察指标:①两组受体大鼠移植胰腺前后空腹血糖水平、代谢指标、血淀粉酶活性变化。②两组受体大鼠移植术后3和7d移植胰腺的病理形态。结果:受体大鼠60只均完成血糖、饮水量、进食量、排尿量、血淀粉酶测定。①银杏叶提取物组移植术后1个月内存活率明显高于缺血再灌注组(83%,33%,P<0.01)。②缺血再灌注组和银杏叶提取物组大鼠移植术后3和7d空腹血糖、饮水量、进食量、排尿量均明显较移植前2d下降(P<0.05~0.01),银杏叶提取物组大鼠移植术后3和7d明显低于缺血再灌注组(P<0.05~0.01)。③缺血再灌注组和银杏叶提取物组大鼠移植后3d血淀粉酶活性较移植前明显升高(P<0.01,0.05);缺血再灌注组移植后7d血淀粉酶活性仍明显高于移植前2d(P<0.01),银杏叶提取物组已基本恢复正常;移植后3和7d银杏叶提取物组血淀粉酶活性均明显低于缺血再灌注组(P<0.01)。④病理观察结果显示,胰腺移植术后,缺血再灌注组胰腺的损伤程度大于银杏叶提取物组。结论:银杏叶提取物预处理可增加大鼠胰腺移植的存活率,降低血淀粉酶活性,改善代谢,减轻了胰腺的再灌注损伤程度,对大鼠的胰腺移植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46.
补充硒减轻5—氟尿嘧啶对大鼠空肠功能的损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补充硒减轻腹腔注射5-氟尿嘧啶对大鼠空肠功能损伤的机理.方法:60只大鼠随机分为补硒组(Se)和非补硒组(NSe),经腹腔注射5-FU后,分别于注射后第1,3,5日处死,检测大鼠空肠粘膜水分、硒含量、丙二醛含量及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和双糖酶活性.结果:两组动物空肠粘膜水分含量无显著差别;Se组空肠粘膜硒含量显著高于NSe组(P<0.01);丙二醇含量在注射5-FU后第1,3日显著低于NSe组(P<0.05);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在注射后第五日显著高于NSe组(P<0.05);蔗糖酶及麦芽糖酶活性在注射后第3日显著高于NSe组(P<0.05,P<0.01).结论:补充硒减轻5-氟尿嘧啶对大鼠空肠功能的近期损害.  相似文献   
47.
活体小肠移植术供肠灌洗和保存的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肠移植是治疗短肠综合征的理想方法。目前仅有少数国家开展这项研究工作 ,而开展临床活体小肠移植的则更少 ,全世界至今仅报道 9例[1] 。我们于 1999年 5月 2 0日施行了国内首例临床活体小肠移植 ,现将供肠灌洗和保存过程中的初浅体会报告如下。一、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 :供体男性 ,44岁 ,为受体之父。受体 ,男性 ,18岁 ,因肠扭转坏死行小肠大部切除 ,仅残余空肠 40cm ,每日腹泻 10余次 ,均为未消化食物 ,诊断为短肠综合征。2 .供肠的灌洗、修整及保存 :仔细分离好支配供肠的肠系膜上动脉及肠系膜上静脉分支后 ,经周围静脉注入 5 0 0 0…  相似文献   
48.
目的:探讨抗肿瘤坏死因子α单克隆抗体(anti-TNFαMcAb)对急性胰腺炎大鼠所致道完整性的影响。方法:SD大鼠32只,制备急性胰腺炎模型后,随机分为对照组(n=16)及实验组(n=16),对照组给予全肠外营养支持,实验组给予相同配方的全外营养支持;并予anti-TNFαMcAb静脉内注射。于建立急性胰腺炎模型后第1天及第5天处死,检测大鼠肠道通透性、吸收功能、空肠粘膜湿重、微绒毛高度和面积、双糖酶活性以及肠道细菌移位率。结果:两组动物间肠道通透性,吸收功能、空肠粘膜湿重、微绒毛高度和面积、双糖酶活性以及肠道细菌移位率均无显著差别。结论:anti-TNFαMcAb对急性胰腺炎大鼠肠道完整性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49.
