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6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18篇
医药卫生   30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29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目的:探讨康纳欣对慢性肾功能不全(CRF)的影响。方法:将72例CRF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应用康纳欣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结果:治疗组治疗后血肌酐(Scr)及尿素氮(BUN)明显下降(P<0.01),对照组无明显变化(P> 0.05)。结论:康纳欣是治疗CRF有效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优选扶正辟邪合剂的水提工艺,确定其质量标准。方法 采用L9(34)正交试验法,以加水量、浸泡时间、煎煮时间、煎煮次数为影响因素,以绿原酸为指标,优选出扶正辟邪合剂的最佳煎煮工艺。采用薄层色谱法(TLC),以三氯甲烷-甲醇-水(13∶7∶2)下层溶液为展开剂,定性鉴别黄芪;以三氯甲烷-甲醇(8∶1)为展开剂,定性鉴别连翘。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绿原酸的含量,色谱柱:Shim-pack VP-ODS (250 mm×4.6mm,5μm),流动相:乙腈-0.4%磷酸溶液(13∶87),流速1.0 ml/min,柱温40℃,检测波长327 nm,进样量10μl。结果优选出扶正辟邪合剂的最佳煎煮工艺是:加8倍量水,浸泡0.5 h,提取3次,每次0.5 h。薄层色谱斑点显色清晰,阴性无干扰,专属性强。绿原酸在5.44~347.92μg/ml范围内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线性方程为Y=27 930X+9171.6(r2=0.999 9,n=7);精密度、稳定性、重复性良好,平均加样回收率为100.57%,RSD为0.97%(n=9)。测定3批扶正辟邪合剂样品中绿...  相似文献   
13.
背景:自1968年Kimura首次描述了峡部裂的直接修复以来,直接修复峡部崩裂已成为青年患者合乎逻辑的术式,并发展了多种内固定形式以增加修复的成功率。 目的:观察腰椎弓崩裂直接修复后采用改良Scott法固定的生物力学效应,并评价应用于青年患者的临床疗效。 设计、时间及地点:分组设计,对比观察,于2003-10/2004-02在南方医科大学生物力学重点实验室完成。 材料和对象:选用8具新鲜健康小牛L2~L6标本,由光明乳业南汇屠宰场提供;另选南通大学附属医院及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骨科采用改良Scott法治疗的青年性腰椎弓崩裂患者12例,男8例,女4例;年龄16~31岁。 方法:①生物力学实验:8具新鲜小牛标本,于L4椎弓峡部制作椎弓崩裂模型,在Spine2000测试仪上按正常组、椎弓崩裂组、改良Scott组、钩螺钉固定组和Buck螺钉组顺序分别测量腰椎不同运动状态下的稳定性。②临床试验:对12例单纯腰椎弓崩裂患者接受自体骨直接修复峡部裂后施行改良Scott法内固定,根据术后X射线结果评价修复效果,并根据MacNab’s标准进行临床评价。 主要观察指标:根据术后X射线、CT结果评价修复效果(融合率),并根据MacNab标准进行临床评价(包括疼痛、对工作的胜任能力)。 结果:改良Scott法及另两种内固定方式均能显著增加固定强度,并有效恢复腰椎稳定性。12例患者随访时间6~19个月,平均13个月。术后未见椎弓根螺钉及钢丝松动、断裂,X射线峡部融合率为100%;患者下腰痛或放射痛等症状显著缓解,按MacNab’s标准,优8例,良3例,一般1例,优良率为92%。 结论:改良Scott法是一种符合正常生理解剖的治疗青年性腰椎弓崩裂的方法,在减少融合节段的同时能有效恢复腰椎稳定,临床应用简便、安全、有效,但需掌握适应证。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索黄芪甲苷(astragaloside IV,ASIV)对氧糖剥夺复氧(oxygen glucose deprivation/reperfusion,OGD/R)后星形胶质细胞上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ror-alpha,TNF-α)与水通道蛋-4(aquaporin-4,AQP-4)表达的影响。方法:选用第二代第1 d的星形胶质细胞。将星形胶质细胞放入缺氧培养箱(1%O_2、94%N2、5%CO_2),分别干预1、2、3、4 h,复氧24 h后用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AQP-4和TNF-α的表达情况。将星形胶质细胞分为对照组、OGD/R组、OGD/R+0.001μmol/ml ASIV组、OGD/R+0.01μmol/ml ASIV组,用RT-PCR和免疫荧光检测AQP-4和TNF-α的表达情况。结果:RT-PCR和Western Blot结果显示:氧糖剥夺复氧后AQP-4和TNF-α的表达均增加,且AQP-4在OGD3 h时表达达到高峰,TNF-α在OGD1 h时表达达到高峰(P0.05);OGD3h+0.001μmol/ml ASIV组和OGD3 h+0.01μmol/ml ASIV组的AQP-4基因表达水平较OGD3 h组相比均明显降低(P0.05);与OGD3 h组相比,OGD3 h+0.001μmol/ml ASIV组的AQP-4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OGD1 h+0.001μmol/ml ASIV组和OGD1 h+0.01μmol/ml ASIV组的TNF-α基因表达水平与OGD1 h组相比均明显降低(P0.05);与OGD1 h组相比,OGD1 h+0.001μmol/ml ASIV组的TNF-α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结论:氧糖剥夺复氧模型可以诱导星形胶质细胞上TNF-α和AQP-4的表达,且TNF-α的表达先于AQP-4;黄芪甲苷可能是通过下调TNF-α的表达来影响AQP-4的表达,进而影响细胞水肿。  相似文献   
15.
