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3篇
医药卫生   6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手术中损伤大血管的原因、诊断、治疗和预防。方法综合18例腰椎间盘手术中发生大血管损伤的原因、诊断和治疗过程。结果抢救成功14例,死亡4例,其中1例在1年后因外伤性动脉瘤突发破裂死亡。结论大血管损伤与手术操作、解剖、病理变化等因素有关,术中如椎间隙突然有较多鲜血溢出并有血压急骤下降时,应即想到有损伤腹腔大血管的可能,要及时诊断,紧急剖腹探查,进行血管修补术。  相似文献   
32.
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分型治疗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依据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early postoperative inflammatory bowel obstruction,EPIBO)的病情程度将患者分为单纯型和复杂型,初步建立分型的标准,并按分型采取不同的治疗,确定分型治疗效果和临床意义。方法:按EPIBO分型标准将43例患者分为单纯型和复杂型。单纯型仅给予常规简化的保守治疗,复杂型加用生长抑素和地塞米松治疗,观察疗效,探讨分型意义。结果:43例EPIBO患者症状多发生于术后4~8d,平均6d,经保守治疗均缓解。单纯型30例,平均治愈时间为11d(7~22d);复杂型13例,平均治愈时间为13.5d(8~29d),无1例再手术。结论:EPIBO选择非手术治疗时,分型指导可使大部分病情程度轻的患者治疗简化,从而在保证疗效的同时,节约了医疗费用,避免了资源浪费。  相似文献   
33.
[目的]探讨解剖学锁定钢板治疗股骨近端骨质疏松性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自2009年2月~2012年11月120例采用解剖学锁定钢板治疗的股骨近端骨质疏松骨折患者病例资料。其中,男46例,女74例;平均年龄73岁(19~94岁)。新鲜骨折118例,陈旧骨折2例。左侧86例,右侧34例。转子间骨折90例,转子下骨折30例。76例存在内科合并症,手术距受伤时间平均10.7 d(5~134 d)。[结果]平均随访25.5个月(12~55个月)。平均手术时间2.1 h(1~5.5 h),术中平均出血量567 ml(100~4 500 ml)。术后离床逐步负重时间平均5.5周,完全负重活动时间平均12.2周。骨折愈合时间平均17.6周(10~150周)。Sanders评分平均51分(21~58分),优良率83.3%。闭合复位75例,切开复位45例。切开复位组比闭合复位组手术时间明显延长,术中失血量显著增加。并发症共计43例,其中,大转子部位疼痛38例,骨折愈合问题11例,内固定失败2例,感染3例。[结论]股骨近端锁定钢板固定可靠、愈合率高,是治疗股骨近端骨质疏松骨折的有效方法之一。良好复位、准确放置钢板及抗骨质疏松治疗是获得满意临床疗效,降低并发症的前提。  相似文献   
34.
交通事故致下肢大面积皮肤撕脱伤的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交通事故致下肢大面积皮肤撕脱伤的治疗。方法 回顾分析我科收治的30例(34处)交通事故致下肢大面积皮肤撕脱伤的诊治。本组8例截肢;7例皮肤原位缝合;2例中厚皮片游离植皮;10例(12处)去脂全厚皮片开窗回植;1例皮下置管引流,加压包扎;1例穿刺抽吸加压包扎;1例I期腓肠神经营养逆行岛状皮瓣转移;1例自体表皮细胞复合同种异体皮肤覆盖创面。同时处理合并损伤。结果 平均随访21个月。本组1期全部/大部皮片和皮瓣成活共23处,成功率67.6%。4例大面积皮片坏死,Ⅱ期行局部皮瓣或肌皮瓣转移,全厚皮片、皮瓣或肌皮瓣成活后功能良好。结论 准确判断伤情和正确选用创面修复方法是确保治疗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35.
