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6篇
医药卫生   47篇
  2023年   5篇
  2021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为探讨外来抗原--磷酸胆碱(PC)激发的抗体反应中是否存在基因置换的调节机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序列分析及Siouthern杂交对三种来自抗PC B细胞单抗的重,轻链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1)三种单抗具有相同的重、轻链V(D)J表型及VH与VL拼接顺序,提示三者源于共同的B细胞前体,(2)在24-1B10和24-1B11杂交瘤的抗体轻链中,VK区与JK2相连;而在24-2B2中  相似文献   
22.
在镉、汞亚急性中毒性肾损伤的过程中,尿中溶菌酶活性增高比尿蛋白、尿糖和肾小球滤过率的变化更敏感。尿中碱性磷酸酶活性增高,可能不适宜作为镉中毒性肾损伤的早期指标,但对于汞性肾损伤的早期诊断,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23.
目的 探讨抗氧化还原蛋白1(PeroxiredoxinⅠ,PrxⅠ)在肝细胞癌合并门静脉癌栓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肝癌门静脉癌栓患者术后复发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法和蛋白印迹法检测40例肝细胞癌合并门静脉癌栓组织中PrxⅠ蛋白的表达.于大鼠肝癌模型进一步观察PrxⅠ蛋白在肝癌门静脉癌栓形成中的病理变化,运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在癌栓形成过程中Prx Ⅰ蛋白其阳性表达率的改变.临床随访40例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患者术后肿瘤首次复发时间与Prx Ⅰ蛋白阳性表达的关系.结果 免疫组化显示肝癌原发灶组织的Prx Ⅰ蛋白表达阳性率明显高于癌栓组织的表达阳性率(70%比15%,P<0.05),蛋白印迹结果 显示PrxⅠ蛋白在组织中的表达与免疫组化具有相同趋势,条带光度平均值在原发灶和癌栓组分别为1534.2和735.6(P<0.01).大鼠肝癌模型汇管区肝癌组织在4、8、12、16、20、24周时,PrxⅠ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0%、80%、75%、65%、40%、20%,存在显著差异(P<0.01).临床随访资料显示:原发灶PrxⅠ蛋白表达阳性组的门静脉癌栓患者(28例),其术后肿瘤首次复发时间(6.3个月)明显晚于PrxⅠ蛋白表达阴性组(12例)患者的时间(3.7个月).结论 肝癌门静脉癌栓组织中存在PrxⅠ蛋白的低度表达;PrxⅠ蛋白的表达与癌栓患者术后复发存在密切关系.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xpression of peroxiredoxin 1 (Prx 1) in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HCC) with portal vein tumor thrombosis (PVTT) and to evaluat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expressions of Prx 1 and the postoperative recurrence of this disease. Methods Immunohisto chemistry and Western blotting were performed to examine the expression of Prx 1 protein in 40 patients with HCC with PVTT. Experiments on Sprague Dawley (SD) rat hepatoma model were further carried out to observe the pathological changes of Prx 1 by immunohistochemistry. Clinical outcomes were analyzed to find a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recurrence and positive rate of Prx 1. Results The expression level of Prx 1 was significantly up-regulated in primary tumor tissues than in tumor thrombosis samples (P<0.01). Immunohistochemistry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positive rate of Prx 1 in primary tumor tissues were higher than that in tumor thrombosis. Western blotting confirmed a same trend in the level of Prx 1, the average luminosity of the blots were 1534.2 and 735.6, respectively. There was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SD rat hepatoma model, the 4, 8, 12, 16, 20 and 24-week positive rates of Prx 1 in liver tumor tissues were 60%, 80%, 75% ,65%, 40% and 25% respectively. Clinical outcomes showed that the time to first postoperative recurrence of Prx 1 in the primary tumor positive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negative group (6. 3 vs 3. 7 months, P<0. 01). Conclusions Prx 1 protein was down-regulated in HCC with PVTT. There was a nega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expression of Prx 1 and recurrence.  相似文献   
24.
