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1篇
医药卫生   90篇
  2015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294例全胃切除病人术后的营养支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全胃切除病人术后营养支持。方法:1994年5月至1997年5月行全胃切除的病人113例(A组),术后主要依赖肠外营养;1997年6月至1999年3月行全胃切除的病人86例(B组),术后早期给予肠内营养;1999年4月至2001年5月行全胃切除的病人95例(C组),术后早期给予肠内营养,而且总热量摄入减少。结果:各组病人术前及术后体重,血红蛋白,总蛋白,白蛋白无显著差异,B组及C组病人术后肠蠕动恢复时间及营养支持费用显著少于A组病人,而C组病人术后营养支持费用又显著低于B组病人。结论:全胃切除病术后合理的肠内营养有助于胃肠道功能恢复,不仅减少医疗费,而且降低并发症。  相似文献   
12.
大鼠单纯胰腺移植手术技术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探讨大鼠单纯胰腺移植(PTA)的手术技巧。方法 88 只 SD大鼠分为供、受体。根据胰外分泌系统的不同处理分为胰肠重建式(E D组,n=22)和胰膀胱重建式(B D组,n=22)行 PTA,血管吻合采用供胰腺腹主动脉袢(含脾动脉)和门静脉袢(含脾静脉)与受体腹主动脉及左肾静脉分别行端侧和端端吻合(袖套式)。于术前和术后1 d、3 d、7 d、14 d和30 d监测受体尿量、进食量、饮水量和空腹血糖。结果 平均手术时间: 供体为(33.1±11.1) min,受体为(51.7±14.7) min; 移植物均无热缺血时间,平均冷缺血时间为(46.5±17.1) min; 成功的PTA后受体术后第1天血糖即下降,第3天基本达到正常水平; 饮水量、进食量及尿量均减少,14 d后基本稳定。结论 成功的PTA可有效地恢复糖尿病大鼠内分泌功能,掌握熟练的手术技巧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补充硒以减轻5-氟尿嘧啶(5-FU)对大鼠脂质过氧化损害的机制。  相似文献   
14.
大鼠胰肠和胰膀胱重建式单纯胰腺移植模型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大鼠单纯胰腺移植 (PTA )的不同手术方法的效果。方法 近交系SD大鼠为供、受体 ,分为正常对照组 (NDC组 ) 10只 ,糖尿病组 (DC组 ) 10只 ,胰肠重建式组 (E D组 )和胰膀胱重建式组 (B D组 )各 2 2只。血管吻合采用供胰腺腹主动脉绊 (含脾动脉 )和门静脉绊 (含脾静脉 )与受体腹主动脉及左肾静脉分别行端侧和端端吻合 (袖套式 )。并于术前和术后 1,3 ,7,14 ,3 0d监测受体体重、进食量、饮水量和空腹血糖。并分析失败原因。结果 E D组受体手术时间长于B D组 (P<0 .0 5 )。E D组除 11例 ( 5 0 % )、B D组除 12例 ( 5 4.3 % )于 1个月内死亡或胰腺失去功能外 ,其余动物均存活 1个月以上。E D组术后并发症主要为胰漏及继发性胰腺炎 ;B D组主要为尿路并发症 ,前者并发症发生率略低于后者。成功的PTA后受体第 1天血糖即下降 ,第 3天基本达到正常水平 ;饮水量、进食量、尿量均减少 ,14d后基本稳定。结论 成功的E D和B D重建式PTA均可有效地恢复糖尿病大鼠内分泌功能。防治术后并发症是移植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心电图在监测中心静脉导管位置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一年来为12例患者施行右锁骨下静脉穿刺中心静脉插管。心电图监测显示,当导管尖端到达上腔静脉内时P波变为高尖,术后经X光透视并摄取胸片证实导管尖端位于上腔静脉内。提示心电图技术可用于监测中心静脉导管尖端位置。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高渗盐水复苏对失血性休克家兔胃粘膜及肝细胞能量代谢影响的机制.方法:家兔按20ml/kg体重放血致失血性休克,60min后分别回输10%放血量的抗凝自体全血、生理盐水及1282mmol/L氯化钠高渗盐水.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技术检测胃底粘膜细胞及肝细胞ATP,ADP,AMP含量.结果:高渗盐水复苏后,失血性休克家兔胃底粘膜细胞及肝细胞内ATP含量[分别为(217.63±70.29)nmol/g和(178.72±53.65)nmol/g]非常显著地高于缺血对照组[(87.88±43.61)nmol/g和(78.14±24.25)nmol/g](P<0.01),能荷(分别为0.286±0.051和0.213±0.002)显著高于缺血对照组动物(0.175±0.095和0.126±0.036)(P<0.05).结论:高渗盐水复苏,具有改善失血性休克家兔胃底粘膜细胞及肝细胞能量代谢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表皮生长因子(EGF)对急性胰腺炎(AP)大鼠肠粘膜屏障的保护作用。方法 SD大鼠32只,建立AP模型后随机分为对照组(n=16)和治疗组(n=16)。对照组给予全肠外营养的支持;治疗组给予全肠外营养支持和EGF皮下注射。于成模后1.5d 死,检测大鼠肠道通透性、空肠粘膜湿重、微绒毛高度和面积、双糖酶活性及髓 过氧化酶活性。结果 在成模后5d,治疗组动物空肠粘膜湿重、微绒毛高度及面积、双糖  相似文献   
18.
