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篇
  免费   3篇
医药卫生   56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4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1.
我院于 2 0 0 0年 8月 8日成功的施行了 1例同种原位肝移植 ,已存活并正常生活 10个月 ,报告如下。受者 ,女性 ,38岁。因胆汁性肝硬化 18年 ,肝硬化失代偿 ,于 2 0 0 0年 6月6日入院。入院时肝功能Child分类C级 ,B超提示肝脏明显萎缩 ,移植前 1d发生消化道大出血 ,濒临死亡。患者为A型血 ,乙肝表面抗原及抗体均阴性。供者为男性脑死亡者 ,30岁 ,A型血。切取供肝手术历时 5 0min ,热缺血时间 4min 45s。受者在切除病肝前 ,先于门静脉远端和左股静脉近端分别置管 ,通过Y型接头 ,借助离心泵将静脉血转流至左腋静脉。上腹部人…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胆道结石合并胆道感染的病原菌分布以及幽门螺杆菌的耐药性,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帮助。方法回顾性分析116例胆道结石合并感染患者临床资料,行手术治疗者取结石标本送检;保守治疗者抽取胆汁送检,对患者的病原菌进行细菌培养,并对幽门螺杆菌耐药性进行分析。结果 116例胆结石患者标本中共检出病原菌132株,检出革兰阴性菌108株占81.82%,革兰阳性菌检出22株占16.67%,真菌检出2株占1.51%;其中幽门螺杆菌检出最多共81株,占61.36%,其次为大肠埃希菌19株、金黄色葡萄球菌17株,分别占14.39%、12.88%;幽门螺杆菌对呋喃唑酮、阿莫西林、四环素和克拉霉素的敏感性较高,敏感率分别达65.43%、55.56%、54.32%和51.85%,未发现耐药菌株;而对阿莫西林、四环素和克拉霉素的耐药率分别为3.70%、6.17%和9.88%。结论胆道结石合并感染者以幽门螺杆菌感染常见,严重者可以导致水电解质平衡紊乱等,甚至危及患者生命,在临床工作中应根据患者的症状、体征,结合实验室和影像学检查结果进行早期诊断,并根据患者状态采取适宜的治疗方式,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由于强调在甲状腺手术中暴露喉返神经的重要性,对于喉返神经解剖上的变异有了比较丰富的经验积累,术中暴露和保护神经的技巧不断被总结,喉返神经的损伤率有所下降[1].笔者通过对317例甲状腺手术进行常规喉返神经暴露后,体会到对喉返神经进行常规暴露才能真正避免神经的损伤,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探索磁共振胰胆管造影( MRCP) 在肝胆胰疾病的临床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使用Siemens Magnetom Expert1.0 超导磁共振机对25 例外科病人行MR 胰胆管造影及常规MRI。结果:2 例重度腹水者显示不良,2 例胰胆管正常者及21 例肝、胆、胰疾病患者均有良好胰胆管及异常显示,诊断正确性高。结论:MRCP合并MRI是安全、可靠的非侵袭性检查方法,能全面准确地提供肝胆胰系统的解剖和病理改变,以提高诊断能力  相似文献   
15.
