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46篇
  免费   173篇
  国内免费   143篇
医药卫生   3062篇
  2024年   16篇
  2023年   60篇
  2022年   76篇
  2021年   48篇
  2020年   70篇
  2019年   68篇
  2018年   67篇
  2017年   44篇
  2016年   63篇
  2015年   82篇
  2014年   122篇
  2013年   127篇
  2012年   146篇
  2011年   191篇
  2010年   203篇
  2009年   195篇
  2008年   152篇
  2007年   146篇
  2006年   174篇
  2005年   127篇
  2004年   108篇
  2003年   136篇
  2002年   92篇
  2001年   76篇
  2000年   80篇
  1999年   52篇
  1998年   28篇
  1997年   44篇
  1996年   46篇
  1995年   35篇
  1994年   32篇
  1993年   31篇
  1992年   31篇
  1991年   29篇
  1990年   18篇
  1989年   15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3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3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21.
钙离子拮抗剂促移植肾功能早期恢复作用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报告我院使用钙离子拮抗剂异搏定加入灌注液中对25例供肾进行灌洗,并在移植肾血流开放的同时由肾动脉注入异搏定稀释液,来减少移植肾的冷缺血及再灌注损伤;结果发现术后第1、4、7天实验组患者血肌酐(Cr)、血β2-微球蛋白(β2-MG)、血清过氧化物歧化酶(SOD)值均明显鸱地对照组,证明钙离子拮抗剂能减轻移植肾的损伤,促进移植肾功能早期恢复。  相似文献   
22.
霉酚酸酯治疗甲状腺相关性眼病临床对照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对比霉酚酸酯等几种不同免疫抑制药对甲状腺相关性眼病(TAO)或称Graves眼病(Graves',Ophthalmopathy,GO)的疗效,旨在寻求免疫治疗的有效手段. 方法将TAO 54例,分成A、B两大组,A组随机采用泼尼松(16例,完成治疗者13例)或雷公藤总甙(TⅡ,15例)治疗;B组随机采用霉酚酸酯(MMF,12例)或环孢素(CsA,11例)治疗,疗程12周.疗效判断采用改良Given-Wilson积分指数系统,设定积分下降或上升≥3分为好转或恶化,<3分为无变化. 结果12周末,泼尼松组13例中7例(54%)好转,6例(46%)无变化;TⅡ组10例(67%)好转,5例(33%)无变化; MMF组11例(92%)好转,1例(8%)无变化;CsA组5例(45%)好转,6例(55%)无变化.MMF好转率高于CsA(P<0.05);TⅡ组与泼尼松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各组治疗后眼病分值均有一定程度下降(P<0.01),下降幅度从大到小依次为MMF 、TⅡ、泼尼松和CsA.泼尼松组3例(19%)体重增加>5%,2例血糖增高,停药后血糖恢复,该组共3例退出治疗,其他各组无因药物不良反应而中途退出者.MMF组未发现有明确的药物不良反应. 结论新型免疫抑制药MMF用于治疗Graves眼病疗效优于CsA,且不良反应少;小剂量的TⅡ治疗Graves眼病疗效与泼尼松相仿,但不良反应可能较少.  相似文献   
23.
125I粒子组织间置入治疗骨转移瘤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讨^125I粒子组织间永久置入在骨转移瘤中的治疗价值。方法对22例不同来源骨转移瘤患者采取^125I粒子永久置入的方法进行治疗,观察治疗后骨痛缓解及术后病灶影像改变的情况。结果^125I粒子永久置入治疗骨转移瘤止痛有效率为91%(20/22),术后2个月粒子置入病灶的影像检查结果显示,32个骨转移灶中,完全缓解(CR)4个、部分缓解(PR)18个、稳定(NC)10个,总缓解率68.7%,所有患者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组织间永久置入^125I粒子治疗骨转移瘤止痛效果好,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且程度轻,是一种疗效较好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4.
对靶向寡肽溶栓剂P6A(ARPAK)及其衍生物、RGD肽及含有自由基伪肽的靶向溶栓作用进行综述。P6A是纤溶酶原的降解产物之一,具有增加血管通透性和溶栓作用。P6A的衍生物及P6A代谢产物具有更强的溶栓作用。血栓形成中,RGD序列是纤维蛋白原与血小板结合的关键序列。将RGD序列与溶栓寡肽结合,构成了具有靶向溶栓作用的杂交寡肽。在溶栓治疗中,血流再灌注生成的大量自由基会对组织造成损伤,将自由基清除剂与溶栓寡肽结合可得到具有溶栓和自由基清除双向功能的溶栓伪肽。因为溶栓处是产生大量自由基的部位,所以含自由基清除剂的溶栓伪肽可将自由基清除剂带到自由基堆积部位,体现了靶向内涵。  相似文献   
25.