目的 观察特异性与非特异性杀伤在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体外杀伤胃癌细胞(SGC-7901)中所起的作用.方法 从正常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诱导树突状细胞(DC)、CIK细胞,用人胃癌细胞SGC-7901提取肿瘤抗原致敏DC,用DC诱导CIK生成DC诱导CIK细胞(DC-CIK)和经胃癌抗原致敏的DC诱导CIK细胞(抗原-DC-CIK).培养的第14天,用流式细胞仪检测CIK、DC-CIK、抗原-DC-CIK细胞表型CD3、CD3/CD8和CD3/CD56.以CIK、DC-CIK和抗原-DC-CIK为效应细胞,以经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分子阻断的SGC-7901细胞和未经MHC分子阻断的SGC-7901细胞为靶细胞,效靶比分别为5:1、10:1、20:1,用噻唑蓝(MTT)比色法分别检测各组杀伤效应(每组n=3).结果 (1)培养的第14天,抗原-DC-CIK中CD3~+CD56~+和CD3~+CD8~+双阳性细胞的比例较DC-CIK和单独培养CIK明显增高(P均<0.01).(2)效靶比为20:1时,CIK组、DC-CIK组、抗原-DC-CIK组对SGC-7901的杀伤活性分别为:(46.6±2.2)%、(52.6±1.6)%、(72.5±2.1)%(P均<0.01);对经MHC分子阻断的SGC-7901的杀伤活性分别为:(44.3±1.1)%、(49.9±0.9)%、(50.4±1.9)%.抗原-DC-CIK中特异性杀伤占总杀伤效力的比例明显高于DC-CIK和CIK.结论 CIK杀伤胃癌细胞以非特异性杀伤为主,特异性杀伤仅占总杀伤效力的4.9%;未致敏的DC诱导CIK后,总杀伤效力增强,以非特异性杀伤为主,特异性杀伤效力增加不明显,占总杀伤效力的5.1%;抗原致敏的DC诱导CIK后,杀伤仍以非特异性杀伤为主,特异性杀伤效力大幅度增加,占总杀伤效力的30.5%.  相似文献   
36.
目的 探讨生长分化因子5(growth differentiate factor 5,GDF5)的基因多态性与先天性髋关节发育不良(congenital dysplasia of the hip,CDH)的相关性.方法 用TaqMan探针法对CDH患儿及正常对照人群进行单核苷酸基因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位点基因分型.CDH患儿338例,女291例,男47例;年龄2~72个月,平均(21.6±12.4)个月,单侧或双侧受累,均排除系统性疾病.正常对照组622例,女316例,男306例;年龄39~94岁,平均(58.1±11.0)岁,均无CDH病史及症状.结果 SNP位点与CDH有显著相关性(P=0.0037,0R=1.40,95%CI:1.11~1.75).对性别进行分层后,女性患儿中的SNP位点与CDH有显著相关性;对严重程度进行分层后,SNP位点与髋关节全脱位有显著相关性.结论 GDF5在CDH的病原学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7.
目的评价腰椎间盘突出合并侧隐窝狭窄患者术后的中远期疗效。方法随访1998-10-2005-12进行腰椎间盘突出合并侧隐窝狭窄手术的患者86例,随访时间60~142个月,平均随访105个月。结果按日本Nakai标准,本组优69例(80.2%),良13例(15.1%),可4例(4.7%),优良率95.3%。结论在手术中同时解决好腰椎间盘突出和侧隐窝狭窄两个问题,预防神经根粘连,加强腰肌锻炼,腰椎间盘突出合并侧隐窝狭窄手术可取得满意的中远期疗效。  相似文献   
38.
控释制剂是指能够控制药物释放速率使其符合药物动力学需要,使药物在体内较长时间维持恒定治疗浓度,药物以受控形式恒速释放或者受控局限在特定吸收部位释放的一类制剂。优点是:可在局部获得持续较高药物浓度,保持较低血药浓度,提高疗效,降低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39.
脂肪干细胞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近年研究结果显示,在脂肪组织中含有大量的具有多向分化潜能及自我复制能力的间充质干细胞,称为脂肪干细胞(ADSCs),他们来源广泛、取材容易,有望成为组织工程新的种子细胞[1].现就ADSCs的提取培养、生物学特性、表面标记、多向分化潜能、应用前景及现存问题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4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