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4篇
  免费   77篇
  国内免费   3篇
医药卫生   48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22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28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48篇
  2008年   38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30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1年   4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09 毫秒
41.
目的应用3.0磁共振对长期低剂量激素替代疗法(HRT)的绝经后妇女的脑实质变化进行初步研究。方法经筛选北京协和医院155名绝经后健康妇女纳入本研究,其中71例采用低剂量HRT且使用时间超过4年,为HRT组。对照组84例为未经HRT的志愿者。用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检测精神状态。用酶联免疫反应测试仪测定血浆性激素水平。所有研究对象进行磁共振平扫、包括轴位自旋-自旋时间加权象(T2WI),对应层面轴位液体衰减反转恢复(FLAIR)序列,自旋点阵弛缓时间加权象(T1WI),斜冠状与海马体部垂直层面(3mm无间隔)及覆盖全脑的3D图像。结果HRT各年龄段血浆雌二醇(E2)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MMSE两组未见明显差异;脑深部白质高信号(DWMH)在70岁以上者对照组明显高于HRT组(P=0.015),其他年龄组无显著差异。脑室周围高信号(PVH)两组间无明显差异。结论长期低剂量HRT者血中高水平雌激素可保护高龄绝经后妇女脑组织,延缓其脑深部白质随增龄导致的损害。  相似文献   
42.
通过提取、酶解和超滤从苜蓿叶蛋白中分离得到相对分子质量不同的可溶性苜蓿叶蛋白及其酶解粗肽和精制肽,研究了其氨基酸组成和相对分子质量分布,并对其抗氧化活性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虽然从苜蓿叶分离的各种蛋白质其氨基酸组成相近,但相对分子质量大的可溶性苜蓿叶蛋白SALPr未发现抗氧化活性,而酶解后的粗肽CALPe以及超滤后的精制肽PALPe均表现出较强的抗氧化活性,并且存在剂量效应关系,而且PALPe抗氧化活性强于CALPe.这可能是由于PALPe中疏水性氨基酸和小分子肽的含量均高于CALPe.  相似文献   
43.
对法夫酵母色素的组成及其光谱特性和稳定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法夫酵母色素是由10多种类胡萝卜素组成,其中虾青素为78%;色素呈亮丽的红色,对热较敏感,对自然光、紫外光、氧很敏感,色拉油和抗氧化剂对其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44.
多层螺旋CT对胰腺癌转移淋巴结的诊断能力初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多层螺旋CT对胰腺癌转移淋巴结的诊断能力。方法:自2005年11月~2007年3月对87例临床疑诊为胰腺肿瘤的患者行多层螺旋CT薄层扫描,根据三维重建影像学结果确定腹部淋巴结肿大情况;17例行胰腺肿瘤根治手术,其中13例确诊为胰腺腺癌;切除标本由病理科医师确定淋巴结位置及是否转移,将影像学数据与病理结果对照分析。结果:按照外形特征及淋巴结位置,CT图像中共有41枚淋巴结可与病理结果对应,其中16枚(39.0%)转移阳性,短轴直径与非转移组淋巴结比较无统计意义(P=0.27)。分别以淋巴结短轴直径大于3mm、10mm及淋巴结长短轴直径比小于2为淋巴结转移阳性诊断标准,敏感度分别为93.8%、18.8%及50%,特异度分别为40%、88%及72%,阳性预测值分别为38.5%、50%及53.3%,阴性预测值分别为50%、62.9%及69.2%,准确度分别为39%、61%及63.4%。结论:使用多层螺旋CT以适当标准判断胰腺癌淋巴结有无转移,可以获得较高的敏感度或特异度,为选择恰当的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5.
经桡动脉途径在血管内介入诊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评价经桡动脉途径进行血管内介入诊疗操作的可行性与安全性,并探讨其技术要点、适应证、禁忌证及主要优点。方法230例患者接受经桡动脉途径血管内介入诊疗265例次,统计手术成功率及并发症。结果265例次操作中260例次取得成功,余5例改行经肱动脉途径,成功率98.1%。局部发生轻微血肿3例,术后8例桡动脉搏动减弱,1例搏动消失,并发症发生率为4.6%。结论经桡动脉途径进行血管内介入诊疗操作安全可行,具有成功率高、并发症少、患者舒适、不影响治疗计划等优点,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6.
