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6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7篇
医药卫生   129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9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6篇
  1992年   3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目的比较经皮肾镜取石取石术(PCNL)和逆行输尿管软镜碎石取石术(RIRS)治疗≤2 cm肾结石的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0月至2016年11月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泌尿外科收治的96例≤2 cm肾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术式将其分为PCNL组42例和RIRS组54例。比较分析两组术前准备时间、手术时间、碎石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术后清石率、并发症发生率等。 结果42例PCNL患者中,36例患者结石一次碎石完成,3例患者分2次碎石完成,3例患者残留结石。54例RIRS患者中,48例患者结石一次碎石完成,6例患者残留结石。PCNL组和RIRS组术后1周结石清除率分别为78.57%(33/42)和57.41%(31/54),术后1个月结石清除率分别为92.86%(39/42)和88.89%(48/54)。平均手术时间PCNL组(70±15)min,RIRS组(54±13)min。平均碎石时间PCNL组(32±13)min,RIRS组(39±13)min。术前准备时间PCNL组4(2)d,RIRS组3(2)d。术后住院时间PCNL组5(4)d,RIRS组1(1)d。平均住院费用PCNL组(19 195±3 809)元,RIRS组(13 319±1 537)元。并发症发生率PCNL组23.81%(10/42),RIRS组3.70%(2/54)。 结论相对于PCNL,RIRS在处理≤2 cm的肾结石在术后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平均住院费用上有优势,而两者术后结石清除率相当。  相似文献   
52.
双侧上尿路结石性梗阻急诊治疗方法的选择(附35例报告)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目的:探讨双侧上尿路结石性梗阻的治疗方法。方法:对35例双侧上尿路结石性梗阻患者,根据病情的不同,分别急诊行经输尿管镜下气压弹道碎石加双J管置入、经皮肾穿刺造瘘、体外冲击波碎石和(或)开放手术治疗。结果:全部病例均及时解除了上尿路梗阻,30例治愈出院;4例肾功能改善,但仍然维持在氮质血症水平;1例拒绝进一步治疗,因感染和肾功能衰竭而死亡。结论:对双侧上尿路结石性梗阻应灵活采用治疗方法。提高疗效;输尿管镜在处理本病上具有特别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3.
目的:观察异基因脾细胞经门静脉途径输注诱导受体免疫耐受的效果,以及联合使用塞尼哌后的效果.方法:将供体SD大鼠的脾细胞经门静脉途径输注给受体Wistar大鼠,一周后把SD大鼠的皮肤移植到相应的Wistar大鼠上.移植前联合使用塞尼哌.观察术后移植皮肤的存活时间和受体外周血淋巴细胞CD25 的表达水平. 结果:门静脉耐受诱导后移植皮肤的平均存活时间(MST)为(15.8±2.1)d,较对照组长(P<0.01);随移植皮肤存活时间的延长,外周血淋巴细胞的CD25 表达水平呈下降趋势.但使用塞尼哌后MST未延长.结论:经门静脉途径输注异基因脾细胞能够诱导受体产生免疫低应答状态,联合使用塞尼哌未能加强免疫耐受的诱导效果.  相似文献   
54.
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外科治疗:(附26例报告)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报告外科治疗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26例28个肾脏,其中肾切除15例,肾部分切除4例,肿瘤剜除7例9个肾脏。认为由于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在B超、选择性肾动脉造影和CT扫描中有其特征性表现,通常可以在术前作出正确诊断。对肿瘤自发性破裂出血,恶性变和外科治疗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55.
中国尿石症的流行病学特征   总被引:29,自引:0,他引:29  
一、中国尿石症的发病率1977年 ,广东省东莞地区普查12 2 0 3人 ,发现尿石症患者 14 2例 ,患病率为 1.16 % [1] ,这是我国关于尿石症发病率的最早报道。随后不断有关于我国地区性尿石症发病率的报道。 1981年 ,华北、东北、西北、中南、西南、华东等六大区普查 1886 97人 ,发现尿石症患者2 2 4例 ,患病率为 0 .12 % [2 ] 。 1985年 ,广东省东莞市调查 86 5 5 76人 ,新发尿石症患者 12 12例 ,年新发病率为 14 0 / 10万[3 ] 。 1989年 ,贵州省从江县调查16 4 2 4人 ,发现尿石症患者 2 38例 ,患病率为 1.4 5 % [4] 。 1998年 ,广东省湛江市调查…  相似文献   
56.