对急性创伤性无骨折脱位型颈髓损伤的病因探讨   总被引:59,自引:0,他引:59  
作者报道近年来收治的急性创伤性无骨折脱位型颈髓损伤患者27例。常规X线及CT扫描均不能确切了解脊髓损伤的真正原因和致伤机理。16例经MRI检查表明两种机制造成了脊髓损伤:(1)脊髓的一过性挫伤。由伤时椎间瞬间的小位移造成,原先存在的颈椎退变因素也参与了损伤。(2)脊髓的持续性压迫。主要由急性外伤性椎间盘突出造成。作者强调对本病的诊断应提高警惕,对X线等检查无骨折脱位而临床表现有脊髓损伤者应首选MRI检查。  相似文献   
16.
患者女性.59岁。因右耳垂下无痛性肿块6年就诊患者6年前无意中发现右耳垂下有一核桃大肿块.经抗生素治疗无效.逐渐增大.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轻型脑外伤患者早期实施脑电图与经颅多普勒检查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9年~2 0 0 4年接诊的2 18例轻型脑外伤患者脑电图与经颅多普勒的检查结果。结果:EEG异常15 4例(约占71% ) ;TCD异常14 7例(约占6 7% )。结论:对轻型脑外伤患者早期实施脑电图与经颅多普勒检测有较重要的临床诊断和治疗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为实施社区定向医学教育(COME),借鉴了美国新墨西哥大学医学院教学与评估经验。采取PBL教学方法,进行系统地设计(Design)、测量(Measurement)及评价(Evaluation)。按照评估方案与评估指标体系规定的要求,对COME学生与传统班学生,采用了可行、有效的综合评估方法。着重就学生考试成绩(包括态度、知识与技能)所应用的统计学原理和分析方法,进行比较详细的研究和讨论。为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育改革,发挥导向、监控及反馈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优选血脉宁颗粒制备工艺。方法 :以黄芪甲苷收率为指标 ,应用正交设计试验优选血脉宁颗粒提取工艺。结果 :影响乙醇渗漉提取的主次因素 :A >B >C(A为乙醇加入量 ;B为提取时间 ;C为乙醇浓度 ) ,优选的提取工艺条件 :乙醇加入量为药材量的 4 8倍 ,乙醇浓度 80 % ,提取 2 4h ;优选的沸腾制粒工艺条件为 :稠浸膏 :糊精=1 5∶1,稠浸膏相对密度为 1 2 0 ,喷液电压为 80伏特 ,每批料抖袋 6 5个周期 (每个抖袋周期来回抖袋 2次 )。结论 :优选的制备工艺稳定可行  相似文献   
20.
目的:优选丹参饮中表面活性剂的用量。方法:以丹参酮ⅡA的含量为考察指标,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选取聚氧乙烯40氢化蓖麻油、聚山梨酯80、丙二醇的用量为自变量,丹参酮IIA的含量为响应值,采用三因素三水平的响应面分析法优选三种表面活性剂的用量。结果:聚氧乙烯40氢化蓖麻油、聚山梨酯80、丙二醇最佳用量分别为2.82 g、21.32 m L、6.12 m L。在此用量下,丹参酮ⅡA的含量可达29.63 mg。结论:采用响应面法对丹参饮表面活性剂的用量进行优选合理可行,提高了丹参酮IIA的含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