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1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14篇
医药卫生   29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72 毫秒
81.
目的分析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血辅助性T细胞22(Th22)细胞、白细胞介素-22(IL-22)水平及IL-22对DLBCL细胞株增殖和侵袭的影响。 方法选择DLBCL患者40例(DLBCL组),按照临床分期分为不同亚组;另选同期体检健康者40例为对照组。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Th22细胞比例,ELISA检测各组IL-22蛋白水平。MTT实验检测DLBCL细胞增殖情况,Transwell实验检测DLBCL细胞侵袭情况。 结果与对照组比较,DLBCL组Th22细胞比例和IL-22水平升高;与Ⅰ~Ⅱ期比较,Ⅲ~Ⅳ期Th22细胞比例和IL-22水平升高(P<0.05)。化疗后Th22细胞比例低于化疗前,复发者Th22细胞比例高于新诊患者和对照组(P<0.05)。MTT和Transwell实验结果显示,IL-22促进DLBCL细胞的增殖和侵袭(P<0.05)。 结论DLBCL患者Th22细胞比例及其细胞因子IL-22水平升高,IL-22促进DLBCL细胞增殖和侵袭,为DLBCL研究提供新策略。  相似文献   
82.
目的 制备三嵌段高分子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聚丙交酯 /乙交酯 /天冬氨酸 聚乙二醇 ,并比较与聚丙交酯 共 乙交酯材料对骨髓基质细胞的粘附性 ,为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的选择提供依据。方法 通过本体开环共聚法合成聚丙交酯 /乙交酯 /天冬氨酸 聚乙二醇三嵌段共聚物 ,用红外光谱检测 ;利用高温显微镜测定两种材料的表面接触角 ;体外培养骨髓基质细胞 ,然后分别接种至上述两种材料上 ,测定细胞粘附率和细胞粘附力 ,并进行扫描电镜观察。结果 红外光谱证明聚丙交酯 /乙交酯 /天冬氨酸 聚乙二醇三嵌段共聚物形成 ;聚丙交酯 /乙交酯 /天冬氨酸 聚乙二醇材料的表面接触角是 6 3 3度 ,聚丙交酯 共 乙交酯材料的表面接触角是 6 7 5度 ;细胞粘附率分别为 6 9 .7%和 6 1. 3% ;细胞粘附力分别为 32 1 . 1 5± 92. 39× 1 0 - 1 0 牛顿和 2 1 6. 96± 73 .76× 1 0 - 1 0 牛顿 ;扫描电镜观察结果为聚丙交酯 /乙交酯 /天冬氨酸 聚乙二醇材料表面粘附的细胞数明显多于聚丙交酯 共 乙交酯材料表面粘附的细胞数。结论 聚丙交酯 /乙交酯 /天冬氨酸 聚乙二醇材料的粘附性优于聚丙交酯 共 乙交酯材料的粘附性 ,是一种理想的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  相似文献   
83.
探讨在PLGA-[ASP-PEG]表面进行多肽改性后,对骨髓基质细胞在其表面黏附力的影响。在骨支架材料PLGA-[ASP-PEG]表面固定多肽GRGDSPC,用微吸管吸吮法测定骨髓基质细胞不同的时间段在骨支架材料表面的黏附力,并进行扫描电镜观察。结果表明:骨髓基质细胞接种在二种支架材料上4 h时,PLGA-[ASP-PEG]表面黏附力为172.78±15.23 N,多肽改性的PLGA-[SP-PEG]细胞黏附力209.47±92.59 N,二者无明显差异;在12h,多肽改性的PLGA-[ASP-PEG]黏附力576.23±165.74 N,PLGA-[ASP-PEG]黏附力为261.84±100.09 N,前者表面细胞黏附力明显强于后者(P<0.01);在24 h时,二种材料表面的细胞黏附力无明显差异(P>0.05)。扫描电镜观察结果为多肽改性支架材料上表面黏附的细胞数明显多于未改性材料表面黏附的细胞数。在生物材料表面结合多肽可以增强细胞在材料表面的黏附力,从而改善生物材料生物相容性。  相似文献   
84.
