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7篇
  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98篇
  2024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56 毫秒
51.
肝切除术后早期肠内肠外营养支持的前瞻性随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前瞻性研究早期肠内营养和肠外营养对肝部分切除术后病人的影响.方法 78例肝部分切除手术病人随机分为2组.早期肠内营养(early enteral nutrition,EEN)组35例,肠外营养(parenteral nutrition,PN)组43例.两组病人均于术后24 h开始给予等热量、等氮营养支持,共7 d.观察术前、术后1 d及术后8 d病人一般情况、肝脏功能、临床营养、临床并发症等指标的变化.结果 两组病人的平均住院时间以及手术前后肝功能、临床营养指标变化差异无统计学差异;EEN组术后8 d前白蛋白已恢复到术前水平,虽然营养并发症发生率高于PN组,但程度较PN组轻.EEN组术后胃肠蠕动功能恢复较快,平均营养费用也明显低于PN组.结论 肝部分切除术后进行早期肠内营养是安全、合理、有效的营养支持方式.早期肠内营养在改善肝功能,促进肝脏蛋白质合成代谢和胃肠蠕动功能恢复方面以及在减少临床营养费用方面优于肠外营养.  相似文献   
52.
赖佳明  梁力建 《腹部外科》2008,21(5):269-271
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和医疗技术水平的普遍提高。目前,越来越多的医院可以开展肝切除治疗肝胆疾病,包括肝肿瘤、肝外伤、肝胆管结石等。然而,要更好地开展肝切除,提高肝切除的临床治疗效果、降低肝切除并发症的发生率和死亡率,要重视以下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53.
胆管癌手术并发症的防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胆管癌由于受局部特殊的解剖位置及其生物学特性影响,早期诊断较困难,发现时已属晚期,故手术切除率低。另外,患者就诊时年龄偏大,90%以上出现黄疸,肝功能差,因而手术并发症较多。现就如何防治胆管癌围手术期主要并发症问题探讨如下。  相似文献   
54.
目的 探讨早期肠内营养和肠外营养对肝硬化肝部分切除术后病人的影响.方法 2007-2008年选择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肝胆外科行肝部分切除手术且术后病理证实有肝硬化的病人35例,其中行早期肠内营养(EEN组)16例,肠外营养(PN组)19例.两组均于术后24h开始给予营养支持,共7d.观察术前、术后1d及术后8d病人一般情况、肝脏功能、临床营养、临床并发症等指标的变化.结果 两组病人在平均住院时间、术前后肝功能、临床营养指标变化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EEN组术后8d前白蛋白和白蛋白已恢复到术前水平,与营养支持相关的并发症发生率高于PN组,但较PN组轻.EEN组术后胃肠蠕动功能恢复较快,平均营养费用也明显低于PN组.结论 肝硬化肝部分切除术后进行早期肠内营养是安全、有效、合理的营养支持方式.  相似文献   
55.
全身性化学生物治疗晚期原发性肝癌(附2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原发性肝癌 (hepatocellularcarcinoma ,HCC)晚期阶段的治疗十分困难且预后极差 ,本研究旨在探讨全身性化学生物治疗对晚期HCC的疗效。方法 采用全身性化学生物治疗 2 0例晚期HCC ,该方案 (简称PIAF方案 )包括顺铂 (2 0mg/m2 )静滴 ,每天 1次 ,连续 4d ;阿霉素 (40mg/m2 )静注 ,第 1天 ;氟尿嘧啶 (40 0mg/m2 )静滴 ,每天 1次 ,连续 4d ;人重组α 干扰素 2a(5× 10 6U/m2 )皮下注射 ,每天 1次 ,连续 4d。每 3周一个疗程 ,最多 6疗程。结果  2 0例病人共接受 76个疗程的治疗 (平均 3 8个疗程 ) ,无治愈 ,3例为部分有效 ,8例为疾病静止 ,9例为疾病恶化 ,疾病控制率为 5 5 % (11/2 0 ) ,中位生存期为 6 0个月 (95 %置信区间 :4 2个月 ,7 8个月 ) ,1年生存率为 2 7 3%。结论 PIAF全身性化学生物治疗不失为晚期HCC可选择的一种有效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56.
正确掌握肝血流阻断的时机与时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肝切除手术中出血的危害性在于:①出血造成手术野模糊,增加手术损伤的机会;②引起病人血容量下降,术中、术后并发症增加;③术中出血可使手术医生的心理压力加重,造成不必要的紧张和忙乱。因此,如何控制术中出血,往往成为肝切除手术成败的关键。自1908年Pringle开始应用暂时阻断入肝血流切肝以来,至今已有90年,然而,如何掌握肝血流阻断的时机与安全时限仍是肝脏外科医生不断探讨的问题。1第一肝门血流阻断法(Pringle’s法)方法是通过小网膜孔以导尿管绕肝十二指肠韧带两圈后扎紧,以阻断肝动脉和门静脉。其特点是操作简单易行…  相似文献   
57.
