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篇
  免费   3篇
医药卫生   29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199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目的探讨葛根素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海马组织磷酸化的转录激活蛋白3(STAT3)、凋亡因子P53表达的影响及其保护机制。方法采用线栓法制备大鼠左侧大脑中动脉闭塞(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MCAO)模型,利用葛根素干预,分别于缺血2 h再灌注6 h、24 h、72 h 3个不同时间点采用Longa评分法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TUNEL法检测凋亡细胞数,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海马组织磷酸化的STAT3(P-STAT3)及细胞凋亡因子P53的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葛根素组与缺血再灌注组的神经功能缺损加重,凋亡细胞数增多,P-STAT3和P53表达增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缺血再灌注组比较,葛根素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下降,凋亡阳性细胞数均见明显减少,P-STAT3和P53表达显著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STAT3被异常激活,其磷酸化水平显著增高;葛根素可能是通过抑制STAT3的磷酸化水平,降低P53的表达起到抗神经细胞凋亡作用,从而改善大鼠脑组织的缺血性损伤。  相似文献   
22.
医学期刊是医院学科建设的影响者、推动者。医学期刊为医院学科发展服务是其必然属性。学科发展铸就杂志的学术质量,提升了杂志的内涵与品牌,二者相辅相成,交相辉映。因此本文旨在探讨医学期刊如何更好地助力医院学科建设、反映医院的学科实力和构成医院学科建设的品牌要素,提出要以期刊的社会职能引领学科创新,以期刊的交流作用促进学科技术的规范与提升,以期刊的综述作用导航学科布局以及以期刊的编辑职能来促进学科人才成长等思路。  相似文献   
23.
刘百祥  谭李红 《中医杂志》2001,42(7):393-394
马鞭草性微寒,味苦酸,具有祛风清热,活血消积之功效,常用于风热感冒、湿热痢疾、腹泻、黄疸、闭经等,也有用于血淋的文献记载。笔者用马鞭草治小儿急性肾小球肾炎(水肿)镜下血尿久不消者,取得一定疗效,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4.
目的 分析儿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疑似病例的流行病学及临床特点. 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3日-2月23日湖南省儿童医院感染科隔离留观病房的46例新冠肺炎疑似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 疑似病例流行病学史:有湖北旅居史的33例(71.8%),所在社区有确诊病例的7例(15.2%),接触高度疑似病例的2例(...  相似文献   
25.
目的 调查重症监护病房败血症早产儿病原菌分布及其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8年12月某院早产儿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的血培养阳性,实验室确诊败血症155例,对不同病原菌早产儿败血症临床特点进行比较。结果 155例早产儿败血症中,革兰阴性(G-)杆菌组76例(占49.03%),以肺炎克雷伯菌败血症为主;革兰阳性(G+)球菌组42例(占27.10%),以表皮葡萄球菌败血症为主;真菌组37例(占23.87%),以近平滑假丝酵母菌、白假丝酵母菌败血症为主。G-菌组和真菌组早产儿胎龄、出生体重小于G+菌败血症组;真菌败血症组早产儿起病日龄大于G-菌组、G+菌组,深静脉置管比例高于G-菌组、G+菌组;真菌组早产儿血小板计数低于G-菌、G+菌组;G-菌组C反应蛋白(CRP)高于G+菌组和真菌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155例早产儿治愈好转率94.84%,病死率5.16%。G-菌组患儿病死率高于G+菌组、真菌组,真菌败血症组治疗日数长于G-菌、G+菌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早产儿败血症致病菌主要为G-菌,G-菌组、G+菌组及真菌组败血症早产儿临床表现不同、实验室指标及预后不同。  相似文献   
26.
文章结合湖南省脑科医院的实践,从规范医院管理、提升医疗质量、开展公共卫生服务、加强资源整合、优化学科建设、加大人才培养等方面探讨了精神病专科医院的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27.
急性炎症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病即格林——巴利综合症(G·B·S),其主要病理改变是周围神经的广泛的炎症性脱髓鞘改变,其病理改变尤其是在前根、肢带神经丛和近端神经干表现尤为突出。临床上表现为下运动神经元瘫痪为主。但在某些病例有腓肠肌疼痛及压痛,甚至有四肢肌肉压痛及疼痛,这提示G·B·S可能也伴有肌肉损害。我们测定了22例G·B·S患者急性期(病程在10天以内)血清CK及LDH,发现有10例CK及LDH增高,这进一步提示G·B·S早期可能也伴有肌肉损害。  相似文献   
28.
刘力  谭李红 《癫痫杂志》2022,(5):436-441
婴儿痉挛是婴儿最常见的癫痫性脑病之一,早期诊断和治疗可以改善患儿神经发育的预后。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drenocorticotropic hormone,ACTH)及氨己烯酸是目前临床首选的一线治疗方案。此外还有一些具有动物实验或临床研究价值但尚未大范围用于临床治疗的新型药物,如雷帕霉素、氟桂利嗪、非氨酯、褪黑素及大麻二酚等,为这一难治性癫痫提供了新的治疗见解。本综述阐述了婴儿痉挛新型药物治疗的最新进展及实际应用。  相似文献   
29.
肠道菌群是人体胃肠道内复杂的微生物群落,它们在 人类生命的最初几个月至几年内经历了快速的动态变化, 这种进化驱动过程有助于肠道内环境稳态形成及肠道免疫 系统发育,并与神经系统相互影响。肠道菌群的定植与神 经系统发育的“时间窗”基本一致,早期的菌群失调可能会 影响大脑的发育,造成远期神经精神疾病患病风险升高。 本文主要回顾肠道菌群早期的发展及影响因素及讨论肠道 菌群与神经发育的关系,包括生物模型的意义以及肠道菌 群影响神经发育的途径,总结肠道菌群与儿童神经发育障 碍性疾病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