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1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2篇
医药卫生   304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24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27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41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291.
赵正孝  周晓玲  谢胜 《陕西中医》2009,30(9):1124-1125
目的:观察柔肝解酲汤对酒精性肝纤维化的治疗效果。方法:将68例酒精性肝纤维化患者分为对照组33例和治疗组35例,对照组以益肝灵胶囊口服,治疗组予柔肝解酲汤(当归、白芍、麦芽、茯苓、白术、炙甘草、女贞子、石斛、鸡内金、葛花等)口服,8周为1疗程,治疗2个疗程。于治疗前和疗程结束后,检测两组肝功能、血清肝纤维化标志物水平,并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仪检测门静脉主干及脾静脉内径和脾脏厚度。结果:治疗组治疗后肝功能指标明显改善,血清肝纤维化指标透明质酸(HA)、Ⅲ型前胶原(PC-Ⅲ)、层粘连蛋白(LN)、Ⅳ型胶原(Ⅳ-C)水平明显降低,门静脉主干内径、脾静脉内径和脾脏厚度降低,与治疗前相比有显著性降低(P<0.05),且疗效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柔肝解酲汤具有阻止和逆转酒精性肝纤维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292.
胃食管反流病(GERD)是消化系统常见病.人群中发病率为10%~30%。笔者对临床辨证为虚证和实证的Hp阳性GERD患者分别进行抗Hp治疗,分析对比其疗效.以期指导临床工作。  相似文献   
293.
目的:探讨单人商环包皮环切术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8月至2016年8月单人商环包皮环切术的临床资料。结果:自消毒开始平均手术时间(11±3)min,所有患者完全愈合时间为(42±6)d,术后2个月满意度为100%,术后2个月所有患者未见明显并发症。结论:单人商环外置法包皮环切术具有可行性,能够节省人力,手术方便、时间短,尤其能够可视性均匀保留适当长度的内板及系带,是较理想的包皮环切术方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94.
柴胡疏肝散加味治疗慢性胆囊炎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柴胡疏肝散加味治疗慢性胆囊炎的疗效。方法:采用柴胡疏肝散加味(柴胡、白芍、枳壳、炙甘草、陈皮、川芎、香附、白芷、苦参、莪术等)治疗慢性胆囊炎126例,并与79例采用柴胡疏肝散对照组比较,总疗程为2周。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92.06%、82.28%,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治疗前后症状积分也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柴胡疏肝散加味治疗慢性胆囊炎有明显的疗效。  相似文献   
295.
目的:探讨中频穴位电刺激联合他达拉非治疗糖尿病性勃起功能障碍(DED)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糖尿病性勃起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他达拉非片5mg口服,每晚1次,4周为1疗程。试验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频穴位电刺激4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疗效、治疗前后勃起功能国际指数问卷(IIEF-5)评分、血清睾酮水平变化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IIEF-5评分明显增加(P<0.05),试验组IIEF-5评分治疗后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血清睾酮水平有不同程度提高(P<0.05),试验组血清睾酮水平治疗后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均未见严重不良反应。结论:中频穴位电刺激联合小剂量他达拉非治疗糖尿病性勃起功能障碍比单独药物治疗所取得的临床疗效更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96.
脏腑经络枢机失衡所致的消化道动力障碍与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GERD)发病相关,脾胃为气机之枢纽,可以运化水谷精微转化为能量,而任督统诸身之阴阳,构成人体最大的脏腑经络交感循环系统,故任督二气之交感平衡是脾胃枢机条衡的原动力;Cajal间质细胞(Interstitial cells of Cajal,ICC)是消化道动力之枢纽,可以通过线粒体自噬途径维持线粒体能量代谢功能,改善消化道动力。故本文以脏腑经络枢机之枢转驱动ICC线粒体能量平衡的“以枢调枢”理论为切入点,探讨了GERD“任督二脉枢机失衡-脾胃运化功能失调”以及“ICC线粒体自噬障碍-ICC起搏与传导功能失常-消化道动力障碍”的分子生物学理论基础,并阐释基于“以枢调枢”创立的中药复方芪石升降归元饮治疗GERD的可行性,有助于实现“以枢调枢”理论的微观化、具体化及实现中医药理论的现代化,并为GERD的诊疗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97.
