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篇
  免费   5篇
医药卫生   55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患者女,29岁.因无意中发现左侧腹部肿物2年就诊.1年前曾行剖腹产术.查体:腹部平坦,下腹部可见长约5 cm手术瘢痕,左下腹可触及明显条索状肿物,大小约5 cm×3 cm× 2cm,无压痛及反跳痛,无肌紧张.  相似文献   
52.
目的 检测miR-138在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晶状体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并探讨miR-138对人晶状体上皮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及其可能的靶基因。方法 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qPCR)检测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白内障组)与正常对照组中miR-138和预测靶基因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silent information regulator 1,SIRT1)的表达水平。向人晶状体上皮细胞系(SRA01/04)细胞中分别转染miR-138 模拟物、模拟物阴性对照物、miR-138抑制物、抑制物阴性对照物,采用RT-qPCR检测SIRT1的mRNA表达,Western blotting检测SIRT1的蛋白表达水平;转染72 h后细胞暴露于200 μmol·L-1 H2O2 1 h,Caspase-3活性检测试剂盒检测Caspase-3活性。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验证miR-138与SIRT1的靶向关系。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白内障组miR-138的表达(3.64±0.19)显著升高(P<0.001),SIRT1的mRNA表达(0.32±0.06)显著下降(P<0.001);相对于模拟物阴性对照组,miR-138 模拟物组的SIRT1的mRNA(0.42±0.05)及蛋白(0.46±0.05)表达水平均明显降低,Caspase-3活性(3.24±0.17)明显升高(均为P<0.05);相对于抑制物阴性对照组,miR-138抑制物组的SIRT1的mRNA(2.95±0.13)及蛋白(1.98±0.12)表达水平均明显升高,Caspase-3活性(0.42±0.05)均明显下降(均为P<0.05);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确证SIRT1为miR-138的直接作用靶点。结论 miR-138在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晶状体囊膜中高表达,miR-138通过靶向性负性调控SIRT1表达,促进晶状体上皮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53.
目的 分析比较稳定型(PS型)与交叉韧带保留型(CR型)2种假体早期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1年2月-2012年7月109例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患者,分为CR型假体组62例(A组)、PS型假体组47例(B组),术后3个月,应用KT-1000关节动度计在膝关节屈曲30°时进行膝关节最大前后向位移的测量,并记录AKS评分.分析在膝关节最大前后向位移及AKS评分等方面PS与CR型2种假体存在的差异.结果 TKA术后3个月A组膝关节最大前后向位移大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AK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KA术后3个月PS型假体组具有更好的膝关节前后向稳定性.  相似文献   
54.
目的 探讨关节镜下采用胫骨斜对角位点四隧道保留残端后十字韧带(posterior cruciate ligment,PCL)重建术的近期临床疗效.方法 2006年6月至2008年6月施行四隧道保留残端PCL重建术21例,男15例,女6例;年龄18~40岁,平均28岁.胫骨双隧道位点在PCL原不规则四边形止点的斜对角处,内下点为后内侧柬,外上点为前外侧束;股骨双隧道位于PCL附着足印区,前外侧束位点在10:30(左)或1:30(右),后内侧束在8:30(左)或3:30(右).术中保留后十字韧带残端纤维,并同时治疗合并损伤.移植物采用深低温冷冻同种异体胫前肌腱,对折双束两端缝合,使用可吸收界面螺钉固定.结果 全部病例随访12~18个月,平均14个月.后抽屉试验(posterior drawer test,PDT)术前(++)不稳15例,(+++)不稳6例;术后(-)15例,(+)不稳5例,(++)不稳1例.IKDC评分术前平均(62.14±4.9)分,术后(93.95±3.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3,P<0.05).其中正常17例,接近正常3例,不正常1例.Lysholm评分由术前(52.33±4.9)分提高到术后(91.19±3.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6,P<0.05).结论 采用胫骨双隧道斜对角位点四隧道保留残端PCL重建术能更多地保留残端纤维,保留隧道间骨桥,符合解剖重建,稳定性良好.  相似文献   
55.
胫骨高位截骨术后髌骨低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胫骨高位截骨术治疗膝关节内侧间室骨性关节炎后髌骨低位与胫骨近端关节面后倾角度改变之间的关系,并提出预防和控制髌骨低位的措施。方法41例(48膝)膝关节内侧间隙骨性关节炎患者,男30例(33膝),女11例(15膝);年龄45~56岁,平均52岁。所有病例均行胫骨外侧高位楔形截骨术。根据术前测量的截骨角度(内翻角+正常外翻角+过度矫形3°~5°),在槽刀和导向器等辅助下切除楔形骨块,用改良Giebel槽式钢板拉力螺钉内固定,术后不需外固定。测量48膝行胫骨高位截骨术患者术前及术后X线片的Insall-Salvati比值、胫骨近端关节面后倾角度、胫骨结节高度、患肢解剖轴线角度,并用χ2检验和直线回归分析进行统计学处理。检验时假定术后胫骨近端关节面后倾角度减小≥5°以及髌骨高度下降≥10%具有临床意义。结果术后胫骨近端关节面后倾角度比术前平均减小6.14°,Insall-Salvati比值术前、术后相对变化率为10.6%,胫骨结节高度比术前平均下降3.13mm。64.6%的病例胫骨近端关节面后倾角度减小≥5°。按Insall-Salvati比值结果,56.2%的病例髌骨高度相对下降率≥10%。胫骨近端关节面后倾角度的减小与髌骨高度的相对下降具有显著的统计学相关性。结论胫骨近端关节面后倾角度的减小与髌骨低位具有相关性,提示在施行胫骨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