目的 通过不同部位胆管癌栓的疗效对比,进一步探讨胆道癌栓的预后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随访第二军医大学东方肝胆外科医院2000年1月至2003年12月手术治疗的原发性肝癌伴胆管癌栓病人共50例,按胆管癌栓的部位分为A、B、C、D组共4组.结果 A、B、C、D各组的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11.6个月、2.1个月,8.0个月和7.6个月.B组较其他各组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原发性肝癌伴胆管癌栓手术治疗可取得较好的疗效,但是不同部位的胆道癌栓的预后并不一样,以伴胆管左支癌栓的预后为最差.  相似文献   
25.
作者自1977年10月至1987年10月用St.Jude Medical瓣连续为100例患者行双瓣置换术(DVR)。包括男性41例,女性59例;年龄1~81岁,平均69.86±13.0岁。术前60%患者有明确的风湿性心脏病史,另15%可能有风湿热病史。NYHA 心功能分  相似文献   
26.
原发性肝癌蛋白质组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原发性肝癌发生和转移是一个多环节、多因素的复杂过程。在肿瘤发生、启动、增生、癌变到转移的过程中,除基因水平的变化外,在分子水平还有不同的功能性蛋白的参与。蛋白质组学研究直接定位于蛋白质水平,从整体、动态、定量的角度去研究基因的功能。它不仅有助于进一步揭示肝癌发病及其转移的机制,亦可应用于发现能进行早期临床诊断的肿瘤标记和寻找新的治疗靶点。本文就蛋白质组学在原发性肝癌发生及其转移研究中的应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7.
目的 通过不同部位胆管癌栓的疗效对比,进一步探讨胆道癌栓的预后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随访第二军医大学东方肝胆外科医院2000年1月至2003年12月手术治疗的原发性肝癌伴胆管癌栓病人共50例,按胆管癌栓的部位分为A、B、C、D组共4组.结果 A、B、C、D各组的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11.6个月、2.1个月,8.0个月和7.6个月.B组较其他各组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原发性肝癌伴胆管癌栓手术治疗可取得较好的疗效,但是不同部位的胆道癌栓的预后并不一样,以伴胆管左支癌栓的预后为最差.  相似文献   
28.
目的 通过不同部位胆管癌栓的疗效对比,进一步探讨胆道癌栓的预后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随访第二军医大学东方肝胆外科医院2000年1月至2003年12月手术治疗的原发性肝癌伴胆管癌栓病人共50例,按胆管癌栓的部位分为A、B、C、D组共4组.结果 A、B、C、D各组的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11.6个月、2.1个月,8.0个月和7.6个月.B组较其他各组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原发性肝癌伴胆管癌栓手术治疗可取得较好的疗效,但是不同部位的胆道癌栓的预后并不一样,以伴胆管左支癌栓的预后为最差.  相似文献   
29.
目的 通过不同部位胆管癌栓的疗效对比,进一步探讨胆道癌栓的预后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随访第二军医大学东方肝胆外科医院2000年1月至2003年12月手术治疗的原发性肝癌伴胆管癌栓病人共50例,按胆管癌栓的部位分为A、B、C、D组共4组.结果 A、B、C、D各组的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11.6个月、2.1个月,8.0个月和7.6个月.B组较其他各组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原发性肝癌伴胆管癌栓手术治疗可取得较好的疗效,但是不同部位的胆道癌栓的预后并不一样,以伴胆管左支癌栓的预后为最差.  相似文献   
30.
目的:从肝癌及门静脉癌栓中分别取材建立人肝癌细胞系,探讨其生物学特性。方法:取人肝癌及门静脉癌栓新鲜手术标本,利用胶原酶消化法进行肿瘤细胞原代培养并扩大克隆培养建系。采用光镜、电镜、染色体核型分析及异种移植瘤实验对新建细胞系生物学特性进行观察。结果:来源于门静脉癌栓的人肝癌细胞在体外稳定培养已经将近1年,传至100余代,命名为CSQT-1。该细胞系具有典型的恶性上皮细胞特征,其群体倍增时间为48 h;染色体中位数为87~90,为亚四倍体;裸鼠皮下异种移植可形成移植瘤,该细胞系中CD133+表达比较稳定。结论:细胞系特征显示该细胞系是一株新建的来源于门静脉癌栓的人肝癌细胞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