目的 探讨应用双源CT对早搏患者进行冠状动脉成像的可行性.方法 对70例临床可疑冠心病的早搏患者进行双源CT增强扫描.利用回顾性心电门控重建心电图编辑前后的图像,以4级记分评价图像质量.比较心电图编辑前后的图像质量采用配对t检验.结果 70例中28例患者的心率波动范围较小[(41.0±18.4)次/min],无需心电图编辑可获得诊断级图像;其余42例患者的心率波动范围较大[(71.4±28.7)次/min],心电图编辑前后的冠状动脉图像质量评分分别为(2.09±1.27)和(1.50±0.7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764,P<0.01);不可评价的冠状动脉节段比例从24.8%(154/620)降至3.4%(21/6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21.846,P<0.01).70例患者98.0%(1014/1035)的冠状动脉节段可以评价.结论 拥有高时间分辨率的双源CT能够为早搏患者提供可评价的图像;对于心率波动范围大的患者,心电图编辑能够显著改善图像质量.  相似文献   
47.
研究了反应温度、醇糖摩尔比、催化剂用量、反应时间和反应压力等因素对玉米淀粉与丙三醇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较合适的工艺条件下,6.6kPa、120℃、90rain、n(催化剂):n(糖元):n(醇)-0.03:1:3.6,淀粉转化率可达95%。  相似文献   
48.
经门静脉无水酒精选择性肝段硬化术的动物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通过动物实验研究 ,初步探讨经门静脉无水酒精选择性肝段硬化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以及相关的一些技术问题。方法 健康杂种犬 3 0只经球囊导管向肝段门静脉快速注射无水酒精 ,进行选择性肝段硬化术 ,注射剂量为 0 2~ 1 0ml/kg。术后复查血酒精浓度、WBC、肝功能及CT ;定期处死犬 ,进行肝脏病理学检查。结果 所有犬术后均存活。F组的血液中酒精浓度的峰值最高 ,平均值为 ( 1 60 3± 0 0 83 )mg/ml,远远低于致死阈值。血白细胞 (WBC)、丙氨酸转氨酶 (ALT)值呈一过性升高。术后 2 4hF组WBC均值为 ( 46 3 6± 7 2 8)× 10 9,ALT均值为 ( 82 7 3 6± 147 2 5 )U/L。CT和病理学检查证实 ,注射剂量为 0 3~ 1 0ml/kg的肝段呈“楔形”样区域性完全坏死 ,2 8d后硬化肝段明显萎缩 ,逐步为纤维组织取代。结论 经犬的肝段门静脉注射适当剂量的无水酒精进行选择性肝段硬化术是安全的、有效的 ,因此 ,可以考虑将选择性肝段硬化术应用于临床 ,进一步研究其治疗原发性肝癌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49.
CT引导下经皮穿刺肺脓肿引流术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 探讨CT引导下经皮穿刺肺脓肿引流术的临床应用。方法 对 18例肺脓肿行CT引导下经皮穿刺引流术 ,其中 8例直接用穿刺针抽吸脓液 1~ 3次 ,10例放置引流管持续引流。结果 17例手术获得成功 ,成功率 94 .4 % (17 18)。随访 11~ 35d ,症状明显好转、病灶缩小或消失 16例 ,治愈率 88.9% (16 18)。并发症 :穿刺发生气胸 4例 ,气胸量 <30 % 3例 ,>30 % 1例。结论 CT引导下经皮穿刺肺脓肿引流术 ,可缩短病程 ,创伤小 ,操作简单 ,只要掌握好适应证和技术要领 ,成功率、治愈率高 ,并发症少而轻 ,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0.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肺动脉成像(CTPA)在评价肺栓塞(PE)严重性方面的价值。方法:23例急性PE患者行16层螺旋CT肺动脉和下肢静脉血管成像。根据超声心动图的检查结果,将患者分为右室劳损组(A组,7例)和无右室劳损组(B组,16例)。在CTPA心腔短轴位图像上测量右室最大横径(RVMMA)、左室最大横径(LVMMA)、主肺动脉(PA)直径、升主动脉(AO)直径,观察室间隔移位、下腔静脉对比剂反流情况,并计算RVMMA/LVMMA和PA/AO值及肺动脉阻塞指数。结果:A组与B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的参数包括肺动脉阻塞指数(分别为46.79%、25.31%,P=0.024),RVMMA(分别为4.9和3.51cm,P<0.001),LVMMA(分别为3.34和4.07cm,P=0.046),RVMMA/LVMMA(分别为1.56、0.88,P=0.002),主肺动脉直径(分别为3.31和2.67cm,P=0.01),PA/AO(分别为1.03、0.75,P=0.011),室间隔移位比(分别为4/7、1/16,P=0.017)。以肺动脉阻塞指数为47%作为阈值时,诊断右心室劳损的敏感度为57%,特异度为75%;以RVMMA/LVMMA为1.4作为阈值,诊断右心室劳损的敏感度为71%,特异度为100%。结论:CTPA不仅可以诊断PE,并且可以提示急性PE的严重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