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9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2篇
医药卫生   11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51.
赵娴  杨悦 《中国药业》2012,21(6):4-6
目的为监管部门更好地开展打击假劣药品工作提供参考。方法分析假劣药品案件多发的原因,探讨假劣药品监管的方式方法。结果假劣药品界定存在立法缺陷、制售假劣药品违法成本低、药品生产企业低层次竞争、普通消费者对假劣药品的辨识能力有限等是假劣药品案件多发的原因。结论应科学界定假劣药品的定义,进一步明确法律责任、加大惩处力度,建立假劣药品信息发布平台。  相似文献   
52.
国际疾病分类在门急诊病案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信息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为电子病案的应用和病案连锁奠定了技术基础。我国医疗系统正在逐步推广实施的DRGs分类付费方式,使得对门急诊病案进行国际疾病分类具有了必要性和可能性。  相似文献   
53.
目的 通过探讨细胞因子EGF对瘢痕成纤维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研究EGF在瘢痕形成中的作用机制,为临床预防和治疗瘢痕提供分子学水平及病理学水平的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倒置显微镜、MTT测定、流式细胞术,对瘢痕成纤维细胞及正常皮肤成纤维细胞进行体外培养,观察、分析细胞因子EGF对瘢痕成纤维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结果 倒置显微镜、流式细胞术以及MTT对体外培养瘢痕成纤维细胞和正常皮肤成纤维细胞的测定结果显示,与相应的对照组相比,加入细胞因子EGF后,体外培养的瘢痕成纤维细胞和正常皮肤成纤维细胞均明显增殖,且凋亡水平降低,显示EGF对成纤维细胞起着明显的促增殖作用.结论 细胞因子EGF对成纤维细胞的生长趋势与增殖活性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刺激了胶原纤维的合成、增生和沉积.因此,EGF可促进创伤的早期修复,但EGF的过量应用有可能导致增生性瘢痕的形成.  相似文献   
54.
目的 探讨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中核心蛋白多糖的表达、含量,及其在瘢痕疙瘩形成中的作用和机制.方法对瘢痕疙瘩、正常瘢痕以及正常皮肤成纤维细胞进行体外培养,采用光镜、透射电镜观察成纤维细胞形态、活性及凋亡;应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FQ-PCR)对核心蛋白多糖以及β1转化生长因子(TGF-β1)的mRNA表达进行检测、分析.结果 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形态不规则、排列紊乱,线粒体增多,粗面内质网扩张呈囊,细胞核常染色质丰富,表明其合成蛋白的功能活跃;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中核心蛋白多糖mRNA含量较正常瘢痕或正常皮肤成纤维细胞降低,而TGF-β1 mRNA表达则较正常皮肤及瘢痕组织成纤维细胞升高.结论 核心蛋白多糖在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内含量较正常皮肤明显减少,提示其对成纤维细胞增殖、合成的抑制作用随之减弱,同时使TGF-β1表达上调,导致成纤维细胞的大量增生、迁移,合成过量胶原.表明核心蛋白多糖是抑制瘢痕疙瘩形成的重要因子.  相似文献   
55.
目的:探讨从“劳风”病证思考从“痰”论治呼吸道疾病的意义。方法:参考《内经》等文献资料,结合临床实践对命题进行论述。结论:从《内经》“劳风”病证探讨“痰”与肺失肃降的关系,提出“痰”在一定程度上是肺系疾病最基本的病理变化的论点;临床治疗呼吸道疾病,应遵循因势利导,祛除痰邪的治则。  相似文献   
56.
扁平疣是病毒引起的常见皮肤病,目前使用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甚多,但疗效不一。本文就近年来中医药对扁平疣的治疗方法做一归纳,并提出有必要进一步通过临床验证,以筛选出更有效的方剂,开发出高效低毒的抗疣新药。  相似文献   
57.
