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4篇
  免费   77篇
  国内免费   3篇
医药卫生   48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22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28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48篇
  2008年   38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30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1年   4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目的 探讨磁共振成像及氧化铁粒子标记在干细胞治疗脑卒中模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线栓法建立9只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模型,进行神经行为学评分、磁共振影像学和病理学评价,并对上述3项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用超顺磁性氧化铁体外标记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并另筛选18只脑缺血大鼠,分别接受缺血对侧皮层(n.6)、缺血同侧纹状体(n=6)的标记干细胞移植,并设对照组(n=6).分别在脑缺血后1 d、细胞移植后第1天、第7天及第14天进行磁共振扫描,观察各时间点的标记干细胞显示情况,并对各组之间梗死体积的变化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神经行为学评分、磁共振影像学和病理学评价对大鼠脑缺血模型评价的相关性好.磁共振各序列均可显示局部移植的标记干细胞,梯度回波序列最敏感,T2像空间分辨力高.磁共振成像可显示局部移植标记干细胞随时间推移而产生的分布变化.干细胞治疗各组之间脑梗死体积变化无明显差异.结论 磁共振成像是大鼠脑缺血模型评价的理想工具,配合氧化铁粒子标记干细胞可活体状态下了解干细胞移植后的分布变化.  相似文献   
12.
HPLC测定虎杖中白藜芦醇和白藜芦醇苷的含量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朱立贤  金征宇  陶冠军 《中成药》2005,27(8):944-946
目的:测定虎杖中白藜芦醇和白藜芦醇苷的含量.方法:采用HPLC法测定,色谱柱为Lichrospher C18,流动相为甲醇-水-1%乙酸,梯度洗脱,流速0.3 mL·min-1,柱温30℃,检测波长305 nm.结果:白藜芦醇的回归方程为:Y=361132X(r2=0.999 8);线性范围为:0.0396~0.3564μg.白藜芦醇苷的回归方程为:Y=211 482X(r2=0.9999 9);线性范围为:0.192~1.728μg.结论:该法准确、简便,重现性好,适用于虎杖中自藜芦醇和白藜芦醇苷的定量分析.  相似文献   
13.
感觉神经性失嗅的磁共振成像评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失嗅分为传导性、感觉神经性以及混合性。由于鼻腔鼻窦的病变影响气流到达嗅区导致的传导性失嗅临床最为常见,但其病因、诊断比较明确,治疗以及预后较好。感觉神经性失嗅一直是临床研究的难点。磁共振成像(MRI)用于嗅觉系统检查早期用于Kallmann综合征检查,而且技术比较成熟。我们对先天性失嗅、外伤后失嗅以及感冒后失嗅、特发性失嗅的病人行嗅路MRI检查,以探讨MRI对感觉神经性失嗅的评估价值。  相似文献   
14.
15.
阿尔茨海默病(AD)的发病率逐年升高,危害严重。目前AD的发病机制尚不清楚,且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故深入研究其发病机制对AD的治疗和预防意义重大。多模态MRI为研究AD的发病机制提供了无创、客观、定量的技术手段。但目前国内各单位MR的品牌、机型、序列、参数、质量控制以及后处理方法均不一致,为多中心、大样本AD影像学研究带来困难。因此,国内主要从事脑成像研究的多家权威机构和专家团队,充分总结了大脑MRI在数据采集、质量控制和数据分析方面的经验,共同制定了《阿尔茨海默病脑MRI标准化采集与分析中国脑成像联盟专家共识》,以期为国内多中心/大样本AD研究奠定高质量的数据基础。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能谱CT在钛笼椎间植骨融合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8例脊柱钛笼椎间植骨融合术后患者行能谱CT扫描,扫描后获得常规混合能量图像(Mixed)及110 keV单能图像(GSI)。在工作站测量Mixed图像及GSI图像的噪声(SD)及信噪比(SNR)。由两位不同年资放射科医师使用5分法分别对同一患者的Mixed和GSI图像的伪影大小及植骨显示的清晰度进行评分,并分别根据Brantigan-Steffee-Fraser(BSF)分级法对钛笼内植骨融合情况进行分级。结果:两位评分者的评分一致性较好(ICC>0.60)。相对于Mixed图像,GSI图像噪声减低(t=15.292,P<0.001),SNR增加(t=-7.749,P<0.001)。每一位评分者对GSI图像与Mixed图像的伪影评分之间、植骨清晰程度评分之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虽然GSI图像与Mixed图像的BSF分级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Reader 1:Z=-1.633,P=0.102>0.05;Reader2:Z=-1.342,P=0.180>0.05),但有两位患者的BSF评分在使用GSI图像后发生了变化。结论:GSI可有效减少噪声及金属伪影,提高图像质量,使得钛笼内植骨显示更清晰,有利于评估钛笼内椎间植骨融合情况。