谷氨酰胺双肽强化的肠外营养在全胃切除术后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含谷氨酰胺双肽增强的肠外营养对全胃切除术后患者代谢指标、免疫功能和住院时间的影响.方法68例行全胃切除的胃癌患者,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34例.两组患者均接受等氮[0.20g/(kg·d)]、等能量[30kcal/(kg·d)]的肠外营养7 d,实验组接受谷氨酰胺双肽的补充,相当于谷氨酰胺0.34g/(kg·d).在术前和术后第1、8天取血测定血常规、血糖、肝肾功能、CD3、CD4、CD8、CD4/CD8比值、淋巴细胞转换率,并对患者的住院时间进行观察.结果术后第8天,实验组CD4、CD4/CD8、淋巴细胞转换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实验组患者手术后住院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含谷氨酰胺双肽的肠外营养可改善全骨切除术后患者的免疫功能,缩短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缺血预处理对胰腺移植受鼠肠黏膜屏障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12只正常大鼠为对照组,糖尿病大鼠随机分为缺血-再灌注组(I/R组,n=12),供鼠缺血预处理组(DIPC组,n=12),受鼠双后肢缺血预处理组(RIPC组,n=12).I/R组、DIPC组和RIPC组大鼠均接受胰腺移植,再灌注后第5 d检测小肠黏膜通透性和吸收功能,检测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NO、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淀粉酶活性,取受鼠回肠黏膜组织检测小肠黏膜湿重、微绒毛高度及宽度、丙二醛(MDA)含量及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同时取肠系膜淋巴结、肝及脾组织进行细菌培养,观察细菌移位情况.结果:再灌注后DIPC组和RIPC组血清TNF-α含量、淀粉酶活性、MDA含量、MPO活性、小肠黏膜通透性、细菌移位率和小肠黏膜损伤程度,均低于I/R组;血清NO和SOD含量、小肠黏膜吸收功能均高于I/R组(P<0.01).结论:供鼠和受鼠双后肢缺血预处理,均可保护大鼠胰腺移植受鼠小肠肠黏膜屏障功能,降低细菌移位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建立大鼠胰膀胱引流式单纯胰腺移植的动物模型。方法:22只脲链霉素诱导的糖尿病SD大鼠行单纯胰腺移植,正常22只SD大鼠为供体;血管吻合采用供胰腹腹主动脉(含脾动脉)和门静脉袢(含脾静脉)与受体腹主动脉及左肾静脉分别行端侧和端端吻合(袖套式);外分泌系统采用胰膀胱引流式。于术前2d和术后1,3,7,14,30d监测受体体重、进食量、饮水量和空腹血糖,并分析失败原因。结果:供体平均手术时间(33.7±9.5)min,受体平均手术时间(49.4±13.4)min,移植物均无热缺血时间,冷缺血时间(44.4±15.8)min。除12例于1个月内死亡或胰腺失去功能外,均成活1个月以上。术后并发症主要为尿路并发症(7例,31.8%)。成功的单纯胰腺移植后受体第1日血糖即下降后基本稳定。结论:成功的单纯胰腺移植均可有效地恢复糖尿病大鼠内分泌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