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篇
  免费   5篇
医药卫生   55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41.
膝关节交叉韧带是膝关节重要的稳定装置之一,各种原因所致的膝关节创伤均可导致膝关节交叉韧带损伤,如治疗不当往往造成膝关节不稳及创伤性关节炎.目前交叉韧带损伤程度缺乏统一的评价标准,对于临床上怀疑有膝关节交叉韧带损伤的患者多应用磁共振成像、关节镜诊断与治疗.关节镜是诊断膝关节交叉韧带损伤的金标准,关节镜下能清楚显示韧带形态、损伤部位、损伤性质和程度.到目前为止未查到关节镜下根据韧带损伤形态、性质、部位和程度进行量化评价的报道.本研究按照关节镜下交叉韧带损伤性质、部位和程度并结合KT-1000关节动度仪(简称KT-1000)量化的膝关节松弛程度对确诊的膝关节交叉韧带损伤进行分型,建立统一的膝关节交叉韧带损伤程度的诊断标准,指导治疗与康复.  相似文献   
42.
普拉洛芬滴眼液治疗干眼症眼表炎症的临床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1g/L普拉洛芬滴眼液控制干眼症患者眼表炎症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我院2008-04/2008-10门诊诊断为干眼症的患者60眼,随机分成两组,A组为试验组:1g/L普拉洛芬滴眼液及人工泪液联合应用,4次/d点眼,每次1滴。B组为对照组:人工泪液单独应用,4次/d点眼,每次1滴。试验疗程为14d。所有的患者符合入选标准,用药后3,7,14d观察患者的自觉症状、体征、泪膜破裂时间(BUT)、SchirmerⅠ试验、荧光素染色评分等。比较两组的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g/L普拉洛芬滴眼液及人工泪液联合应用治疗干眼症患者的效果明显优于单纯使用人工泪液治疗组,两组结果有统计学差异。结论:普拉洛芬可以有效控制干眼症患者眼表炎症,是辅助治疗干眼症的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43.
全膝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影响膝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临床风险因素。方法对2007年1月至2008年1月120例137侧人工膝关节置换术(TKA)术后DVT发生隋况进行分析。根据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记录所有患者术后3~7d是否有DVT的发生作为观察时间止点,分别对患者的4项临床因素进行检测并详细记录,包括年龄、性别、身体质量指数(BMI)及置换关节侧。所有数据用EXCEL建库,测得数据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分类变量单因素分析用Х^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术后发生DVT患者37例,DVT发生率为30.8%(37/120),其中无症状DVT患者占54.1%(20/37)。未发生DVT的83例患者中,单侧TKA者74例,双侧TKA者9例。结论女性、肥胖、60—70岁年龄段、左侧膝关节置换是发生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发生下肢DVT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44.
 目的 探讨采用局部修复和(或)异体肌腱重建治疗急性膝关节后外侧复合结构(postero-lateral complex,PLC)损伤的方法及疗效。方法 2006年5月至2008年10月,收治急性P LC损伤患者12例,男9例,女3例;年龄23~47岁,平均31岁;合并后十字韧带损伤9例,合并前、后十字韧带同时损伤3例。首先在关节镜下采用异体肌腱解剖重建前、后十字韧带,然后对于P LC两端附着点撕脱损伤的患者采用铆钉固定、缝线缝合修复治疗;对于P LC实质部断裂的患者采用局部缝合修复和(或)异体肌腱重建的方法治疗。术后根据K T-1000、IKDC及Lysholm功能评定标准评价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12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18个月,平均13.3个月。膝关节活动度由术前118.00°±6.77°提高至术后130.75°±3.05°。KT-1000由术前(14.85±1.83)mm改善至术后(4.18±1.88)mm。根据IKDC综合评定标准,A级7例,B级3例,C级1例,D级1例。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由术前35~44分[平均(38.83±3.16)分]提高至术后79~91分[平均(84.92±3.73)分]。所有患者患膝均无感染及免疫排斥反应。3例患者住院期间B超显示患侧小腿肌间静脉血栓,经低分子肝素钙治疗后好转。2例患者膝关节屈曲较对侧少15°。结论对于急性P LC损伤患者,PLC两端附着点撕脱损伤采用铆钉固定、缝线缝合修复;实质部断裂的患者采用局部缝合修复和(或)异体肌腱重建治疗可取得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45.