50.
背景:胰腺移植过程中,缺血再灌注损伤会导致许多并发症,直接威胁着供胰和受体本身的存活,严重时可导致移植失败。缺血预处理可使靶器官在随后的缺血中得到保护,目前成为器官移植研究的热点之一。 目的:观察缺血预处理对大鼠移植胰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早期保护作用及其与细胞凋亡的相关性。 设计:随机对照动物实验。 单位: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胃肠外科、麻醉科。 材料:雄性SD大鼠70只(250~320g).3~6个月。 方法:实验于2001-09/2004—04在西京医院胃肠外科实验室完成。正常大鼠6只为对照组,糖尿病大鼠模型成功24只,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缺血再灌注组6只和缺血预处理1次组6只(缺血5min再灌注5min 1次)、缺血预处理2次组6只(缺血5min再灌注5min 2次)和缺血预处理3次组6只(缺血5min再灌注5min 3次),缺血再灌注组和缺血预处理组均行单纯胰腺移植,24只SD大鼠为供体。 主要观察指标:①各组大鼠再灌注前、后血糖;再灌注后2h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和一氧化氮的含量、移植胰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髓过氧化物酶和丙二醛含量。②用原位末端标记法观察移植胰组织细胞凋亡情况;Westem Blot法检测移植胰组织Bax和Bcl-2蛋白表达情况。 结果:①各组大鼠再灌注前、后血糖变化:缺血再灌注组和缺血预处理各组较再灌注前血糖下降;缺血预处理2次组血糖显著低于缺血再灌注组、缺血预处理1次组和缺血预处理3次组(P〈0.05)。②各组大鼠再灌注后2h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含量:缺血预处理各组较缺血再灌注组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含量低;缺血预处理2次组较缺血预处理1次组和缺血预处理3次组肿瘤坏死因子α含量低(P〈0.05)。③各组大鼠再灌注后血清一氧化氮的含量:缺血预处理各组较缺血再灌注组血清中一氧化氮含量高;缺血预处理2次组较缺血预处理1次组和缺血预处理3次组一氧化氮含量高(P〈0.05)。④各组大鼠再灌注后移植胰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含量:缺血预处理各组较缺血再灌注组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高;缺血预处理2次组较缺血预处理1次组和缺血预处理3次组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高(P〈0.05)。⑤各组大鼠再灌注后移植胰组织中丙二醛和髓过氧化物酶含量:缺血预处理各组丙二醛含量和髓过氧化物酶活性较缺血再灌注组低;缺血预处理2次组较缺血预处理1次组和缺血预处理3次组低。⑥各组大鼠移植胰组织细胞凋亡情况:再灌注后缺血预处理各组较缺血再灌注组移植胰组织中凋亡指数值低;缺血预处理2次组显著低于较缺血预处理1次组和缺血预处理3次组(P〈0.05)。⑦各组大鼠移植胰组织Bax和Bcl-2蛋白表达情况:再灌注后缺血再灌注组胰组织Bax蛋白高表达,Bcl-2蛋白低表达.缺血预处理各组再灌注后移植胰组织Bax蛋白低表达,Bcl-2蛋白高表达,而缺血预处理2次组Bcl-2蛋白表达最高,Bax蛋白表达最低。 结论:缺血预处理对大鼠移植胰的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早期保护作用,可能与提高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活性、增加内源性一氧化氮的合成、下调肿瘤坏死因子α和减轻多形核白细胞黏附与聚集有关;缺血预处理可以减少移植胰缺血再灌注后的细胞凋亡,可能与减轻多形核白细胞黏附与聚集、减少氧自由基、上调Bcl-2蛋白和下调Bax蛋白有关;缺血5min再灌注5min 2次是最佳的大鼠移植胰缺血预处理诱导办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