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性肠病,临床上主要采用氨基水杨酸制剂、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等药物对该病进行治疗,但目前的临床用药存在易复发、药物抵抗等问题。雷公藤多苷是中药雷公藤的一种提取物,是雷公藤的主要活性成分,具有抗炎、免疫抑制等作用,有“中草药激素”之称。研究表明,雷公藤多苷对溃疡性结肠炎有明确疗效,其可从调节免疫细胞、抑制炎症反应、抗细胞凋亡、调节肠道菌群、抑制氧化应激和保护抗氧化系统等方面,发挥其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作用。本文主要针对雷公藤多苷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98.
胃癌(GC)是一种发生于胃黏膜上皮组织并严重影响患者生命健康的消化道肿瘤,其死亡率居于恶性肿瘤第3位。虽然近年来医疗技术水平已取得了长足进步,但现今通过手术、化疗及靶向治疗等方法依然无法有效遏制GC进展。GC的发病机制异常复杂,与肿瘤微环境、慢性炎症及免疫逃逸等密切相关,其中肿瘤细胞的凋亡减少是GC发生发展的重要机制之一。凋亡是指在特定的生理或病理状态下,由基因所引起的细胞自行终止生命的过程,对于保持内环境稳定有着重要意义。研究人员发现,在GC状态下,线粒体内源性凋亡、内质网应激及外部死亡受体等凋亡途径,受多条信号通路及基因的调控,共同导致GC细胞凋亡率下降,从而促使GC病情的进展。中药具有多成分、多靶点、协同增效及不良反应少等优势及特色。大量研究表明,作为中药有效成分的多糖类成分,其具有抑癌、控制血糖、抗炎、抗氧化损伤、抗病毒等生物活性,可通过诱导细胞凋亡有效抑制GC的恶化,逐渐成为GC药物研发的热点。然而,目前尚未发现对中药多糖诱导GC细胞凋亡系统的、细致的综述报道,故该文对中药多糖促进细胞凋亡干预GC的研究进行分析、总结,以期为中药多糖干预GC的基础研究、新药研发与临床应用提供理...  相似文献   
299.
溃疡性结肠炎(UC)基本病机为脾虚湿盛,临床多从调脾胃论治,但部分患者疗效不尽如人意,且容易复发。谢胜教授认为上焦肺气郁闭,肺金肃而开宣不及,肝木郁而疏泄不及,肝肺枢机宣降失和,则脾土壅而升清不及,致脾胃枢机升降失衡,化生风火痰,表现在肠腑内生痈疡而发为UC。“脾虚湿盛”是UC的病机表象,其病机本质乃“肺气郁闭,肝肺枢机失和”。谢教授基于“以枢调枢”理论,通过调肝肺枢机以和脾胃升降枢机的方法治疗UC取得了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300.
溃疡性结肠炎(UC)是一种影响患者结肠或直肠的疾病,以长期反复性炎症为特征,最终导致肠黏膜出现溃疡。该病具有较高的发病率,且不易治愈,给患者带来了巨大的身心不适和经济负担。因此,探索和研发治愈率高、不良反应小的新疗法迫在眉睫。本病病理机制复杂,由多因素共同促成。其中肠黏膜屏障受损是UC的主要病理基础,是当前热门研究课题和新方向。肠上皮紧密连接(TJ)作为肠黏膜机械屏障的结构基础,可积极调控黏膜功能,在UC的发病中起关键作用。中医药可以多途径、多靶点调控TJ蛋白,修复肠黏膜屏障,从而阻断UC进展。大量研究表明,中药单体或成分、复方及其制剂可通过调控TJ蛋白维持UC肠上皮功能,降低其通透性而有效治疗UC,为干预UC提供了新的治疗策略。虽然中药通过介导TJ蛋白表达干预UC具有西医难以取代的独特优势,但目前缺乏对中药促进TJ蛋白表达治疗UC全面的综述。故该文从UC的现状、中医辨证论治基础上以“溃疡性结肠炎”“紧密连接”“中药”等为关键词,检索查阅近年来中英文相关文献,综述了TJ及其关键靶点蛋白与UC的关系,以明确TJ在UC病理生理的关键作用。同时,对近年来靶向调控TJ而治疗UC的中药进行系统性总结,以期为UC的治疗以及进一步的药物开发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