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13篇
医药卫生   94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71.
目的:研究β干扰素(Interferon-β,IFN-β)基因对人脑胶质瘤细胞的诱导凋亡作用,以及能否导致胶质瘤细胞Fas表达上调,并探讨了细胞凋亡及Fas表达上调之间的相关联系.方法:建立裸鼠SHG44胶质瘤模型,用脂质体包埋法将IFN-β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pSV2IFNβ注入裸鼠皮下SHG44脑胶质瘤,观察肿瘤生长情况并计算肿瘤体积,通过免疫组化、TUNEL染色,了解IFN-β基因诱导人脑胶质瘤细胞凋亡的作用以及胶质瘤细胞Fas表达情况.结果:IFN-β在荷瘤裸鼠瘤体内获得表达,裸鼠皮下胶质瘤生长明显受到抑制,并诱导SHG44胶质瘤细胞凋亡,胶质瘤细胞Fas表达显高于对照组.结论:IFN-β基因能够抑制人脑胶质瘤生长,并诱导胶质瘤细胞凋亡;IFN-β基因诱导胶质瘤细胞凋亡可能是通过促使Fas表达上调的结果.  相似文献   
72.
细粒棘球绦虫66kDa抗原基因在成虫吸盘上的表达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观察细粒棘球绦虫自原头蚴向成虫的生长发育过程中 6 6kDa抗原基因在虫体吸盘上和其它部位表达水平的变化。方法 用重组抗原的抗血清对原头蚴及成虫等不同发育时期的虫体进行免疫组化分析。结果 免疫组化分析显示细粒棘球绦虫 6 6kDa抗原位于各期虫体的皮层和皮下肌层 ,在虫体的表面也发现该抗原的荧光颗粒 ;在经培养 2 0h后的原头蚴和成虫的吸盘上该抗原的含量显著高于虫体的其它部位 ,但在棘球蚴内的原头蚴吸盘上该抗原含量与虫体其它部位一致 ,处于较低的表达水平。结论 原头蚴在向成虫的生长发育过程中当顶突和吸盘翻出时 6 6kDa抗原在吸盘上开始大量产出 ,提示该蛋白质可能与吸盘的吸附功能有关 ;因此该抗原有可能是一有希望的成虫疫苗候选分子。  相似文献   
73.
外源性PTEN基因稳定转染对SHG44细胞周期和增殖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PTEN基因真核表达载体体外转染SHG44细胞,筛选稳定转染的细胞克隆并扩增培养,以原位杂交、免疫组化方法检测PTEN基因的表达情况,并研究了PTEN基因对胶质瘤细胞周期、超微结构、生长速率等特性的影响,观察导入人PTEN基因对SHG44细胞裸鼠致瘤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稳定转染PTEN基因的SHG44胶质瘤细胞中PTEN基因和蛋白均稳定表达,细胞周期明显改变,细胞从G1期到S期发生抑制,细胞超微结构有退行性改变,细胞增殖活性及裸鼠致瘤能力显著降低。提示转染外源性PTEN基因可阻止SHG44胶质瘤细胞由G1期进入S期,并抑制肿瘤细胞增殖。  相似文献   
74.
广东梅州市莱姆病自然疫源地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广东梅州市大埔、平远和梅县莱姆病人群血清流行病学、动物宿主和传播媒介特征。方法应用间接免疫荧光试验(IFA)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进行人群和宿主动物的血清学检测、个案调查、动物宿主和传播媒介病原学调查。结果检测人群血清2 184份,莱姆病感染率为10.30%(225/2184),其中林区为10.33%(123/1191),非林区为10.27%(102/99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1,P〉0.5);检测牛和野鼠血清各30份,感染率分别为23.33%和43.33%;从褐家鼠和白腹巨鼠各分离到1株莱姆病螺旋体;调查蜱506只,其中台湾角血蜱493只,占97.43%,该蜱中肠带莱姆病螺旋体率为16.00%(8/50),且分离到1株莱姆病螺旋体。结论梅州市存在莱姆病自然疫源地,人群普遍易感,野鼠和牛是该地莱姆病螺旋体的主要动物宿主,台湾角血蜱是主要传播媒介。  相似文献   
75.
