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3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3篇
医药卫生   32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35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30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目的 评价DWI诊断肺癌淋巴结转移的价值,探讨ADC值对胸部转移性淋巴结的诊断阈值。方法 对12例肺癌患者术前采用基于阵列空间敏感性编码(ASSET)技术的短反转时间反转恢复(STIR-SE-EPI)序列行MR常规扫描和DWI扫描,将结果与术后淋巴结病理结果进行对照,对转移性和非转移性淋巴结的ADC值、eADC值进行比较。采用ROC曲线分析ADC值鉴别转移性与非转移性淋巴结的诊断价值。结果 12例患者共检出 72个胸部淋巴结。56个手术切除的胸部淋巴结中,34个为转移性淋巴结,22个为非转移性淋巴结。转移性胸部淋巴结的ADC值 明显低于非转移性淋巴结 ,eADC值 高于非转移性淋巴结 。以ADC值≤3.225×10-3 mm2/s作为诊断淋巴结转移的阈值,其敏感度、特异度、阴性预测值、阳性预测值和准确率分别为52.90%、81.81%、52.90%、81.80%、64.32%。结论 应用ASSET技术及STIR-SE-EPI序列获取胸部淋巴结的DWI和ADC值,对诊断及鉴别肺癌淋巴结转移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42.
目的 应用CDRAD 2.0模体对数字影像(DR)的密度分辨力进行定量评价。 方法 用两台Philips DR机对CDRAD 2.0模体进行数字化成像,设备1投入使用时间为7年,设备2使用时间为17个月。用匹配软件处理数据资料,计算IQFinv值,比较两台设备的密度分辨力差异。 结果 设备1的IQFinv均值为2.31,设备2的IQFinv均值为2.81,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855,P<0.01)。 结论 采用CDRAD 2.0模体可定量分析DR设备的密度分辨力。  相似文献   
43.
贺文  罗勤  薛红  张晓霞  王艳 《西部医学》2011,23(10):1988-1989
目的探讨拔除尿管后病人首次自主排尿的最佳方法。方法将502例留置尿管病人采用随机分为三组,常规组(170例),实验A组(161例),实验B组(131例)。通过观察是否能首次自主排尿,拔除尿管至首次排尿时间,护士工作量,费用等各项结果以比较三种拔管方法。结果膀胱冲洗后拔管效果明显优于完成当日输液量后和输液过程中随即拔管,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提示膀胱冲洗后拔管可有效防止尿潴留的发生,并缩短了拔管后首次排尿时间,该法应作为留置尿管拔出后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44.
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在肺癌放射治疗中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通过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对肺癌放疗前和放疗中血流灌注特点的研究,探讨CT灌注成像技术在肺癌放疗中的实用性。方法 对符合入组条件放疗的51例肺癌患者行CT灌注扫描,其中,22例于放疗前、放疗中,29例于放疗前进行CT灌注扫描。在静脉团注对比剂后采用电影扫描方式,快速动态扫描,选定CT平扫所示肿瘤最大层面灌注。在CT灌注原始图的相应部位画出感兴趣区,记录血容量(BV)、血流量(BF)、平均通过时间(MTT)、表面通透性(PS),并于治疗结束后2~4周复查CT,评价近期疗效。结果 51例患者放疗前平均血容量为13.6 ml/100 g, 血流量129.5 ml ·min-1 ·100 g-1,MTT 9.1 s, PS 10.0 ml ·min-1 ·100 g-1。22例患者放疗前和放疗中灌注CT的血容量分别为11.2和7.6 ml/100 g(t=1.28, P>0.05), 血流量分别为108.7和97.8 ml ·min-1 ·100 g-1(t=0.40, P>0.05),MTT分别为7.2和8.9 s (t=-1.15, P>0.05),PS分别为6.8和7.8 ml ·min-1 ·100 g-1(t=-0.57, P>0.05),肿瘤面积分别为1920.3和1189.6 mm2(t=3.98, P<0.05)。小细胞肺癌和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放疗前MTT分别为12.9和6.5 s(t=2.54, P<0.05)。肿瘤面积≤10 cm2与>10 cm2患者的MTT分别为11.2和5.8 s(t=2.59, P<0.05)。近期疗效缓解与未缓解患者的血容量分别为19.2和4.6 ml/100 g(t=3.62, P<0.05 )。疾病无进展生存期≤10个月与>10个月患者的灌注参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CT灌注对于肺癌的诊断及治疗具有一定的帮助,应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45.
目的 探讨颈椎侧位数字影像中多频后处理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60例颈短且颈部脂肪较多患者的颈椎侧位片采用多频后处理与动态范围重建后处理,比较不同的后处理图像与标准图像的清晰度及细节的显示.结果 多频后处理及动态范围重建后处理的颈椎侧位片图像清晰度优于标准图像(P<0.05),多频后处理及动态范围重建后处理的图像清晰度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频后处理及动态范围重建后处理的图像对细节的显示优于标准图像(P<0.05),多频后处理图像优于动态范围重建后处理图像(P<0.017).结论 应用多频后处理对数字颈椎侧位片进行图像后处理,可改善颈短且颈部脂肪较多患者颈椎侧位片的图像质量,使颈椎侧位片的各种结构获得较清楚的显示,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6.