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初步探讨基于T2加权成像(T2-weighted imaging, T2WI)的影像组学特征联合患者临床特征构建的模型对早期宫颈鳞状细胞癌深间质浸润(deep stromal invasion, DSI)的诊断价值。  方法  回顾性纳入2017年1月至2021年2月在北京协和医院行根治性子宫切除术的早期宫颈鳞状细胞癌患者,并按8∶2的比例随机分为训练集和验证集。收集训练集患者的术前临床特征和矢状位T2WI图像影像组学特征资料,经筛选、特征降维后,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建立早期宫颈癌DSI诊断模型,包括临床特征模型、影像组学模型和临床-影像组学模型。基于验证集数据,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ROC)曲线对上述模型的性能进行验证。  结果  共168例符合纳入和排除标准的早期宫颈鳞状细胞癌患者入选本研究。其中训练集135例,验证集33例;经组织病理学证实为浅间质浸润的患者72例,DSI患者96例。共筛选出患者年龄、术前鳞状细胞癌抗原水平、国际妇产科联盟分期3个临床特征和4个影像组学特征用于模型构建。ROC曲线分析显示,临床特征模型、影像组学模型和临床-影像组学模型诊断早期宫颈鳞状细胞癌DSI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97(95% CI: 0.623~0.971)、0.793(95% CI: 0.633~0.954)和0.820(95% CI: 0.665~0.974),且以临床-影像组学模型的诊断效能最高,其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度分别为85.7%(95% CI: 49.8%~100%)、73.7%(95% CI: 57.9%~100%)和78.8%(95% CI: 69.7%~93.9%)。  结论  基于T2WI图像的影像组学特征联合临床特征构建的临床-影像组学模型可作为一种无创的术前检查手段高效判断早期宫颈鳞状细胞癌间质浸润深度。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评估胰岛素瘤体素内不相干运动(IVIM)相关参数和CT灌注参数及病理学分级的相关性。方法 前瞻性收集北京协和医院怀疑胰岛素瘤且行IVIM和CT灌注扫描的患者共55例,对图像进行后处理得到IVIM相关参数[包括表观扩散系数(ADC)、真实扩散系数(D)、灌注相关扩散系数(D*)和灌注分数(f)]和CT灌注参数[包括血流量(BF)、血容量(BV)和渗透性(PM)]。对术后病理标本进行染色获得病理学指标(包括分级、ki-67指数和核分裂相)。比较正常胰腺不同解剖部位及正常胰腺与胰岛素瘤的IVIM相关参数差异。分析IVIM参数与CT灌注参数及病理学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胰尾ADC值及D值均明显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胰岛素瘤及正常胰腺的所有IVIM参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正常胰腺的ADC值、f值与BF呈正相关(r=0.437,P=0.003;r=0.357,P=0.010),余IVIM相关参数与CT灌注参数均无相关性(P均>0.05)。IVIM参数与胰岛素瘤病理学分级指标间均无相关性(P均>0.05)。结论 正常胰腺的不同解剖部位的IVIM参数有差异,IVIM参数可区分正常胰腺实质及胰岛素瘤。ADC值与CT灌注参数BF具有相关性,但相关性较弱。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CT纹理指标与淋巴结阴性的结直肠癌患者同时性远处转移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82例淋巴结阴性结直肠癌患者的术前CT图像,12例患者伴同时性远处转移,70例不伴同时性远处转移,使用TexRAD软件对平扫及门脉期CT图像上病灶的最大层面进行分析,空间缩放因子(SSF)取0和2~6时获得6个纹理参数,比较两组之间各纹理参数值的差异性,计数资料使用卡方检验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使用曼-惠特尼检验进行分析。结果 同时性远处转移组和无同时性转移组间CT平扫图像上,SSF=3时的偏度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1);CT增强图像上,SSF=2、3、5、6时的熵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分别为0.048、0.027、0.016、0.017),SSF=2的峰度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6)。综合分析这6组有组间差异的纹理指标,当界值取0.636时,诊断同时性远处转移的敏感性为75%、特异性为89%。结论 CT纹理分析技术与淋巴结阴性结直肠癌患者伴同时性远处转移的诊断具有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IgG4相关肾病CT影像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36例IgG4相关肾病患者,其中累及肾实质26例,累及肾盂10例,双肾发病或多病灶24例,单病灶12例,分析其影像学特征,包括临床病史、病灶的大小、形态、密度、分布范围、增强后强化的特点、峰值、肾盂受累情况、有无淋巴结肿大等。结果 IgG4相关肾病具有较特异的临床及影像学特征,虽然肾脏或肾盂受累,但无肾积水及血尿等恶性肿瘤常见临床表现,边界多清楚完整,其具有典型的持续性渐进性强化的特点,峰值多位于实质期及排泄期,病变无液化、坏死、囊变及钙化等影像学表现,即使肾盂受累明显而且病灶较大也无周围肾实质侵犯,肾盂形态依然存在,管壁光整,无周围淋巴结增大。结论 IgG4相关肾病CT影像与肾脏恶性肿瘤相似,结合其临床、CT影像和血IgG4相关实验室检查,可以做出明确诊断,避免不必要手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