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78篇
  免费   70篇
  国内免费   63篇
医药卫生   1811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29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23篇
  2020年   25篇
  2019年   28篇
  2018年   22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30篇
  2015年   31篇
  2014年   66篇
  2013年   104篇
  2012年   89篇
  2011年   116篇
  2010年   110篇
  2009年   124篇
  2008年   119篇
  2007年   103篇
  2006年   81篇
  2005年   66篇
  2004年   88篇
  2003年   66篇
  2002年   68篇
  2001年   55篇
  2000年   46篇
  1999年   45篇
  1998年   39篇
  1997年   41篇
  1996年   32篇
  1995年   27篇
  1994年   21篇
  1993年   21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4年   1篇
  1960年   1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71.
泛素-蛋白酶体途径与恶性肿瘤关系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细胞内蛋白质的产生和降解必须保持着动态平衡,才能维持细胞的稳态和正常功能。泛素-蛋白酶体途径(ubiquitin-proteasome pathway,UPP)是细胞内蛋白质选择性降解的重要途径,泛素分子主要通过泛素活化酶、泛素结合酶和泛素-蛋白连接酶与靶蛋白结合形成一条多泛素链,将底物蛋白泛素化,使靶蛋白被26S蛋白酶体所识别和降解。UPP可高效并高选择性地降解细胞内蛋白质,尤其是一些短寿命的细胞周期调节蛋白、癌基因和抑癌基因产物以及变性变构蛋白等。泛素化过程是真核细胞内重要的蛋白质质控系统,参与细胞的多种生理活动过程,比如细胞凋亡、MHCⅠ类抗原的递呈、细胞周期以及细胞内信号传导等,对维持细胞正常的生理功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当泛素-蛋白酶体系统对靶蛋白的降解功能失常时,可以引起癌蛋白聚集、抑癌蛋白异常降解、突变细胞凋亡受阻和增殖加速,从而导致肿瘤的发生。UPP的异常改变不仅与恶性肿瘤的病因学有着直接关素,并且与恶性肿瘤的发展和预后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72.
影响胰腺癌早期诊断的临床因素319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胰腺癌早期诊断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总结319例胰腺癌病人的临赓堑征,尤基梦首发症状和首沃就诊症状。[结果]首发症状以腹痛、上腹不适、厌食、黄疸多见,出现病,例多分别为.157型、76例、67例、46例。首次就诊时,多数病人症状增多、加重,尤其是出现厌食、黄疸、腰背疼痛、乏力、消瘦等症状的病例明显增加。73例病人首次就诊没有进行必要的辅助检查,102例病人有误诊史。[结论]对于出婴腹痛、上腹不适、厌食、黄疸等症状的病例,要考虑到胰腺癌的可能,及时进行有效的辅助检查,是发现早期胰腺癌、改善病人预后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73.
目的 改进第四代头孢菌素类药物硫酸头孢匹罗的合成工艺。 方法 以7-苯乙酰胺基-3-氯甲基头孢烷酸对甲氧基苄酯(GCLE)为起始原料,先与2,3-环戊烯并吡啶反应,然后脱去4位羧基保护,再脱去7位苯乙酰基保护并对7位进行取代,最后成硫酸盐。 结果与结论 目标化合物结构经1H-NMR、IR谱得到确证。改进后总收率为34%。  相似文献   
74.
目的 评估慢性泪囊炎在鼻内窥镜下行鼻腔泪囊造口术的手术方法和疗效。方法 在局麻下由鼻内径路在鼻内窥镜下施行鼻腔泪囊造孔术.治疗慢性泪囊炎共39例(42眼)。结果 经过6-12个月的随访发现.流脓溢泪症状消失。泪道冲洗通畅.达到治愈标准41眼,流脓溢泪症状减轻.泪道冲洗通而不畅.达到好转标准1眼。结论 本术式操作简便.损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无面部疤痕.疗效较显著。  相似文献   
75.
O.1%玻璃酸钠对小梁切除术后早期泪膜变化影响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0.1%玻璃酸钠点眼液对小梁切除术后早期泪膜变化的影响。方法选取2005.12~2006.3之间小梁切除术38例(42眼),其中男17例(19眼),女21例(23眼),年龄47~82岁,平均52.1岁,均无全身免疫性疾病。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20例(22眼),术后使用泰利必妥滴眼液4次/日、0.1%氟美瞳滴眼液6次/日及0.1%玻璃酸钠3次/日点眼,用药1周。对照组18例(20眼),除不使用0.1%玻璃酸钠外余术后用药与实验组相同。观察术前1日与术后7日SchirmerⅠ试验、BUT与角膜地形图的变化。结果实验组术前BUT、SchirmerⅠ、SRI(角膜表面规则指数)、SAI(角膜表面不对称指数)分别是(7.54±6.23)s,(12.40±9.67)mm,0.42±0.08,0.45±0.11;术后7d分别是(6.87±5.14)s,(13.29±5.48)mm,0.51±0.12,0.58±0.20,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术前分别是(7.40±6.58)s,(13.21±9.68)mm,0.46±0.12,0.50±0.09;术后7d分别是(3.95±3.38)s,(15.34±9.54)mm,1.15±0.98,1.08±1.02,术前术后BUT、SRI、SAI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与对照组术后7d对比在BUT、SRI、SAI差异也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梁切除术后早期泪膜会发生变化,使用0.1%玻璃酸钠点眼可以改善术后早期泪膜的功能。  相似文献   
76.
