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6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0篇
医药卫生   119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21.
碘伏间断冲洗治疗人工关节置换术后早期感染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孙旭  蒋青  陈东阳  李文  徐志宏 《江苏医药》2004,30(8):620-621
近年来,人工关节置换术在我国已广泛开展,然而,其术后并发感染的发生率仍有1%~2%之多。目前对人工关节置换术后感染的治疗仍处于困境。本中心自2001年6月起收治4例人工关节术后早期感染的患,采用清创结合碘伏间断冲洗治疗,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2.
p38蛋白激酶抑制剂对大鼠膝骨关节炎的软骨保护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 MAPK)抑制剂SB203580对大鼠膝骨关节炎(OA)的软骨保护作用。方法将40只大鼠随机均分为A、B、C、D组,均行单侧膝关节前交叉韧带切断。A、B组术后分别于关节腔注射0.1ml浓度为100、10μm/L的SB203580,每周1次,连续6周;C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D组不做任何处理。术后6周处死动物,比较各组软骨的大体变化、OA评分、软骨表面分级及Mankin炎性分级。结果A、B组软骨大体评分、软骨表面分级及Mankin炎性分级均轻于C、D组。结论关节腔注射p38 MAPK抑制剂能延缓软骨退变程度,具有软骨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3.
目的:验证核因子κB(nuclearfactor-kappaB,NF-κB)信号转导途径在骨性关节炎软骨细胞中被激活的假说。方法:实验于2005-07/09在南京大学生命科学院动物实验室完成。选取SPF级SD大鼠20只,均取左膝为骨性关节炎模型组,右膝为空白对照组。①骨性关节炎模型组行前交叉韧带切断术建立模型,术毕腹腔注射丁胺卡那(20mg/只)预防感染,连用3d。空白对照组不做处理。②术后6周取材。取膝前正中切口,离断关节周围肌肉,在股骨髁上剪断股骨,平台下方1cm剪断胫骨,取下游离的膝关节,剪断关节囊和内外侧韧带分开股骨髁和胫骨端,胫骨进行病理学实验,股骨进行分子生物学实验。将胫骨标本投入0.5mol/L的乙二胺四乙酸中脱钙8周,制作5μm切片,利用苏木精-伊红及甲苯胺蓝染色观察胫骨关节面的破坏程度,以Western-blot免疫印迹分析定量检测股骨髁软骨细胞NF-κB信号转导途径的激活程度(p65灰度积分)。结果:实验选取SD大鼠20只,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术后6周两组关节软骨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苏木精-伊红染色及甲苯胺蓝染色显示,空白对照组关节软骨表面平整,骨性关节炎模型组关节软骨表面破坏,粗糙不平。②两组p65条带灰度积分计算结果的比较:骨性关节炎模型组的灰度积分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0.832±0.112,0.372±0.081,P<0.05)。结论:NF-κB信号转导途径在大鼠实验性骨性关节炎软骨细胞中被激活。  相似文献   
24.
[目的]研究全膝关节置换(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术后,在气压泵和利伐沙班双重预防下,下肢深静脉血栓(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发生的时间分布。[方法]于术前,术后第1、2、3 d晨分别进行下肢血管B超检查,于术后第3 d下午行下肢深静脉造影检查;术后当晚开始给予利伐沙班口服(15 mg,1次/d);术后第1 d开始应用双侧间歇性充气加压装置进行血栓预防(1 h/d);术后当晚及第1 d开始有专门康复医师指导患者行关节活动训练。[结果]健侧、术侧DVT的总发生率分别为6.25%、13.75%。健侧肢体术前、术后当日,术后第1、2、3 d发生的血栓数为1(发生率1.25%,占总血栓数20%)、3(3.75%,60%)、1(1.25%,20%)、0(0%,0%)、0(0%,0%);术侧肢体术前,术后当日,术后第1、2、3 d发生的血栓数为0(0%,0%)、9(11.25%,81.8%)、1(1.25%,9.09%)、1(1.25%,9.09%)、0(0%,0%)。[结论]TKA术后,在气压泵和利伐沙班的双重预防下,患者术后当日新发DVT占总数的比例最高(健侧60%、术侧81.8%),而术后第1、2、3 d新发例数则迅速下降,占比重较低。因此DVT的预防需要加强且应从术中开始实行。  相似文献   
25.