胰腺脓肿分型及治疗方法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近年来 ,重症急性胰腺炎 (SAP)的早期死亡率已经明显降低 ,胰腺脓肿等中晚期并发症的处理越来越重要。我科近 2 0年来共收治 4 8例胰腺脓肿 ,分别采用剖腹引流、经皮穿刺置管引流、低位小切口不经腹引流和F管引流四种方法治疗 ,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 :本组均为SAP后胰腺脓肿 ,男 2 2例 ,女 2 6例 ,年龄 2 6~ 78岁。经积极治疗顺利地渡过急性反应期进入感染期 ,此期平均在起病后 4~ 6周 ,病人出现感染的症状和体征 ,经B超或 (和 )CT证实为胰腺周围液体积聚或为蜂窝样改变。 4 8例胰腺脓肿全部采用外科引流并得到证实 ,其中 14例经二…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小肠CT对高龄(>70岁)急性肠梗阻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 34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高龄急性肠梗阻患者,术前均行小肠CT检查(平扫 增强),利用工作站获得重建图像。回顾性分析其影像学表现,并与手术结果对照。结果 梗阻部位:小肠6例,回盲部8例,结肠14例,直肠6例。梗阻原因:肿瘤18例,肠粘连8例,息肉伴肠套叠4例,粪石2例,股疝伴嵌顿2例。与手术结果对照,小肠CT对梗阻部位定位的准确率为94%(32/34),定性诊断的准确率为82%(28/34)。结论 小肠CT在高龄急性肠梗阻患者的梗阻部位和梗阻病因诊断上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移植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急性炎症反应的调控及组织修复的机制.方法 将40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SAP模型组、MSC移植组、MSC+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ranulocyte colony stimulating factor,G-CSF)联合组.SAP大鼠注射EDU标记的MSC和G-CSF治疗SAP引起的急性重度胰腺损伤.通过检测MSC向内皮细胞、胰腺细胞分化的转化率,研究MSC对胰腺损伤的再生和修复作用;通过检测血清白细胞介素(IL)中的IL-6、IL-10的浓度以及淀粉酶的含量,研究MSC对SAP炎症介质的影响及急性炎症反应的调控机制.结果 MSC、MSC+ G-CSF组相对于SAP组血清淀粉酶浓度有不同程度的降低,炎性介质IL-6的变化趋势与血清淀粉酶一致,而细胞因子合成抑制因子IL10含量逐渐升高.流式结果显示有少量MSC转化为内皮细胞和胰腺细胞.结论 MSC不但能通过其在抗炎症介质释放、减轻急性免疫反应等方面的重要功能达到控制SAP急性炎症反应的作用,而且MSC还可通过分化为胰腺细胞和内皮细胞修复受损胰腺.  相似文献   
18.
经皮肝穿胆道内外引流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评价经皮肝穿胆道内外引流术(PTBIED)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43例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进行了PTBIED治疗,其中肝门部转移癌14例,胆囊癌8例,胆管癌8例,胰头癌13例。结果 PTBIED成功率为90%,40例血清总胆红素降至正常,3例下降不满意,术后1个月内死亡4例,6个月内死亡20例,生存超过12个月13例。并发症为胆道活动性出血8例(18.6%),败血症10例(23.3%),胆道逆行感染6例(14.0%)。胆汁性腹膜炎1例(2.3%)。结论 PTBIED是姑息性治疗手术不能切除的恶性梗阻性黄疸有效的和安全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早期胃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并据此探讨早期胃癌的治疗方式、范围和注意事项。方法:总结术后病理报告证实为早期胃癌79例(85个病灶)患者的临床表现、内镜、X线钡餐所见及病理检查结果,并对手术方式的选择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结果:早期胃癌内镜病理活检79例,确诊胃癌71例(89.9% ) ,诊断为癌前期病变8例;X线钡餐4 8例,诊断胃癌2 5例(5 2 .1% ) ;病理示管状腺癌居多,癌周组织癌前病变发生率达92 % ,隆起型2 1例,凹陷型5 3例,平坦型11例;多发灶病例6例,广泛弥漫性早期胃癌4例,术后切缘阳性2例。根据病灶的临床病理特点分别选用粘膜下切除术、胃大部切除术和胃癌根治术(D1、D2 或D3 )。结论:对癌前病变有症状的高发年龄患者建议手术,手术的原则应该是完整切除病灶和清除转移的淋巴结,D2 胃癌根治术应是首选术式,对不同区域的多灶型患者、表浅弥漫型患者以及第三站淋巴结转移的患者应采取全胃切除或扩大根治术  相似文献   
20.
腹股沟疝是普外科的常见病和多发病,近百年来,腹外疝的手术方式不断更新,据报道仅腹股沟疝的手术方式就多达80余种。术式变更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疝的复发,复发率高达20%。近年来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由于其有简单、易掌握、创伤小、术后疼痛轻、恢复快、符合解剖生理特点和术后极低的复发率等优点而得以大力推广和逐渐普及。自1996年3月~2004年6月,我院采用美国巴德公司生产的由单丝聚丙烯材料制作的 Bard-Mesh Perfix Plug 套装产品和美国强生公司生产的三合一普理灵补片对917例腹股沟疝进行疝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