赵娴  康仙慧  赵婷婷  应鹏 《浙江医学》2018,(10):1081-1083,1087
目的探讨瑞芬太尼复合依托咪酯抑制老年高血压患者气管插管心血管反应的半数有效剂量(ED50)。方法对60例择期行全麻手术的老年患者根据基础血压分为高血压组(观察组)和非高血压组(对照组),每组30例。使用序贯法探索复合依托咪酯和罗库溴铵诱导时,瑞芬太尼抑制插管反应的ED50。瑞芬太尼初始效应室靶浓度为3ng/ml(浓度梯度差为0.2ng/ml),若发生气管插管反应阳性时,则下一例患者升高一级浓度,反之则降低一级浓度梯度。气管插管反应阳性的定义为收缩压(SBP)升高≥20%基础值。计算瑞芬太尼抑制患者气管插管时心血管反应的ED50及其95%CI。结果复合依托咪脂诱导时,瑞芬太尼抑制老年患者气管插管心血管反应的ED5095%CI:高血压组为3.56(3.37~3.74)ng/ml,高于对照组的3.02(2.87~3.17)ng/ml(P<0.05)。结论抑制老年高血压患者气管插管心血管反应需要更多的瑞芬太尼剂量,其复合依托咪酯抑制插管反应的ED50为3.56ng/ml。  相似文献   
58.
目的:探讨针刺百会、大椎对脑缺血模型大鼠GAP-43表达的影响,探索其对神经功能再生的影响机制,为临床针刺百会、大椎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选取SPF级雄性大鼠150只,体质量230~270 g,采用随机数字法随机分为五个大组,每组30只大鼠。各组又随机平均分为术后3 d、7 d、21 d 3个不同时段亚组,每组10只。采用线栓法制备脑缺血模型。电针组针刺主穴后,接G6805-2型电针仪,每天1次,每次30 min。针刺组予针刺干预,不接电针,每5 min行针1次,每天1次,电针结合传统针刺组,行电针及传统针刺方法,每天1次。模型组术后不予处理,假手术组使实验大鼠大脑中动脉暴露,不予栓线。各组大鼠在造模后3 d、7 d、21 d 3个不同时段采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免疫组化法检测脑缺血周围组织GAP-43蛋白表达情况,采用JD801形态学图像分析系统进行分析,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各时间段模型组神经功能评分与假手术组比较显著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在各时间段其他组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传统针刺组、电针结合传统针刺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较模型组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术后第7天和第21天,与电针组、传统针刺组比较,电针结合传统针刺组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时间段模型组脑组织GAP-43蛋白的免疫表达与假手术组比较显著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各时间段其他组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传统针刺组、电针结合传统针刺组大鼠相应区域GAP-43免疫活性较模型组增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术后第3天、第7天和第21天,与电针组、传统针刺组比较,电针结合传统针刺大鼠GAP-43免疫活性显著增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结合传统针刺百会、大椎能促进各时间点脑缺血大鼠脑组织内GAP-43表达,改善脑血管的缺血状态。  相似文献   
59.
目的:探讨腮腺全叶切除术中,面部除皱切口减少面部瘢痕,胸锁乳突肌瓣修复面部凹陷的临床应用,为修复腮腺全叶切除术后的面部轮廓缺陷提供临床依据。方法:挑选53例术前初步诊断为腮腺良性病变的患者,选择腮腺全叶切除,术中采用面部除皱切口,解剖面神经并切除腮腺全叶后,以胸锁乳突肌上端为蒂部,以乳突尖下1.5~2cm处为肌瓣旋转轴点,根据缺损大小切取肌瓣,向前旋转,远端缝合至咬肌,以填充修复缺损,分层缝合腮腺咬肌筋膜、皮下组织及皮肤。结果:53例患者术后面部瘢痕不明显,左右面部基本对称,患者均对面部轮廓外形满意。结论:在腮腺全叶切除术中采用面部除皱切口有瘢痕隐蔽,不影响面部美观的临床作用;胸锁乳突肌瓣血供丰富,易于成活,切取及转移方便,为自体组织,无排异反应,是腮腺全叶切除术后修复面部轮廓外形的理想组织。  相似文献   
60.
目的通过对经络理论特点的研究,探讨经络理论在健康管理中的运用。方法通过文献法与逻辑分析,探讨经络应用于健康管理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探讨如何构建新型健康管理体系。观点将经络理论运用于健康管理中,可将其优势互补,构造出新型的健康管理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