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2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1篇
医药卫生   115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目的 分析和总结肾移植术后结核病的临床特征及诊断和治疗的经验.方法 2842例肾移植受者中,术后有61例诊断为结核病,回顾性分析这6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肾移植术后结核病的临床特点如下:(1)发病时间为术后1~156个月,发生率达2.1%(61/2842),术后1年内结核病发生率为54.1%(33/61);(2)结核病灶最常见的部位为肺部(77.0%,47/61),肺外结核的发病率高(60.7%,37/61),其中淋巴结结核14例(23.0%)、结核性胸膜炎8例(13.1%)、移植肾结核7例(11.5%);(3)术后结核病的临床表现主要为发热、咳嗽、咳痰、消瘦及淋巴结肿大;(4)结核菌素试验阴性率高(91.8%,56/61),影像学检查在结核病的诊断上具有重要意义;(5)结核病患者均采用“个体化”抗结核治疗方案,包括活动性结核感染的治疗及诊断性抗结核治疗两种方案.肝功能损害(16.4%)、肾功能损害(39.3%)及周围神经毒性(3.3%)是抗结核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主要不良反应,也是抗结核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6)术前存在陈旧性结核,术后结核病复发的可能性增加(23.5%,4/17);(7)术后结核病患者常伴有细胞免疫功能减弱,常继发细菌、病毒及真菌的重叠感染(19.7%);(8)结核病患者术后1年人、肾存活率分别为85.2%和8.7%,3年人、肾存活率分别为85.2%和75.4%,总体累积死亡率达14.8 %(9/61),重叠感染是肾移植术后结核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66.7%,6/9).结论 我国肾移植受者术后并发结核病的风险较大,且容易合并各种严重并发症致患者死亡,早期诊断和治疗对提高患者的长期存活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2.
目的:探讨肾移植术中供肾输尿管异常的手术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供。肾输尿管异常的肾移植术中处理,包括损伤致输尿管过短8例,完全型双输尿管4例,不完全型双输尿管2例,输尿管结石2例,巨输尿管2例。根据具体情况采用输尿管膀胱吻合术、供受者输尿管端端吻合术和膀胱腰大肌悬吊术等方法再植输尿管。结果:术后恢复顺利,未发生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和尿漏。随访3~8年,发生输尿管梗阻1例,行经皮。肾造口输尿管镜切开后治愈。发生尿路感染5例(其中2例为反复感染)。未见膀胱输尿管返流。结扎输尿管的原肾未出现胀痛和不适,B超检查未见肾积水。带输尿管结石移植肾未见结石复发。巨输尿管供肾移植后输尿管管径稳定,无明显增大。结论:供肾输尿管损伤和异常时采用不同的技术修复和再植输尿管,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53.
目的 了解活体肾移植供体术后情况,评价供者术后中期生活质量和安全性.方法 对87名活体肾移植供体进行中期随访,每次随访的内容包括填写调查问卷,了解并发症和肾功能情况.结果 随访时间为术后12~65个月.供体中有10 %认为捐肾对其婚姻有不利影响,供体仍感切口有轻度疼痛占59 %,感觉体力下降占61 %,因供肾而改变工种...  相似文献   
54.
目的 探讨适用于活体供者供肾前后肾功能评价的简单易行的方法.方法 以供肾切取术前、术后早期(7~10 d)和术后稳定期(1年左右)3个阶段用~(99m)锝-二乙烯三胺五乙酸肾动态显像法(Gates法)测得的肾小球滤过率(gGFR)为标准,评价46名供者同期血清胱抑素C水平、Cockcroft-Gault公式所得肌酐清除率(cCCr)、24 h集尿法所得肌酐清除率(uCCr)、MDRD方程所得肾小球滤过率(mGFR)和血清肌酐(SCr)等简易肾功能评估方法的临床适用性,所得结果采用体表面积进行标准化.供者术前的gGFR>1.167 ml/s(70 ml/min).结果 术后1年时,有25名供者未能完成包括gGFR在内的全部检测;由于24 h尿液留取较为复杂,共有8个样本不合格,uCCr取同期该组数据平均值.上述肾功能指标在手术前后均有明显变化,反映肾功能的各指标均为正态分布,除SCr外,其他指标与gGFR均有显著相关性(P<0.05),其相关系数(r)从高到低依次为r_(cCCr)、r_(mGFR)、r_(胱抑素C)、r_(uCCr),决定系数(R~2))同样表现为R_(cCCr)~2>R_(mGFR)~2>R_(胱抑素C)~2 >R_(uCCr)~2,术后早期和术后稳定期结果完全相同,且相比术前,术后cCCr与gGFR的相关性更为显著.结论 Cockcroft-Gault公式是相对准确的供者肾功能评价方法,特别适用于术后随访时应用,而SCr只能做为基础指标,不能作为直接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55.