目的 探讨肝细胞生长因子受体(Met)及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在胰腺癌临床病理和生存预后中的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5至2005年间收治的70例胰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数据及随访资料,以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EnVision法)检测Met和EGFR在胰腺癌病理石蜡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分析其与临床病理指标的关系,并探讨两种受体表达水平之间的相关性;对总生存时间进行Kaplan-Meier生存分析及相关风险因素的Cox回归检验.结果 Met和EGFR与胰腺癌TNM临床分期、肿瘤大小、血管侵犯相关(P<0.05).Met和EGFR的表达水平呈正相关(rp=0.658,P<0.05),两者的表达水平与患者生存时间相关(P<0.05).Met为影响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Met和EGFR与胰腺癌的生物学行为及临床预后相关;两种受体存在相关性.胰腺癌的靶向治疗策略应兼顾Met及EGFR.  相似文献   
58.
目的 探讨影响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并发症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09年12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339例施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 发生胰瘘的危险因素,比较前5年与后5年间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的并发症差异.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x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多因素分析采用多变量Logistic回归模型.结果 全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33.0% (112/339),其中胰瘘发生率为8.6% (29/339).29例术后发生胰瘘的患者中,A级6例、B级8例、C级15例.胰腺质地较软、胰管直径≤3 mm时,术后胰瘘的发生率明显增加,是影响术后发生胰瘘与否的独立危险因素(OR=1.75,3.75,P<0.05).住院期间死亡患者12例,其中3例死于胰瘘合并腹腔感染,且感染控制不佳发生腹腔大出血;3例死于术后上消化道出血;2例术后1周内因心功能不全死亡;1例术后第4天因呼吸衰竭死亡;1例术后发生胰瘘、腹腔感染、坏死性胰腺炎,经腹腔镜探查清除坏死组织、置管引流无好转,于术后30 d死亡;1例术后因腹腔出血导致肝肾功能衰竭死亡;1例术后胆瘘、腹腔感染,术后20 d腹腔出血,急诊剖腹探查止血,术后腹腔感染无改善,因感染性休克、MODS死亡.12例死亡患者中,前5年死亡1例,后5年死亡11例.结论 胰腺质地较软和胰管直径≤3 mm是术后胰瘘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术后发生严重胰瘘并发症是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59.
目的观察奥曲肽(octreotide,OCT)对Bel7402人肝癌细胞内Smad4调节及其对肝癌细胞的抑制作用。方法以MTr法测量OCT对Bel7402细胞增殖的影响,光镜下观察细胞形态的变化。以细胞迁移实验和粘附实验观察细胞侵袭和粘附能力的影响。以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和Smad4蛋白的变化。以裸鼠人肝癌种植模型,观察OCT对种植瘤生长的影响,以免疫组化观察种植瘤内Smad4蛋白的表达。以半定量RT—PCR观察体内外Smad4mRNA的表达。结果OCT处理的Bel7402细胞增殖能力和细胞形态无明显改变,细胞的侵袭和粘附能力明显下降,细胞生长静止期(G0/G1)的比例显著增加(48.0%±3.2%vs57.7%±0.9%),OCT明显抑制裸鼠人肝癌种植瘤的生长,抑瘤率达到67.9%。体外OCT流式细胞仪检测治疗组种植瘤内Smad4蛋白(6.36±1.22)的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3.22±1.20)。体内外Smad4 mRNA的表达,治疗组(0.701±0.035,1.091±0.131)也明显高于对照组(O.531±O.073,0.634±0.222)。结论OCT能显著抑制体内外肝癌细胞的生长,上调肝癌细胞内Smad4的表达可能是其抑瘤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60.
左半肝切除与肝左外叶切除治疗左侧肝内结石的效果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比较左半肝切除与肝左外叶切除治疗左侧肝内结石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近14年来手术切除的结石局限在左侧肝内的肝内结石患者96例,其中左外叶切除61例,为左外叶切除组,左半肝切除35例,为左半肝切除组。比较两组的术后残石率、手术并发症和远期效果。结果左外叶切除组术后结石残余率为13.1%,明显高于左半肝切除组(0%), P=0.025(Fisher exact test)。左外叶切除组术中出血量(P=0.005)和手术时间(P=0.017)均明显低于左半肝切除组,左外叶切除组的平均住院时间短于左半肝切除组,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7)。左外叶切除组和左半肝切除组术后总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9.7%和31.4%,P=0.220。左半肝切除组的远期优良率显著高于左外叶切除组(78.8%vs 96.8%,P=0.027)。结论左半肝切除治疗左侧肝内结石的短期和远期效果明显优于肝左外叶切除,对于局限在左侧肝内的胆管结石,应行左半肝切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