草酸钙结石患者尿液中柠檬酸/草酸比值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们将一天分为10段收集24小时尿液,研究了26例草酸钙结石患者和18例正常人尿液中柠檬酸/草酸比值的改变,结果发现结石组24小时尿液柠檬酸/草酸比值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尿液柠檬酸/草酸比值呈现明显的昼夜节律性变化;在一天的多数时相内,对照组尿柠檬酸/草酸比值显著高于结石组。本文结果提示:尿液柠檬酸/草酸比值的异常可能对于尿路草酸钙结石的形成具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57.
肾脏上皮样平滑肌瘤临床罕见,我院2009年收治1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8.
背景:由同种异基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诱导的成骨细胞移植免疫反应各家报道不一致,差别明显。 目的:体外观察由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诱导而成的成骨细胞对T细胞的免疫调节作用及特点。 方法:用Ficoll-Hypaque梯度密度离心法分离出兔骨髓单个核细胞,体外扩增,获取第3代细胞,经典化学方法诱导为成骨细胞,将其按照不同的比例加入到T细胞形成双向混合淋巴细胞培养体系中,在第3,5,7天,用MTT比色法检测各组混合淋巴细胞培养体系中的T细胞增殖情况,24 h后用流式细胞仪分析各组T细胞亚群凋亡情况。 结果与结论:诱导后成骨细胞混合淋巴细胞培养体系中,成骨细胞对T细胞的增殖有抑制作用,在一定范围内,抑制作用具有量效关系。诱导后成骨细胞剂量大,时间延长,抑制程度增强;3次平均抑制率相比:1∶20组低于1∶80组(P < 0.01);1∶40组低于1∶80组(P < 0.05);诱导后成骨细胞能引起T细胞亚群凋亡,其中CD4+(凋亡率8.57%)亚群不如CD8+(凋亡率15.31%)细胞亚群凋亡显著(P < 0.01)。结果显示诱导的成骨细胞在体外能够通过细胞凋亡途径抑制T细胞的增殖,特别是CD8+。但这种抑制不是特别强,表明诱导的成骨细胞虽有一定的免疫性,但其免疫性较低。  相似文献   
59.
目的 探讨钙化性纳米微粒( calcifying nanoparticle,CNP)对人肾小管上皮细胞(HK-2)的损伤机制及CNP在肾结石形成中的可能作用. 方法 体外培养的HK-2加入CNP,使用NADPH氧化酶抑制剂apocynin进行干预.将HK-2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纳米微粒组、药物组、纳米微粒+药物组.光镜及透射电镜下观察HK-2与CNP相互作用后的形态变化.采用比色法检测各组24h后细胞培养液中乳酸脱氢酶、丙二醛和透明质酸的水平. 结果 CNP可引起HK-2形态变化,通过透射电镜观察到HK-2吞噬CNP现象.24 h后各组细胞培养液中乳酸脱氢酶含量分别为(231 ±19)、(1042±25)、(433±24)、(652±39) U/L,丙二醛分别为(1.61±0.04)、(5.41±0.10)、(1.98±0.05)、(2.69±0.10)μmol/L,透明质酸分别为(83.44±4.23)、(130.01±3.76)、(95.39±2.06)、(104.73±1.67) ng/L,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HK-2具有黏附、吞噬CNP的能力,CNP可引起HK-2氧化应激损伤.  相似文献   
60.
肾脏上皮样平滑肌瘤临床罕见,我院2009年收治1例,现报告如下. 患者,男,25岁.因"左腰痛20余天"于2009年6月8日入院.患者自述2009年5月中旬无诱因出现左腰部疼痛,呈阵发性隐痛,可自行缓解,无尿频、尿急、尿痛,无肉眼血尿等,外院B超示左肾占位.既往无外伤、手术、输血史.查体:生命征正常,BP 119/77 mmHg(1 mmHg=0.133 kPa),心肺无异常,腹平软,无压痛、反跳痛,未触及包块,双肾区无叩痛,双输尿管行程区无压痛,膀胱区无充盈及压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