HPLC测定珍珠滴丸中3,4-O-二咖啡酰基-奎宁酸的含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珍珠滴丸系由羊耳菊、珍珠等药味组成,经提取精制而得,为贵州省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研究开发基金项目。本方具有解毒定痛,化腐生肌之功效,临床用于复发性口腔溃疡等症。处方中的君药羊耳菊为贵州地道药材,具有疏风散热,解毒消肿作用。  相似文献   
77.
大孔树脂对葡萄籽原花青素的吸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平  宋学娟  张月萍 《中国中药杂志》2007,32(20):2196-2201
原花青素是植物多酚类天然抗氧化剂,由不同数量的单体黄烷-3-醇缩合而成,具有广泛的生化和药理活性,在医药、保健品、化妆品及食品等领域的应用前景极为广阔,存在于葡萄、蓝莓、银杏等多种植物的种皮中[1]。目前,葡萄籽是公认的提取原花青素的较好来源。葡萄籽提取物中含有很多杂质,需进一步纯化才能提高原花青素的纯度,常用的纯化方法有溶剂萃取、膜过滤及色谱法。其中,以大孔吸附树脂为固定相的吸附色谱日益引起广泛关注。大  相似文献   
78.
党参饮片中党参内酯和党参炔苷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不同来源党参饮片中党参内酯和党参炔苷的含量,对实验结果进行比较,找出其相关性,更好地控制党参的质量。方法: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色谱柱:C18(250mm&#215;4.6mm,5μm).以乙腈-水(70:30)为流动相,测定党参内酯的含量,检测波长为220nm;以乙腈-0.1%HAc(26:74)为流动相,测定党参炔苷的含量,检测波长为267nm。结果:在选定的色谱条件下,这2种活性成分的分离度良好,党参内酯的回归方程为Y=4.01&#215;10^6X+6.95&#215;10^2,r=0.9997,平均回收率为99.9%,RSD为1.9%(n=6),线性范围为0.01~0.10μg;党参炔苷的回归方程为Y=8.51&#215;10^5X+1.67&#215;10^4,r=0.9990,平均回收率为99.9%,RSD为1.0%(n=6),线性范围为0.05~0.25μg。所测样品中2种成分的含量基本在12个样品中呈相同的顺序排列。结论:党参内酯和党参炔苷含量之间有一定的相关性,这为简便快速控制党参的质量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79.
【目的】探讨气囊-面罩、食管.气管导管盲插法和经口气管插管法在心肺复苏中(CPR)的应用价值。【方法】351例心脏呼吸骤停患者按照有无咽部解剖生理异常,分为正常组和异常组。每组根据CPR时对患者建立人工气道的不同措施将其随机均分为3组,A组常规CPR时即使用气囊-面罩通气;B组常规CPR时即行食管-气管导管盲插法;C组常规CPR时即行气管导管经口插管法。比较3种方法建立人工通气所需时间,复苏过程中患者的血氧饱和度以及复苏成功率。【结果】正常组气囊-面罩通气复苏成功率最差(P〈0.01),异常组食管气管导管盲插法复苏成功率最高(P〈0.01)。【结论】经口气管内插管是临床最常用和有效的建立高级气道的方法,在异常情况下,食管气管导管可作为首选。  相似文献   
80.
目的 探讨胰腺导管腺癌根治性切除术后复发转移及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56例胰腺导管腺癌根治性切除术患者的临床病理及随访资料,对患者术后复发转移及预后的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 56例胰腺导管腺癌患者根治性切除术后复发转移率为73.2%(41/56),术后3个月、6个月、1年和2年复发转移率分别为26.8%(15/56)、51.8%(29/56)、64.3%(36/56)和69.6%(39/56).局部复发13例,肝转移15例,多脏器转移10例.病程、腰背痛症状、术前CA19-9水平、肿瘤大小、T分期、AJCC分期与胰腺导管腺癌术后复发转移有关(P<0.05).患者3年累积生存率为22.7%.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T分期、CA19-9水平和肿瘤大小与胰腺导管腺癌患者的预后有关(P<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肿瘤大小是胰腺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OR=2.08,95%C/为1.28~4.03).结论 胰腺导管腺癌多在术后2年内发生复发转移,肝脏是最常见的转移部位.病程、腰背痛、CA19-9、肿瘤大小、AJCC分期和T分期与术后复发转移有关,肿瘤大小是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