目的 探讨应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165(VEGF165)反义RNA治疗人脑胶质瘤的可行性。方法 构建和鉴定反义VEGF165真核表达载体 ;将其转染入人脑胶质瘤细胞SHG44 ,检测其转染前、后的生物学性状 ;比较转染前、后SHG44细胞的裸鼠皮下致瘤性 ;分别应用免疫印迹、免疫组织化学、微血管计数、电镜和流式细胞仪检测上述改变。结果 成功构建反义VEGF165真核表达载体并在SHG44细胞获得表达 ,该细胞生物学性状不受外源基因表达影响 ,其在裸鼠皮下致瘤性和血管生成能力明显下降。肿瘤终体积 :实验组 2 12mm3,对照组 7897mm3(P <0 .0 1) ;血管计数 :实验组 5 .5 0 ,对照组11 2 2 (P <0 .0 1)。结论 VEGF165反义RNA能有效抑制人脑胶质瘤血管生成和肿瘤生长 ,为基因治疗实体瘤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6.
显微手术切除大型听神经瘤的面神经功能保护   总被引:30,自引:9,他引:21  
目的 探讨提高大型听神经瘤(LAN)的手术切除效果及对面神经的功能保护。方法 作分析了230例LAN(直径>30mm)患手术前后的临床特征。本组均经CT或MRI扫描诊断,采取经枕下-乙状窦后入路并应用显微外科技术对肿瘤行切除术。结果 186例(80.9%)获全切除,33例(14.3%)次全切除,余11例(4.8%)为部分切除,术后3例(1.3%)死亡。术中面神经解剖学保留率为82.6%(190例)。203例经长期随访观察(平均3.8年),其中191例(94.1%)恢复良好。结论 采用显微外科技术经枕下-乙状窦后入路切除LAN,使面神经获得了较好的解剖学保留与功能保存,对>30mm直径的听神经瘤,作推荐应用该入路和显微外科技术进行切除,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77.
颅内蛛网膜囊肿占颅内病变的1%,随着CT、MRI的广泛应用,报告逐渐增多。我科从1999年2月至2000年9月显微手术治疗颅内蛛网膜囊肿23例,取得了满意疗效。现将治疗体会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23例中男14例,女9例,年龄3~  相似文献   
78.
目的:探讨粘连性肠梗阻手术治疗围术期护理对策。方法:选取我院行粘连性肠梗阻手术患者50例,收治时间为2013年8月至2014年11月期间,并将行粘连性肠梗阻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采用护理干预。结果:观察组行粘连性肠梗阻手术患者护理后的并发症发生率和总满意度显著优于对照组行粘连性肠梗阻手术患者(P<0.05)。结论:给予行粘连性肠梗阻手术患者围术期采用护理干预,不仅能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还能增加总满意度。  相似文献   
79.
系统整合模式下医学寄生虫学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技发展、社会进步和医学模式转变对高等医学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为进一步提高学生综合能力,培养医学创新人才,汕头大学医学院依照医学教育国际标准和未来医生必备的知识、能力与素质结构,以器官系统重组课程内容,以知识点整合教学内容,以新进展更新教学内容,以临床问题带动医学专业知识与人社科、基础医学知识的衔接与渗透,  相似文献   
80.
 目的 研究β干扰素基因对人脑胶质瘤的诱导凋亡作用,以及能否诱导胶质瘤细胞Fas表达上调,并探讨了β干扰素基因诱导细胞凋亡及Fas表达上调之间的联系. 方法 建立裸鼠SHG44胶质瘤模型,用脂质体包埋法将IFN-β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pSV2IFNβ注入裸鼠皮下SHG44脑胶质瘤,观察肿瘤生长情况并计算肿瘤体积,通过免疫组化、TUNEL染色,了解IFN-β基因诱导人脑胶质瘤细胞凋亡的作用以及胶质瘤细胞Fas表达情况. 结果 IFN-β在荷瘤裸鼠瘤体内获得表达,裸鼠皮下胶质瘤生长受到抑制,并诱导SHG44胶质瘤细胞凋亡,胶质瘤细胞Fas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 结论 IFN-β基因能够抑制人脑胶质瘤生长,并诱导胶质瘤细胞凋亡;IFN-β基因诱导胶质瘤细胞凋亡可能是Fas表达上调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