在肾移植术中,髂外静脉或髂总静脉常被作为静脉回流途径与供肾静脉吻合,如果髂外静脉或髂总静脉出现严重变异而无法建立回流途径,可能导致术中无法施行肾移植.  相似文献   
56.
皮质类固醇激素是肾移植术后常用的免疫抑制剂,但长期使用激素会带来许多不良反应,因此近年来国内外许多移植中心都尝试在肾移植术后早期降低激素剂量以减少激素的不良反应[1,2].  相似文献   
57.
目的 探讨影响肾移植受者BK病毒(BKV)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2006年3月至2007年3月间进行肾移植术的90例受者为研究对象,分别于肾移植术后第1、3、6、9、12个月收集血、尿标本,进行尿沉渣Decoy细胞计数与BK病毒DNA含量的检测,对部分肾移植受者进行移植肾活检.根据尿液BKV DNA是否阳性分成BKV感染组与非感染组.比较2组受者在年龄、性别、术前有无糖尿病、是否为活体肾移植、是否使用抗白细胞介素-2受体单克隆抗体进行诱导、围手术期是否使用多克隆抗体及抗CD3单克隆抗体、术后免疫抑制剂方案、术后是否发生急性排斥反应、移植肾功能恢复延迟及肺部感染等临床指标的差异,应用Logistic回归法分析筛选BKV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 90例肾移植受者尿液Decoy细胞、尿BKV DNA及血BKVA DNA的阳性率分别为42.2%(38/90)、45.6%(41/90)和22.2%(20/90).BKV感染组应用他克莫司(FK506)加霉酚酸酯(MMF)方案的比例为68.3%(28/41),明显高于BKV非感染组40.8%(20/49,P<0.01).FKS06加MMF的免疫抑制方案是影响肾移植受者BKV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X2=6.579,P=0.01,OR=3.123).确诊BKV相关性肾病(BKVAN)5例.结论 FK506加MMF的组合免疫抑制方案易发生BKV活化及BKVAN,术后受者需进行密切观察并进行相关检测.  相似文献   
58.
【目的】探讨肾移植后血管并发症的处理及人造血管在治疗中的应用。【方法】2000年2月至2003年5月我院有3例肾移植患术后出现血管并发症,分别为反复肾动脉破裂出血、肾动脉瘤及髂外动脉瘤。肾动脉破裂出血患切除移植肾,结扎左侧股总、髂外动脉,行双侧股动脉人造血管搭桥术;后两例患分别切除移植肾及肾动脉瘤、髂外动脉瘤后,应用人造血管端端吻合髂外动脉。【结果】3例患移植肾切除术后均透析维持,术后未发生出血,下肢血运正常;髂外动脉瘤患于移植肾切除术后3天再次肾移植,术后3天出现急性排斥,抗排斥治疗后逆转,随访至今11个月,下肢血运正常,血肌酐接近正常水平。【结论】肾移植术后血管并发症常导致肾丧失等严重后果,须及时、恰当处理;血管破裂或损伤严重无法修补时,采用人造血管重建血流,可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59.
肾移植通常取右下腹L形切口,移植肾动、静脉分别与受者的右髂外动、静脉行端侧吻合,但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则应根据供、受者的血管条件选择合适的手术方法.本院有3例患者术前右侧髂外静脉有不同程度的狭窄,术中我们采取了不同的处理方法.预后亦不尽相同.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0.
66例亲属活体肾移植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人类白细胞抗原(HLA)配型和抗HLA抗体检测在亲属活体肾移植的应用,及其与移植效果的关系。方法:移植受者及其亲属供体采用PCR—SSP进行HLA配型,移植术前行补体依赖微量细胞毒性试验(CDC)交叉配型,同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方法筛查和监测受者的群体反应性抗体(PRA)。分析亲属活体供肾移植的临床效果。结果:够例受者接受了亲属活体供肾移植手术。63例术前抗HLA抗体检测为阴性,其中供受者HLA配型错配(MM)者0-3MM受者57例,3例(5.26%)发生肾功能延迟恢复(DGF),2例(3.51%)发生急性排斥(AR);HLA4~6MM受者6例中分别有1例(16.67%)和2例(33.33%)发生DGF和AR。HLA0~3MM组AR发生率显著性低于4~6MM组(P〈0.05)。而不同临床免疫抑制方案组之间AR发生率无显著性统计学差异(P〉0.05)。甲基泼尼松龙(MP)和抗人胸腺细胞球蛋白(ATG)冲击等治疗措施后,所有AR得以逆转。3例术前预致敏(PRA35%~87.5%)的受者,HLA2~3MM。1例致敏受者肾功能顺利恢复,PRA维持不变。另2例致敏受者术前自然或经血浆置换后PRA转阴,术后发生AR,ATG冲击治疗后肾功能也恢复正常,抗体有轻度反弹。结论:亲属活体供肾移植的组织配型良好,配合抗HLA抗体监测,使得受者移植的机会增加,排斥反应发生率低,但错配者多,术前致敏受者排斥反应发生率高,应加强围手术期处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