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0篇
  免费   6篇
医药卫生   116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6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5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71.
目的 :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血 β 内啡肽 (β EP)含量的变化及纳洛酮的拮抗作用。方法 :将 4 5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分为 2组 :治疗组 2 3例 ,对照组 2 2例。治疗组在各项常规治疗基础上 ,于入院当日开始静脉给盐酸纳洛酮注射液 8m g,连续 2日 ;对照组仅用常规治疗 ,入院 2日内不使用纳洛酮。另选轻中型颅脑损伤患者 2 3例 (不使用纳洛酮 )作为对照参考。于入院后第 2日及第 3日晨取血测定β EP含量。结果 :伤后第 2日重型治疗组血β EP为 (119.96± 6 6 .31) ng/L ,第 3日为 (2 14 .78± 16 9.2 4 ) ng/L ,P<0 .0 1;重型对照组则分别为 (174 .2 2± 117.77) ng/L 和 (93.33± 6 2 .2 2 ) ng/L,P<0 .0 5。轻中型治疗组第 2日为 (10 1.0 8± 5 0 .82 ) ng/L,与重型对照组第 2日有显著差异 (P<0 .0 5 )。结论 :1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血 β EP含量较轻中型明显增高 ;2纳洛酮对 β EP受体有竞争性拮抗作用 ;3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应早期、足量应用盐酸纳洛酮  相似文献   
72.
钛金属板在颅骨缺损修补中的应用   总被引:59,自引:1,他引:58  
我院自1984~1998年,用各种不同异体材料修补颅骨缺损病人172例计180次手术,着重分析钛金属板的特点,并与其他材料进行比较。临 床 资 料1.一般资料:男99例,女73例;年龄5~65岁,平均38.5岁。缺损原因:颅脑外伤术后减压122例,脑肿瘤术后减压31例,脑溢血术后减压8例,颅骨良性肿瘤术后11例。2.缺损部位:额部32例,颞部67例,顶部24例,枕部17例,额颞部24例,颞顶部16例。其中双颞部同时缺损5例,一侧额部及对侧枕部同时缺损3例。3.修补材料:有机玻璃112块,占62.…  相似文献   
73.
目的 探讨脑内血肿新的治疗方法。方法对51例脑内血肿患者采用CT导向立体定向抽吸术。其中男性30例,女性21例,年龄最大的77岁,最小的仅5岁,平均年龄57.6岁,发病距手术时间最短的3小时,最长的15天。结果 按临床出院评价,存活为34例,存活率66.7%,死亡17例,死亡率33.3%。结论 CT导向立体定向抽吸术时抢救脑溢血病人的生命是有价值的,尤其对基底节、丘脑出血病例可获得较高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74.
目的探讨体外培养条件下Toll样受体4(TLR4)拮抗剂对β淀粉样蛋白1-42片段(Aβ1-42)诱导的小胶质细胞炎性因子分泌的影响。方法用不同浓度的Aβ1-42(终浓度为0、1、5、10、20、40、80μmol/L)及TAK-242(终浓度1μmol/L)处理小鼠小胶质细胞(BV2),24 h后取其上清干预小鼠海马神经元(HT22)。48 h后,应用CCK8方法检测HT22细胞的存活,ELISA方法检测BV2细胞上清液中TNF-α、IL-1β水平。结果与空白对照组相比,Aβ1-42直接作用于体外培养的小胶质细胞后,以剂量依赖的方式诱导TNF-α、IL-1分泌的增加(P0.05);与空白对照组相比,Aβ1-42诱导组培养液干预的HT22细胞存活率显著下降(P0.05)。给予TLR4拮抗剂TAK-242干预后,Aβ1-42诱导TNF-α、IL-1分泌的作用被抑制,细胞分泌TNF-α、IL-1β水平较Aβ1-42诱导组显著降低(P0.05),HT22细胞存活率也显著提高(P0.05)。结论阻断TLR4可抑制Aβ1-42诱导的小胶质细胞炎性因子的分泌,并减轻活化的小胶质细胞对海马神经元的损害。  相似文献   
75.