CT定量诊断脂肪肝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6  
目的研究不同程度脂肪肝的CT表现,探讨CT定量诊断脂肪肝的临床价值 .方法对28例经肝穿刺活检证实的脂肪肝病例作肝脏CT平扫,测量肝脏CT值,观察肝内血管相对密度的变化.用CT阈值和肝内血管相对密度分级标准,分别进行定量诊断.结果 28例中轻度脂肪肝17例,肝脏平均CT值46 HU(32~65 HU);16例表现为肝血管湮没,1例表现为肝血管反转显示.中度脂肪肝7例,肝脏平均CT值28 HU(15~38 HU);6例表现为肝血管反转显示.重度脂肪肝4例,肝脏平均CT值0.2 HU (-7~11 HU);均表现为肝血管明显反转显示.用CT值阈值定量诊断的正确率是65.9%;用肝血管相对密度指标定量诊断正确率为93.1%,两者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χ2=7.153, P<0.01).结论用CT值阈值进行定量诊断的准确性较差,而用肝血管相对密度指标进行定量诊断的准确性高.  相似文献   
47.
目的:在耻垢分枝杆菌内过表达结核分枝杆菌Rv2333c,探究结核分枝杆菌Rv2333c在细菌侵染巨噬细胞过程中所发挥的功能。方法:构建表达Rv2333c基因的重组质粒pSUM-MCS2-Rv2333c,进而得到过表达Rv2333c的耻垢分枝杆菌菌株;用空载菌株(Ms_Vec)和过表达菌株(Ms_Rv2333c)感染巨噬细胞,并在不同时间点收集样品。随后进行细菌胞内存活实验,检测乳酸脱氢酶(LDH)含量以分析Rv2333c对巨噬细胞毒性的影响;之后通过提取细胞样品的RNA、上清培养液和细胞沉淀裂解物,利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和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ting)等技术检测Rv2333c对巨噬细胞内相关细胞因子的分泌,以及核因子激活B细胞的κ-轻链增强(NF-κB)和磷酸化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1/2(p-ERK1/2)等通路的影响。结果:实验成功构建了Rv2333c表达载体,并获得过表达Rv2333c的重组耻垢分枝杆菌。Ms_Rv2333c菌株感染巨噬细胞后,细胞毒性检测LDH结果显示:Rv2333c在侵染巨噬细胞早期(6 h)即对...  相似文献   
48.
目的 评价超声测量脾脏厚径、长径及面积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性.方法 107例经肝脏活检证实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其中S1期39例,S2期31例,S3期22例及S4期15例.以脾脏体积为标准,评价超声测量脾脏各指标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性,检验其诊断价值.结果 脾脏面积(splenic square area,SPS)、厚径(splenic thickness,SPT)及长径(splenic length,SPL)和 CT测得脾脏体积相关性较好(P<0.05),其敏感性和准确性分别为:面积66.7%、80.4%,厚径63.4%、78.5%,长径15.9%、50.5%.面积、厚度和体积之间有显著相关性(P<0.05) a结论研究表明,超声测量脾脏面积、厚径及长径与CT测量脾脏体积相关性显著(P<0.05).因此,脾脏厚径和面积可视为衡量脾脏体积有效的超声参数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49.
探讨院内获得性肺炎的影像学特点.对2009年我院确诊为院内获得性肺炎的56例病人的临床及影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56例院内获得性肺炎病人中,原发病分别为血液病14(25%)例、外科系统疾病14(25%)例、恶性肿瘤8(14.3%)例、慢性肝胆疾病8(14.3%)例、多脏器衰竭5(8.9%)例、慢性呼吸系统疾病3(5.4%)例及其他4(7.1%)例.病原菌有多重细菌混合感染33(58.9%)例、铜绿假单胞菌3(5.4%)例、粪肠球菌2(3.6%)例、金黄色葡萄球菌1(1.8%)例、甲型溶血性链球菌2(3.6%)例、流感病毒1(1.8%)例、真菌8(14.3%)例及未明病原菌6(10.7%)例.影像学表现为支气管肺炎样表现36(64.3%)例、大叶实变4(7.1%)例、结节9(16.1%)例、间质病变合并实变3(5.4%)例、肺水肿4(7.1%)例、双肺弥漫实变7(12.5%)例、空洞2(3.6%)例及胸腔积液39(69.6%)例.支气管肺炎样表现合并胸腔积液为院内获得性肺炎的主要影像学表现,还可有结节、间质病变、肺水肿及双肺弥漫实变等征象.胸片是其最基本的影像学手段,CT对于胸片诊断不明确和微小病变的发现有意义.  相似文献   
50.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DCT)动态增强扫描CT对肾透明细胞癌(CCRCC)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03例手术病理证实的CCRC的多期MDCT表现。结果:103例CCRC共有病灶111个,MDCT平扫100个(100/111,90.1%)瘤灶表现为不均匀的等、稍低或高密度,增强扫描皮髓期102个(102/111,91.9%)肿瘤明显不均匀强化,强化最明显处与临近肾皮质相似或高于正常肾皮质,肾实质期病变强化程度降低。结论:CCRCC为富血供肿瘤,动态增强CT皮髓期肿瘤强化与肾皮质相仿或高于肾皮质,具有一定特征性,可与其他亚型肾细胞癌鉴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