高强度聚酯纤维缝线减张治疗陈旧性髌腱断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陈旧性髌腱断裂的临床特点,介绍采用高强度聚酯纤维缝线减张治疗陈旧性髌腱断裂的手术方法 和术后康复方法 .方法 2002年1月至2007年2月,收治陈旧性髌腱断裂6例,手术切断超长的瘢痕愈合髌腱组织.恢复长度后重新吻合,并在胫骨结节和髌骨两端钻骨孔,采用4根高强度聚酯纤维缝线经骨孔减张保护.术后对患者采用积极的康复锻炼方案:术后第1天即町下地直立行走及被动屈膝90°,休息和睡眠时不须支具石膏固定保护;术后3周起开始练习主动抬腿;术后6周后开始练习快走,负重2 kg直腿抬高;术后12周后开始练习上下楼梯和下蹲;术后6个月后开始正常运动以及蹬跳运动.结果 术后随访1~5年,平均3.2年.患者早期即可以活动并可以下床直立行走,所有患者均未出现再断裂.手术6个月以后,患者均恢复正常的平地行走、跑步能力等,屈膝基本达到对侧的水平,股四头肌力量良好.Lysholm评分均能达到100分.结论 高强度聚酯纤维缝线减张治疗陈旧性髌腱断裂,创伤小,方法 简单,不须外加牵引,不须石膏固定,不须二次手术取内固定.积极的康复训练允许患者早期行走,效果可靠.  相似文献   
26.
肌肉挛缩症多见于臀肌,胸锁乳突肌,发生于肩关节三角肌的挛缩相对罕见. 本院2008年3月收治青少年肩关节三角肌挛缩症1例.男,16岁,因发现左肩不能内收4年入院.  相似文献   
27.
专业运动员前交叉韧带损伤的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运动员前交叉韧带(ACL)损伤的治疗以及康复方案.方法 专业运动员前交叉韧带损伤手术治疗18例,其中自体髌腱中三分之一重建桥交叉韧带6例,自体股薄肌腱半腱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7例,同种异体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4例,人工韧带重建前交叉韧带1例.术后经过严格的康复训练.结果 分析受伤原因,训练时受伤者均与训练时损伤和技术失误有关,而比赛受伤者则主要是对手粗暴动作造成.术后均得到1年以上的随访,膝关节松弛度测试仪(KT2000)30磅检杳移位平均2.0,主观感觉良好,术后再断1例,余均恢复正常训练,并基本达到或者超过伤前水平.结论 严格训练纪律和适度劳逸结合可能有助于减少外伤,关节镜下重建前交叉韧带并结合严格的康复训练,有助于前交叉韧带损伤的专业运动员恢复竞技能力.  相似文献   
28.
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发生的随机对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通过随机对照研究,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和预防措施.方法 2007年5月至2008年12月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141例患者,男53例,女88例;年龄17~86岁,平均(63.20±13.78)岁.根据是否使用低分子肝素随机分成抗凝组(82例)和非抗凝组(59例),术后均行患肢深静脉顺行性造影,明确血栓发生的部位、大小及数量.诊断标准根据1972年Rabinov和Paulin提出的诊断标准,结合国内吕厚山的相关经验进行统一诊断.根据下肢血栓的部位将血栓分为中央型、周围型和混合性血栓.结果 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为32.62%(46例),其中中央型1例,混合型2例,周围型43例.临床症状有小腿后侧疼痛,沉重或紧张,足和踝关节周围轻度肿胀.临床体征有肌肉压痛、Homans征或Neuhof征阳性.将症状和体征都作为临床依据,其中无临床依据者共34例,占73.9%.抗凝组(82例)和非抗凝组(59例)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采用数字化下肢深静脉造影技术能准确地发现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临床症状与其无直接关联,低分子肝素抗凝后虽能降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29.
目的 探讨代谢综合征的社区综合干预。方法 对代谢综合征采取综合干预。结果 2组降压、降糖和降脂总有效率为90.00%、83.00%和83.50%,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 对高血压患者高血脂、高血糖和高尿酸等进行综合干预,已成为心血管病防治的一个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30.
微型钢板内固定治疗掌指骨骨折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7  
目的 介绍一种治疗掌、指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的方法,方法 对12例掌、指骨骨折采用切开复位,德国OS进口微型钢板内固定,根据骨折的不同部位及骨折的不同类型,选用不同形状的钢板。结果 术后12例随访1个月~1年,无感染,无畸形愈合及关节僵硬等并发症发生,掌指关节、指间关节活动良好,疗效良好。结论 应用微型钢板内固定治疗掌、指骨骨折,固定牢靠,有利于骨折愈合及早期功能锻炼,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