目的研究不同剂量β淀粉样蛋白1-42片段(Aβ1-42)诱导的阿尔茨海默病(AD)小鼠模型的学习记忆功能的变化。方法在C57BL/6J小鼠双侧海马注射不同浓度的Aβ1-42各1μL诱导AD模型,并在对照组注射等量溶剂(生理盐水)。注射7天后,应用水迷宫(MWM)对小鼠进行学习和记忆功能的测定。结果与对照组相比,低剂量Aβ1-42(1μg/μL)处理对小鼠学习记忆功能未产生显著影响;而高剂量Aβ1-42(5μg/μL)处理组与对照组比较,潜伏期明显延长(0.05)、周边活动时间百分比增加(0.05)、平台象限活动时间百分比减少(0.05)、平台穿越次数减少(0.05)。结论双侧海马注射5μg(5μg/μL,1μL)的Aβ1-42能够显著地影响小鼠的学习和记忆功能,是制备小鼠AD模型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76.
目的探讨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患者症状性脑血管痉挛的相关因素。方法本研究选取71例确诊为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在72小时之内行TCD,获得颅内大脑中动脉流速(MCAV)、颈内动脉血流速度、Lindegaard比值、颅内血管痉挛指数(VI);并同时收集所有患者临床特征:年龄,性别,Hunt-Hess分级,CT Fisher分级,WBC计数(WBC),治疗方法(弹簧圈栓塞,外科夹闭或保守治疗),吸烟史,高血压病史;同时观察患者有无症状性脑血管痉挛发生。用SPSS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21例(29.6%)发生症状性脑血管痉挛,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MCAV、Lindegarrd率、VI、WBC计数(WBC)、Hunt-Hess分级、Fisher分级6个因素与是否发生症状性脑血管痉挛明显相关;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仅有CT Fisher分级,MCA流速,痉挛指数进入方程。可见对于诊断症状性血管痉挛,最好的多变量模型是选用CT Fisher分级,MCA流速,痉挛指数为变量。结论 MCAV、Lindegarrd率、VI、WBC计数、Hunt-Hess分级、Fisher分级6个因素是发生症状性脑血管痉挛的最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77.
目的探讨颅内动脉瘤形态与血流动力学的关系。方法采用计算流体力学软件测量22个动脉瘤的壁面剪应力(WSS)、WSS比值、剪应力集中指数(SCI),同时在DSA上测量动脉瘤的二维参数(最大瘤颈、最小瘤颈、动脉瘤高度、动脉瘤横径、载瘤动脉直径、最大瘤颈/载瘤动脉直径、最小瘤颈/载瘤动脉直径、动脉瘤角度),比较并分析颅内动脉瘤形态指标与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关系。结果最大瘤颈/载瘤动脉直径、最小瘤颈/载瘤动脉直径与动脉瘤WSS、WSS比值均呈正相关(r动脉瘤WSS=0.565、0.481,rWSS比值=0.461、0.454,均P<0.05),动脉瘤角度与SCI呈正相关(r=0.452,P<0.05)。血流动力学指标的逐步回归方程如下:动脉瘤WSS=-55.99+88.99ratio1(P=0.006),WSS比值=0.048+0.264ratio1(P=0.031),SCI=-0.691+0.097angle(P=0.035);式中ratio1为最大瘤颈/载瘤动脉直径,angle为动脉瘤角度。按最大瘤颈/载瘤动脉直径分为<1组、1~2组、>2组,3组动脉瘤WSS、WSS比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其中>2组均明显高于<1组、1~2组(均P<0.05);瘤颈/载瘤动脉直径较大的动脉瘤,其WSS较高,反之较低。按载瘤动脉角度分为<135°组、≥135°组,两组SCI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流动力学是由动脉瘤形态以及其与载瘤动脉的关系所决定,WSS与最大瘤颈/载瘤动脉直径有关,SCI与动脉瘤角度有关。  相似文献   
78.
近几年来,随着CT、MRI等检查手段的普及,脑弥漫性轴索损伤(DAI)的诊断率逐步提高,现将我院自1998.1~2000.12收治的53例DAI作一临床总结。  相似文献   
79.
颅脑外伤开颅术中急性脑膨出的诊治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颅脑外伤开颅术中并发急性脑膨出(AcuteEncephalocele,AE)是严重的并发症,预后极差。我们对本院2001年~2002年6月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分析,报告如下。 病例资料 一般资料 本组共16例,男12例,女4例;年龄  相似文献   
80.
脑弥漫性轴索损伤的临床特点及诊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俞学斌  金国良 《浙江医学》2004,26(9):669-670
脑弥漫性轴索损伤(DAI)是脑损伤的一种特殊类型,预后极差[1],仍是颅脑创伤学中的重点和难题.现对在我院治疗的资料完整的67例DAI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治疗过程作一回顾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