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医药卫生   7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7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三维电解可脱式微弹簧圈栓塞颅内动脉瘤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三维电解可脱式微弹簧圈(3D-GDC)栓塞颅内动脉瘤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3D-GDC作为第1个弹簧圈栓塞治疗的39例40个动脉瘤;动脉瘤大小4~16.7mm;瘤颈宽度2.1~9.5mm,≤4mm18个,>4mm22个;栓塞后所有病人复查造影并随访2~33个月,进行临床疗效评估。结果动脉瘤完全栓塞31个(77.5%),次全栓塞9个(22.5%);22个瘤颈>4mm者完全栓塞18个(81.8%)。5例出现栓塞相关并发症,2例轻残,其余病人恢复良好。结论3D-GDC栓塞治疗动脉瘤,特别是较复杂的颅内宽颈动脉瘤近期疗效显著,远期疗效有待观察。  相似文献   
22.
目的 探讨显微外科手术治疗后交通动脉瘤对动眼神经麻痹恢复的影响.方法 应用显微外科手术治疗伴有动眼神经麻痹的后交通动脉瘤15例.其中治疗时间小于14 d的6例,大于14 d的9例.术前动眼神经部分麻痹3例,完全麻痹12例.动脉瘤破裂4例,未破裂11例.评价术后动眼神经麻痹的恢复程度,并评价治疗时间、术前动眼神经麻痹程度以及动脉瘤是否破裂对术后动眼神经恢复的影响.结果 全部病例的动眼神经麻痹症状均较术前有不同程度好转,其中完全恢复7例,部分恢复8例.治疗时间小于14 d的6例,完全恢复5例.治疗时间大于14 d的9例,完全恢复2例.术前动眼神经部分麻痹的3例,术后均完全恢复.术前动眼神经完全麻痹的12例,术后完全恢复4例.破裂动脉瘤4例,完全恢复3例.未破裂动脉瘤11例,完全恢复3例.结论 显微外科手术央闭后交通动脉瘤术后动眼神经麻痹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的恢复,早期治疗能够改善动眼神经麻痹恢复的程度.  相似文献   
23.
目的了解手术或放疗后脑膜瘤的复发率范围。方法通过作者2012年12月~2016年12月,27例脑膜瘤手术后随访资料,以及经过文献查询14项已发表的研究进行系统分析,共有2048名患者符合纳入标准。结果 WHOⅠ级脑膜瘤的复发率为0.00~2.36/100人年,WHOⅡ级脑膜瘤为7.35~11.46/100人年。我们的研究结果表明:由于研究人群的异质性,报道复发率是变化的、复杂的,涉及到Simpson分级、纳入放射治疗、放射治疗剂量等;如预期的那样,当控制诊断时间时,WHOⅡ级脑膜瘤一般具有比WHOⅠ级更高的复发率。结论脑膜瘤复发率较难准确预测,各研究报告差异较大可能与治疗的选择和过程有关,需要更严格地的报告脑膜瘤患者的复发率、患者个体WHO分级和Simpson分级的准确性,以保证分析的数据稳定和准确。  相似文献   
24.
目的探讨尼莫地平(ND)对大鼠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认知功能障碍及海马Tau蛋白的影响。方法将40只SD大鼠随机分成正常组、假手术组、SAH组、ND组,每组10只;采用枕大池单次注血法建立SAH模型;造模后30 d进行Morris水迷宫试验评估大鼠认知功能,TUNEL法检测海马细胞凋亡,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海马Tau蛋白和磷酸化Tau蛋白表达。结果 1认知功能:SAH组和ND组潜伏期较正常组和假手术组明显延长(P〈0.05),而ND组较SAH组明显缩短(P〈0.05);SAH组和ND组平台象限游泳时间百分比较正常组和假手术组明显缩小(P〈0.05),而ND组较SAH组明显增大(P〈0.05)。2海马病理改变:SAH组和ND组细胞凋亡较正常组和假手术组明显升高(P〈0.05),而ND组较较SAH组明显减少(P〈0.05);SAH组和ND组海马Tau蛋白及磷酸化Tau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组和假手术组(P〈0.05),而ND组明显低于SAH组(P〈0.05)。结论 ND可改善大鼠SAH后认知功能障碍,可能与抑制细胞凋亡及降低海马Tau蛋白和磷酸化Tau蛋白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25.
26.