目的 观察应用可吸收医用膜预防椎板切除术后硬膜外粘连的效果。方法 1午14例患者行椎板切除减压后,于硬膜外放置可吸收医用膜,并定期随访观察。结果 全部患者的切口均一期愈合,无不良反应,防粘连效果优良。结论 可吸收医用膜是一种良好的预防硬膜外粘连的材料。  相似文献   
85.
目的 观察运动前后及服药后消化道症状及胃肠电各参数变化情况,为寻找相应的防治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健康志愿者22名(男21名,女1名),测试前3 d停服各种胃肠动力药.将烧心、反酸、反食及胸骨后疼痛等症状程度和频度的积分(Sc)作为症状指标,同时用WCDF-4b胃肠电分析记录仪,测定航行前、航行中及口服西沙比利2 h后的Sc积分(最高24分),以及主频率(Fp)、频率不稳定系数(FIC)、主功率不稳定系数(DPIC)、主频率不稳定系数(DFIC)、幅度不稳定系数(VIC)等的变化.结果 (1)航行前与航行中相比、航行中与服药后相比,Sc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t=7.8636、3.0849,均为P<0.05).(2)航行中,DPIC、DFIC、VIC均高于航行前(分别为t=3.2424、2.5325、2.4743,均为P<0.05),服药后DFIC则低于航行中(t=2.3930,P<0.05).结论 人体处于大风浪中航行时,消化道症状不仅明显多于航行前,而且其胃肠电分析中各不稳定系数明显升高,胃肠节律出现紊乱,胃食管运动功能发生障碍,出现较多的消化道症状,故有必要用药物加以干预.根据这些参数的变化有助于寻找到更加理想的抗运动病药物.  相似文献   
86.
急性脊髓损伤后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的表达变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是迄今为止所发现的对脊髓运动神经元营养活性最强的神经营养因子。为进一步了解GDNF基因在急性脊髓损伤后的表达规律,笔者应用Allen坠击脊髓损伤模型,采用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原位杂交等技术,观察GDNF在损伤脊髓中的分布,并半定量分析急性损伤期脊髓组织中GDNF表达水平的变化。  相似文献   
87.
胡侦明  唐海  郝杰  陈浩  王成日  李永刚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2007,17(4):304-304,309,F0003
恶性黑色素瘤多发于足底、外阴、腰、头颈等易摩擦部位、椎管内恶性黑色素细胞瘤较少见,原发于椎管内硬膜外的黑色素瘤近10年国内只报告过几例,而病变侵及椎体的恶性黑色素瘤更少见。我们收治1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8.
神经干细胞移植促进大鼠损伤脊髓的修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笔者建立神经千细胞体外培养体系,经BrdU标记后植入大鼠纽约大学(NYL)脊髓损伤模型,通过BBB运动功能评分法:评价人鼠的运动功能恢复情况,并进行免疫组化鉴定,光学显做镜观察移植神经干细胞的存活、迂移及损伤部位脊髓的修复情况,探讨神经干细胞移植治疗脊髓损伤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89.
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观察椎体成形术对骨质疏松性脊柱压缩骨折尤其引起下腰痛时的临床疗效.方法 21例57椎骨质疏松性脊柱压缩并伴下腰痛患者,经X线、CT及MRI排除有椎管内受压表现并排出引起下腰痛的其他原因,在X-ray "C"形臂透视监测下行经单侧或双侧椎弓根穿刺椎体成形术灌注聚甲基丙烯酸甲酯骨水泥(PMMA);观察手术操作及术后疼痛缓解情况,并以JOA评分法对腰痛缓解程度进行评价,了解患者恢复情况.结果 21例患者手术时间75~250min,平均145min,出血微量,术中无患者死亡,有1例椎间隙渗漏,术后无特殊不适,21例患者术后4~21d出院,平均6.2d.结论 (1) PMMA与椎体内松质骨的结合牢固,能很好地增加骨折椎体强度和稳定性;(2) 借助球囊扩张的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可有效地强化骨折椎体、减轻疼痛,是一种简便、安全、有效的微创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0.
心肌肌钙蛋白测定作为目前心肌梗死检测方法中最为敏感且最具特异性的方法,已经受到临床医生的高度重视.需要注意得是,心肌肌钙蛋白是心肌细胞所特有的收缩调节蛋白,在血清中的水平升高代表了心肌损伤,但并不一定都是急性心肌梗死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