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9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83篇
医药卫生   326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23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18篇
  1995年   18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10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4篇
  1978年   1篇
  1976年   1篇
  1974年   1篇
  196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21.
患者男 ,2 4岁。因水肿、尿少 5个月 ,加重 3d ,于 2 0 0 1年 6月 1 5日入院。患者于 5个月前无诱因水肿、腹胀、尿少 ,B超示肝脾增大 ,诊为“肝硬化” ;服中药 2周 ,无效。转院后发现血肌酐 (Scr) 32 0 μmol/L ,双肾增大 ,肾穿刺活检怀疑“新月体肾炎” ,未经治疗而转入我院。入院前 3d尿量减少至 2 0 0ml/d ,Scr由 32 0 μmol/L升至 72 6μmol/L。 1 2年前发现患者乙肝病毒标志物异常 ,具体不祥 ,肝功能正常。 2年前发现脾大。无关节痛、皮疹、光过敏和口腔溃疡。体检 :BP1 4 0 / 60mmHg(1mmHg=0 1 3…  相似文献   
322.
目的探讨血尿酸水平与肾小管间质损害程度的关系及血尿酸/血肌酐比值对肾小管间质损害程度的评估价值。方法共8种病理类型、1797例肾脏病患者入选,由于肾小管间质的评分方法不同,将患者分为IgA肾病组和非IgA肾病组,探讨肾脏病中血尿酸/血肌酐比值与肾小管间质损害程度的关系。结果血尿酸、血尿酸/血肌酐比值与肾小管间质损害程度相关(P0.001)。比值升高提示轻度小管间质损害,普通人群组、IgA肾病和非IgA肾病小管间质病变0分组的血尿酸/血肌酐比值分别为3.66±0.02、4.20±0.06、3.63±0.10;比值降低提示中重度小管间质损害,普通人群组、IgA肾病小管间质病变2分组、非IgA肾病小管间质病变3分组的血尿酸/血肌酐比值分别为3.66±0.02、2.97±0.17、0.98±0.06。结论血尿酸/血肌酐比值对肾小管间质损害程度的评估有参考价值,比值升高或降低时均提示出现小管间质病变。  相似文献   
323.
例 1.女 ,90天。因面部及双下肢水肿 10天于 1993年 12月 6日入我科。患儿足月顺产 ,其兄 1岁 8个月时因“肾炎”死亡。父母健康无肾病史。体检 :T36 7℃ ,BP 9 5 / 7kPa,体重 3 5kg ,发育正常 ,营养差 ,轻度贫血貌 ,心肺正常 ,面部及双下肢轻度水肿 ,腹水征 (- )。尿常规 :尿蛋白 ( ) ,RBC 8~ 10 /HP。尿蛋白定量 3 0 7g/ 2 4h。血常规Hb12 0g/L ,WBC 6 9× 10 9/L ,N 0 6 7,L 0 33,血尿素氮 (BUN) 5 13mmol/L ,血肌酐(SCr) 5 3 7μmol/L ,血 β2 M 11 31mg/L ,尿β2 M 0 0 75m…  相似文献   
324.
肾活检标本胶体金标记免疫电镜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肾活检标本中,多数是免疫复合物介导的肾小球肾炎,通过免疫病理学方法检测肾小球内的免疫沉积物的性质和分布,对于最终的病理诊断至关重要。免疫电镜技术是一种免疫组化与电镜技术相结合的方法,能够在超微结构水平检测沉积于肾小球的抗原和抗体成分。我们探讨了低温包埋及常规树脂包埋的肾活检标本的免疫电镜技术。材料和方法 选取膜性肾病及IgA肾病各2例,肾活检组织用4%多聚甲醛加0.1%戊二醛混合固定液固定,每例标本分两份,分别进行低温包埋及常现树脂包埋。低温包埋采用 LR white resin作包埋剂,标本经脱水…  相似文献   
325.
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非糖尿病性肾损害的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44,自引:5,他引:39  
目的:了解2型糖尿病合并非糖尿病性肾损害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总结分析29例2型糖尿病合并非糖尿病肾损害的临床资料、病理改变及治疗反应。结果:2型糖尿病或糖尿病肾病可以合并多种非糖尿病肾损害,以各种类型的原发性及继发性肾小球疾病为主。原发性肾小球疾病常见病理类型有轻度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膜性肾病、IgA肾病和微小病变。这些患者具有以下不同于典型糖尿病肾病的特点:(1)糖尿病病程短于5年;(2)大量蛋白尿或肾功能不全时血压正常;(3)急性肾功能衰竭;(4)血尿明显。大部分肾病水平蛋白尿患者经糖皮质激素或糖皮质激素联合细胞毒类药物治疗后可完全缓解.结论:(1)2型糖尿病合并肾损害不等于糖尿病肾病;(2)2型糖尿病可以合并各种非糖尿病性肾损害;(3)当2型糖尿病伴肾脏受累者具有上述不符合糖尿病肾病特征时,应尽早行肾活检明确诊断;(4)在充分考虑患者 的临床特点、病理改变、严格控制血糖及血压的情况下,糖皮质激素或糖皮质激素联合细胞毒类药物治疗是安全有效的,可以改变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326.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与肾小管间质纤维化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多数慢性肾功能衰竭都伴有肾小管间质纤维化,研究肾小管间质纤维化对于揭示慢性肾功能衰竭的发生机制有着重要的意义。已有动物实验证实,损伤和再生的肾小管能够合成和分泌较多的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GF)[l],而且细胞 因子对靶细胞的作用需要相应的受体。我们采用原位杂交和免疫组织化学(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FGF及其相应的受体(FGFR)在伴有肾小管间质纤维化的增生硬化性肾炎的肾穿刺组织的表达情况,试图阐明FCF在肾小管间质纤维化发生过程中的作用。 一、材料和方法 1.材料:选自1996年到1997年北京 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