目的探讨术前栓塞对静脉窦旁和颅底中央区脑膜瘤手术疗效的影响。方法收集1999年10月至2003年12月静脉窦旁和颅底中央区脑膜瘤63例,分为栓塞组(33例)和非栓塞组(30例),比较其手术效果。结果与非栓塞组相比,栓塞组的失血量(P<0.05)和输血量(P<0.05)减少、Simpson级别降低(P<0.05)、患者的康复状况(DKPS)改善(P<0.05),术后住院天数缩短(P<0.05);而手术时间、病死率、并发症及随访7个月以上的Karnofsky评分和复发率,两组间无差异。结论术前栓塞有助于静脉窦旁和颅底中央区脑膜瘤全切除率的提高和病人的术后康复。  相似文献   
27.
目的探讨海绵安区硬脑膜动静脉瘘(DAVF)的血管内栓塞治疗策略。方法对18例海绵窦区DAVF病人根据供血动脉和引流静脉的情况,分别采用经动脉或静脉入路进行血管内栓塞治疗。结果共行19次栓塞。完全闭塞11例,部分闭塞7例。随访3个月~5年,治愈病例无复发,好转病例无恶化、结论血管内栓塞是海绵窦区DAVF较为理想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8.
目的 观察白细胞介素-17A(IL-17A)及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在脑动静脉畸形(AVM)显微手术后灶周脑组织中表达的变化及意义. 方法 前瞻性观察25例脑AVM患者IL-17A、TGF-β表达情况,其中12例患者血管内栓塞治疗后行显微手术切除,设为栓塞组;13例行单纯显微手术切除,设为未栓塞组.6例对照组脑组织为来源于外伤及脑出血内减压术后的正常脑组织标本.采用免疫组化和RT-PCR技术,检测AVM灶周脑组织IL-17A、TGF-β蛋白及mRNA的表达. 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栓塞组及未栓塞组灶周脑组织的IL-17A蛋白及其mRNA表达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未栓塞组比较,栓塞组IL-17A蛋白及mRNA表达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栓塞组与未栓塞组TGF-β蛋白及mRNA表达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未栓塞组比较,栓塞组TGF-β蛋白升高不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GF-β mRNA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IL-17A表达升高参与了AVM血管扩张及再通的临床病理过程,而TGF-β表达升高具有抑制栓塞后炎症反应的作用.  相似文献   
29.
江楠  李雪松  齐铁伟  郭少雷  梁丰 《新医学》2011,42(11):753-756
目的:观察Onyx栓塞联合显微手术治疗脑动静脉畸形(BAVM)后的效果及病灶周围脑组织中TGF-β表达水平.方法:选取25例BAVM病灶周围有5 mm厚度的脑组织手术标本,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治疗方式,分为Onyx栓塞治疗后行显微手术切除组(栓塞组,12例)和单纯手术切除组(单纯手术组,13例),应用透射电镜观察灶周脑组织的病理特征,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脑组织中TGF-β基因表达水平.结果:两组患者术后行CT、MRI检查,病灶全切除率100%,均未发现明显再出血及水肿征象.术后随访3个月以上两组mR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纯手术组BAVM畸形团灶周组织可见小血管扩张、神经细胞坏死和血脑屏障结构破坏等改变.Onyx栓塞组可见灶周组织明显水肿及炎性细胞浸润.与单纯手术组比较,栓塞组灶周脑组织的TGF-β mRNA表达明显升高(P<0.05).结论:针对不同患者合理选择Onyx栓塞联合显微手术或单纯手术治疗BAVM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术前行Onyx栓塞可引起TGF-β表达增高,其具体作用和机制仍需要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30.
目的 探讨显微外科手术治疗后交通动脉瘤对动眼神经麻痹恢复的影响.方法 应用显微外科手术治疗伴有动眼神经麻痹的后交通动脉瘤15例.其中治疗时间小于14 d的6例,大于14 d的9例.术前动眼神经部分麻痹3例,完全麻痹12例.动脉瘤破裂4例,未破裂11例.评价术后动眼神经麻痹的恢复程度,并评价治疗时间、术前动眼神经麻痹程度以及动脉瘤是否破裂对术后动眼神经恢复的影响.结果 全部病例的动眼神经麻痹症状均较术前有不同程度好转,其中完全恢复7例,部分恢复8例.治疗时间小于14 d的6例,完全恢复5例.治疗时间大于14 d的9例,完全恢复2例.术前动眼神经部分麻痹的3例,术后均完全恢复.术前动眼神经完全麻痹的12例,术后完全恢复4例.破裂动脉瘤4例,完全恢复3例.未破裂动脉瘤11例,完全恢复3例.结论 显微外科手术央闭后交通动脉瘤术后动眼神经麻痹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的恢复,早期治疗能够改善动眼神经麻痹恢复的程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