[目的]对应用移动平台型假体和固定平台后稳定型假体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后进行随访对照研究,分析这两种假体TKA术后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03年1月~2004年12月间诊断为膝骨性关节炎的患者,随机应用固定平台后稳定型假体(scorpio)和移动平台型假体(Gemini MK Ⅱ)行TKA手术.记录术前及随访时术膝的膝关节评分、疼痛评分、功能评分、髌骨评分和膝关节活动度,及股骨角、胫骨角、膝外翻角、胫骨平台后倾角、髌骨高度.[结果]术前固定平台组和移动平台组的年龄、体重指数、患膝内翻畸形、最大屈曲度及屈曲挛缩度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平均随访31个月,固定平台组和移动平台组的术前术后膝关节评分、疼痛评分、功能评分、髌骨评分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都明显改善了患膝的症状和功能.固定平台组和移动平台组的术后最大屈曲度(108°±9.3°,99.5°±10.1°)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的股骨角、胫骨角、膝外翻角、胫骨平台后倾角、术前术后髌骨高度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平均随访31个月时固定平台后稳定型假体和移动平台假体TKA均明显改善了患膝的症状和功能,两组的膝关节评分、功能评分、疼痛评分、髌骨评分及X线片检查评价均无显著性差异.固定平台组的术后最大屈曲度大于移动平台组的术后最大屈曲度.  相似文献   
46.
47.
目的 了解普通学校小学生视力不良情况和屈光状态及其与近视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 调查沈阳市铁西区一小学636名小学生的远视力,其中230名(459只眼)视力不良学生进行散瞳验光,判断屈光状态,将所得结果比较分析.结果 视力不良发生率为36.08%,各年级近视眼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女生发生率高于男生,视力下降的程度也随学年的升高差异明显加重.屈光不正中低年级以远视为主,高年级以近视为主.远视性屈光不正的患病率随学年升高而下降,近视性屈光不正患病率则随学年升高逐渐增加.结论 引起小学生视力下降的主要原因是近视,做好近视防治工作,对控制小学生视力不良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8.
目的 了解普通学校小学生视力不良情况和屈光状态及其与近视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 调查沈阳市铁西区一小学636名小学生的远视力,其中230名(459只眼)视力不良学生进行散瞳验光,判断屈光状态,将所得结果比较分析.结果 视力不良发生率为36.08%,各年级近视眼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女生发生率高于男生,视力下降的程度也随学年的升高差异明显加重.屈光不正中低年级以远视为主,高年级以近视为主.远视性屈光不正的患病率随学年升高而下降,近视性屈光不正患病率则随学年升高逐渐增加.结论 引起小学生视力下降的主要原因是近视,做好近视防治工作,对控制小学生视力不良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9.
患者,男,65岁,间断胸闷、气短11年,当地医院诊断为"扩张型心肌病",给予对症治疗.近50天胸闷、气短发作频繁于2008年8月12日入院.查体:血压130/80 mm Hg (1 mm Hg=0.133 kPa),心率72次/min,心尖搏动弥散,心界向左下扩大,节律不规整,心尖部可闻及Ⅱ级收缩期吹风样杂音.  相似文献   
50.
患者女,29岁.因无意中发现左侧腹部肿物2年就诊.1年前曾行剖腹产术.查体:腹部平坦,下腹部可见长约5 cm手术瘢痕,左下腹可触及明显条索状肿物,大小约5 cm×3 cm× 2cm,无压痛及反跳痛,无肌紧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