不同海拔大鼠垂体ACTH细胞的免疫组织化学和电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不同海拔下大鼠腺垂体促肾上腺皮质激素 (ACTH)细胞超微结构和内分泌功能的变化 ,探讨ACTH在机体对低氧应激反应中的作用 ,以及低氧和大鼠ACTH细胞分泌功能之间的关系。方法 将Wistar大鼠随机分为 170 0m、310 0m、4 0 5 0m三组 ,分别运至高原相应海拔地区 12天后 ,用免疫组织化学图像分析及电镜方法观察各组大鼠垂体ACTH细胞的变化。结果 对照组 (170 0m组 )大鼠垂体远侧部ACTH免疫反应阳性细胞内激素相对含量与 310 0m组、4 0 5 0m组相比均降低 (P <0 .0 1) ,而 310 0m组与 4 0 5 0m组之间相比无统计学意义。电镜下 310 0m和 4 0 5 0m组较对照组ACTH细胞分泌颗粒明显变大变多 ,且粗面内质网、线粒体等细胞器有所增加 ,核仁和胞浆也有相应变化。结论 低氧程度不同时 ,垂体ACTH内分泌细胞的内分泌功能和超微结构有一定的变化规律。提示ACTH可能是参与高原反应的重要生理和病理体液因子 ,并在短期高原低氧应激反应中有重要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26.
给予小鼠灌胃染毒亚砷酸钠,观察急性及亚慢性染毒后小鼠全血及组织中谷胱甘肽(GSH)水平。结果表明:在急性实验中,全血及肾脏中GSH含量逐渐增加.且呈剂量-效应关系;肝脏及心脏中GSH含量于低剂量显著增加,高剂量则显著下降;亚慢性实验中,高砷组全血GSH含量显著增加,超砷组则显著降低;肝中GSH含量从低砷组即开始降低;肾脏GSH含量仅在高砷组才开始显著降低;心脏GSH含量随染毒剂量增加而逐渐降低,并呈明显剂量-效应关系。提示不同剂量、不同时间染毒引起血液及组织中GSH含量的变化不同。  相似文献   
27.
我们于 2 0 0 0年 6月至 2 0 0 1年 4月共施行肾移植术 2 0 4例次 ,期间病理证实为卡氏肺孢子虫肺炎 (PCP)的病例共4例 ,经治疗效果满意 ,现报告如下。本组 4例均为男性 ,年龄 2 2~ 4 4岁 ,平均 2 8.5岁。发病时间在术后 90~14 0d ,平均 112d ,病程 14~ 6 2d ,平均38.2d。 2例因受凉发病 ,2例无明确诱因。移植术后免疫抑制剂治疗采用环孢素A(CsA)、霉酚酸酯 (MMF)及泼尼松(Pred)。 4例的首发症状均有咳嗽、胸闷、气喘、呼吸困难 ,3例还伴有畏寒、发热 ,体温最高达 39.2℃。有 2例在入院后第 9、11d无诱因病情突然加重…  相似文献   
28.
目的:研制抗人喉癌/抗血管内皮因子(VEGF)双功能克隆抗体,用于喉癌抗血管生成治疗。方法:采用二次杂交瘤技术制备抗人喉癌/抗VEGF双功能抗体。经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和SP法检测喉癌及癌前病患者血清及癌组织中VEGF的含量表达。结果:获得6株分泌抗人喉癌/抗VEGF双功能抗体的杂交瘤,经免疫组化证实与喉癌细胞特异性结合率为93%,而与血管内皮细胞结合率为89%。血清中VEGF含量表达,喉癌组与癌前病组及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显著。IgG亚型鉴定为IgG2aBSAb抗体效价为1:25 600倍(ELISA法)。结论:二次杂交瘤法制备的双功能抗体具有均匀性、可控性、效价高、稳定性好,可用于喉癌抗血管生成治疗,动态检测可作为判断喉癌预后的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29.
自《药品管理法》、《新药审批办法》等有关药品研究、审批、生产、监督、管理法规颁布实施以来,我国的药品审批制度逐步形成并趋于科学及规范,可以说是从无到有,从少到多,由初步到完善,既能结合国情满足审评的需要,又能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接轨,这是我们取得的重要成果。与此同时,我们完成了对数千个品种的具体审评工作,在繁忙的工作中认识药品审评,制定相关的技术要求,并及时总结了所存在的主要问题。我国是一个多人口大国,抗生素类药品的要求量和生产量占据极大份额,新品种报审情况与此一致。十多年来,抗生素类药品一直是申报和审批的热门,历经多次大战,如麦迪霉素剂型、喹诺酮类药品、新大环内酯类药品等等,  相似文献   
30.
糖尿病大鼠心肌NF-κB、iNOS、COX-2表达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目的:观察核因子-κB(NF-κB)、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以及环氧化酶-2(COX-2)3种炎症因子在糖尿病大鼠心肌组织的表达。方法:3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和糖尿病组,糖尿病组大鼠按60 mg/kg的剂量1次性腹腔注射链脲菌素。实验于24周末结束,观察2组大鼠的体重、平均血糖浓度、心重指数。并取心肌组织石蜡切片分别行NF-κB、iNOS和COX-2免疫组化染色。同时用凝胶电泳迁移率(EMSA)的方法测定心肌组织NF-κB活性。结果:(1)糖尿病大鼠心肌组织NF-κB阳性表达细胞明显多于对照组;(2)EMSA方法显示,糖尿病大鼠心肌组织NF-κB表达强度明显高于对照组;(3)对照组大鼠心肌组织未见iNOS的表达,糖尿病大鼠见明显iNOS的表达;(4)对照组大鼠心肌组织偶见COX-2的表达,糖尿病大鼠见明显COX-2的表达。结论:NF-κB、iNOS和COX-2在糖尿病大鼠心肌组织中表达活性明显增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